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白城市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将其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这是对陶渊明精神特征的总体概括。
这两句话为什么能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呢?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思考,关键是其精义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血脉贯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指上天运行遵循大道,刚健不已,君子也应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地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地,厚德载物,兼容并包。如此,“勤靡余劳”就是陶渊明化的“自强不息”,“心有常闲”就是陶渊明化的“厚德载物”。“心有常闲”不是指简单的闲逸,而是说一个人只有像地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容纳万物,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时遇到事情才不会为其堵塞抑郁,能从各种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保持“心有常闲”。
我们对陶渊明一般的理解是他很飘逸,但是我们仔细阅读陶诗,会发现他的生活是沉重的,“勤靡余劳”“自强不息”是他人生的一个底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向来被认为飘逸平淡,人们把审美眼光更多地集中在“带月荷锄归”一句中,锄完地回家,把月亮带回家,月亮走我也走,这是多么飘逸和美丽,但是我们却忽视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晨兴理荒秽”。陶渊明晚年归田后还有五个男孩子需要抚养,如果不去种地——他又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他从哪儿去获得钱财养家糊口呢?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父亲,发现地荒了当然会焦虑,一大早就去锄地,勤勤恳恳地劳作一天,肯定很疲累,但劳动也化解了焦虑,心灵暂时得以安顿,这时候才能有一种“带月荷锄归”的感觉。
陶渊明的“勤靡余劳”为其诗歌的平淡飘逸打上底色,但他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心有常闲。这种精神是魏晋风流留给他的印记,也受到他亲近敬爱之人的影响,比如他的外祖父孟嘉。孟嘉喝酒的态度是“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劳若无人”。孟嘉神情悠远,旁若无人,与天地融为一体。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以五柳先生自比的陶渊明在喝完酒后的率性态度与孟嘉更近,这正是不为俗羁、“心有常闲”的体现。陶渊明通过饮酒,借助酒的作用融化世间不平之事,厚德载物,胸怀旷达,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陶渊明的“心有常闲”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勤靡余劳”基础上的超越精神,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闲逸。陶诗的闲逸与孟浩然《过故人庄》到朋友家里过一个重阳节休闲不同,其原因就在这里。
有了以上对陶渊明精神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会发现它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义的个性化传达。
正是有了“心有常闲”这样一种心境,陶渊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发现美,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人生的各种烦恼、矛盾便像“厚德载物”一样容纳在他的胸怀之中,整个身心处在自由、自然、和谐之中。这种境界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艰难的自强不息和“勤靡余劳”的努力。此一底色在他这首最飘逸的诗里也隐约存在。这就是“结庐在人境”的“结”,什么是“结”?“结”就像蜘蛛织网一样,非常辛勤地去劳动,你住的房子要去“结”,要去建造,而不应一伸手就轻而易举地得到,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占有。陶渊明在“结”的同时,还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憧憬,这是这首诗能够进入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境界的一个前提。另外,要注意陶诗当中有烟火气息,那便是“人境”,“人境”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他“结庐”为什么要结在“人境”?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理想的境界不在天上,不在未来,而就在人间,就在当下,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人间的幸福。所以,《桃花源记》描绘的幸福生活有劳作,有人间烟火气息。所以说,“结”和“人境”在此处奠定了这首诗的根基,它的文化基因就在于“勤靡余劳”、自强不息,因为你只有将这些筑稳了,你的心才能稳稳当当地“闲”,没有外在、外物束缚的真正的“闲”。
是“人境”就会有艰难、苦恼,除了脚踏实地的努力,陶渊明用“心远地自偏”去付出心灵的努力,即与世俗社会当中不符合真善美的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心远”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远,更重要的是心灵距离的远,这就相当于在审美上为自己的心灵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存活的空间。以这样一个审美眼光去观赏外物,你听到的、看到的便不会是“车马喧”,而是“东篱”“南山”“山气”“飞鸟”,于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可以达到了。
(摘编自李剑锋《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可阐释为做事不遗余力、勤勤恳恳,心灵保持悠闲。
B. 陶渊明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的精义与《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紧密贯通。
C. 陶渊明的诗飘逸平淡,但是其中也有因为养家糊口的压力而带来的无法消解的沉重与焦虑。
D. 陶渊明的“心有常闲”,除受时代影响,还受其外祖父的影响,他借酒达到了一种超越的境界。
【答案】C
【解析】C.“无法消解的沉重与焦虑”有误,选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第三段“勤勤恳恳地劳作一天,肯定很疲累,但劳动也化解了焦虑,心灵暂时得以安顿”。
故选C。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心有常闲”的“闲”是以厚德载物为基、能摆脱各种负面情绪纠缠的“闲”。
B. 只要有“心有常闲”的心境,陶渊明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就能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C. 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的“结”既需要辛勤劳动,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憧憬。
D. 陶渊明的“心远”更强调心灵距离的远,是在审美意识上为心灵创造的存活的空间。
【答案】B
