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白城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題(本大題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可电解NaCl溶液制备Na D. 利用海水、铝、空气为能源的航标灯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D
【解析】海水中溴元素是以溴离子形式存在,需要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得不到金属钠,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金属钠,故C错误;海水、铝和空气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
A. 12 B. 16 C. 18 D. 20
【答案】A
【解析】3个电子层即为K、L、M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M层有2个电子,共12个电子,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2。
3.13.6 g Fe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150 mL足量的稀硫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 L 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为中和过量的稀硫酸,并使Fe元素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恰好消耗了2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则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25 mol·L-1 B. 2 mol·L-1 C. 3 mol·L-1 D. 0.6 mol·L-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涉及反应有Fe+H2SO4===FeSO4+H2↑、Fe2O3+3H2SO4===Fe2(SO4)3+3H2O、Fe+Fe2(SO4)3===3FeSO4、FeSO4+2NaOH===Fe(OH)2↓+Na2SO4、2NaOH+H2SO4===Na2SO4+2H2O,即反应最后铁元素完全沉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剩下Na2SO4,根据Na+和SO守恒可得:n(Na+)×1=n(SO)×2,n(Na+)=n(NaOH)=2n(SO)=2n(H2SO4),即n(NaOH)=2n(H2SO4),则0.2 L×3 mol·L-1=2×0.15 L×c(H2SO4),解得c(H2SO4)=2 mol·L-1,故B正确。
4.“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和H2O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吸收能量 B. 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的甲醇属于“液态阳光”
C. “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 D. “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难题
【答案】B
5.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金属钠作还原剂,失去-;硫作氧化剂,得2e-,电子得失标错,故A正确;单质溴中的溴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得2e-;碘化钾中碘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失去2e-,根据该反应可知转移了2e-,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故B错误;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失去2e-;硫酸铜中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得电子;根据该反应可知转移了2e-,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故C错误;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得2e-;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失去2e-;根据该反应可知转移了2e-,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故D错误。
6.在KCl、CaCl2、Ca(NO3)2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K+)=0.2 mol/L,c(Ca2+)=0.5 mol/L,c(Cl-)=0.4 mol/L,则c(NO)为(  )
A. 0.3 mol/L B. 0.8 mol/L C. 0.4 mol/L D. 0.5 mol/L
【答案】B
【解析】由电荷守恒可知,0.2 mol/L×1+0.5 mol/L×2=0.4 mol/L×1+c(NO)×1,则c(NO)=0.8 mol/L,B正确。
7.将3.2 g 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通入一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
A. 3.2 g B. 4.4 g C. 5.6 g D. 6.4g
【答案】A
【解析】CO与氧气的反应为2CO+O22C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为2CO2+2Na2O2===2Na2CO3+O2,总反应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为CO的质量。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为2H2+O22H2O,Na2O2与H2O的反应为2H2O+2Na2O2===4NaOH+O2↑,总反应方程式为H2+Na2O2===2NaOH,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的质量。则CO和H2的混合气(共3.2 g)与足量的Na2O2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是3.2 g。
8.已知硒(Se)为第ⅥA族元素,下列有关硒元素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同族氢化物的熔、沸点:H2O>H2Se>H2S B. SeO2只有还原性
C. BaSeO4与BaSO4相似,均难溶于水 D. H2SeO4溶于水破坏共价键
【答案】B
【解析】H2O可形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最高,H2S、H2Se二者均由分子构成,熔、沸点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H2S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2S大,因此H2Se分子间作用力强于H2S,故熔、沸点:H2O>H2Se>H2S,故A正确;Se和S位于同一主族,则BaSeO4与BaSO4相似,均难溶于水,故C正确;H2SeO4溶于水电离出H+和SeO,H2SeO4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D正确。
9.主族元素镓(Ga)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18 B. 该元素单质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C.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D. 该元素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GaO3
【答案】B
【解析】A.G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3,则L层电子数为8,A错误;
B.Ga与Al为同主族元素,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B正确;
C.同族元素,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从上至下碱性增强,Ga为第四周期,则Ga(OH)3的碱性并非最强,C错误;
D.Ga的最外层为3个电子,则其为+3价,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下列变化过程符合如图能量变化规律的是(  )
①金属铝与盐酸反应
②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制备NH3
③Na在Cl2中燃烧
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
⑤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发生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金属铝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①符合题意;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制备NH3的反应是吸热反应,②不符合题意;Na在Cl2中燃烧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③符合题意;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但为物质的状态变化,不是化学反应,④不符合题意;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且SO与Ba2+生成BaSO4也放出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⑤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⑥不符合题意。
