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督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1~2题14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巍巍太行横亘河北西部,如巨龙脊梁,默默哺育着燕赵大地的儿女□蜿蜒长城盘踞山峦之巅,似巨龙昂首,见证岁月的更迭。河北这片热土,自古便孕育着(kāng kǎi)悲歌之士。他们的豪情壮志如星火迸溅,他们以(zhì sǐ bù xiè)的执着照亮历史长空。当我们漫步于山海关的城墙之上,触摸斑驳砖石,咀嚼那些金戈铁马的往事,便能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与坚韧。【乙】保定莲池书院,①是清代北方的教育学术圣地,②是一处园林艺术典范。踏入书院,亭台楼阁倒映于莲池碧波,回廊曲折间,碑刻楹联与垂柳荷花相映成趣。石刻与雕饰尽显灵动的趣味,让人忍俊不禁地笑。虽历经岁月沧桑,但无论是盛夏满池荷香,还是冬日银装素裹,莲池书院始终以独特的韵味,将历史底蕴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吸引着无数游客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内涵。(1)根据甲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 (kāng kǎi)________ ②(zhì sǐ bù xiè)________(2)甲段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哺育(bǔ) 咀嚼(jūé) B. 哺育(fǔ) 咀嚼(jüé)C. 哺育(bǔ) 咀嚼(jué) D. 哺育(fǔ) 咀嚼(jué)(3)甲段中填入□的标点应是____。(4)乙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 所以 B. 不仅 也C. 尽管 但 D. 之所以 是因为(5)乙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6)小冀同学在莲池书院看到了一副对联,请你依据上联,用给出的词语组合出下联。鱼翔 松寒 欲傍 绿荷衣 承文脉上联:竹静似闻苍玉佩 下联:___________2. 学校举办“汉字英雄”语文活动。根据同学收集的资料,请你完成下面任务。材料一:“页”是一个象形字。“页”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是一个人跪坐的样子,突出了这个人的头部以及头上的毛发,金文的形体大致和甲骨文相似,人成半坐姿态,人的头部以眼睛来代表,眼睛上方还有毛发,凸现了头部。材料二:颊形近字:额 颔 项 颈根据材料,探究“页”部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第二部分(3~19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8分)3. 下面是小冀同学为学校文学社专刊所写的卷首语片段,请将空缺处补充完整。文学的星空浩瀚无垠,古人以诗言志,以文寄情,留下了璀璨的印记。木兰奔赴沙场,“_______,关山度若飞”,以坚毅之姿保家卫国;陈子昂登幽州台,发出“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的慨叹,道尽孤独与怅惘;杜甫发出“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宏愿,尽显壮志豪情;刘禹锡身处陋室,仍以“_______,草色入帘青”表现安贫乐道的志趣;周敦颐笔下“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代表着君子高洁的品性;王安石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表达高瞻远瞩的气魄;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寄托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警世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的忧虑与愤慨。这些经典名句,如星辰般照亮中华文化的天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二) (共6分)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家殷勤待客的淳朴民风的由衷赞美。B. “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人们祭土地神祈求丰收C. “从今”表明从今日起诗人常住山西村,好方便随时去拜访村人。D. 这首诗以明快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5. 本诗颔联两句以____的重叠迂回,以____的明暗对照,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物的特点,表现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6. 请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衍生意义。(三) (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后生家①每临事②,辄③曰:“吾不会做。”此大谬④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⑤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⑥,大误终身。钱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⑦待明日,万事成蹉跎⑧。世人若被明日累⑨,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⑩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选自《履园丛话》)①后生家:年轻人。②临事:遇到事情。③辄:总是,往往。④谬:错误。⑤且:姑且。⑥因循:拖延。⑦生:一生。⑧蹉跎(cuotuó):光阴白白地过去,即空虚,⑨累:束缚。