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6分)2025年适逢“诗圣”杜甫诞辰1313周年,年级开展了“千秋诗圣 笔底波澜——走进杜甫”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小组同学完成布置主题展板的任务。展板一 杜甫生平筹备组同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杜甫的生平,撰写了文字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家境优渥,博览群书。青年时期,杜甫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漫游吴越、齐赵,生活惬意。这一期间他创作的诗歌,洋溢着蓬勃朝气,生动演绎了盛唐文人的浪漫与豪情。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求仕,却因科举落第、权贵排挤等缘故,仕途受挫,生活困顿。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由盛而衰。杜甫的人生也急转直下,漂泊、饥寒、丧子等苦难 ① 。公元759年,杜甫携家人一路颠簸来到成都,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后因成都局势紧张,杜甫又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公元770年,杜甫在湘江的孤舟中溘然长逝。杜甫的一生 ② ,他以血泪笔墨刻下时代印记,最终化作中国诗坛上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1. 你判断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惬”应读作“xiá” B. “溢”应写作“益”C. “绎”应写作“译” D. “簸”应读作“bǒ”2. 你检查文段后发现,文中横线处所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①应接不暇 ②跌宕起伏 B. ①接踵而至 ②跌宕起伏C. ①应接不暇 ②风平浪静 D. ①接踵而至 ②风平浪静展板二 诗圣精神文案组同学搜集整理了杜甫“诗圣精神”的相关内容。阅读后,完成各题。杜甫的诗歌与时代的脉搏产生了强烈共振。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岁月里,他用诗笔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也倾诉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甲】《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批判了豪门贵族奢侈的生活,控诉了社会的不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由自己“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狼狈处境,转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将个人困境升华为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历史赋予杜甫的特殊任务,是成为时代的记录者与苍生的代言人的。今天,我们重读杜甫的诗歌,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纵观杜甫一生,人们尊其为“诗圣”,不仅因其以诗为史、开派立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乙】亦因其虽阅尽苍生之苦,但不囿于己身之难,反能悲天悯人的精神。3. 你认为文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甲】;【乙】,4. 你想知道文段中“共振”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共振”的解释为“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共振”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5. 画线语句存问题,请你作出修改。6. 小组同学想在展板上增加一副对联。请你帮助补全空缺处( )上联:少怀壮志, ① ,诗笔写尽民间疾苦。下联:情系苍生,心忧社稷,文字凝成 ② 。A. ①亲历烽烟 ②世上悲歌 B. ①亲历烽烟 ②济世宏愿C. ①半生漂泊 ②世上悲歌 D. ①半生漂泊 ②济世宏愿展板三 经典诗作设计组同学梳理了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杜甫诗歌,准备制作“经典诗作”展板。阅读后,完成各题。7. 下图是小组同学搜集的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局部)。你认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隶书,扁平宽博。 B. 楷书,端庄大气。C. 行书,笔画流畅。 D. 草书,简练奔放。8. 下面是小组同学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赏析。根据语境,你认为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长短交错, ①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等词语,响亮有力, ②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希望。