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诗文。
言为心声,文人墨客常在诗文中表露自己的心声。辛弃疾以“①______,飞镜又重磨。”(《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对月抒怀,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亦能以“②______,③______”(《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诗句,表达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远大抱负;秋瑾以“④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的诗句,展现渴望摆脱束缚,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⑤______”(《过零丁洋》)的诗句,高歌视死如归、忠诚国家和民族的崇高誓言;苏轼以“⑥______,归去,⑦______”(《定风波》)来倾吐豁达乐观、超然物外的志趣;亦能以“⑧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诗句,抒发挽弓射箭、勇猛无畏的慷慨之志。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2.学校文学社准备开展“智慧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 小语同学尝试用人工智能(AI)与朱自清先生对话。
小语:朱先生好,很期待与您交流。我在阅读《经典常谈》时有一些困惑,如兴趣不高、读不太懂,您有好的建议吗?
朱自清:你好,小语。苏轼曾说过“每次作一意求之”,也就是说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
小语:哦,明白了。您说的是我们可以采用①______(阅读方法)读《经典常谈》。
小语:我在阅读②______(阅读篇目)后,我懂得了本书是一部文辞之胜的记事作品,记载了上至春秋下至楚汉兴起的重要古史。
朱自清:你真棒!
小语:我还想阅读一部经典的外国小说,您可以给我推荐吗?
朱自清:夏洛蒂 勃朗特的代表作《简 爱》以③______(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可以试着读读。
小语:谢谢。
(2) 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的颁奖现场,作家刘楚昕用一句话激励众人:“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请结合保尔或简 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3.为了解中学生对非遗文化途径的认知情况,小语同学搜集到下面的调查数据图,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出现具体数字,50字以内)
4.参观了中国非遗博览会,小语同学感慨万千,写下一段感言。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匠心独运,镌刻山河印记;薪火相传,赓续文明血脉。非遗之魂,如巍巍山川,岿然屹立,守护着匠心底色;非遗之魂,如苍苍松柏,①______,见证着岁月沧桑;非遗之魂,②______。非遗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密码与文化根脉。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5.阅读回答问题。
济南,一座被千年文脉浸润的古城。登临超然楼凭栏远眺,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超然市集”中游人 纷至沓来的到来,传统布艺、陶艺、糖画等非遗展位间弥漫着恬静雅韵。传承人执笔勾勒掐丝珐琅,匠人指尖翻飞雕琢面塑,① 游客停下脚步驻足凝望间,非遗技艺的灵动之美历历在目。
② 这座以泉水欢歌著称的城池,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孕育出名副其实的非遗瑰宝。大观园里“非遗大观”展区人声鼎沸,兔子王彩绘 流光溢彩,葫芦雕刻纤毫毕现,老匠人手中跃动的非遗技艺与 震耳欲聋的喝彩声相和成趣……③ 耳畔萦绕的曲艺唱腔,无时无刻诉说着非遗与当代生活的深情对话。历经岁月淬炼的济南非遗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它如同一条蜿蜒飞腾的巨龙,一路风雪载途而伫立不倒。
④ 古城墙下,济南正以兼容并蓄的胸怀,在传承与突破中谱写文明。
(1) 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远眺(tiào)
B.弥漫
C.源(yuān)远流长
D.风雪载(zài)途
(2) 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纷至沓来
B.流光溢彩
C.震耳欲聋
D.生生不息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文艺气质吸引八方游客。其文艺氛围不仅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弥漫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②山东博物馆、山东美术馆、济南美术馆等大型文博场馆,每年都会举办多场爆款艺术展览,成为文艺爱好者的打卡胜地。这些场馆不仅展出丰富文物与艺术品,还通过创新展览形式和互动体验,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了解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③济南还有众多特色博物馆,它们或记录城市变迁,或沉淀时代记忆,以独特视角和展示方式,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街头巷尾的书店与创意园区也是济南文艺范的体现。阡陌书店、泉城书房等,以独特装修风格和丰富藏书吸引文艺青年。 579百工集等创意园区,汇聚艺术家和设计师工作室,游客可感受艺术创作氛围,甚至参与其中。
