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语言文字运用第2讲 研练题型,驾轻就熟补上一课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创新探究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限时跟踪检测01 2024年新课标Ⅰ卷第22题是一个全新题型,提到了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恢复疲劳”,要求考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这种说法可能初看起来与逻辑或传统语法规则不符,但经过长期使用,它们已经成为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为广大语言使用者所接受。在探究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时,考生要根据语言学基础知识,观察并分析语言现象,掌握其中的规律。同时,这道题目的答案呈开放性,考生可以认为不合逻辑,也可以认为可以使用,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 两步解答探究语言现象题(1)了解特殊语法现象的类型。①词类活用,如“晒太阳”中的“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太阳晒(某一事物)”而不是“把太阳晒晒”,太阳是施事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②成分省略,如“清扫卫生”省略了宾语,补全后应为“把环境清扫得卫生”。③特殊句式,如“肉夹馍”中的“肉”宾语前置,应该是“肉夹于馍”。(2)加强语言学习和实践。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殊语法现象,了解其背后的语言逻辑和文化背景。在日常语言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对特殊语法现象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①“救火”既可以解释为省略了介词的动宾结构,表示“(把人和财物等)从火里救出来”,也可以解释为表示原因关系的动宾结构,表示“(因)失火(而)救助”。②“帮忙”可以理解为“帮助忙(人)”或“(因为)别人忙(而)去帮助”。③“养病”可以理解为“养好有病(的身体)”或“(因为)有病(而)疗养”。2. 常见的特殊语言现象(1)“语言空符”现象,就是省略了某些成分。(2)“语用视角”现象,从时空视角(主要指观察的时空位置)、观念视角(主要指情态、价值观等)等来解释。①“注意安全”和“注意危险”可用观念视角来解释,前者是以积极心理为视角,提醒听话人保持安全状态;后者是以消极心理为视角,提醒听话人规避危险。②东西“掉在地上”和“掉在地下”可用时空视角来解释,前者是以掉落物为视角,掉落物所在的位置在地面之上;后者是以说话人为视角,掉落物在说话人所在位置的下方。(3)“网络语”不合语法现象。①被+名词:“被就业”“被高速”等。“被”字句的谓语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但“被就业”等新式表达完全颠覆了这一规范,生动地表达出被动者的调侃。②很+名词:“很重庆”“很中国”等。“很”作为一个程度副词,语法上只能修饰形容词或者心理动词,但在“很重庆”这样的表达中却用名词来形容人或者事物的特征,突出了地方特色。练1.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文中画波浪线的“安全事故”,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对近期发生的多起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险情进行了通报。此次通报包括施工船事故、触损(撞桥)事故、油船事故险情三大类,共涉及8起具有代表性的事故和险情。结合此次通报,部海事局要求各级海事部门清醒认识当前水上交通安全形势,认真汲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故、险情再次发生。答案:(示例一)不合逻辑。(1分)“安全”与“事故”并列,本身“安全”和“事故”就是一对矛盾的词语,若“安全”就没“事故”,有“事故”就不“安全”。(1分)二者相互对立,所以连用不符合逻辑。(1分)(示例二)可以使用。(1分)“安全事故”中的“安全”是限制性定语,限定了“事故”的范围,可以理解为“影响安全方面的事故”。(1分)加了定语“安全”,使“事故”的性质和类型更明确、更突出。(1分)解析:在现代汉语中,文字讹误或别字是语言使用中的常见现象,大部分文字讹误会被纠正,少部分文字讹误会众所习用,约定俗成,形成“习非成是”的语言现象。本题要求分析“安全事故”是否符合逻辑,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安全”与“事故”的关系的理解。①若理解为并列关系,则“安全”与“事故”就自相矛盾,不合逻辑,因为如果安全就不会有事故,有事故就意味着不安全。②若理解为定中关系,则“安全”是“事故”的限制性定语,限定了“事故”的范围,“安全事故”可以理解为“影响安全方面的事故”,因为有的“事故”并不属于“安全”方面的。所以,“安全事故”算不得“不合逻辑”,加了定语“安全”,反倒使“事故”的性质和类型更明确、更突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差一点儿没”,有人说不合逻辑,应该改为“差一点儿”。你的看法是可以使用,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走下一道山岗,沿着一条鹅卵石的河道进山。潺潺的流水,一路奏乐作伴。路旁边,一会儿扑棱一声一只野鸡从草丛里飞起,那样近,仿佛伸手就可以捉住似的。可是太突然,等不到伸手,它已经咯咯咯地飞远了。一会儿又从哪里掠起一只野兔,也那样近,你差一点儿没踩到它。可是来不及注意,它又已经一蹦一跳,左弯右拐,拼命地跑得只剩下忽隐忽现的模糊踪影了。你的眼睛紧紧跟着那模糊的踪影,它会把你的视线带进一带郁郁苍苍的山窝。那山窝就是红石崖。