A. ①呈现朗朗上口的音乐美 ②渲染出低沉哀婉的氛围B. ①呈现朗朗上口的音乐美 ②营造出奔腾前进的气势C. ①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美 ②渲染出低沉哀婉的氛围D. ①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美 ②营造出奔腾前进的气势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一)(共4分)9. 默写。古诗文往往蕴含着文人墨客对精神世界的独特追求。《北冥有鱼》中“水击三千里,①______”表达了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②______,寂寞沙洲冷”表达了苏轼对高洁志趣的坚守。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远大理想的追寻,你会选用“③______,④______”。(本试卷出现的古诗文句除外)(二)(共7分)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②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10. 文中三处画线语句抄写正确的一项是( )【甲】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丙】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11. 《卖炭翁》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诗歌讲述了①______的故事。诗人刻画人物入木三分,用“②____”一词刻画了宫使趾高气昂、蛮横无理的形象,用“惜不得”写出了老翁③_______的心理。12. 有同学绘制了一幅插图表达对《卖炭翁》主题的理解。请你为此图写一段设计说明。80字左右。插图 设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共8分)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小题。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3. 用“/”给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一处。货恶其弃于地也14.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大道之行也 虽有至道 津津乐道B. 天下为公 中轩敞者为舱 言为心声C. 选贤与能 与朱元思书 与众不同D. 是谓大同 斯是陋室 比比皆是15. 下列对“大同”社会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推选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共创和谐互助的社会风气。B. 人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弱势群体能得到社会的照顾。C. 人们都各司其职,男子有稳定职业,女子也要自谋生路、D. 人们不仅爱惜财物、共享财物,也痛恨浪费财物的行为。16. 阅读《大道之行也》及下面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链接材料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②,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选自《礼记》)注:①[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②[田里]田,指阡陌;里,指间里。此处指田里制度。“大同”社会是历代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社会,它的根本特征是“①______”。链接材料中的“小康”社会是较为现实的社会状态,它以“②_______”为核心特征,为政者借助“_____③ ”建立社会规范,保障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三、整本书阅读(共5分)17. 小说中人物关系的变化具有推动情节发展、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等作用。请从以下三组人物中选择一组,结合小说具体情节,分析这组人物关系的变化及其作用。100字左右。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与朱赫来②《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唐僧③《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共10分)阅读《相信》,完成下面小题。相信王兴兴①你相信吗?我身边这台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和我们一样灵敏,甚至成为我们的好帮手。②我相信。我是王兴兴,这是我和团队研发的宇树机器人。③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我不是“学霸”,尤其是英语,虽然我一直很努力,但高中3年只及格过3次。甚至有人说,这个小孩好像比其他人笨一点,我也曾因此自我怀疑、充满焦虑。④但,我有自己的热爱,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做“小发明”。10岁,用废旧纸板做风力小车;15岁,用废旧铁皮做微型发动机、做航模;19岁,我想做个机器人试试,但没有一个人看好。我不相信这世上有不可能的事,没有设备,就用手工小钻头、锉刀和剪刀。没有资金,就买9块钱的零件,找没人要的边角料。最后,我只用200块钱,就“手搓”了一个小的双足机器人。⑤那一刻,我再次明白,奇迹也有“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后来,我遇到了更多难题,刚创业的时候我四处碰壁,开始量产机器人的时候周围更是充满质疑。