④济南积极拥抱新创意与潮流文化,潮流展览、脱口秀、开心麻花、小剧场话剧、相声表演等为古城注入新活力。济南既是古城,又充满现代气息,以开放姿态迎接游客,展现千面魅力。
(摘编自《济南的文艺范——文博艺术之旅》)
材料二:
①为响应“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号召,山东省文旅系统积极推进文旅融合行动,旨在通过旅游让更多文博“好品”被游客了解和喜爱。
②山东不断提升现有旅游演艺品质,打造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这些项目通过精彩表演和创新舞台设计,让游客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各级文艺院团和山东演艺集团等合作打造旅游演艺精品,推出小型优质景区剧场项目,吸引游客多停留、多消费。将各级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合理配置馆内设施,提升游客参观体验,促进博物馆旅游发展。打造精品线路,让游客系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通过跨界融合深化拓展“文旅 +教育”领域,打造“尼山圣境”“稷下学宫”“蒙山沂水”三大游学地标,让文博“好品”走进校园,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
(摘编自《山东推进文旅融合,让更多文博“好品”走近游客》)
材料三:
①近年来,山东多地博物馆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更加注重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文博深度游渐成趋势。
②山东博物馆推出新展和数字展览,探索跨界合作、科技赋能、资源联动等创新路径。在“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 城历史文化特展”中,观众可通过 VR技术感受济南历史文化氛围。其还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化沉浸展项目,用高科技手段生动呈现文物和艺术品,提升观众参观体验。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公益科普、穿越剧游、AR互动剧场等形式,让游客了解啤酒文化并感受科技魅力。临朐县博物馆的山旺化石展生动再现1800万年前生态环境。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非遗手作工坊”让游客亲手制作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文化。孔子博物馆通过古籍修复体验、礼乐展演等活动,构建“历史+文化+实践”体验场景,让千年文物可听、可观、可感。
③山东“文博热”得益于省级与地方博物馆的协同发力。目前山东免费开放博物馆达 774家,占博物馆总数的92.3%。博物馆工作重心转向质量提升,218家中小博物馆完成提升工作,圆满完成国家文物局“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工作。青岛、淄博、潍坊、济宁四市“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工作错续推进,全省博物馆“一县一馆”工程也在基层扎实开展。
④未来,山东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文博旅游品质,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旅游体验。
(摘编自《从“打卡”到“沉浸”,山东文博深度游升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近年来,济南通过打造煤壳博物馆、街头巷尾的书店、创意园区等品牌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B. 在文旅融合行动中拓展“文旅”教育”领域,文博“好品”进校园,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
C. 山东博物馆描出的数字化沉浸展项目,说明科技在文博展示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已取代传统展览。
D. 孔子博物馆通过多种的活动形式构建体验场景,表明文博场馆在探索创新路径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众多大型文博场馆仅通过展出丰富文物与艺术品,就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B. 山东将各级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合理配置馆内设施,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博物馆旅游发展。
C. 山东博物馆推出数字展览,探索创新路径,摒弃了传统模式,更加注重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
D. “目前山东免费开放博物馆达774家”句中的“目前”是“截止到现在”的意思,可以删去。
(3) 某地博物馆要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地域魅力,请结合材料为其写三条建议。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荒原之眼
杨舒
① 1954年底,在新疆伊犁河畔一片渺无人烟的荒野碱滩上,突然多出了一排排地窝子,不断有人钻进钻出。地窝子不远处的荒地上一片喧腾:铁锹挖土、镢头刨地的声音,双轮车经过的声音,交织成一曲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军全体官兵要奋战一冬,争取在明年春天把荒原变成良田,实现自给自足。远处,奔腾的伊犁河已被冻结。冷风像刀子,一下下在人脸上割。
②“小马,今天我们要干到那棵红柳那儿。”班长老王一手握着工具,一手指着前面的一棵红柳。前方,一棵孤零零的红柳挺立在寒风中,如一片小小的红云落在碱滩上,在刚升起不久的日头下,明晃晃的,很是耀眼。“没问题,班长!可这么荒的地真能种出庄稼来吗?”小马把地里的石头捡起来堆在一旁,疑惑地问。“肯定能!”老王使劲一刨,“这么肥的土,明年再把伊犁河的水引过来,还愁种不出庄稼?到时恐怕粮仓都得装不下哩!”