答案:在此文段中,“差一点儿没(踩到它)”实际表达的意思是没有踩到它,与“差一点儿(踩到它)”表达的意思相同。虽然没有踩到,但是距离被踩的“野兔”已经非常近了,表现出惊讶、庆幸之态。(3分)练2.语言中的肯否同义现象解析:“差一点儿”和“差一点儿没”从形式上看,一个表示肯定,一个表示否定,形式不一样,但用在具体语境中意思是一样的,这种现象叫作“肯否同义”。“差一点儿”和“差一点儿没”后都跟肯定句的情况下,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说“差一点儿”或“差一点儿没”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比如“差一点儿踩着蛇”和“差一点儿没踩着蛇”都是指几乎踩着蛇但是没踩上。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一点儿”是惋惜它未能实现,“差一点儿没”是庆幸它勉强实现了。如“差一点儿赶上了”是指没赶上,“差一点儿没赶上”是指赶上了。具体阐释其区别时,注意参照前后的文段。从该文段后面的“它又已经一蹦一跳,左弯右拐,拼命地跑得只剩下忽隐忽现的模糊踪影了”可知,应该是没有踩到野兔,与修改后的“差一点儿(踩到它)”表达的意思一致。文中画波浪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中的“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是一组反义词,运用在这里却非常和谐。请结合文本阐释理由。(3分)近年在舆论场上“贩卖焦虑”,似乎成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媒体人的套路,这样做不仅能引起外界关注,还能收获大量流量和广告收入。“贩卖焦虑”的一大秘诀就是“生造概念”,而且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与现实问题结合并制作大量噱头。“车厘子自由”就是一个硬造出来的概念,并不是非要吃车厘子才能证明自己的消费格调,一些人不吃车厘子仅仅是不喜欢吃罢了。这本来就是个体选择的问题,非要把它纳入一种消费观念的叙述中,显得十分荒唐。答案:将“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这两个在语义上完全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既形象贴切,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效地传达了作者对贩卖焦虑者的批判和讽刺,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贩卖焦虑的荒谬和危害。(3分)练3.语句的反义配置现象解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而“胡说八道”则指胡说。将这两个在语义上完全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反义配置”现象。在“贩卖焦虑”的情境中,“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准确地描绘了那些自媒体人或其他意图引起关注者的行为特点。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严肃认真,仿佛是在传播重要信息或提出深刻见解,但实际上他们所说的话往往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是凭空捏造,他们以此吸引眼球、获取关注和广告收入。表面上的庄重严肃与实际上的胡言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使表达更加鲜明、有力,而且揭示了这些自媒体人行为的虚伪和荒谬,让读者能够认识到“贩卖焦虑”的荒谬和危害。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俗语针对同一件事或同一种做法时既可以从正面来说,也可以从反面来说。语段中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这样的表述。请你从以下三句俗语中任选一句,写出它的正反两层意思。(4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句富有勇气和决心的俗语。它体现了一种勇敢无畏、不惧艰难险阻,即便知道前方存在巨大困难或风险,仍然坚定地选择前行、挑战的精神品质。同时,它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有时这种行为也可能反映出一种过度的自信或莽撞。虽然勇敢前行值得敬佩,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考量,只是一味地不顾危险而行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权衡利弊,不能盲目行动。细节决定成败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练4.俗语的正反义表达答案:(示例一)细节决定成败 ①在很多事情中,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精心把控细节能够提高成功的概率。②然而,过度关注细节可能会忽略全局,延误时机或把握不准方向(或“把过多精力放在把控细节上,可能会让人产生疲惫感和压力,甚至会因一些难以避免的小瑕疵而自我否定”)。(示例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①明知道不能做,做了也不一定有结果,也一定要去做,形容人做事坚守自我准则,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②但是一味地坚持去做,未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显得不明智。(示例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①它倡导人们要懂得保存实力、保存根本。在面临困境或危险时,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是以退为进,先确保自身或核心资源的安全。