【解析】B.“只要……就能……”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根据第六段“正是有了‘心有常闲’这样一种心境,陶渊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发现美”,有“‘心有常闲’的心境”是发现诗、发现美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B。
3.下列选项,最适合诠释第四段中陶渊明“心有常闲”的内涵的一项是( )
A.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答案】A
【解析】根据第四段“以五柳先生自比的陶渊明在喝完酒后的率性态度与孟嘉更近,这正是不为俗羁、“心有常闲”的体现”。“心有常闲”可理解为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辛勤劳作的基础上的超越精神,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悠闲。后文陶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比较说明陶渊明的闲适与游玩时的闲适是不同的。
A.“乘微雨去锄瓜”可以诠释陶渊明“心有常闲”的内涵。
B、C项,都是外出游玩、会友时的闲适。
D.虽不是游玩,但也并没有以辛勤劳作为基础。
故选A。
4.怎样做才能达到陶渊明“心有常闲”的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①敞开胸怀,容纳万物。②要经过艰难的自强不息和勤靡余劳的努力。③远离世俗中不符合真善美的事物,用审美的眼光去观赏万物。
【解析】根据第二段“一个人只有像地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容纳万物,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时遇到事情才不会为其堵塞抑郁,能从各种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保持‘心有常闲’”可概括出①,敞开胸怀,容纳万物。
根据第三段“勤勤恳恳地劳作一天,肯定很疲累,但劳动也化解了焦虑,心灵暂时得以安顿”可概括出②,要经过艰难的自强不息和勤靡余劳的努力。
根据最后一段“以这样一个审美眼光去观赏外物,你听到的、看到的便不会是“车马喧”,而是“东篱”“南山”“山气”“飞鸟”,于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可以达到了”可概括出③,远离世俗中不符合真善美的事物,用审美的眼光去观赏万物。
5.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具体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勤靡余劳”和“心有常闲”的关系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答案】①“勤靡余劳”是“心有常闲”的前提。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回归田园的第一步就是“开荒南野际”,这就为后文描绘田园生活的“闲”打下了基础。②“心有常闲”是在“勤靡余劳”基础上的超越精神。《归园田居(其一))中,正是有了具体的劳动,作者才能拋开束缚,种桃栽柳,看炊烟袅袅,闻鸡鸣狗吠,享虚室余闲,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从而达到一种超脱境界。③“心有常闲”“勤靡余劳”共同铸就了陶诗“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两者和谐地出现在诗中,实现了“复得返自然”的境界,反映了诗人的精神品格。
【解析】首先分析“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含义和二者关系。根据第一段“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灵保持悠闲。可得出“勤靡余劳”是“心有常闲”的前提。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开荒南野际”体现了作者回归田园的“勤靡余劳”,这就为后文描绘“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的“闲”打下了基础。
根据第六段“陶渊明的‘心有常闲’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勤靡余劳’基础上的超越精神,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闲逸”可知,“心有常闲”是在“勤靡余劳”基础上的超越精神。《归园田居(其一))中,正是有了“开荒南野际”的自强不息地劳动,作者才能拋开束缚,种桃栽柳,看炊烟袅袅,闻鸡鸣狗吠,享虚室余闲,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从而达到一种超脱境界。
根据第六段“它的文化基因就在于‘勤靡余劳’、自强不息,只有将这些筑稳了,心才能稳稳当当地‘闲’,除了脚踏实地的努力,陶渊明用‘心远地自偏’去付出心灵的努力……于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可以达到了”可知,“心有常闲”“勤靡余劳”共同铸就了陶诗“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两者和谐地出现在诗中,实现了“复得返自然”的境界,反映了诗人的精神品格。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宫格
聂鑫森
大旅行箱底部的滑轮碾着锣鼓巷青石板铺砌的巷道吭咚吭咚响起时,巷里的左邻右舍就知道是迟小萌出门了。她不是外出旅游,也不是去赶场子演出,是去住家周围的风景打卡地用手机自拍照片,然后经过挑选,将一组九张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号“迟到的春天”上。
迟小萌六十二岁了。这几个月,她忽然着了魔似的玩起了自拍照,几乎每天都会发一组九张照片到网上,每排三张,三三成九——酷似儿童练习写毛笔字的“九宫格”帖式。不同的天气,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着装,但主人公只有迟小萌一个,有点孤清自许,但确实好看——人虽入老境,但面目、身材和举手投足之间依旧带着少女时代的余风流韵。布景常换,但人物不变,快乐也稀释了她积压多年的憋屈。
锣鼓巷的老人说:“迟小萌退休好几年了,如今成了名角,艺名不就是‘九宫格’?虽有点迟,但正当夕阳红。她的先生呼必应功不可没!”
迟小萌在家里家外都称先生为“老呼”。他们曾供职于湘声木材加工厂,厂子就在窑湾西北端的松风坪,很大也很现代,员工有两千多人。呼必应先是技术员后为工程师,很受人尊敬。迟小萌是订箱车间流水线上的订箱工,她没想到会在电锤铿锵声中一干就是几十年,把人生最好的光景订进了一只只成型的包装箱。退休后,她再没回过厂,却时或来窑湾自拍,算是一种近距离的追忆。
有时,呼必应温言暖语地邀妻子去厂里走走,看看老同事。她马上说:“不去!去让老同事看我的笑话吗?老呼,是你误了我一生!”
呼必应赶忙说:“小萌,对不起……是我的错。”
迟小萌生于1962年暮春时节,故当小学教师的父母给她起名“迟小萌”。她高中毕业后考大学落榜,正逢湘声木材加工厂招工。迟小萌能歌善舞,正好厂里的业余文工团需要补充演员,于是她顺利进厂,被分配到订箱车间当订箱工。
没读大学,迟小萌并不遗憾。天生的美人坯子,吸住了多少人的目光,在文工团她也是出类拔萃——嗓子好,能唱歌能唱戏;因中学时代受过培训,她的舞蹈动作也别具风采,凡有舞蹈节目她必是领舞。文工团是业余排练业余演出,但本市和全国林业系统举办文艺会演时各厂都想争夺奖杯,业余演员就会暂成专业演员,不上班,天天沉浸在急管繁弦中。迟小萌常叹息:“可惜这样的文艺演出太少了!”
众多的求爱者中,迟小萌看上了由工人而自学成才当上厂技术研发部技术员的呼必应,人长得英俊,性子温和,说话还风趣。第一次约会,她问他为什么叫“呼必应”,他微微一笑:“父母告诫我:将来成家了,对妻子要做到‘呼’而‘必应’。”
迟小萌忍不住哈哈大笑。
1984年仲春,他们喜结连理,住进了锣鼓巷的呼家院子。过了几个月,迟小萌的肚子凸了起来。
秋风初起时,省林业厅忽然下达通知:林业部将在北京举办林业系统的元旦文艺晚会,各省林业厅可选送两个节目参演。湘声木材加工厂文工团曾有一个舞蹈节目《女子放排工》获过市奖,可进一步加工、完善,到首都去一展风采。
迟小萌曾是领舞,但她怀了小宝宝,没法子参加排练和演出,另一位B角吴桂花取代了她。吴桂花是外地人,也是个有才有貌的人物。更让迟小萌心如刀割的是,演出结束后,林业部创建了一支专业的“文艺轻骑队”,为大江南北大山深处的林场、科研院所、林勘队巡回演出——领舞的吴桂花因会演中有不俗的表现,调入此队成了专业演员。假如迟小萌不急着结婚、不急着怀孕,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就砸在她头上了,还轮得上吴桂花吗?