现在做这个,有什么用?海外实验室烧几亿美元才能做的事,你凭什么?我听过一句话,有些人只有看见了才相信,而有些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前进的路是一个个“迷思”被打破的过程,我相信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还能做得更好。为了这个信念,我们没有一天敢懈怠,持续学习、不断尝试。前进的路也是一次次“快与慢”“长与短”的抉择,身处“快时代”,我宁可“慢”一点,也不去走捷径、抄近路,我还是愿意下笨功夫,坚持自主研发。⑦我相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如今,我当初做的那个颤颤巍巍的机器人经过不断迭代,已经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的机器人。⑧常有人问我,机器人的未来会怎么样?我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机器人可以很大,大到移山填海;机器人也可以很小,小到进入血管消灭癌细胞。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到了临界点,我们能做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酷的游戏、更火的电影。⑨我相信,我们真的可以。⑩最后,我想借用电影《哪吒2》的台词与你共勉:“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我想试试!我们一起试试!(选自2025年3月10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18. 阅读文章,梳理行文思路。开头 以对身边机器人未来的设想及肯定回答,引出自己和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吸引听众注意。主体 作者先讲述学生时代①______;然后再谈创业及量产期②______。结尾 引用电影《哪吒2》台词与听众共勉。19. 在第⑤段的横线处,你认为演讲者选择了以下哪句话?请结合文章语境,阐述你的选择及理由。①做成事没有那么难,就是把“不可能”三个字拆解成三百个、三千个技术步骤和参数,然后一一攻克。②所谓奇迹,不过是将“不可能”拆解成无数精微刻度,以恒心为尺,以执着为笔,逐一丈量、细细勾勒,终绘就理想图景。20. 请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有些人只有看见了才相信,而有些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21. 文章⑧-⑩段反复出现“我们”,这一称谓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二)(共10分)阅读《游双河洞》,完成下面小题。游双河洞周钰姣①仲春清晨,千万缕阳光从云层中泻下。晨曦生烟,雾气弥漫,山谷半梦半醒。溯着水流,穿过洞门,我跨进黔北绥阳县的“地心之门”——双河洞,跨进亿万年漫漫时光。②视觉尚未适应光线的遽暗,身子已感受到了气温的骤降,沁凉扑面。双河洞内的布置深谙主次之道,极为简净的灯光只为衬托造化天工之美。③嘀嗒,嘀嗒……滴水穿石,滴水也成就石。亿万年的时光中,一滴一滴的水,把那些延绵数百公里、远在大地深处的石头塑造成惊世美景,仿佛为石头浇灌出了生命。④触目皆石,它们或纤,或丰,或行,或卧,或奔,或舞……这些若有生命的石头,它们不工不琢,在没有光影的万古长夜里何其寂寥又何其自在。置身于这神秘幽邃的石与水的世界,用目光摩挲着这些亿万年的水滴与石头,一时分不清是幻象、梦境,还是现实。⑤流水在几步开外静默无声。明黄灯光中,石头们具有透明的质感,反射出柔和的光。伸手轻抚石壁,圆润、细腻、冰凉。这些质地密实的石头内部似乎是轻盈空灵的,密布着无数细微的脉络,如海绵般缓缓将水吸纳,水也如血液在石头的体内循环涌动。鼻尖凑近,湿润的水腥气,如石头的呼吸。⑥仅仅是石头,就足以让人震撼到难移脚步了。陪同的朋友催促我前行,他说,双河洞里瀑布、溶洞、峡谷,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处处成景。双河洞那么长,我们才刚迈进门而已。⑦双河洞究竟有多长?朋友是当地人,他自豪地告诉我:已测得的深度超过九百米,长度超过四百公里——这相当于从北京驱车到山东济南的距离。而这,仅仅只是双河洞已被探明的长度,并非它的实际长度。所以,我这个“双河洞究竟有多长”的疑问,朋友也不能给我答案。⑧谁能想到呢?山谷之下,大地深处,竟藏着如此瑰丽壮观的山河。⑨遥想三百多年前,徐霞客就曾踏上黔地,探索过众多洞穴。他用他的双脚,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了雄奇壮美的山川和神奇诡秘的喀斯特地貌。但遗憾的是,他探幽寻秘的步伐并没有踏入双河洞。若他知道这一错过,定会长叹惋惜。如今,双河洞惊艳世人。千姿百态的石柱、石花、钟乳石,其巨大与瑰丽一次次冲击着人们想象的极限。⑩一路蜿蜒走来,我惊诧于洞中水体的娴静。若不是灯光映照,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以至于突闻水声,会感到一阵欣喜,忍不住侧耳倾听。水声潺而不喧,溶洞深处越来越浓的寂静放大了水声,也让它们更为纯粹。 光渐亮,突然,一派翠色跃入眼帘。这样的绿是会闪光的,让人的心也为之一颤。石径一弯,豁然开朗,峭石危崖间,一道峡谷峙立眼前,绝壑千仞,耸天捧云,欲飞欲倾。一个接一个的水潭,清澈透亮。倒影里的钟乳石,跟实体一样清晰,水中空中互为一体,共造一个琉璃世界。太美了!我连声赞叹。朋友嘴角轻扬,你才看到多少?双河洞八条主洞,两百多条支洞,五条地下河,洞上有洞、洞中套洞,还有地下瀑布、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哪一个不是壮观至极、精美绝伦,根本看不完。 随着探洞的深入,双河洞这幅时光长卷正慢慢被打开,缤纷的生命跃然卷上——透明钩虾、裸中盾蛛、桂花泰菜蛛、小沟黔行步甲……除了鲜活的生命,洞内还发现了多种生物化石。众多奇特的洞穴生物仿佛穿梭于亿万年间,让漫长的时光在此处重叠,也让双河洞的神秘更加引人遐想。 