③正午,炊事班的李大个拉着饭车来了。“开饭喽!大家快过来!”“来喽!”大家纷纷放下工具围了过来。早上天一亮吃了两个馍馍蘸盐水,又刨了一上午地,他们早饿了。李大个挨个往大家的碗里添满高粱饭,再盖上一小勺萝卜咸菜。席地而坐,他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在这里吃饭讲究速度,要不然一阵风起沙落,碗里就“添菜”了。老王边吃边看着整块碱地。连续一个月,他们在这块地上开荒造田。碱地不断缩小,新田不断扩大,他的心里充满希望。
④红日落下,一弯新月洒下银辉。月光把碱滩照得雪亮亮的,也为那棵红柳披上了纱衣。
⑤“目标完成!”小马直起身子,站在红柳下。“收工!”老王干脆利落地下达命令。一行人拿起工具,乘着月色,向地窝子走去。“班长,我看不见了!”同行的一个战友突然嚷起来。“小马,你牵着他,我们去医院看看。”
⑥医院临时建在一个地窝子里。军医扒开战士的眼皮,用手电筒照着仔细检查:“是夜盲症。这段时间不少战士都得了这个病,是缺乏营养造成的。”“能治吗?”“能,多吃蔬菜就行。”“蔬菜?”老王面色凝重。他们刚到这片盐碱地时,还有白菜、萝卜和咸菜,可现在只剩萝卜咸菜了……将那位战士送回地窝子,老王去开会了。等他深夜返回,小马急切地问:“班长,有方法了吗?”“方法倒是有,但我们目前暂时没有这个条件。眼下的重中之重是抓紧时间把田造出来,有田才有菜。可很多战士得了夜盲症,晚上看不见路,回不了家。团里决定,为了不影响开荒造田的进度,一个班必须保住一双眼睛。从明天开始,我们班要把所有的菜都给一个人吃,让这个人晚上收工时,领着大家一块回来。”
⑦说完,老王扫视一圈:“小马,我们班保你!”
⑧“不……”小马刚开口,就被老王斩钉截铁地打断:“小马,我们班你最年轻,你今年才 16岁。记住,以后你是我们共同的眼睛!好了,大家赶快休息,明天继续干活!”