迟小萌很憋屈,却不动声色,依旧从从容容地上班、下班,只是再不参加文工团的活动了。
只有呼必应知道妻子心里还有一个梦。他唯一能做的,是满怀内疚地守候在梦的旁边,几十年无怨无悔,不让这个梦受到惊扰。大小家务事,妻子无须“呼”,他都会尽力做好。
……
几个月前,呼必应漫不经心地对妻子说:“儿子一家在深圳,孙女都上初中了,你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拍照发给他们,让他们高兴高兴。”
迟小萌说:“发‘九宫格’吗?我会。”
呼必应装出吃惊的样子,说:“哦,这个你也会!那个调到北京去当专业演员的吴桂花就常在网上发‘九宫格’,都是过去的演出照。”
迟小萌不屑地“哼”了一声,说:“只炫昔日的辉煌,说明她现在老得没个模样了。”
“对呀。你却风采依旧,怎能不让大家见识见识?你应该上网发‘九宫格’!”
“好,让我来一试身手。”
转眼就入冬了,小雪花有一阵没一阵地飘。
迟小萌的“九宫格”又闪亮登场了。
第一张,她身着淡青薄呢长外套,头扎淡红丝巾,足蹬紫色高跟皮鞋,戴着枣红色的手套,站在竖长的“湘声木材加工厂”厂牌前,嘴角叼着浅浅的笑。第二张,穿深红色的羽绒大衣,举着一把油纸伞,站在窑湾的望衡亭前,眼波流转……其余七张,都是在窑湾选景拍摄的,如江边的码头上、唐兴桥头的蜡梅树下、杨梅洲的渡船上……
点赞的、发评论喝彩献花的,一波接一波。迟小萌很开心:我这“迟到的春天”,同样能萌生出勃勃生机!
评论中忽然出现了阔别多年的吴桂花,而且写了一段话:“小萌,你的这个‘九宫格’太美了!自从离厂进京,我这个外地人就没回过湘潭。四十岁时的那个冬天,去一个偏僻的林场演出,我爬山时滑倒跌入一个山谷,摔断了右腿,虽经医治,还是成了一个走路一拐一拐的残疾人。我是因公受伤,领导照顾我,让我提早退了休。你的照片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岁月,想起我们莫名其妙中断的友谊,令我黯然神伤,甚至号啕痛哭。我衷心地祝福你和你的家庭,平安!幸福!快乐!”
迟小萌读完,忍不住放声大哭。
“‘九宫格’也该换换内容了,老发这种自尊自大的东西,没意思。”
“……夫人成了达人,我……没想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题“九宫格”指九张照片的组合,也指迟小萌的艺名,也是迟小萌的情感寄托。
B. 迟小萌认为呼必应误了她一生,既是对呼必应的不满,也是她内心不平衡的表现。
C. 呼必应一直满怀愧疚地守护着妻子的演员梦,表明他对妻子的关爱、体贴与自责。
D. “漫不经心”“装出吃惊的样子”,表明呼必应为了帮妻子解开心结已经做足准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对呼必应不满”错误,“迟小萌认为呼必应误了她一生”是在遗憾不能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种埋怨,并不是真的对呼必应不满。
故选B。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迟小萌有“积压多年的憋屈”,设置悬念,也与文末“放声大哭”相照应。
B. 把人生最好的光景订进包装箱,用比拟手法写出她将美好青春融入工作的生活状态。
C. 小说用插叙手法叙写了迟小萌进厂工作、恋爱结婚、憾离舞台、爱上拍照的人生历程。
D. 文末描绘迟小萌冬日拍照的九张照片,点面结合,体现了迟小萌着装与选景的用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比拟手法”错误。比拟指拟人和拟物。“把人生最好的光景订进包装箱”是迟小萌将自己的青春花费在订包装箱上,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没有运用比拟。
故选B。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迟到的春天”的深层含义。
【答案】(1)“迟到的春天”指迟小萌通过拍照心情愉悦,获得了精神的丰腴。
(2)“迟到的春天”指迟小萌在阔别多年后得知吴桂花并没有想象中实现梦想的幸福,解开了心结,不再执着于当年由于结婚生子遗憾离开文工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春天”意味着生机、美好,而“迟到的”则含有久违之意。
(1)从迟小梦的语言“我这“迟到的春天”,同样能萌生出勃勃生机”可知,因为拍照她获得了久违的心灵愉悦,精神得到了丰富。
(2)从“迟小萌读完,忍不住放声大哭”可知,她释怀了当年因为家庭被迫放弃梦想的执念。所以“迟到的春天”是迟小萌压抑心灵的释放。
9.有人说“聂鑫森喜欢在小说中营造一种淡淡的诗意”,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哪些方面体现了“淡淡的诗意”。
【答案】(1)描写画面优美。文中写到迟小萌所拍的照片,意境优美。
(2)塑造人物形象美。迟小萌追逐梦想,并理解同情吴桂花,展现出人性美。
(3)运用象征手法。“迟到的春天”象征着多年后迟小萌释怀了自己的遗憾。
(4)具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文章对于小镇的描写与迟小萌工作、结婚等情节叙述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诗意”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环境、语言、手法等角度考虑。
(1)从“大旅行箱底部的滑轮碾着锣鼓巷青石板铺砌的巷道吭咚吭咚响起时”和“她身着淡青薄呢长外套,头扎淡红丝巾,足蹬紫色高跟皮鞋,戴着枣红色的手套……”可知,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小镇,描写出拍摄照片的细节美。
(2)从迟小萌六十三岁依旧爱美,多年追逐文艺,再最后得知吴桂花的不幸后又满怀同情。迟小萌身上闪烁着人性美。
(3)“迟到的春天”象征着迟小萌多久后解开了自己的心结,不再执着于没机会实现的文艺梦。
(4)文章插叙了迟小萌进厂工作、恋爱结婚、遗憾离开、爱上拍照等情节,富有生活气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素褥布被,以遂其所尚。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自擢居左右,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疏奏,太宗谓征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B.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C.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D.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答案】C
【解析】句意: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何如”表反问,用在句首,与“得一有才行人”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B项;“不法”作“按举”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日而就”的“就”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含义不同。
B. 治书侍御史,唐初为御史大夫的副职,管理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C. 还第,即回家。古代往往指官吏因辞职或被解职而返回自己的私宅。
D. 帷幄,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常代指天子的近侧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答案】B
【解析】B项,“管理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错,治书侍御史,管理图籍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认为骄奢会带来灭亡的危险。他以俭律己,虽已备好材木,仍取消建造宫殿的计划;他又定规矩戒奢从俭,约束臣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B. 贞观年间,上下尚俭。岑文本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放弃谋求私产;而戴胄、魏征身居要职却居宅简陋,得到太宗的嘉许。
C. 权万纪进言朝廷建议开采宜、饶两州银坑获利,受到太宗责罚。太宗认为,天子应当采纳嘉言、多行善事,不能好利贱义而变成昏庸的君王。
D. 太宗尊崇尧舜之道,不愿意重蹈桓帝、灵帝等昏君的覆辙;他不仅能以史为鉴,还能乐于接受臣子劝谏,不断修正自我,力求做到慎终如始。
【答案】B
【解析】B项,“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放弃谋求私产”错,原文“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是岑文本自谦之语,不谋求私产是他崇尚节俭、懂得自爱的表现,不是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2)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答案】(1)而百姓有很多非议,这是因为始皇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和大家一同享用的缘故。
(2)近年以来,您逐渐违背了昔日的志向,敦朴、俭约的理念,也渐渐不能坚守到底。
【解析】(1)“谤议”,非议。“徇其私欲”,满足自己的私欲。“共”,一同享用。
(2)“顷年”,近年。“稍”,逐渐。“乖”,违背。“曩”,从前。“敦朴”,敦朴、俭约。“克”,能。“终”,坚守到底。
