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个有效方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还有民俗故事、成语故事等,都( )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只是一个学术行为,搜集整理好了之后,专家学者习惯将之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故事,收藏起来,( ),很少有人去改编,使之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__________,就更有价值了。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现代观念,用新的思维和语言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的传播与发扬。民间故事大多( ),要改编成有吸引力的故事,就得把故事的情节和细节进行充实,让故事变得引人入胜,又不丢失人物形象的原有性格。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蕴藏 听之任之 短小精悍
B. 蕴藏 束之高阁 要言不烦
C. 蕴含 束之高阁 短小精悍
D. 蕴含 听之任之 要言不烦
2. 依据上下文,填入画横线处的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让中国故事引领成长、滋养童心,使其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
B. 使其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引领成长
C. 使其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引领成长、滋养童心
D. 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引领成长,使其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
3.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另外三部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B.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其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C.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指苏洵与其子苏轼与苏辙。
D. 契诃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二、(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和近世的交接点,因有“唐宋变革说”,也可被称作“唐宋之变”;陈寅恪更明确提出“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水岭。
“安史之乱”之前是青春、慧敏、统一、安定、富足、高歌的唐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元气大伤,艰辛、危机、动荡接踵而至,党争、宦官政治、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不过与此同时,唐朝却并没有像汉朝分成西汉、东汉,像晋朝分成西晋、东晋,像宋朝分成北宋、南宋,于此也见出了唐王朝生命力的顽强。对唐朝的诗歌写作和更广义的文学创作而言,“安史之乱”同样起到了重大的转折点作用。它废掉了一些人的写作功夫,淘汰了一些人的写作成果。如果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的出现,不能在淘汰与报废的意义上影响到诗人作家们的创作,那它基本上就是被浪费掉了。而“安史之乱”居然为中国推出了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这是安禄山、史思明没有想到的,这是王维、李白、肃宗皇帝没有想到的,这也是杜甫自己没有想到的。杜甫的写作成就于安史之乱,没有安史之乱,他可能也就是个二流诗人。他被迫走进了“安史之乱”,将周身的感觉器官全部打开,记录下自己的颠沛经验,接通了一己“天地一沙鸥”的存在与当下历史、古圣先贤的坎坷,将自己的文字提升到日月精华的程度,同时解除了王维式的语言洁癖,靠近、接触、包纳万有。在杜甫面前,王维所代表的前安史之乱的长安诗歌趣味,就作废了。
王维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是他已然固定下来的文学趣味和他被迫充任安禄山大燕朝廷伪职的道德麻烦,使之无能处理这一重大而突然,同时又过分真实的历史变局。这真是老天弄人。其经历、处境令人联想到才高掩古、俊雅造极,却丢了江山的宋徽宗。王维的语言写山水、田园和边塞都可以,他可以将山水、田园和边塞统统作为风景来处理,以景寓情,借景抒情,但要处理安史之乱,他需要向他的写作引入时间维度,同时破除他的语言洁癖,朝向反趣味的书写。这对王维来说是不可能的工作。所以安史之乱塑造的唯一一位大诗人是杜甫。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发展出一种王维身上没有的东西:当代性。杜甫的诗歌很多在处理当下,他创造性地以诗歌书写介入了唐宋之变。古往今来,一般人都会认为当下没有诗意,而比如月亮、秋天、林木、溪水、山峦、寺宇、客栈、家乡,甚至贫穷、蛮荒、虎啸狼啼,由于过去被反复书写过无数遍,便被积累为诗意符号,会顺理成章地呈现于语言。但在当下,忽然哪天化工厂爆炸,石油泄漏,地下水污染,股市崩盘,你写首诗试试?你写不了,因为那来自他人的、属于农业文化和进士文化审美趣味的、模式化了的、优美的、书写心灵的所谓“文学语言”,处理不了这类事,因为你在语言上不事发明。
杜甫的当代性是与他复杂的时间观并生在一起的。他让三种时间交叠:历史时间、自然时间、个人时间。而如果说王维的风景也贯穿着时间之纬的话,那么那只是一种绝对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王维是一个二流诗人。钱锺书判断王维就是个二流诗人,但却是二流诗人里最好的一个,他说:“中唐以后,众望所归的大诗人一直是杜甫……王维和杜甫相比,只能算‘小的大诗人’。”
李白也卷入了“安史之乱”,他吟咏着“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勤王军队。一个人自大到国难当头依然这么自大,而且是将文学自大转化成了政治自大,这也算是奇观。李白没想到肃宗登基后,永王就成了叛军,在老朋友高适的镇压下,他走上了流放夜郎之途。