⑨第二天,天刚露出曙光,老王又带着战友们上了碱滩。
⑩炊事班的李大个又推着饭车来了。风仍冷得像刀子,夹着沙子打在人脸上。大家端起纯高粱饭坐在红柳的光影中热乎乎地吃起来。唯有小马,端着一碗堆满了咸菜的饭怎么也咽不下去……
日复一日,每天日头一点点亮了起来,又一点点暗了下去。
又是一个月光满地的夜晚。“收工!”老王铿锵有力地说。
夜色之下,小马走在队伍最前面。战友们攥着一根麻绳,缓步前进。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伸向刚开辟出的田垄之上。小马看着他们身后新翻的沃土,再过不久,伊犁河的春水将漫过它,在这片荒原上,必将长出满眼的绿意……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文章写了在新疆伊犁河畔的荒原上,战士们艰苦劳动,开垦盐碱地的故事。
B. 第③段写战士们吃饭的情景,是为了突出炊事班李大个对大家的热心照顾。
C. 战士们饮食条件很艰苦,缺乏蔬菜导致夜盲症频发,但他们依然坚持开荒。
D. 第⑩段画线句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战士们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很恶劣。
(2) 请分析第①段内容在推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 本文标题意蕴深厚,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内涵的理解。
(4) 文中多次提到“红柳”,请结合全文分析“红柳”的含义。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1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
高祖①常繇②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④,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繇:同“徭”,服徭役。③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④馈饷:粮饷。
(1) 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齐谐》者,志怪者也”与“寻向所志”中的两个“志”意思相同。
B. “此三者,皆人杰也”与“皆出酒食”中的两个“皆”意思相同。
C.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与“喟然太息曰”中的两个“息”意思不同。
D.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的两个“为”意思不同。
(2) 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鹏之徙于南冥也”中的“之”与“连百万之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B. “公知其一”中的“其”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
C.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中的“而”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D.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文章善用寓言说理。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甲文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了尘埃等小的形象,用大小的对立来阐述道理。
B. 甲文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表现了“鹏”是真正的逍遥者。
C. 乙文运用对比手法,鲜明地写出了刘邦和项羽在对待贤德之人态度上的不同。
D. 成语“鹏程万里”出自于甲文,成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自于乙文。
(4) 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
陛下A使人攻城B略地C所降下者因以予之D与天下E同利也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6) 刘邦身上是如何体现甲文中大鹏的品格和智慧的?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问题。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①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③江南。
【注释】①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称。指菱叶和荷花。②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③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本首词将烟水晴岚、画檐珠帘、沙鸥画船等意象串联,色彩明丽,层次丰富。
B. “看沙鸥舞再三”通过对沙鸥飞舞的动态描写,展现出江南景色的灵动之美。
C. “卷香风十里珠帘”句中“卷”字,生动细腻地展现了江南秋光的温婉秀丽。
D. 结尾“爱杀江南”一句借景抒情,突显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2) 本首词运用①______、②______等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旷远的郊野图景。请就其中一种手法,结合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如果舞台不亮,就自己修炼放光;不能海阔天空,那就深深挖掘。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7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一轮秋影转金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俗子胸襟谁识我,留取丹心照汗青,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会挽雕弓如满月
【解析】答案:
①一轮秋影转金波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
④俗子胸襟谁识我(重点字:襟)
⑤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回首向来萧瑟处(重点字:瑟)
⑦也无风雨也无晴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小题1】①选择性阅读
②《史记》
③一
【小题2】示例:简 爱,简 爱自幼父母双亡,在舅母家遭受虐待,被送到条件恶劣的洛伍德学校求学,在那里也经历了饥饿、疾病等折磨。成年后,她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爱,却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她毅然离开。但她始终坚持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人格。这些痛苦的遭遇并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当她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这些痛苦的经历构成了她不平凡的传奇人生,展现了她坚韧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和名著常识。