14.太宗期望后人能识其“君臣之义”,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之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说明。
【答案】太宗作为君主,能够赞赏臣子的“忤情”上谏;能够察纳雅言,知错能改。魏征作为臣子,担心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能够直言进谏。
【解析】结合“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可知,太宗作为君主,能够赞赏臣子的“忤情”上谏;能够察纳雅言,知错能改。
结合“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可知,魏征作为臣子,担心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能够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秦始皇兴建宫室,而百姓有很多非议,这是因为始皇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和大家一同享用的缘故。我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工具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所以打算放弃。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二十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岑文本担任中书令要职,但他的房宅却低下潮湿,没有帷帐之类的装饰。有人劝他买房置地,文本叹息道:“我本来只是汉水南边的一个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只是凭借一点文墨,就当上了中书令,我已经很满足了。现在我享受着这么高的俸禄,已经感到很惭愧了,还买房置地干什么呢?”听他这么说,劝他的人叹息着离开了。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后,唐太宗见他的居所很简陋,没有地方祭拜吊唁,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专门为他营造祭拜之庙。魏征的住宅开始时没有正堂。一次他生病,唐太宗当时正要营造小型的宫殿,于是停下工,用这些材料为魏征营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了。唐太宗还派使者赠送给魏征喜欢的素布被褥,以成全他节俭的志向。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纳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对老百姓有益的善事。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沉没在深渊,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想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唐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朴素,上疏进谏说:“我自从被提拔在您身边任职,每次在近侧侍奉,屡次都能奉行圣明的旨意。常常自许仁义的道义,坚守而不愿失去;行节俭的志向,从始至终不愿改变。近年以来,您逐渐违背了昔日的志向,敦朴、俭约的理念,也渐渐不能坚守到底。”奏疏呈上,太宗对魏征说:“臣子侍奉君主,顺从旨意非常容易,忤逆君主的意愿是最难的。我今天闻过能改,差不多能够把好事坚持做完。如果违背了这样的誓言,有何颜面与您相见?又想用什么办法治理天下呢?自从得到您的奏疏,深深感到用词准确道理充分,于是就书写在屏风处,早晚学习。不久又交给史官,希望千年之后的人能够见识我们君臣之间的情义。”于是赐给魏征十斤黄金,两匹厩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 萤
虞世南
的历①流光小,飘飖②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 萤
李嘉祐
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
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
[注]①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飘飖”同“飘摇”。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
B. “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
C. 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
D. 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
【答案】D
【解析】“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理解有误。虞世南的《咏萤》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而李嘉祐的《咏萤》则运用铺陈的手法,诗人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对小小的萤火虫给予了深情的赞美。萤火虫虽光微体轻,但它凌风斗露,光焰不灭,其韧性令人钦佩。故“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理解有误。
16.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虞世南的《咏萤》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从而袒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②李嘉祐的《咏萤》运用铺陈的手法,通过萤火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用墨如泼,多方勾勒,再现了萤火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
【解析】虞世南的《咏萤》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李嘉祐的《咏萤》写萤火虫虽光微体轻,但它凌风斗露,光焰不灭,其韧性令人钦佩。诗人对小小的萤火虫给予了深情的赞美,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进行细致刻画。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模拟蜩与学鸠的口吻,展现了它们的目光短浅;“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了对二者的嘲讽。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的儒将装束。
(3)“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2)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3)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氧的硅酸盐矿物,发现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床,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80微米。
  2012年,A勘查人员取回的几块样品,发现了一个富含铌的矿物,其化学成分与原来矿区内发现过的包头矿不同,由此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据工程师介绍,这种矿物的铌含量很高,有望用于提取铌元素。铌除了在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要的用处,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
  据了解,发现铌包头矿的白云鄂博矿床, ① ,迄今已发现170余种矿物,铌包头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截至目前,中植地质科技的科研人员共发现了11种新矿物。想要发现一种新矿物,一共需要四步。
  第一步是化学成分分析。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将高能聚焦的电子束打到样品表面,测出各种元素的含量,并确定化学式,从而实现样品化学成分的精准检测。对于新矿物的研究,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
   ② ,想要确定其是否为新矿物,还需要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这就要进入第二步——样品制作。B采用聚焦离子束,切出大约一个20微米×10微米×7微米的矿物颗粒,因为要进行晶结构解析,必须保证它的成分是纯的。
  第三步,采集晶体结构信息。将颗粒放在仪器的样品座上,当光(X射线)从晶体里面穿过,被接收器接收的时候,就带了晶体的结构信息了。最后解出来铌包头矿的结构是一个四方晶系的晶体,这是原子之间彼此的排列方式。得到新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即完成了对新矿物的基本信息收集。