1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与的反应 B. 液氮做冷却剂
C.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答案】C
【解析】与与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液氮做冷却剂,是利用液氮转化为气态时吸收热量,发生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CO,C的化合价改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吸热,故C符合题意;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且Na→NaOH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12.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酸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式:CH2O B. 空间填充模型:
C. 甲基的电子式: D. 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
【答案】C
【解析】乙酸的实验式为CH2O,A正确;乙酸的空间填充模型为,B正确;甲基的电子式为,C错误;乙酸为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D正确。
13.反应中的微粒的相关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6C B. 乙烯的结构简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HCl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2,表示为,A项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项错误;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K、L、M层依次排有2、8、7个电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HCl中只含共价键,电子式为,D项错误;答案选C。
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C. 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 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X是H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W是N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X位于第一周期、Y和Z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序数:YN,所以Z单质的氧化性大于Y,C错误;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硝酸、硝酸铵,硝酸是共价化合物、硝酸铵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故选D。
15.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水中部分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B. 随着pH增大,氯水的杀菌能力逐渐增强
C. pH=4的氯水中: D. pH>12时,溶液中的含氯微粒主要为ClO-和Cl-
【答案】D
【解析】A.氯水有漂白性,能漂白pH试纸,故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A错误;
B.pH大于6之后,随着pH增大,次氯酸的浓度下降、ClO-的浓度增大,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故氯水的杀菌能力逐渐随之逐渐下降,B错误;
C. 由图知,pH=4的氯水中:,C错误;
D.由图知,pH>12时,溶液中几乎没有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有大量ClO-,氯气转变为ClO-的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另有一部分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变为Cl-,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容易被氧化,制备比较困难,查阅文献得知可以通过隔绝空气加热草酸亚铁的方法制备氧化亚铁。
(1)草酸亚铁的制备: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溶液,如图1所示通过仪器向其中滴加草酸钠溶液至沉淀不再增加,得到草酸亚铁晶体。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写出制备草酸亚铁的离子方程式                   。
③将烧瓶中产物过滤、洗涤、          (填操作名称)得到草酸亚铁晶体。
(2)草酸亚铁加热分解制备氧化亚铁:将新制的草酸亚铁晶体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如图2所示,先通入氦气,再加热至反应完全。加热过程中草酸亚铁分解产物为三种氧化物,其中两种为气体。
①先通氦气再加热的目的是               。
②草酸亚铁制备氧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产品杂质检验: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将样品溶于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
①加入的试剂是          。
②若存在,实验现象是                  。
【答案】(1)①分液漏斗 ② ③干燥
(2)①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生成的被氧化 ②FeC2O4FeO+CO↑+CO2↑
(3)①溶液 ②溶液变为红色(或血红色)
【解析】本题为无机物制备类的实验题,首先由草酸钠和硫酸亚铁制备草酸亚铁,随后再使草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由于二价铁容易被氧化,故在其分解时要注意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以此解题。
(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②根据题意可知,硫酸亚铁和草酸钠反应制备草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
③草酸亚铁难溶于水,则可以将烧瓶中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可得到草酸亚铁;
(2)①二价铁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则先通氦气再加热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生成的被氧化;
②根据题意,草酸亚铁分解产物为三种氧化物,其中两种为气体,相应的方程式为:FeC2O4FeO+CO↑+CO2↑;
(3)①三价铁遇到硫氰化钾会显示红色,则加入的试剂是:溶液;
②根据①分析可知,若存在,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或血红色)。
17.实验室用固体配制的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和用品: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药匙 ④玻璃棒 ⑤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
(2)在配制的转移过程中某学生进行如图操作,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          。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碱液润洗
C.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5)实验中还需要的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000 mL,            B.950 mL,
C.任意规格,            D.500 mL,
【答案】(1)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未用玻璃棒引流 应使用500 mL的容量瓶
(3)AB (4)BC (5)A
【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1)配制500 mL 溶液,因此需要500 mL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后需用胶头滴管定容。
(2)图中有两处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规格错误。
(3)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A正确;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B正确;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C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D错误。
(4)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再洗涤容量瓶,A正确;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用碱液润洗,B错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烧杯中(NaOH是易腐蚀性药品),准确称量并在烧杯中溶解后,冷却后注入容量瓶中,C错误;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摇匀后装在试剂瓶中,贴标签,D正确。