①由朱自清提到的“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可知,这种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
②根据“是一部文辞之胜的记事作品,记载了上至春秋下至楚汉兴起的重要历史”,在《经典常谈》中对应的篇目是《史记》。
③《简 爱》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
结合保尔或简 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的理解。例如保尔,保尔一生经历了诸多痛苦。他在少年时饱受凌辱,后来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多次受伤,比如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之后又因过度劳累和伤病,导致身体残疾,双目失明。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始终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些痛苦的经历塑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当他回首往事时,这些痛苦的经历都成为了他独特而传奇的人生财富,他的经历激励着无数人。
答案:
(1)①选择性阅读
②《史记》
③一
(2)示例:简 爱,简 爱自幼父母双亡,在舅母家遭受虐待,被送到条件恶劣的洛伍德学校求学,在那里也经历了饥饿、疾病等折磨。成年后,她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爱,却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她毅然离开。但她始终坚持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人格。这些痛苦的遭遇并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当她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这些痛苦的经历构成了她不平凡的传奇人生,展现了她坚韧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小说,是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前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前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
《简 爱》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的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3.【答案】中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途径多元,主要途径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非遗民间组织活动占比极小。
【解析】从图表上看,中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途径多样,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是主要途径,占比最高。学校宣传、周围人影响、新媒体也有一定作用,非遗民间组织活动及其他途径占比非常小。注意抓住最突出的点来写探究结果,不出现具体数字,50字以内即可。
答案:
中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途径多元,主要途径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非遗民间组织活动占比极小。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先析图抓要素,再依据数据图分析比例和趋势。转换时忌遗漏关键信息,用简洁语言让图像信息具象化,确保图文语义一致、逻辑连贯。
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4.【答案】遒劲挺拔,如悠悠河海,流淌着文化深情
【解析】该题补写需紧扣主题,依据比喻对象的特点与文段整体表意,从内容呼应、结构协调角度构思,使补写语句融入整体。①处,根据前文“非遗之魂,苍苍松柏”可知,需要填一个四字词语来修饰松柏,可用“遒劲挺拔”呼应松柏特性。②处,结合前文比喻的修辞和句式特点,可填“如悠悠河海,流淌着文化深情”等,让文段整齐、逻辑顺畅,突出非遗的文化价值。
答案:
示例:遒劲挺拔;如悠悠河海,流淌着文化深情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要注意分析空白处与前后文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前后文的内容遣词造句,让补写的语句更连贯贴切。
情景补写句子类型判断法:若位于段落开头可能需总起句,简洁概括;位于中间多为过渡句,衔接自然即可;位于结尾可能需总结或升华,避免冗长。同时,避免补写内容包含新的、与主题无关的信息,防止偏离原文核心。
5.【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答案:
(1)C
(2)A
(3)D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BD.正确;
C.有误,“源远流长”的“源”应读“yuán”。
故选:C。
(2)本题考查成语理解与运用。
A.有误,“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与该词后面的“到来”意思重复。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有误,重复赘余,可删掉“停下脚步”或“驻足”;
B.有误,语序不当,应改为“这座以泉水欢歌著称的城池,不仅孕育出名副其实的非遗瑰宝,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C.有误,否定不当,可把“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D.正确。
故选:D。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类题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6.【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示例:创新展览形式,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设置VR体验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项目、特色书店或创意园区。推进文旅融合,纳入旅游线路,拓展“文旅+教育”领域。开展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体验、古籍修复体验等
【解析】(1)ABD.正确;
C.有误,材料三第②段提到山东博物馆推出数字沉浸展项目等创新路径,但并没有说VR在文博展示中的应用已取代传统展览,“已取代传统展览”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2)A.有误,材料一第②段提到“这些场馆不仅展出丰富文物与艺术品,还通过创新展览形式和互动体验,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了解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并非仅通过展出文物与艺术品就能让游客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B.正确;