⑩百年:人的一生。 能几何:有多少。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尝射于家圃 尝:_____________(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__(3)不做则安能会耶 安:_____________(4)明日复明日 复:_____________8.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尝射于家圃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 以钱覆其口 以刀劈狼首(《狼》)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10. 乙文中批评了年轻人常犯的两种错误:一是____,二是_____。引用《明日歌》,旨在劝诫人们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 (共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访狼牙山①巍巍狼牙山,悠悠易水河。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山川间翻涌着家国记忆——八十多年前,五勇士纵身一跃化作太行山上永恒的抗战丰碑。多少年来,这片土地从未沉寂。“五一”假期,携家人前往狼牙山景区,奔赴一场深藏已久的邀约。③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一家人约定要在景区里探寻隐匿的美景,每人都要为景色赋予独特之名,或即兴抒怀一段文字。车内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欢快,心底满是期待。看着窗外的风景,我的思绪回到二十年前。④2004年,我在保定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经常去狼牙山周边,到东西水村、岭东村、岭西村、石家统村等首批试点村调研。那时的狼牙山地区,山坡地贫瘠,村民收入很低,旅游还不发达,接待能力有限……工作队进村后,与县乡村各级领导一起,深入农家,向乡亲们问计。最终,一场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兴起。⑤山道两侧松柏墨绿,我仿佛回到了当年植树的情景中,见到了一起劳作的可爱乡亲们。“我回来了,你们还记得我吗?还记得当年的创建故事吗?”我心潮起伏。⑥在东西水村停车场落定,我们徒步前往狼牙山票务中心。这段路平缓中略带坡度,大家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睁大眼睛寻觅着昔日的踪迹。狼牙山海拔千余米,我深知前行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对这座英雄之山的崇高敬仰。⑦很快,我们走进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1941年9月25 日,3500多名日伪军围攻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驻扎于此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七连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六班班长马宝玉,以及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担负阻击和掩护全连转移的任务。弹尽粮绝之际,他们砸毁枪支,绝不把武器留给敌人。鬼子扑上来了,他们誓死不做俘虏,纵身跳下深崖。这一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孙女眼眶发红,充盈着眼泪。我擦了擦眼角,看到身边的游客均表情凝重,向五勇士雕像鞠躬致意。英雄,不会被人民忘记!⑧山门敞开,检票进入,峥嵘险峻的风景映入眼帘。在狼牙山,爬山赏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狼牙山和五勇士血脉相连,已是不屈的精神象征。大家在山谷里、山脊上行走着,一个个精神抖擞,迈出的脚步仿佛与英雄的足迹重合着。⑨登上棋盘坨,心胸为之一荡。一块地势较平的地方长着一棵古柏树。五枝环抱,道劲挺拔,冠盖如云,充盈着团结气象,像极了五勇士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模样。有年轻游客问:“有时候说五勇士,有时候说五壮士,到底应该怎么称呼他们啊?”一位熟悉这段历史的老人仔细做了讲解:“英雄们跳崖后,老百姓都叫他们‘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9月,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在棋盘陀建造起一座纪念塔。第二年日本鬼子大扫荡,专门架起大炮击毁了纪念塔。1958年,晋察冀人民在棋盘坨重修纪念塔,聂荣臻题写‘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塔名,并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一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其实,壮士也好,勇士也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体现啊。”听着老人的讲解,望着那金色的九个大字,读着题词,我们心情激荡。五勇士的英雄事迹感染着我,建造丰碑的人们的身影也在眼前浮现。在第一次建塔的时候,鬼子还在扫荡,那时没有机械,人们你一钎,我一锤,打石条,运材料,奠基铸台,攀高立碑,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悬崖。然而,为了纪念英雄,他们冒着危险建起这座丰碑。⑩棋盘坨顶峰,天空蔚蓝。就在我仰望丰碑时,女儿忽然指着不远处起伏的山峰、激动地说:“您看,五勇士好像还在那里战斗呢!”我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远处几座山峰挺立,正伫立于天地间。驻足莲花峰、石棋盘、老君堂等,眺望三十六峰,我们在行走中完成了与狼牙竞秀的深度交融。二十多年前,同事和村民们奋战在这块土地上时,大家就一个朴素的信念——“绝不能给五勇士丢脸“! 