取材于西川的《唐诗的读法》
4. 下列作为“安史之乱成为唐朝诗歌写作和文学创作的转折点”原因的一项是( )
A. 青春、慧敏、统一、安定、富足的唐土在“安史之乱”后变得艰辛、危机、动荡。
B. “安史之乱”的出现,在淘汰与报废的意义上影响到了唐朝诗人作家们的创作。
C. 安禄山、史思明、王维、李白、肃宗都没想到“安史之乱”给文学界带来变化。
D. 王维在“安史之乱”创作时将自己的写作引入时间维度,同时破除了语言洁癖。
5. 对于杜甫诗歌中的“当代性“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将周身的感觉器官全部打开,记录自己的颠沛经验,接通了自己的存在与当下历史、古圣先贤的坎坷。
B. 以诗歌书写介入了唐宋之变,认为当下是有诗意的,在语言上有创造性,利用诗歌让三种时间交叠起来。
C. 像月亮、秋天、林木等意象,由于过去被无数遍写过,便被积累为诗意符号,顺理成章地呈现于语言中。
D. 化工厂爆炸,石油泄漏,地下水污染,股市崩盘等,这些属于农业文化的“文学语言”被写入诗歌语言。
6.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或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记下自己的颠沛经验,这段经历造就他的写作成就,没有安史之乱的话,杜甫就是个二流诗人。
B. 杜甫不断锤炼自己的诗歌语言,因为他的存在,王维式的语言特征和诗歌趣味逐渐退出了诗歌舞台。
C. “安史之乱”发展出的当代性只有杜甫身上才有体现,他创造性地以书写自我的诗歌介入了唐宋之变。
D. 杜甫让历史时间、自然时间、个人时间交叠,王维的风景则只贯穿了绝对的时间,从这个意义说王维略逊一筹。
三、(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固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B.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C. 董之以严刑 董:了解
D.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培养。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B.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 可以尽豫游之乐/杳不知其所之也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B.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C.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普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D.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0.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B.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C. 鸣琴垂拱 D.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用“木”“流”两组比喻,化抽象道理为形象比喻,吸引听者的注意,使对方理解、信服。
B. 第一段三个“不”字的排比句是从反面来论证道理,强调了作者的政治态度,言辞尖锐,态度强硬。
C. 第二段作者向太宗讲述“创业易守业难”道理,用“水与船”喻“百姓与帝王”,简洁传神,一针见血。
D. 文章结构严谨,第三段的“十思”是作者针对前文“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提出的具体解决建议。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9小题,共78分。
四、(18分)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作是诗人泛舟洞庭湖即景抒怀之作,开篇先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之景。
B. 青草,湖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景色,是诗人纵目洞庭的总体印象。
C. “细斟北斗”化用《诗经》,“尽挹……宾客”是词作的高潮,尽显诗人豪情。
D.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点明“近中秋”景物特征,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鉴赏“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的原句。
(1)《论语》中曾皙谈及自己志向时,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________________”,成年男子与童子十几个人在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写阿房宫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飘,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从侧面表现宫殿之宏大。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国不用土地贿赂秦国,因此“________________”,后来太子丹采用了刺秦的错误策略,结果“________________”。
五、(14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四风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冲 (犹豫地)爸爸。
周朴园 (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周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风端茶,放周朴园面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风)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风 (看繁漪,不说话)。
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风)药呢?