C.有误,材料三第①段说“山东多地博物馆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更加注重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并不是摒弃了传统模式;
D.有误,“目前”表示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变成了一直都是774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删去,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从创新展览形式和互动体验方面:可以像材料一第②段中提到的大型文博场馆一样,创新展览形式,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设置VR体验区,让游客通过高科技手段感受当地历史文化氛围。从打造特色项目方面:借鉴材料一第③段济南特色博物馆、书店和创意园区的做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项目,如记录当地独特变迁的博物馆;或打造特色书店、创意园区,吸引游客。从文旅融合方面:参考材料二,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将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合理配置馆内设施;拓展“文旅+教育”领域,打造游学地标,让文博“好品”走进校园,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提升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方面:依照材料三,注重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开展如公益科普、手工艺品制作体验、古籍修复体验等活动,构建“历史+文化+实践”体验场景。
答案:
(1)C
(2)B
(3)示例:创新展览形式,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设置VR体验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项目、特色书店或创意园区。推进文旅融合,纳入旅游线路,拓展“文旅+教育”领域。开展互动体验与沉浸参与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体验、古籍修复体验等。
本文是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提建议。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954年底)、地点(新疆伊犁河畔的荒野碱滩)和人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军全体官兵),以及事件(奋战一冬把荒原变成良田),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②描写寒冷的环境,如“冷风像刀子,一下下在人脸上割”,为后文战士们因缺乏营养得夜盲症埋下伏笔,因为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导致食物单一,缺乏蔬菜
【小题3】①“荒原之眼”表面指小马,因为一个班保住他的眼睛,让他在夜晚领着大家回地窝子,他成为了大家在荒原夜晚中的眼睛。②深层含义代表着希望,小马眼中看到了荒原变成良田、长出满眼绿意的希望,同时也象征着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小题4】①“红柳”是荒原上真实存在的植物,它挺立在寒风中,如“一片小小的红云落在碱滩上”,是荒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②“红柳”象征着战士们,红柳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战士们也在艰苦的荒原上不畏艰难,坚持开荒造田,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字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第③段写战士们吃饭的情景,主要是为了体现开垦环境的艰苦(风沙大、饮食简单),以及战士们为了赶进度而快速吃饭的状态,并非突出李大个的热心照顾。
故选:B。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954年底新疆伊犁河畔的荒原碱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军官兵在此开荒造田。奠定了艰苦的基调:通过“渺无人烟”“荒野碱滩”“冷风像刀子”等描写,突出环境的恶劣,为后文战士们面临的困难(如缺乏蔬菜、夜盲症)作铺垫。引出核心事件:明确官兵们“奋战一冬,把荒原变良田”的目标,为后续开荒劳动、克服困难的情节展开提供依据。
(3)本题考查标题内涵理解。表层含义:指小马作为班级“保住的一双眼睛”,在夜晚领着患夜盲症的战友们返回地窝子,是物理意义上的“眼睛”。深层含义:象征着战士们的希望与信念。小马代表着年轻一代的力量,他眼中看到的“伊犁河春水漫过沃土、荒原长出绿意”,正是全体官兵对未来的憧憬,是照亮荒原的精神之“眼”。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是荒原中的标志性景物:红柳“孤零零挺立在寒风中”,如“小小的红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象征着战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劳动目标的参照:第②段中红柳作为当天劳作的终点,第⑩段中战士们在红柳光影中吃饭,它见证了官兵们日复一日的艰苦劳动,是开荒过程的“见证者”。暗含希望的象征:红柳的“红”与荒原的单调形成对比,像一点亮色,暗示着荒原终将被改造、充满生机的未来。
答案:
(1)B
(2)①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954年底)、地点(新疆伊犁河畔的荒野碱滩)和人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军全体官兵),以及事件(奋战一冬把荒原变成良田),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②描写寒冷的环境,如“冷风像刀子,一下下在人脸上割”,为后文战士们因缺乏营养得夜盲症埋下伏笔,因为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导致食物单一,缺乏蔬菜。
(3)①“荒原之眼”表面指小马,因为一个班保住他的眼睛,让他在夜晚领着大家回地窝子,他成为了大家在荒原夜晚中的眼睛。②深层含义代表着希望,小马眼中看到了荒原变成良田、长出满眼绿意的希望,同时也象征着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4)①“红柳”是荒原上真实存在的植物,它挺立在寒风中,如“一片小小的红云落在碱滩上”,是荒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②“红柳”象征着战士们,红柳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战士们也在艰苦的荒原上不畏艰难,坚持开荒造田,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1954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军全体官兵在新疆伊犁河畔的荒野碱滩上开荒造田,争取实现自给自足。战士们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很多人因缺乏营养得了夜盲症。为了不影响开荒进度,一个班决定保住一双眼睛,班长老王让最年轻的小马成为大家共同的眼睛。小马在夜晚领着战友们回地窝子,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满怀希望,坚信荒原必将长出满眼绿意。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CD