(5)实验需要的溶液,配制时需要1000 mL容量瓶,因此计算固体质量时要按照1000 mL计算,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2 mol/L×1 L×40 g mol 1=80.0 g;A正确。
18.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是医药上补血剂的有效成分。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如下(已知其他成分在测定过程中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步骤②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加入H2O2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X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5)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6)假设实验无损耗,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6.8 mg左右的铁,如果全部通过服用上述测定的补血剂片来补充,则正常人每天需服用上述补血剂__________片。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以便于转化为Fe(OH)3 2Fe2++2H++H2O2===2Fe3++2H2O 
(4)NaOH(合理即可) 
(5)过滤 
(6)3
【解析】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再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灼烧氢氧化铁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1)将固体颗粒研细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3)步骤③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H2O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Fe2+氧化成Fe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
(4)X溶液是NaOH溶液、氨水等。
(5)红褐色悬浊液中含有Fe(OH)3沉淀,步骤④后的一系列操作是将氢氧化铁悬浊液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可得氧化铁的质量。
(6)80 m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00%×80 mg=56 mg,所以每片补血剂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为5.6 mg,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6.8 mg左右的铁,即应服用3片该补血剂。
19.在古代中国,稀硫酸被称为“绿矾油”。炼丹家孤刚子在其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就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即干馏石胆(胆矾)而获得硫酸。
Ⅰ.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其流程如下:
(1)黄铁矿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硫酸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足量铁质材料(碳素钢)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
(2)A装置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请写出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开始后,观察到装置B和装置C中溶液均褪色。两者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4)若D装置中溶液不褪色,E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反应产物中还有H2生成。
(5)装置I中碱石灰的作用    。
【答案】(1)-1 
(2)分液漏斗 
(3)不同
(4)CO2 G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H装置中白色固体变蓝
(5)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H装置,对实验产生干扰
【解析】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400~500 ℃的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分液漏斗中的浓硫酸与碳素钢中的碳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检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将二氧化硫除去,再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剩下的二氧化碳气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碱石灰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最后通入加热的氧化铜中,氧化铜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证明混合气体中由氢气,最后的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据此回答。
(1)黄铁矿(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由分析知,A装置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分析知,B中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中体现的是二样回流的还原性,两者原理不同;
(4)由分析知,若D装置中溶液不褪色,证明已经将二氧化硫除尽,E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由含有二氧化碳,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观察到G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H装置中白色固体变蓝时,说明反应产物中还有H2生成;
(5)由分析知,装置I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H装置,对实验产生干扰。
20.乳酸乙酯E是白酒香气的成分之一,广泛用作食品香精,适量添加可增加白酒中酯的浓度,增加白酒的香气。已知乳酸乙酯能发生如图的变化(其中烃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乳酸乙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 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和D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5)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消耗金属Na的质量为________ g。
【答案】(1)C5H10O3 
(2)CH3COOH 羟基、羧基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CH3COOH++H2O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46
【解析】E乳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F乳酸和B,则B为CH3CH2OH;烃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乙醇,则A为CH2==CH2;B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C催化氧化生成D为CH3COOH,D与乳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1)根据乳酸乙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10O3。(2)D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F为,其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羧基。(3)反应③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4)F为,D为CH3COOH,二者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5)乳酸()中羧基和羟基均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且羧基、羟基与Na反应的比例关系均为1∶1,则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消耗金属Na的物质的量为2 mol,质量为m(Na)=2 mol×23 g·mol-1=46 g。白城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題(本大題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可电解NaCl溶液制备Na D. 利用海水、铝、空气为能源的航标灯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
A. 12 B. 16 C. 18 D. 20
3.13.6 g Fe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150 mL足量的稀硫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 L 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为中和过量的稀硫酸,并使Fe元素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恰好消耗了2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则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25 mol·L-1 B. 2 mol·L-1 C. 3 mol·L-1 D. 0.6 mol·L-1
