2025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第2讲第10课语言连贯(补写语句)——精准阅读,准确推导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第2讲第10课语言连贯(补写语句)——精准阅读,准确推导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研练题型,驾轻就熟
第10课 语言连贯(补写语句)——精准阅读,准确推导
限时跟踪检测
01
  1. 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
补写句子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所给语段的中心及层次脉络:
(1)把握语段中心,尤其是核心词语。
一般而言,所给语段的句数并不多,借助中心句、过渡句及总结句完全可以把握语段中心,尤其是核心词语。
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
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
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
抓住了核心词语,可以保证补写句子不偏离方向。
(2)理清语段的层次脉络。
从语段内部层次思路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意,“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关系(“总分”结构又可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除较为常见的“总分”关系外,还有承接、并列等关系。承接关系是指各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并列关系是指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的。当然,要了解内部层次关系,还要抓住层次标志词语,如关联词,甚至标点符号等。
例如:(2024·新课标Ⅱ卷,节选)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分析:(1)这是说明性语段,中心词是“跑者欣快”。
(2)层次脉络:总共5句话。第1句中心句是“跑者欣快”,第2、3句分析“跑者欣快”的原因,第4、5两句是总结。全段是总—分—总结构。
2. 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
推导要补写的句子是做题的核心,可分为三步:
(1)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及其他暗示,推导所补写句子的类型和特点。
首先,依据所补写句子在语段中的位置推导它们的类型。
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所补写句子应与上文或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
其次,抓语言标志。如空缺前或后有关联词语尤其是成对地出现,往往为展开句;前面有“因此”“可见”等词语的,多为总结句。
最后,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推导句子的类型。
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提句;如果空缺前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括句。如果空缺前或后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或后构成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或后保持一致。如果空缺前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衔接句,语意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
(2)依据上下文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关键词,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要推导出所补写句子的关键词,还是要依据上下文。这个“上下文”,首先指所补写句子的上句或下句,许多展开句的关键词主要是依据它的上句或下句推导出来的。对于总提句或总括句来说,它们固然要依据上下句,但有时需要更远的“上下句”。只有紧紧把握了“上下句”,才能确保补写出来的句子在内容上扣得紧。
在考虑所补写句子的内容时,一般都会借助上下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指补写处上下文的重要实词,找准了关键词便可确定补写内容。寻找关键词的过程就可以确定所补写句子的陈述对象、陈述状态等。当然,有时这个关键词需要自己通过综合、概括、转化得出。
(3)依据上下文的语言形式,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关联词及关系式,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推知所补写句子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依据的是上下文(主要指上下句)的语言形式。
“上下句的语言形式”具体指:①语序要一致;②关联词语要搭配;③问句与答句相照应;④指代词要衔接;⑤句式前后要一致;⑥与前后句的词语要搭配。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关联词指补写处附近的表复句关系的词语,甚至包含一些副词等。它是补写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前句使用了“即使”“不仅”“之所以”“不是……”,补写句也要有“也”“而且”“是因为”“而是……”之类的关联词相呼应。
还要注意关系式。它是指根据前后句的句式特征明确补写句的句式特征及内容走向,或句式相近,或内容相反、相近。
例如:(2024·新课标Ⅱ卷)(见P281语段)
分析:(1)推导句子类型和特点。①②两处都处于语段中间,起过渡衔接作用。
(2)推导所补句子的关键词语。
②由“做轻微运动” “做高强度运动”
(3)推导补写句子的关联词及关系式
①由“但” “虽然”
②由“但即使做一些”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3. 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