【小题5】①项羽妒忌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有功的人就陷害他,贤能的人就猜疑他。
②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
【小题6】刘邦的远大抱负体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品格,善用贤才体现大鹏善借外力的智慧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义辨析。
A.有误,“《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志”意为“记载”;“寻向所志”中“志”意为“做的标记”,二者意思不同,选项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文学常识的理解。
A.有误,“鹏之徙于南冥也”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连百万之军”中“之”为结构助词“的”,用法不同,选项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手法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甲文中大鹏需“海运”“抟扶摇”,仍需凭借外力,并非“真正的逍遥者”,选项分析错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与天下人同享利益。断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故选:CD。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妒贤嫉能,妒忌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害,陷害;疑,猜疑;翻译:项羽妒忌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有功的人就陷害他,贤能的人就猜疑他。
②重点词:镇,镇守;抚,安抚;给,供给;绝,阻断;翻译: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
(6)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对比分析与迁移理解。
大鹏品格的体现:由“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可知,大鹏有宏大的志向与格局;刘邦观秦始皇时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由“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可知,其胸怀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与大鹏的“志存高远”品格一致。大鹏智慧的体现:由“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善借外力;刘邦深知“运筹策帷帐之中”不如张良,“镇国家”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不如韩信,由“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可知,他能辨识并任用贤才,借众人之力成就大业,与大鹏“善借风力”的智慧相通。
答案:
(1)A
(2)A
(3)B
(4)CD
(5)①项羽妒忌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有功的人就陷害他,贤能的人就猜疑他。
②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
(6)刘邦的远大抱负体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品格,善用贤才体现大鹏善借外力的智慧。
译文:
【甲】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
汉高祖刘邦曾经到咸阳服徭役,纵目观赏,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
汉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说真实情况。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与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人陷害,贤能的人猜疑。”
汉高祖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营帐之中运筹谋略,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9.【答案】【小题1】D
【小题2】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这首词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词中“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描绘了江面烟水、岸边人家、芰荷等静态景物,展现出江南的宁静秀丽;“看沙鸥舞再三”则通过沙鸥飞舞的动态画面,为景色增添灵动之感。动静结合让江南秋景既具静态美感,又充满生机,凸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结尾“爱杀江南”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无比喜爱之情,但词中并未体现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该选项理解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动静结合:词中的“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描绘了江面烟水、岸边人家、芰荷等静态景物,展现出江南景色的宁静与秀丽。“看沙鸥舞再三”则描写了沙鸥飞舞的动态画面,沙鸥的舞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动静结合,使江南的景色既富有静态的美感,又充满动态的生机。远近结合:“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是对江南景色的远景描绘,勾勒出整个江南水乡的大致轮廓,展现出江面的开阔和两岸人家的连绵。“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则是近景描写,聚焦于沙鸥的飞舞和珠帘在香风中的翻卷,细腻地展现了江南景色的精致之处。远近结合,使江南景色的描写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立体的视觉感受。
答案:
(1)D
(2)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这首词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词中“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描绘了江面烟水、岸边人家、芰荷等静态景物,展现出江南的宁静秀丽;“看沙鸥舞再三”则通过沙鸥飞舞的动态画面,为景色增添灵动之感。动静结合让江南秋景既具静态美感,又充满生机,凸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
译文:
一江烟水映着晴日岚光,两岸人家屋檐如画相连,芰荷丛中秋光淡淡。
看沙鸥再三翩然起舞,香风卷动十里珠帘轻扬。
画船从天边悠悠驶来,渔歌在暮色中阵阵飞扬——
真是爱煞这江南风光!