  接下来,科研人员要进行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以完善新矿物的相关资料,最终将材料汇总,提出新矿物申请,通过审查后就能得到国际批准。 ③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矿物的命名需要层层审核。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矿物种类相当丰富 ②但光有化学成分还不够 ③想要得到国际批准
【解析】第①处,空缺处紧承上文,引起下文,下文说白云鄂博矿床已发现170余种矿物,因此空缺处填写“矿物种类相当丰富”一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想要确定其是否为新矿物,还需要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空缺处与后文形成递进关系。结合上下文可知,第一步是分析化学成分,第二步是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说,需要在分析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再去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因此填写“但光有化学成分还不够”一类的句子。第③处,由“通过审查后就能得到国际批准”可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指的是“得到国际批准”,因此填写“想要得到国际批准”一类的句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各有一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A句,将“取回的几块样品”改为“取回了几块样品”;B句,将“大约一个”改为“一个大约”。
【解析】A句,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几块样品”,表意未完,后句主语换成了“勘察人员”,因此将“的”改为“了”,让“勘察人员”作主语。B句,语序不当,定语的语序是“属数动形名”,“大约一个”应改为“一个大约”。
20.文中第一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下定义,准确严谨地说明了何为铌包头矿;②摹状貌,通过描绘铌包头矿的颜色和形状,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③列数字,准确客观地说明了铌包头矿的颗粒大小,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解析】“铌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氧的硅酸盐矿物”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可以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概念“铌包头矿”有一个更加明白、清晰的理解。“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描摹了铌包头矿的颜色、外形,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铌包头矿的特点,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颗粒大小约为20—80微米”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大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国货“潮品”屡屡在国内外市场掀起热潮,成为了“稳增长”的“新活水”。国货“潮品”渐成时尚,离不开文化自信带来的正面效应,承载它的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海。“国”代表了中国元素, A ,二者“双向奔赴”才造就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国货“潮品”。
①“国潮”涌动,国货重新又走红市场,②不少老品牌焕发了“第二春”,③也助推一批新兴品牌进入发展“快车道”。④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许多国产品牌的科技含量高,⑤也折射了中国文化魅力、国人爱国情怀。⑥“新国潮”已不局限于穿衣吃饭,⑦而正在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保持着“中国力量”。③例如,国产手机,在高科技加持下不断创新,⑨数年间已迅速跃居行业翘楚。⑩国产手机的变迁也成为“中国制造”从模仿者变成引领者、创新者的缩影。
但我们也看到,“国潮”涌来泥沙俱下,部分厂商只是见“红”思齐,对出圈国货盲目跟风,其所谓“国潮”产品只注重“外功”而缺少内涵,甚至充斥着“山寨”“欺诈”等现象。因此, B ,在打造品牌、丰富内涵、紧跟时尚各环节久久为功,国货“潮品”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国货选择。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A“潮”代表了时尚潮流 B唯有不断苦修内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国货‘潮品’渐成时尚”“‘国’代表了中国元素”可知,此处应是对“潮”这一概念的解析,故此处可填“‘潮’代表了时尚潮流”。
根据“其所谓‘国潮’产品只注重‘外功’而缺少内涵”“国货‘潮品’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可知,此处应是强调应当只注重“内功”,故此处可填“唯有不断苦修内功”。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①“国潮”涌动,国货重新走红市场。
⑦而正在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发挥着“中国力量”。
⑩国产手机的变迁也成为“中国制造”从模仿者变成创新者、引领者的缩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重复赘余,“重新”与“又”语意重复,可以将二者删掉其中之一。
⑦搭配不当,“保持”不合乎“中国力量”正在科技、文化等各领域起着作用的语境,应将“保持”改为“发挥”。
⑩语序不当,“引领者”与“创新者”在句中前后顺序不当,应先成为“创新者”才能成为“引领者”,将二者调换先后位置。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他人就是一种与人为善。
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文体正确;④不得抄袭。
【答案】宽容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融入这个大家庭时,就和身边的人有着丝丝相连的关系,这个关系需要我们珍惜,也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培育,而宽容就是珍惜和培育的最好方法。记得三年前的春末,我们搬进了新房子。那年的黄霉天特别的漫长,连绵不绝的雨丝扰得人们心都烦透了。好不容易等到了久违的阳光,妈妈连忙把柜子里的呢大衣、羊毛衫拿出来晒。可是刚晒出去不久,住在楼上的老奶奶就开始“人工降雨”了,等到我和妈妈手忙脚乱地把衣服“抢救”进来时,还是发现有几件衣服的肩上湿了一大块,气得妈妈抱起衣服就冲到了楼上,敲开了老奶奶家的门。可这位老奶奶见了我们的湿衣服,却像没事儿似的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家里没洗衣机,年纪又大了,手劲差,衣服绞不干,你们只得自己小心点。”“变态。”气疯了的妈妈脱口就骂了过去,幸好这时爸爸回来了,他连说带劝地把气急败坏的妈妈拉回了家。可那以后,“人工降雨”还是时不时地发生着。转眼冬天到了,由于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傍晚时刮起了呼呼的大风。狂风卷着枯枝枯叶漫天飞舞,眼看一场大雨就要降临了。匆匆赶回家的我们一边庆幸自己没淋着雨,一边跑到阳台关窗户。刚到阳台,我们就呆住了,只见一床蓝色的床单,像折了翅膀的蝴蝶钩在窗架上,在寒风中孤独而无助地挣扎着。“是楼上的床单,把它扔下去。”余气未消的妈妈恨恨地说。“对,扔下去!”我也附和着。爸爸一边在风中吃力地取下床单,一边心平气和地说:“楼上的老人年纪大了,这么冷的天,家里又没有洗衣机,洗好床单不知要花多少力气,再说现在床单已经干了,把它扔下去,岂不又要重洗,你们忍心吗?”“那她平时老弄湿我们的衣服就忍心?”我不服气地说。“年纪大的人有时难免糊涂,难道我们年轻人也跟着糊涂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爸爸说完就准备把床单送到楼上去。刚打开门,就见那位老奶奶涨红着脸,徊徘在我家门口,看到我爸爸手中的床单,连声说着谢谢,接过床单,掉头往楼上“逃”去。从此以后,“人工降雨”再也没有发生过。而爸爸的话却一直影响着我,他让我懂得了宽容是生命里的阳光,它会让我们拥有的每一个日子都变得缤纷多彩,每一历程都变得温暖明亮。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宽容”,在材料中给出相关的提示“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说的是“宽容”的意义;“宽容他人就是一种与人为善”是宽容的做法,因此可从这两个角度立意,写宽容的作用和具体的做法。从文体要求看是“记叙文”,行文中注意记叙的要素,抓住“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这一重点安排情节,注重心理描写。白城市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将其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这是对陶渊明精神特征的总体概括。