情境补句题所填句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只能来自语段,绝对不能脱离语段。根据这个原则,必须要对拟写好的句子作全面细致的检查验证,看是否自然巧妙、准确和谐;是否做到了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是否兼顾了事理的逻辑性、风格的趋同性、文体色彩的一致性。如语段是议论性的,就要表达得周密严谨;是说明性的,就要表达得简明清晰;是文艺性的,就要表达得典雅而富有诗意。总之,必须要代入原文读一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例如:(2024·新课标Ⅱ卷)经检查验证后可得答案:①虽然身体非常疲乏 ②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
练1.(2023·全国乙卷,节选)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明明是一项限期两个月的作业,你就是要怀着愧疚自责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周才匆匆开始,结果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最后匆忙赶完的作业也很不尽如人意,如果总是这样,那么  ① 。拖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但还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满怀负罪感地干其他的事情,任务一拖再拖,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  ② ,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  ③ ?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例如……
答案:(示例)①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症 ②焦虑感越强就越拖延 ③帮我们克服拖延症呢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文意的基础上推断并补写空缺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逻辑能力及语句衔接能力。本题的材料是一个科普文段,介绍了关于拖延症的一些心理学知识以及克服拖延症的方法,与考生身心健康关系密切。材料中有三处空缺,文章开头提到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在①空之后就直接说“拖延症”如何如何,可见①空应当填入“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症”,以引出“拖延症”的概念,才能与上下文衔接。“如果……,那么……”句式也对所填内容有所提示。②空下文说到“陷入恶性循环”,从上文看所谓“恶性循环”是指由于拖延导致时间越来越紧迫,时间越紧迫焦虑感越强,所以②空只能补写“焦虑感越强就越拖延”。③空处是一个问句,下文内容是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因此③空应填写“帮我们克服拖延症呢”。
练2.(2022·新高考Ⅰ卷,节选)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答案:(示例)①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②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体重很容易反弹(每处2分)
解析:本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根据体质指数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减肥以及怎样科学减肥。然后结合上下文的提示语和相关信息进行补写。①处,上文有“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的疑问,下文有“体质指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根据体质指数判断是否需要减肥。由此可知,“身材是否肥胖”后面需要补写的内容应该和“体质指数”相关,结合文中体质指数是判断肥胖的标准,可以补出“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之类的语句。②处,上文是概述通过不吃晚饭减肥难以长期坚持,下文是举例说明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需要补写的内容显然和不吃晚饭的减肥方式带来的健康方面的后果相关,结合关联词语“不但”,可以补出“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之类的语句。如果把“还”说成“而且”,从意义上来说也是恰当的,但下文紧接着还有一个“而且”,为了避免重复,用“还”更合适。③处,上文是“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下文是“甚至比以前更胖”,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减肥失败,和下文“体重反弹后”相呼应,此处宜补写“体重很容易反弹”之类的语句。
限时跟踪检测
限时跟踪检测(五十八) 语言连贯(补写语句)——精准阅读,准确推导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粉雪,被誉为雪中极品。颗粒状的粉雪,像球一样结实、饱满,雪球和雪球相互支撑,不易被碾碎。粉雪可减少滑雪的阻力和摩擦,提高滑雪的速度。不过粉雪要堆积成雪道,光有完美的雪片还不行,  ① 。通常山顶附近风速低于每小时15英里的地方更易见到粉雪,否则太强的风会把积雪卷起来,让它们紧紧堆在一起,不再保持松散。
滑雪爱好者找粉雪并不是靠拿着放大镜观察雪片的形状,  ② 。雪液比越高,雪的质量就越轻。粉雪松软干燥,滑行起来极其顺畅。但粉雪也有危险,一旦不慎掉入粉雪堆,一定要护住口鼻,  ③ ,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答案:(示例)①还要具备风力条件 ②而是靠观测雪液比 ③以免吸入粉雪(每处2分)
1
2
3
4
5
6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是“共食”而非“共适”?裴景福仅凭自己购得的前后《赤壁赋》合卷就下一个明清人抄《前赤壁赋》除文征明外一概“抄错”的结论,  ① 。抄没抄错还应当参照明清人抄写《前赤壁赋》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下面以明代祝枝山、董其昌对《前赤壁赋》的抄写为例来略作探讨。
首先,祝枝山、董其昌是知名的大书法家,他们的抄写不可能马虎;祝枝山抄作“共适”,  ② ,他们必有所本。特别是董其昌多次见过苏轼手书《前赤壁赋》,若苏轼手书如裴景福所断言写的不是“共适”,而是“共食”,董氏能闭着眼睛瞎抄一气?