②然而,这也给了一些人在面对困难时轻易地选择放弃,不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拼搏的借口。(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同一俗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语意。同一俗语,会因为使用的时间、对象、角度以及语句中某一词语的侧重点不同,出现正反两个意义。先考虑正面意义,三个俗语的正面意义可分别从细节、勇气、保存实力的重要性来阐释。再从反面意义来思考,任何事物、道理都不是绝对的,有些俗语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会有局限性。这就提醒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辩证地看待俗语,既要看到其普遍的指导意义,又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要对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避免思维的僵化和单一性。三个俗语的反面意义可分别从忽略整体全局、浪费时间精力、消极解决问题等角度来阐释。限时跟踪检测限时跟踪检测(六十二)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突破练一、(2025·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彗星,也称“帚.星.”,是由冰、尘埃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一类小天体,因形状如扫帚而得名。大多数彗星比较暗弱,通常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或其他专业设备才能观测和拍摄到,因而肉眼可见的彗星 ① 。近来引发观星热潮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正是一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它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先发现的。这颗彗星在一个近抛物线的椭圆轨道上运行,环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61 751年,即每过六万多年才有机会见到。该彗星亮度很高,2024年10月中下旬是最佳观测期,在此期间人们裸眼就能看到壮观的彗尾。在网友们分享的众多照片和视频中,还出现了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与北京西郊玉峰塔、颐和园十七孔桥、西藏的雪山“同框”的作品,天文景观与地理景观 ② ,美不胜收。有“追星人”表示,能够亲眼目堵这六万年一遇的星际邂后,堪称宇宙级的浪漫体验。10月下旬之后,这位天外来客托着修长的大尾巴渐行渐远,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A. 汤勺 B. 云鬓 C. 草堂 D. 花车解析:根据原文“彗星,也称‘帚星’,是由冰、尘埃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一类小天体,因形状如扫帚而得名”可知,“帚星”的得名方式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命名。汤勺:是盛汤用的勺子,是根据用途来命名的。云鬓:是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是根据形状来命名的,与“帚星”相同。草堂:是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是根据建筑材料来命名的。花车:特别装饰过的车辆,用在庆典、迎宾或游行等活动中,不是根据形状命名。故选B项。2. 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答案:“堵”改为“睹”;“后”改为“逅”;“托”改为“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答案:①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②相映成趣/交相辉映4. 文中画波浪线的“追星人”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4分)答案:第一问:“追星人”指跟踪、观测和拍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人。第二问:加引号是为了表明此处“追星人”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崇拜当红明星的人。5. 某少儿科普栏目计划在最佳观测期前夕,推出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卡通形象。请根据以上材料,替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写一段自我介绍,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答案:(示例)我叫紫金山—阿特拉斯,是一颗彗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最先发现了我,我绕太阳转一圈要六万多年呢!2024年10月我们就要见面了,不要错过我美丽的大尾巴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8分)在神舟十八号返回舱距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到1200平方米。这朵绚丽的“太空之花”,带着返回舱缓缓降落。