繁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风)药还有么?
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繁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风,高声)倒了来。
[四风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 (见四风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漪 (忽然)四风,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 会消的。
繁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 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繁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 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 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曹禺的《雷雨》第一幕
15.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冲说“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时被周朴园打断,因为资本家周朴园非常吝啬,不想把学费给下人。
B.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周朴园的潜台词是:你既然违背我的话,私下把药倒了,那就随你去吧!
C.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属于舞台说明,说明人物心理、神态和动作方位,展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
D.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这一连串心理描写表现出繁漪内心的痛苦。
16.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17. 周萍、周冲、鲁大海人物形象各异,如果从这三人中挑选一位给《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当伴读,你认为谁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18. 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李华建议根据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把“你是谁?”修改为“请问你是哪位?”对此,你怎么看?请从人物性格、戏剧语言和情节冲突三方面说明原因。
六、(6分)
19.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①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取向。②文人墨客们或临写范本,或自由创作,从诗文修养到人生际遇,用书法展现自己的生活趣味和艺术追求。③他们寄情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居庙堂而不失闲趣,________________,成为推动书法继承与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④跃然纸上的笔墨线条,是书家的技法展现与艺术表达,更是他们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的外化。⑤让我们走进书法文化盛宴,观翰墨遗珍,赏铁画银钩,品笔端风华,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大美氛围中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的搭配非常准确。
B. 第②句的“们”可删掉。
C. 第④句关联词使用准确。
D. 第⑤句用语典雅而得体。
(2)仿照第③句画波浪线的内容,在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句式、字数一致,语意连贯,表达准确。
七、(4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本具足,无需外求”。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雕塑”的创作者,你想拥有怎样的人生,“雕刻刀”就在你自己的手里。
请结合材料,根据你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6分)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题答案】
【答案】D
二、(6分)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B
6. D
三、(10分)
【7~12题答案】
【答案】7. C 8. C
9. A 10. C
11. B 12. (1)(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2)(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9小题,共78分。
四、(18分)
【13题答案】
【答案】(1)D (2)运用比喻(用“玉鉴”“琼田”比喻湖面,)和夸张(“三万顷”极言湖面之广阔),描绘了秋夜月光下广阔无边,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的画面。写出洞庭湖水的晶莹澄澈、水面的开阔和壮美,表现了诗人的悠然与超脱。
【14题答案】
【答案】 ①. 春服既成 ②. 咏而归 ③. 舞殿冷袖 ④. 风雨凄凄 ⑤. 燕虽小国而后亡 ⑥. 始速祸焉
五、(14分)
【15~18题答案】
【答案】15. C 16. 专制,顽固,守旧,自私,冷酷,虚伪。
17. 我选择周冲。他本性善良,尊重女性,和贾宝玉有相同之处,能够和宝玉友好相处;没有不良习气,有反抗意识,可以帮助贾宝玉走上正道;周萍性格软弱,缺少担当;鲁大海脾气暴躁,性格鲁莽,都不利于贾宝玉成长。
18. ①人物性格:周萍作为周家大少爷,殴打鲁大海之后,面对身份低微、护着鲁大海的鲁侍萍,是不可能说话彬彬有礼的。
②戏剧语言:上下两句鲁侍萍的话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周萍所说的话作为过渡,应该尽量降低存在感,以使观众更好地体会、揣摩鲁侍萍的“言外之意”。
③情节冲突:选段发生在周萍指使仆人殴打鲁大海之后,“你是谁”这种短促的直接询问更符合当下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场景。
六、(6分)
【19题答案】
【答案】(1)A (2)处江湖而犹存雅意
七、(40分)
【20题答案】
【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