1
2
3
4
5
6
其次,文征明、祝枝山、董其昌尽管治学成就不同,但治学态度都相当严谨,且他们都是苏轼的粉丝。若他们果真“抄错”,何不重抄?即使不重抄也应圈改吧?
既然不是他人“抄错”,  ③ 。修改文章是作者的权利,作者或听从别人的建议而改,或经自己斟酌而改。但无论是哪种原因的改,最终还得作者定夺。
答案:(示例)①未免太过武断 ②董其昌同样抄作“共适” ③那就应该是苏轼“自改”(每处2分)
1
2
3
4
5
6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黏膜和腺体,导致体内液体分泌减少。发病初期的特点就是口干,同时可能伴随咽喉不适、困扰性咳嗽等症状。病情加重后,  ① 。
在呼吸系统中,正常情况下鼻腔黏液会帮助捕获和清除空气中的微粒、细菌和病毒,同时加湿空气。  ② ,吸入的空气在通过鼻腔时就不能被充分加湿和净化,导致患者出现气短、干咳等症状。在消化系统中,足够的唾液能够帮助咀嚼食物并促进消化,而食管黏膜干燥,则会引起胸口灼热、疼痛等不适感。在泌尿系统中,干燥综合征还可能引起肾小球炎症,  ③ 。临床上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肾脏损伤。
答案:(示例)①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②若鼻腔黏膜干燥 ③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每处2分)
1
2
3
4
5
6
4.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海洋表层水温在夏季可达到29℃,冬季也保持在23℃,年平均温度为26℃。因为不见天日,深海水温远低于表层,600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约为8℃,  ① ,且基本不随季节变化。
陆地上的发电厂技术成熟,  ② ,但是海洋里的“锅炉厂”却面临着许多难题:首先要考虑制造管道的材料,其次要节约成本。据估算,建造一座发电容量为10兆瓦的发电厂,需要一根直径近4米的大管道,在水下延伸1000米,这相当于在海底铺设一条隧道。
答案:(示例)①水深越深温度越低 ②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每处2分)
1
2
3
4
5
6
5.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柳絮因风”比“空中撒盐”更佳的原因,是“盐”与雪只是颜色一致,而“柳絮”与雪则不仅色似,而且形似。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既富有文学意蕴,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实际上,积雪除了能够为冬小麦保暖外,其他作用不大,难以说“兆丰年”。持“兆丰年”观点者认为,  ① 。其实北方春旱多发生在三月至五月,远等不到作物主要需水期,雪水就蒸发完毕了。
1
2
3
4
5
6
人们还通常认为“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是什么呢?辞典中的解释都一样,即“化雪时因雪的融化蒸发会消耗大量热量”。此种解释可称为悖论。简单说来,“  ② ”,而“大面积化雪时因蒸发耗热,气温一定是低的”,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答案:(示例)①冬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 ②大面积化雪时气温要高(每处2分)
1
2
3
4
5
6
6.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察势在于审时度势,  ① 。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势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任何新事物从发端、兴起到发展、壮大,  ② ,而是需要持续积累,进而积厚成势,最终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回望  ③ ,从小岗村的红手印拉开农村改革大幕,到自贸区在上海启航后推而广之,渐进式的改革,不仅是一个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探索过程,更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
1
2
3
4
5
6
当信息化的快车加速到5G时代,我们要合乎规律取势,占得先机顺势,让新事物健康成长,让新动能加速壮大,才能将更多“小趋势”汇聚成磅礴的时代大潮、发展大势。
答案:(示例)①驭势在于因势而动 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③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每处2分)
1
2
3
4
5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