这是英雄流血牺牲的地方,五勇士精神持续地鼓舞着人们。尤其这二十多年来,狼牙山地区致力于挖掘红色资源,连点成线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持续开展红色旅游、民宿餐饮等多种业态,不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很多村庄已成了网红打卡地…… 我们走进景区附近的红伙山庄。翻开菜谱,发现有红柳羊肉串、红烧鲫鱼、红薯拔丝、红豆米饭、山里红饮料……我又惊又喜,又有些疑惑地问:“这些都能做吗?供应得上吗?”“放心吧!没问题。”老板娘爽朗地说。她还告诉我,这些年村民认识提高了,就算是七八十岁能乐享生活的老人,也还想着找点活儿干一院内喂喂鸡,添柴烧烧锅,田里浇浇水,摆摊卖山货,他们觉得活得有尊严、过得有价值。年轻人更是认真学习、努力打拼。“那些在景区上班的导游员、票务员、安全员,除了上班还开了柴鸡场、养羊场,收入也很高。大部分人家开了饭店,日子好着呢。咱狼牙山人脸上,一个个喜气洋洋的。”老板娘热情地说。 闲谈之中,又遇到几个姑娘和小伙子。她们正在讨论在狼牙山直播和拍摄徵短剧。一个外地姑娘说,爱上狼牙山是从一本故事书开始的,她打算明天去山上讲述自己被狼牙山精神感染的故事。还有两位本地人聊起爷爷奶奶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故事。还有一位是岭西人,他说当年《青春之歌》作者杨沫就住在他家养病、日记《冀中一日》就写了在他家养病时与乡亲们在一起的故事…… 走出饭店,天色向晚,满山尽是霞光。落日余晖中,我们久久不愿离去。 “狼牙山五勇士如果活在今天,多大岁数了?”一旁的女儿问。 “他们是1941年秋跳崖的,当年也就20岁上下,到现在得100岁左右吧!”爱人说。 “路边这些松柏树呢,它们有多大岁数?”小孙女也跟着问。 “问你奶奶吧,她最清楚呢。”爱人笑着说。 “它们呀,也有20来岁了。”我告诉她,“正是当年狼牙山五勇士的青春年龄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与当下在此刻重叠,山风掠过山峦,回荡着永不褪色的精神长歌。(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11. 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2. 选文第④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结合全文,简析它的作用。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善用短句,如开头“巍巍狼牙山,悠悠易水河”,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古朴庄重的氛围,奠定全文情感基调。B. 选文第⑦段详细描述了五勇士陈列馆的场景和游客的反应,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强化英雄精神的感染力。C. 作者引用聂荣臻的题词和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既丰富了历史细节,也体现了对英雄的铭记。D. 选文结尾通过祖孙对话,以“松柏树”象征英雄的永恒精神与传承,含蓄深刻。(二) (共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蓝航迹①湛蓝的海面上,一艘艘银色的战舰划开细碎的波浪。以辽宁舰、山东舰为首的双航母编队,首次在南海集结,中国航母事业发展再次迎来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时刻。②一群海豚加入编队行列,在战舰之间欢快畅游,不时跃出水面。12架战机喷着蓝紫色尾焰,从辽宁舰腾空而起,又以整齐的阵型从浩浩荡荡的舰艇编队上空掠过。③此刻,目睹这一切的一级军士长张乃刚激动不已:“何其有幸,在中国南海又一次见证了我人民海军的威武雄壮。”张乃刚是中国航母首批舰员,见证了辽宁舰入列、歼一15飞机首次着舰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时刻。这次双航母编队演练,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随战舰远航。④2024年年底,辽宁舰一共有7位像张乃刚这样的“兵王”服役满30年。他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用青春承载了中国航母驶向深蓝的梦想。一⑤张乃刚曾是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名机械师。年轻时的他对大海充满向往,班长看出了这个年轻人眼中的憧憬,安慰道:“等将来咱国家有了航母,航空兵肯定能上舰!”⑥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张乃刚终于等到了航母部队的选调消息,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和他一样怀揣着航母梦的首批舰员,从天南海北汇聚到大连造船厂。⑦梦想有多伟大,追梦就有多艰难。航母有20多层甲板、3000多个舱室,上舰之初,却几乎没有舱室结构图、管路图、电路图。那时的航母人,既不知道航母上的工作如何组织,也不知道庞大复杂的装备系统如何操作,最初甚至连舱室都找不到。⑧施工时,通风、照明系统没安装好,舰上充斥着打磨机、电焊机刺耳的噪声,弥漫着厚重的粉尘,舱室温度接近40摄氏度。⑨“大家戴着安全帽、打着手电全舰摸排,很多时候都是用敲击管路这种最原始的办法来确定管路走向。”机电兵高坡回忆道。⑩深夜,值完班的机电兵离舰返回,汗水湿透的衣服上结满冰霜。在寂静无人的码头,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们走直线、拐直角,队列整齐如一。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在航母部队首届合唱比赛里,这首《祖国不会忘记》获得了第一名。那时的航母人。把所有的自豪都埋进心里,埋进追梦的征途里。二 2012年9月25日,焕然一新的航母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16.那一天,张乃刚和战友们都在现场,内心激动不已。兴奋之余,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交接入列只是一个起点。如何让这条大船顺畅运转起来。如何实现舰机融合、都是摆在眼前的考验。 