这两句话为什么能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呢?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思考,关键是其精义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血脉贯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指上天运行遵循大道,刚健不已,君子也应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地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地,厚德载物,兼容并包。如此,“勤靡余劳”就是陶渊明化的“自强不息”,“心有常闲”就是陶渊明化的“厚德载物”。“心有常闲”不是指简单的闲逸,而是说一个人只有像地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容纳万物,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时遇到事情才不会为其堵塞抑郁,能从各种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保持“心有常闲”。
我们对陶渊明一般的理解是他很飘逸,但是我们仔细阅读陶诗,会发现他的生活是沉重的,“勤靡余劳”“自强不息”是他人生的一个底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向来被认为飘逸平淡,人们把审美眼光更多地集中在“带月荷锄归”一句中,锄完地回家,把月亮带回家,月亮走我也走,这是多么飘逸和美丽,但是我们却忽视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晨兴理荒秽”。陶渊明晚年归田后还有五个男孩子需要抚养,如果不去种地——他又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他从哪儿去获得钱财养家糊口呢?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父亲,发现地荒了当然会焦虑,一大早就去锄地,勤勤恳恳地劳作一天,肯定很疲累,但劳动也化解了焦虑,心灵暂时得以安顿,这时候才能有一种“带月荷锄归”的感觉。
陶渊明的“勤靡余劳”为其诗歌的平淡飘逸打上底色,但他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心有常闲。这种精神是魏晋风流留给他的印记,也受到他亲近敬爱之人的影响,比如他的外祖父孟嘉。孟嘉喝酒的态度是“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劳若无人”。孟嘉神情悠远,旁若无人,与天地融为一体。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以五柳先生自比的陶渊明在喝完酒后的率性态度与孟嘉更近,这正是不为俗羁、“心有常闲”的体现。陶渊明通过饮酒,借助酒的作用融化世间不平之事,厚德载物,胸怀旷达,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陶渊明的“心有常闲”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勤靡余劳”基础上的超越精神,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闲逸。陶诗的闲逸与孟浩然《过故人庄》到朋友家里过一个重阳节休闲不同,其原因就在这里。
有了以上对陶渊明精神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会发现它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义的个性化传达。
正是有了“心有常闲”这样一种心境,陶渊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发现美,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人生的各种烦恼、矛盾便像“厚德载物”一样容纳在他的胸怀之中,整个身心处在自由、自然、和谐之中。这种境界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艰难的自强不息和“勤靡余劳”的努力。此一底色在他这首最飘逸的诗里也隐约存在。这就是“结庐在人境”的“结”,什么是“结”?“结”就像蜘蛛织网一样,非常辛勤地去劳动,你住的房子要去“结”,要去建造,而不应一伸手就轻而易举地得到,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占有。陶渊明在“结”的同时,还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憧憬,这是这首诗能够进入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境界的一个前提。另外,要注意陶诗当中有烟火气息,那便是“人境”,“人境”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他“结庐”为什么要结在“人境”?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理想的境界不在天上,不在未来,而就在人间,就在当下,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人间的幸福。所以,《桃花源记》描绘的幸福生活有劳作,有人间烟火气息。所以说,“结”和“人境”在此处奠定了这首诗的根基,它的文化基因就在于“勤靡余劳”、自强不息,因为你只有将这些筑稳了,你的心才能稳稳当当地“闲”,没有外在、外物束缚的真正的“闲”。
是“人境”就会有艰难、苦恼,除了脚踏实地的努力,陶渊明用“心远地自偏”去付出心灵的努力,即与世俗社会当中不符合真善美的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心远”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远,更重要的是心灵距离的远,这就相当于在审美上为自己的心灵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存活的空间。以这样一个审美眼光去观赏外物,你听到的、看到的便不会是“车马喧”,而是“东篱”“南山”“山气”“飞鸟”,于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可以达到了。
(摘编自李剑锋《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可阐释为做事不遗余力、勤勤恳恳,心灵保持悠闲。
B. 陶渊明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的精义与《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紧密贯通。
C. 陶渊明的诗飘逸平淡,但是其中也有因为养家糊口的压力而带来的无法消解的沉重与焦虑。
D. 陶渊明的“心有常闲”,除受时代影响,还受其外祖父的影响,他借酒达到了一种超越的境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心有常闲”的“闲”是以厚德载物为基、能摆脱各种负面情绪纠缠的“闲”。
B. 只要有“心有常闲”的心境,陶渊明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就能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C. 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的“结”既需要辛勤劳动,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憧憬。
D. 陶渊明的“心远”更强调心灵距离的远,是在审美意识上为心灵创造的存活的空间。
3.下列选项,最适合诠释第四段中陶渊明“心有常闲”的内涵的一项是( )
A.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怎样做才能达到陶渊明“心有常闲”的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具体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勤靡余劳”和“心有常闲”的关系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宫格
聂鑫森
大旅行箱底部的滑轮碾着锣鼓巷青石板铺砌的巷道吭咚吭咚响起时,巷里的左邻右舍就知道是迟小萌出门了。她不是外出旅游,也不是去赶场子演出,是去住家周围的风景打卡地用手机自拍照片,然后经过挑选,将一组九张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号“迟到的春天”上。
迟小萌六十二岁了。这几个月,她忽然着了魔似的玩起了自拍照,几乎每天都会发一组九张照片到网上,每排三张,三三成九——酷似儿童练习写毛笔字的“九宫格”帖式。不同的天气,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着装,但主人公只有迟小萌一个,有点孤清自许,但确实好看——人虽入老境,但面目、身材和举手投足之间依旧带着少女时代的余风流韵。布景常换,但人物不变,快乐也稀释了她积压多年的憋屈。
锣鼓巷的老人说:“迟小萌退休好几年了,如今成了名角,艺名不就是‘九宫格’?虽有点迟,但正当夕阳红。她的先生呼必应功不可没!”