半日探奇仍不及万一,这山腹之中到底还藏有多少秘密?没人知道。只知道,它是我们所寄居的这颗星球内心的细微一穴。这仙境般别有洞天的双河洞,仿佛存在于时间之外,纵然身处漆黑世界,依旧石水缱绻、暗自璀璨。 双河洞留给我的,是对地球和时间的由衷的赞美和________,还有无穷的想象和期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2. 阅读全文,跟随作者的游踪,感受作者笔下双河洞的魅力,补全下面的路线图。23. 作者在本篇游记中多次写到了自己与朋友的一些交流内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4. 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触目皆石,它们或纤,或丰,或行,或卧,或奔,或舞……25. 在文章结尾段横线处填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两字词语,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五、作文(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26.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旅行不仅是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汲取知识、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渠道。请以“旅行·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27. 请以“信任”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参考答案【答案】1. D 2. B 3. A4. 时代变化影响杜甫诗歌创作,杜甫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5. 历史赋予杜甫的特殊任务,是成为时代的记录者与苍生的代言人。 6. A 7. C 8. D9.【答案】 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③. 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答案】10. 乙 11. ①. 卖炭翁辛苦烧炭运炭却被宫使强取豪夺 ②. 翩翩 ③.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12. 示例:这幅插图以天平为载体,一端是凝聚卖炭翁心血的炭,另一端是宫使用来换炭的红纱。炭虽重却远不及轻飘飘的红纱,二者重量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宫使强取豪夺的恶劣行径,揭示了唐代“宫市”制度下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答案】13. 货/恶其弃于地也 14. B 15. C16. ①. 天下为公 ②. 天下为家 ③. 礼义17.【答案】答案示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朱赫来最初是保尔的精神导师,他教保尔打拳,给保尔讲革命道理,改变了保尔的人生观。后来保尔主动投身革命,与朱赫来在铁路工地等场景中并肩作战,结为革命战友。这一关系变化,既展现了保尔从懵懂少年到革命者的成长,又通过两人对理想的共同坚守,深化了“钢铁意志源于革命信仰”的主题。【答案】18. ①. 答案示例:自己非“学霸”却热爱“小发明”,用简陋工具做出机器人。 ②. 自己遭遇质疑,秉持信念,坚持自主研发,最终研制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的机器人。19. 示例:选择①句。本篇演讲语言质朴直白,作者通过讲述自身经历传递信念与坚持。①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从内容上看,“拆解技术步骤逐一攻克”的表述,与前文用手工工具、廉价材料制作机器人的经历高度契合,自然承接。20. 示例:“看见了才相信”代表那些秉持务实态度,亲眼看到成果才愿意相信事情可行的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则强调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定信念,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仍不懈努力去探索、实践,最终成功的人。21. 示例:①使用“我们”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增强亲切感。②“我们真的可以”“我们一起试试”,激发了听众的情感共鸣,让其产生共同奋斗的责任感。③反复使用“我们”凸显了“一代人共同把握机遇,改变世界”的核心主题,使演讲更具感染力与号召力。【答案】22. ①娴静的水体 ②石径转弯处 ③多种生命和生物化石23. 示例:一是借对话串联游览路线;二是用朋友的话介绍洞穴的规模与景观;三是通过“我”的惊叹和朋友的自豪,凸显景观给我带来的震撼。24. 示例: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的风情万种,增强了语势,表达了作者对石头景观的赞美之情。25. 示例:敬畏/崇敬。①双河洞历经亿万年水与石的雕琢,形成石柱、钟乳石等“惊世美景”,其鬼斧神工的自然力量令人心生敬畏。②双河洞跨越亿万年时光,作者在“时光长卷”中感受到个体在永恒自然中的渺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③双河洞“未被探明的长度”“山腹中的秘密”暗示地球未知领域的深邃,表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敬畏。26、2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