4.“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和H2O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吸收能量 B. 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的甲醇属于“液态阳光”
C. “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 D. “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难题
5.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6.在KCl、CaCl2、Ca(NO3)2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K+)=0.2 mol/L,c(Ca2+)=0.5 mol/L,c(Cl-)=0.4 mol/L,则c(NO)为(  )
A. 0.3 mol/L B. 0.8 mol/L C. 0.4 mol/L D. 0.5 mol/L
7.将3.2 g 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通入一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
A. 3.2 g B. 4.4 g C. 5.6 g D. 6.4g
8.已知硒(Se)为第ⅥA族元素,下列有关硒元素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同族氢化物的熔、沸点:H2O>H2Se>H2S B. SeO2只有还原性
C. BaSeO4与BaSO4相似,均难溶于水 D. H2SeO4溶于水破坏共价键
9.主族元素镓(Ga)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18 B. 该元素单质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C.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D. 该元素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GaO3
10.下列变化过程符合如图能量变化规律的是(  )
①金属铝与盐酸反应
②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制备NH3
③Na在Cl2中燃烧
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
⑤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1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与的反应 B. 液氮做冷却剂
C.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2.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酸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式:CH2O B. 空间填充模型:
C. 甲基的电子式: D. 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
13.反应中的微粒的相关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6C B. 乙烯的结构简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HCl的电子式:
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C. 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 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15.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水中部分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B. 随着pH增大,氯水的杀菌能力逐渐增强
C. pH=4的氯水中: D. pH>12时,溶液中的含氯微粒主要为ClO-和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容易被氧化,制备比较困难,查阅文献得知可以通过隔绝空气加热草酸亚铁的方法制备氧化亚铁。
(1)草酸亚铁的制备: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溶液,如图1所示通过仪器向其中滴加草酸钠溶液至沉淀不再增加,得到草酸亚铁晶体。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写出制备草酸亚铁的离子方程式                   。
③将烧瓶中产物过滤、洗涤、          (填操作名称)得到草酸亚铁晶体。
(2)草酸亚铁加热分解制备氧化亚铁:将新制的草酸亚铁晶体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如图2所示,先通入氦气,再加热至反应完全。加热过程中草酸亚铁分解产物为三种氧化物,其中两种为气体。
①先通氦气再加热的目的是               。
②草酸亚铁制备氧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产品杂质检验: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将样品溶于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
①加入的试剂是          。
②若存在,实验现象是                  。
17.实验室用固体配制的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和用品: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药匙 ④玻璃棒 ⑤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
(2)在配制的转移过程中某学生进行如图操作,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          。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碱液润洗
C.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5)实验中还需要的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000 mL,            B.950 mL,
C.任意规格,            D.500 mL,
18.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是医药上补血剂的有效成分。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如下(已知其他成分在测定过程中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步骤②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加入H2O2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X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5)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6)假设实验无损耗,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6.8 mg左右的铁,如果全部通过服用上述测定的补血剂片来补充,则正常人每天需服用上述补血剂__________片。
19.在古代中国,稀硫酸被称为“绿矾油”。炼丹家孤刚子在其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就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即干馏石胆(胆矾)而获得硫酸。
Ⅰ.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其流程如下:
(1)黄铁矿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硫酸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足量铁质材料(碳素钢)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
(2)A装置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请写出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开始后,观察到装置B和装置C中溶液均褪色。两者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4)若D装置中溶液不褪色,E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反应产物中还有H2生成。
(5)装置I中碱石灰的作用    。
20.乳酸乙酯E是白酒香气的成分之一,广泛用作食品香精,适量添加可增加白酒中酯的浓度,增加白酒的香气。已知乳酸乙酯能发生如图的变化(其中烃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乳酸乙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 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和D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5)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消耗金属Na的质量为________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