两个月后的11月23日,舰载机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一15飞机成功阻拦着舰,人民海军实现了舰载战斗机上舰的历史性突破。随后,战机又从辽宁舰滑跃甲板上成功起飞。 首飞的歼-15飞机就是由张乃刚放飞的。他是辽宁舰上的第一位起飞站操作员。在起飞助理做出帅气的手势后,他按下止动轮挡释放按钮,全加力的飞机随即滑出起飞住。 一级军士长李立孝值班的舱室里,有一个监控台可以看到飞行甲板。他和战友们挤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画面。歼一15飞机成功着舰的那一刻,身旁不少战友高兴地蹦起来,眼里充盈着泪水。 刚入列的辽宁舰以执行试验训练任务为主,常年停泊在码头港口,很少执行出海任务。但时间像按下了加速键,变化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悄然发生。 渐渐地,辽宁舰出海任务多了,驻舰的飞机也变多了。舰载机由起降训练转变为实战演练,实现全时起降、多批轮转,航迹越走越远。舰载机引导员、一级军士长江学友对这种变化有着直观的认识。他说:“我们都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2017年7月,辽宁舰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当战舰缓缓驶入维多利亚港时,甲板上的官兵以整齐队列拼出“香港你好”4个醒目大字。位列其间的一级军士长程海霞倍感振奋——这位入伍前曾在京九铁路工作的老兵,曾无数次幻想乘火车赴港,而今他以海军战士的身份与战友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三 在辽宁舰论坛上,程海霞的网名是“大海安家”。今年年初,其他6位“兵王”依依不舍地脱下了军装,程海霞则选择了延期服役。站在这片辽阔的甲板上,程海霞的心潮与大海的波涛一起翻滚:“能在时代召唤时投身航母建设,此生何其有幸!” 最后一次随舰远航,阻拦区队长缪林海依然保持着早起的习惯。他常常在海天之间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就已经忙碌起来。 “有点舍不得,想再走一走、看一看。”缪林海说。 和缪林海一样,一级军士长翟国成也在守望战鹰腾飞、等候战鹰归巢中度过了他军旅生涯中最难忘,也是最重要的10余年。在这期间,翟国成发明了5项国家专利,全都用在舰载机飞行保障上。 最后一次任务返航时,歼一15飞机编队低空通场致敬退役老兵。老兵们列队站在甲板上,看着熟悉的战机远远飞来,感受着航母人特有的礼遇,不禁热泪盈眶。 挥别老战友,程海霞又随辽宁舰一道,开始了劈波斩浪的新航程。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与老战友手把手带教的骨干们,已如燎原星火般在新型航母上接力传承。此刻,舷窗外翻涌的浪花,正映照着他们不断向着深蓝延伸的航迹……(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4月)14. 简析文章标题“深蓝航迹”的妙处。15.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6. 选文中加点的词“何其有幸”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作用?17. 选文中的“兵王”们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三、整本书阅读(共9分)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8. 圈点和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下面是小冀同学阅读《骆驼祥子》时做的摘抄及圈点,请你帮他进行批注。摘抄 批注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 他没有自己。 (1)批注(赏析加点的词):________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2)批注(从人物描写角度):______19. 阅读中做笔记,有助于提升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对研读经典大有裨益。下面是小冀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时做的笔记,请你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读书笔记 做好笔记分为写提要和写心得。提要,是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基本内容或要点。心得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既可以是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看法和评价也可以是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观点和感受。摘抄 笔记“哎呀,您长得这么快!记得那时候您还是个野孩子呢。”涅莉没有礼貌地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 “女公民,仅仅为了您,我连一颗钉子都不肯钉的。不过,既然资产阶级发明了外交官,我们也就遵守应有的礼仪,我们不但不会砍下他们的头,连粗野一点的话也不说,绝不像您。” 提要:保尔在给波兰外交使团修灯泡时与涅莉的对话。 心得:他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遇到讥讽,也以大局为重,有理有节回复,维护个人尊严和国家形象,体现了保尔的成长。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1)提要:__________ (2)心得:___________第三部分(20题50分)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孝是冬日里一杯温热的茶,驱散长辈眉间的霜雪;孝是病床前一次耐心的陪伴,拂去岁月留下的疲惫;孝是生活中一句贴心的问候,点亮彼此眼中的星光……当少年学会用稚嫩笨拙的温柔丈量时光,才会明白一孝的最好注解,从来不在远方,而在触手可及的晨昏里泛着温暖的光晕。其实,孝心从未缺席。