词中描绘江南秋景:晴日下江面烟水与岚光相映,两岸画檐相连,芰荷丛中秋光清淡;沙鸥翩跹起舞,香风卷动十里珠帘,画船从天边驶来。全词以明快笔触串联动静、远近之景,结尾直抒“爱杀江南”的浓烈喜爱,尽显江南水乡的秀丽与生机。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答案】于幽微处,绽放光芒 “如果舞台不亮,就自己修炼放光;不能海阔天空,那就深深挖掘。”诚哉斯言,人生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阳光普照,当外界的舞台黯淡无光,当眼前的天地狭窄受限,我们唯有自我赋能、深入挖掘,才能在幽微之处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自我修炼,是在困境中积蓄力量,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一真谛。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仕途不顺如同舞台失去了光芒。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在文学、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自我修炼。他在黄州的山水间吟诗作画,在岭南的瘴疠之地研究美食,在儋州的蛮荒之地讲学育人。每一次的挫折都成为他修炼的契机,每一处的困境都化作他成长的养分。最终,他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深入挖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拓展无限的可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面临着科研条件艰苦、外界质疑等诸多困难,可利用的“舞台”看似十分有限。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深深挖掘,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情况,反复进行试验和研究。正是这种深入挖掘的精神,让他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了无限的奇迹。
反观当下,一些人在面对困难时,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舞台不够大、机会不够多,却从未想过从自身找原因,通过自我修炼和深入挖掘来改变现状。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一旦离开舒适的环境,就会迅速枯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舞台不亮、天地狭窄的时候。这时,我们不能等待别人的施舍和帮助,而要主动出击,自我修炼。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我们如苔花般渺小,只要我们能在幽微处自我修炼、深入挖掘,也能绽放出像牡丹一样绚烂的光芒。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解析】于幽微处,绽放光芒 “如果舞台不亮,就自己修炼放光;不能海阔天空,那就深深挖掘。”诚哉斯言,人生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阳光普照,当外界的舞台黯淡无光,当眼前的天地狭窄受限,我们唯有自我赋能、深入挖掘,才能在幽微之处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自我修炼,是在困境中积蓄力量,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一真谛。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仕途不顺如同舞台失去了光芒。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在文学、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自我修炼。他在黄州的山水间吟诗作画,在岭南的瘴疠之地研究美食,在儋州的蛮荒之地讲学育人。每一次的挫折都成为他修炼的契机,每一处的困境都化作他成长的养分。最终,他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深入挖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拓展无限的可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面临着科研条件艰苦、外界质疑等诸多困难,可利用的“舞台”看似十分有限。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深深挖掘,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情况,反复进行试验和研究。正是这种深入挖掘的精神,让他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了无限的奇迹。
反观当下,一些人在面对困难时,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舞台不够大、机会不够多,却从未想过从自身找原因,通过自我修炼和深入挖掘来改变现状。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一旦离开舒适的环境,就会迅速枯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舞台不亮、天地狭窄的时候。这时,我们不能等待别人的施舍和帮助,而要主动出击,自我修炼。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我们如苔花般渺小,只要我们能在幽微处自我修炼、深入挖掘,也能绽放出像牡丹一样绚烂的光芒。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材料强调在外部条件不理想时,要依靠自身努力发光、深入挖掘潜力。立意可围绕“自我成长、自我突破”展开,如“自我赋能,绽放光芒”“于困境中深挖潜力”等,突出在不利环境下主动进取、实现自我价值。选材构思时,若写记叙文,可选取自己学习某项技能(如绘画、乐器)的经历,起初因缺乏天赋或外界支持而受挫,但通过自我坚持练习、钻研技巧,最终取得进步,展现自我修炼放光;若写议论文,可先以名言或事例引出论点,如“谷爱凌在训练条件有限时,自我加压,挖掘潜力,终获奥运金牌”,接着从不同角度论述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如“自我修炼是成长的基石”“深入挖掘潜力能突破困境”等,还可结合反面事例形成对比,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在人生道路上要主动作为,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紧扣材料,开篇点明观点,强调困境中自我赋能与深入挖掘的重要性。文中以苏轼、袁隆平为例,事例典型且分析深入,有力论证观点。同时联系现实,对比反衬,突出自我修炼的必要性。结尾以诗意的语言激励青年,富有感染力与号召力。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