迟小萌在家里家外都称先生为“老呼”。他们曾供职于湘声木材加工厂,厂子就在窑湾西北端的松风坪,很大也很现代,员工有两千多人。呼必应先是技术员后为工程师,很受人尊敬。迟小萌是订箱车间流水线上的订箱工,她没想到会在电锤铿锵声中一干就是几十年,把人生最好的光景订进了一只只成型的包装箱。退休后,她再没回过厂,却时或来窑湾自拍,算是一种近距离的追忆。
有时,呼必应温言暖语地邀妻子去厂里走走,看看老同事。她马上说:“不去!去让老同事看我的笑话吗?老呼,是你误了我一生!”
呼必应赶忙说:“小萌,对不起……是我的错。”
迟小萌生于1962年暮春时节,故当小学教师的父母给她起名“迟小萌”。她高中毕业后考大学落榜,正逢湘声木材加工厂招工。迟小萌能歌善舞,正好厂里的业余文工团需要补充演员,于是她顺利进厂,被分配到订箱车间当订箱工。
没读大学,迟小萌并不遗憾。天生的美人坯子,吸住了多少人的目光,在文工团她也是出类拔萃——嗓子好,能唱歌能唱戏;因中学时代受过培训,她的舞蹈动作也别具风采,凡有舞蹈节目她必是领舞。文工团是业余排练业余演出,但本市和全国林业系统举办文艺会演时各厂都想争夺奖杯,业余演员就会暂成专业演员,不上班,天天沉浸在急管繁弦中。迟小萌常叹息:“可惜这样的文艺演出太少了!”
众多的求爱者中,迟小萌看上了由工人而自学成才当上厂技术研发部技术员的呼必应,人长得英俊,性子温和,说话还风趣。第一次约会,她问他为什么叫“呼必应”,他微微一笑:“父母告诫我:将来成家了,对妻子要做到‘呼’而‘必应’。”
迟小萌忍不住哈哈大笑。
1984年仲春,他们喜结连理,住进了锣鼓巷的呼家院子。过了几个月,迟小萌的肚子凸了起来。
秋风初起时,省林业厅忽然下达通知:林业部将在北京举办林业系统的元旦文艺晚会,各省林业厅可选送两个节目参演。湘声木材加工厂文工团曾有一个舞蹈节目《女子放排工》获过市奖,可进一步加工、完善,到首都去一展风采。
迟小萌曾是领舞,但她怀了小宝宝,没法子参加排练和演出,另一位B角吴桂花取代了她。吴桂花是外地人,也是个有才有貌的人物。更让迟小萌心如刀割的是,演出结束后,林业部创建了一支专业的“文艺轻骑队”,为大江南北大山深处的林场、科研院所、林勘队巡回演出——领舞的吴桂花因会演中有不俗的表现,调入此队成了专业演员。假如迟小萌不急着结婚、不急着怀孕,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就砸在她头上了,还轮得上吴桂花吗?
迟小萌很憋屈,却不动声色,依旧从从容容地上班、下班,只是再不参加文工团的活动了。
只有呼必应知道妻子心里还有一个梦。他唯一能做的,是满怀内疚地守候在梦的旁边,几十年无怨无悔,不让这个梦受到惊扰。大小家务事,妻子无须“呼”,他都会尽力做好。
……
几个月前,呼必应漫不经心地对妻子说:“儿子一家在深圳,孙女都上初中了,你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拍照发给他们,让他们高兴高兴。”
迟小萌说:“发‘九宫格’吗?我会。”
呼必应装出吃惊的样子,说:“哦,这个你也会!那个调到北京去当专业演员的吴桂花就常在网上发‘九宫格’,都是过去的演出照。”
迟小萌不屑地“哼”了一声,说:“只炫昔日的辉煌,说明她现在老得没个模样了。”
“对呀。你却风采依旧,怎能不让大家见识见识?你应该上网发‘九宫格’!”
“好,让我来一试身手。”
转眼就入冬了,小雪花有一阵没一阵地飘。
迟小萌的“九宫格”又闪亮登场了。
第一张,她身着淡青薄呢长外套,头扎淡红丝巾,足蹬紫色高跟皮鞋,戴着枣红色的手套,站在竖长的“湘声木材加工厂”厂牌前,嘴角叼着浅浅的笑。第二张,穿深红色的羽绒大衣,举着一把油纸伞,站在窑湾的望衡亭前,眼波流转……其余七张,都是在窑湾选景拍摄的,如江边的码头上、唐兴桥头的蜡梅树下、杨梅洲的渡船上……
点赞的、发评论喝彩献花的,一波接一波。迟小萌很开心:我这“迟到的春天”,同样能萌生出勃勃生机!