“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作为“生命之伞”,神舟大伞已为神舟系列飞船绽放整整18次,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建造的发展巨变,一次次( 甲 ),让他们与家人团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降落伞具有两大特点。( 乙 ),这是神舟大伞的突出特点。这个巨型降落伞在地面铺展开来大约可覆盖三个标准篮球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整个伞由1900多片伞衣、90多条径向带、20多条纬向带、96根伞绳构成。要完成大伞成品,前后需要30多个制作工序、20多个包装工序和40多个装配工序,缝线总和长达10公里。另一个特点是打开时间短。如此巨大的降落伞,从冰箱大小的伞包到绽放成完美的伞花,过程只有短短数十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降落伞成功着陆的背后,是一支 A 的队伍。在航天的征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B 的付出。20世纪90年代,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特大型降落伞技术攻关迫在眉睫,载人飞行对降落伞的可靠性、稳定性、下降速度等性能指标要求极高。①受当时技术与制造水平所限,②主降落伞伞衣锦丝绸的缝纫,③竟成了打扰团队的首个技术难题。④经过激烈的多次讨论,⑤大家达成共识:创新。经过8年攻关,研制人员才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的设计、制造、试验、总装等多项技术难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分)答案:A. 精明强干 B. 默默无闻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树叶”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答案:一阵秋风吹来,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脱离了树枝,在空中盘旋、摇摆,最终落到了地上。8.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③将“打扰”改成“困扰”。④将“多次”移到“激烈的”之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案:甲:护送航天员回家 乙:一是空间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吴老师看起来三十岁左右。B. 这件事令他左右为难,不知所措。C. 他看了一下四周,然后吩咐左右退下。D. 哼!你想左右我,没那么容易!解析:文中“左右”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A项,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即年龄大约在三十岁。B项,指左和右两方面。这里指犹豫不决,不知怎么办好。C项,指身边跟随的人。D项,动词,指支配操纵。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8分)相信不少人在电视剧中看过斗茶的场面,这些场面把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尤其是宋代时达到顶峰的“茶百戏”,展现得淋漓尽致。①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②中国不仅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的故乡。③如今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④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电视剧中表演的点茶,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吃茶方式,先把茶叶用碾子碾成茶粉,( 甲 ),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 乙 ),气泡消散得越慢说明功夫越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点茶以后的分茶,是将茶盏里的茶倒入茶盘中,之后便可以用小工具沾水在茶汤表面作画了,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作“茶百戏”,又叫作“水丹青”。如今这项技艺,已经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茶汤表面的浮沫上作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拉花,( 丙 ),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水作画维持的时间更短,花纹消散得更快,也显得更为珍贵难得。如今风靡全球的抹茶,大家都以为是来自日本,但其实真正的起源就是宋朝的点茶,都是将茶碾磨成粉以后再冲泡饮用。在宋朝,茶算是一种饮品,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比如唐朝流行的吃茶方式,就是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然后碾碎,再放入水中来煮成粥喝,煮的时候还要加入很多佐料,比如葱、姜、蒜、大枣、陈皮、薄荷,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作“吃茶”,因为人家的确是在吃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这个湖泊的水很深,鱼儿在其中游弋。B. 深秋的晚霞渲染着天空,宛如天空的彩绘。C. 她对古典音乐的理解非常深,能够感受到每一首曲子背后的情感。D.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我深表同情。