请以“原来, 就是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积极向上;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督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1~2题14分)【1题答案】【答案】(1) ①. 慷慨 ②. 至死不懈 (2)C(3); (4)B(5)去掉“地笑” (6)松寒欲傍绿荷衣【2题答案】【答案】和“头(头部或面部)”有关第二部分(3~19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8分)【3题答案】【答案】 ①. 万里赴戎机 ②. 独怆然而涕下 ③. 会当凌绝顶 ④. 苔痕上阶绿 ⑤. 出淤泥而不染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 隔江犹唱后庭花(二) (共6分)【4~6题答案】【答案】4. C 5. ①. 山、水 ②. 柳、花6. 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都是消长变化的。(意思对即可)(三) (共14分)【7~10题答案】【答案】7. ①. 曾经 ②. 放下 ③. 怎么 ④. 又 8. A9. (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意思对即可)(2)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会耽误一生的前途。(意思对即可)10. ①. 遇到事情就说“不会做” ②. 拖延 ③. 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二、现代文阅读(一) (共8分)【11~13题答案】【答案】1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柏树遒劲挺拔、枝叶相连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团结无畏精神的崇敬与赞美。12. 插叙。交代了作者二十年前参与狼牙山周边农村建设的经历,解释了“再访”的缘由和情感基础,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与下文“红色旅游兴起”的景象形成对比,突出在红色精神影响下当地从贫困到振兴的巨大变迁,突出主题。 13. B(二) (共11分)【14~17题答案】【答案】14. 一语双关,“深蓝”既指海洋的深邃,也象征着中国海军向远海进军的目标;“航迹”体现航母在海上留下的航行的轨迹,暗喻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历程;凸显首批舰员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奋斗轨迹,开拓海洋强国之路,突出主题;新颖,吸引读者。15. 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描绘了双航母编队在南海集结的壮观场景,渲染庄严宏大的气氛,表现了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与威武气势,为下文讲述舰员故事奠定感情基调。16. “何其有幸”意思是多么幸运,表达了舰员们参与国家航母事业的自豪感与荣誉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17. 热爱祖国,坚守岗位,严谨自律,有担当,无私奉献,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三、整本书阅读(共9分)【18~19题答案】【答案】18. ①. “陀螺”比喻生活在最底层的祥子,拼命拉车的样子,必须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奔波,才能生存,才能积攒买车的钱。 ②. 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形象描绘了祥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打击之后,身体垮了,精神也萎靡不振。19. ①. 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意思对即可) ②. 示例:不论什么情况,人总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永不言弃。(意思对即可)第三部分(20题50分)【20题答案】【答案】例文:原来,认真倾听就是孝那天傍晚,我正埋头刷着手机视频,奶奶又开始絮絮叨叨:“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包的荠菜馄饨,现在菜市场都难寻到新鲜荠菜了……”“知道了,知道了。”我头也不抬地应着,手指还在屏幕上不停滑动。奶奶的声音戛然而止,房间里只剩下电视新闻的背景音。余光瞥见她枯瘦的手攥着衣角,欲言又止的模样,可我依旧沉浸在网络世界的热闹里。直到有天,无意中翻开奶奶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和囡囡说话,她总是不耐烦,是不是我老了,说的话都无趣了?”字迹歪歪扭扭,末尾的问号像把小钩子,一下刺痛了我的心。周末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进客厅。奶奶又坐在我身边,我放下手机,主动靠过去:“奶奶,您刚才说荠菜馄饨,是不是还加了虾皮?”奶奶先是一愣,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她开始细细讲述:“对呀,新鲜荠菜洗净焯水,切碎了拌上肉馅,再撒上一小把虾皮,那味道可鲜了。你三岁那年,一口气能吃十几个……”我认真听着,不时点点头,偶尔追问几句。奶奶越说越起劲,从包馄饨的技巧,聊到她年轻时在菜园劳作的趣事。阳光在奶奶的白发上镀了一层金边,她说话时眉飞色舞的模样,让我想起小时候,我总爱搬着小板凳,坐在灶台边等馄饨出锅。原来,那些我曾觉得唠叨的话语,藏着满满的爱与牵挂;那些被我敷衍对待的时光,都是奶奶渴望分享的珍贵回忆。从那以后,每当奶奶开口,我都会停下手中的事,认真倾听。有时,她只是想说说当天的天气,聊聊邻居家的琐事,可我知道,这认真倾听的时刻,就是对她最好的陪伴。原来,耐心倾听长辈的话语,回应他们的倾诉,就是最质朴的孝,是能让他们眼里重新亮起星光的温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