评论中忽然出现了阔别多年的吴桂花,而且写了一段话:“小萌,你的这个‘九宫格’太美了!自从离厂进京,我这个外地人就没回过湘潭。四十岁时的那个冬天,去一个偏僻的林场演出,我爬山时滑倒跌入一个山谷,摔断了右腿,虽经医治,还是成了一个走路一拐一拐的残疾人。我是因公受伤,领导照顾我,让我提早退了休。你的照片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岁月,想起我们莫名其妙中断的友谊,令我黯然神伤,甚至号啕痛哭。我衷心地祝福你和你的家庭,平安!幸福!快乐!”
迟小萌读完,忍不住放声大哭。
“‘九宫格’也该换换内容了,老发这种自尊自大的东西,没意思。”
“……夫人成了达人,我……没想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题“九宫格”指九张照片的组合,也指迟小萌的艺名,也是迟小萌的情感寄托。
B. 迟小萌认为呼必应误了她一生,既是对呼必应的不满,也是她内心不平衡的表现。
C. 呼必应一直满怀愧疚地守护着妻子的演员梦,表明他对妻子的关爱、体贴与自责。
D. “漫不经心”“装出吃惊的样子”,表明呼必应为了帮妻子解开心结已经做足准备。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迟小萌有“积压多年的憋屈”,设置悬念,也与文末“放声大哭”相照应。
B. 把人生最好的光景订进包装箱,用比拟手法写出她将美好青春融入工作的生活状态。
C. 小说用插叙手法叙写了迟小萌进厂工作、恋爱结婚、憾离舞台、爱上拍照的人生历程。
D. 文末描绘迟小萌冬日拍照的九张照片,点面结合,体现了迟小萌着装与选景的用心。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迟到的春天”的深层含义。
9.有人说“聂鑫森喜欢在小说中营造一种淡淡的诗意”,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哪些方面体现了“淡淡的诗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素褥布被,以遂其所尚。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自擢居左右,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疏奏,太宗谓征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B.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C.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D.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日而就”的“就”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含义不同。
B. 治书侍御史,唐初为御史大夫的副职,管理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C. 还第,即回家。古代往往指官吏因辞职或被解职而返回自己的私宅。
D. 帷幄,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常代指天子的近侧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认为骄奢会带来灭亡的危险。他以俭律己,虽已备好材木,仍取消建造宫殿的计划;他又定规矩戒奢从俭,约束臣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B. 贞观年间,上下尚俭。岑文本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放弃谋求私产;而戴胄、魏征身居要职却居宅简陋,得到太宗的嘉许。
C. 权万纪进言朝廷建议开采宜、饶两州银坑获利,受到太宗责罚。太宗认为,天子应当采纳嘉言、多行善事,不能好利贱义而变成昏庸的君王。
D. 太宗尊崇尧舜之道,不愿意重蹈桓帝、灵帝等昏君的覆辙;他不仅能以史为鉴,还能乐于接受臣子劝谏,不断修正自我,力求做到慎终如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2)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14.太宗期望后人能识其“君臣之义”,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之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 萤
虞世南
的历①流光小,飘飖②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 萤
李嘉祐
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
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
[注]①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飘飖”同“飘摇”。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
B. “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
C. 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
D. 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
16.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模拟蜩与学鸠的口吻,展现了它们的目光短浅;“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了对二者的嘲讽。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周瑜的儒将装束。
(3)“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氧的硅酸盐矿物,发现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床,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80微米。
  2012年,A勘查人员取回的几块样品,发现了一个富含铌的矿物,其化学成分与原来矿区内发现过的包头矿不同,由此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据工程师介绍,这种矿物的铌含量很高,有望用于提取铌元素。铌除了在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要的用处,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
  据了解,发现铌包头矿的白云鄂博矿床, ① ,迄今已发现170余种矿物,铌包头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截至目前,中植地质科技的科研人员共发现了11种新矿物。想要发现一种新矿物,一共需要四步。
  第一步是化学成分分析。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将高能聚焦的电子束打到样品表面,测出各种元素的含量,并确定化学式,从而实现样品化学成分的精准检测。对于新矿物的研究,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
   ② ,想要确定其是否为新矿物,还需要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这就要进入第二步——样品制作。B采用聚焦离子束,切出大约一个20微米×10微米×7微米的矿物颗粒,因为要进行晶结构解析,必须保证它的成分是纯的。
  第三步,采集晶体结构信息。将颗粒放在仪器的样品座上,当光(X射线)从晶体里面穿过,被接收器接收的时候,就带了晶体的结构信息了。最后解出来铌包头矿的结构是一个四方晶系的晶体,这是原子之间彼此的排列方式。得到新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即完成了对新矿物的基本信息收集。
  接下来,科研人员要进行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以完善新矿物的相关资料,最终将材料汇总,提出新矿物申请,通过审查后就能得到国际批准。 ③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矿物的命名需要层层审核。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各有一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第一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国货“潮品”屡屡在国内外市场掀起热潮,成为了“稳增长”的“新活水”。国货“潮品”渐成时尚,离不开文化自信带来的正面效应,承载它的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海。“国”代表了中国元素, A ,二者“双向奔赴”才造就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国货“潮品”。
①“国潮”涌动,国货重新又走红市场,②不少老品牌焕发了“第二春”,③也助推一批新兴品牌进入发展“快车道”。④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许多国产品牌的科技含量高,⑤也折射了中国文化魅力、国人爱国情怀。⑥“新国潮”已不局限于穿衣吃饭,⑦而正在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保持着“中国力量”。③例如,国产手机,在高科技加持下不断创新,⑨数年间已迅速跃居行业翘楚。⑩国产手机的变迁也成为“中国制造”从模仿者变成引领者、创新者的缩影。
但我们也看到,“国潮”涌来泥沙俱下,部分厂商只是见“红”思齐,对出圈国货盲目跟风,其所谓“国潮”产品只注重“外功”而缺少内涵,甚至充斥着“山寨”“欺诈”等现象。因此, B ,在打造品牌、丰富内涵、紧跟时尚各环节久久为功,国货“潮品”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国货选择。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他人就是一种与人为善。
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文体正确;④不得抄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