解析:文句中的“深”,表程度,有“深入”之意。A项,“深”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与‘浅’相对”。B项,“深”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C项,“深”表程度,有“深入”之意。D项,“深”为“很、十分”之意。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答案:甲:再倒入少许热水 乙:直到出现一层气泡 丙:但二者的区别在于13. 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②(语序不当)把“茶的故乡”与“茶文化的起源地”颠倒位置;③(成分赘余)删去“大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茶百戏”,又叫作“水丹青”,你更喜欢哪个名字?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3分)答案:(示例一)更喜欢“茶百戏”。茶,表明具体事物,百戏,将茶水之画与表演艺术联系,暗示画面之多样性,给人无限遐思。(示例二)更喜欢“水丹青”。水,点明作画介质,丹青,乃绘画之雅称,此名使茶水之画更富诗意和文化韵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下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的一幅画面,请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画面意境特点,不超过80字。(4分)答案:(示例)碧波荡漾,荷叶舒展,似一阵风吹过;荷花悄然怒放,无限妖娆;鱼儿吐着一串泡泡儿,游戏其间,似乎在叙说着对水的深情,又似乎在讲述着古老的茶文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18分)在幽暗的中国南海海底3500米处,1000多根千米高的线缆,两两相隔约百米,竖排成覆盖约8立方千米海域的巨型矩阵。 A (表数量)的中微子如幽灵般光速穿过矩阵,“点亮”了线缆上串着的一盏盏篮球大小的玻璃球“圆灯”,捕捉着中微子带来的宇宙信号。这样科幻故事般的场面,描绘的正是南海中微子望远镜计划。这一科学计划被形象地称为“海铃计划”,就是利用中微子与水分子原子核发生反应会发出光的特性,玻璃球探测到的光信号会被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陆地上的实验室,进而开展探索极端宇宙,揭秘宇宙射线起源,寻找新物理规律等前沿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与光学、射电望远镜利用电磁波来观测宇宙 B ,“海铃计划”的主角号称宇宙“隐身人”。中微子,这一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便出现的粒子,观测它们可以了解宇宙的早期历史;中微子还会在超新星爆发、黑洞并合等剧烈天体现象中产生,利用中微子望远镜可以研究这些极端的天体现象。因为中微子不易捕捉的特性,( 甲 )。对宇宙中高能中微子的探测通常选择在足够深、足够暗、足够干净的环境里,比如南极的厚冰层、几千米的深海,而且探测器往往都是体型巨大的科学装置,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探测到少之又少的中微子反应。“海铃计划”选址南海,既利用了透明的海水对光的散射、吸收更少的特性,也是因为这里离赤道较近,当利用整个地球作为屏蔽体观测宇宙时,探测器随地球自转扫过的天区更广。不过,( 乙 ),“海铃探路者”团队需要选择洋流速度小、适合探测器运行的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海铃计划”一期将于2026年在选定海域布放10根串列,探测器的原型样机也在加紧研发中。①未来将建成能够全天候、全时段连续工作20~30年左右的海底中微子望远镜,②通过发现高能天体中微子源,③解答宇宙射线起源的世纪之谜。④同时,结合其他观测手段掌握极端天体现象的深层物理规律,⑤推动并发起我国深海精密仪器及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大科学计划,⑥凝聚优秀科技人才,⑦拓宽人类认知边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文中第三段用“隐身人”比喻具有不易捕捉的特性的中微子,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小学生”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3分)答案:有关部门一定不能让一些不健康的动漫毒害我们的幼苗。17.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案:A. 不计其数 B. 迥然不同18. 文中第五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①句修改为:未来将建成能够全天候、全时段连续工作20~30年的海底中微子望远镜。⑤句修改为:推动我国深海精密仪器及探测技术的发展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案:甲:探测装置的选址至关重要 乙:海底洋流会影响探测装置的运行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为“足够深、暗、干净”,意思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及原句。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①原句由三个偏正关系的形容词短语构成排比,强调了宇宙中高能中微子探测选址的要求,语势强劲,修改后的表达无此效果。②原句由三个偏正关系的形容词短语构成,各有两个节拍,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修改后节拍参差不齐,失去了节奏之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