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份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了甲虫。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间惨剧。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作者表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那一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暗屈辱的日子。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促织》思考问题的向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不同的思考向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体的个人。因此,强调个人的权利,对个人的关注,就成了西方社会鲜明的特点。因着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思考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中国人总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并进而思考人的命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自我的眼光去审视社会,从而思考人的命运。《促织》与《变形记》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思考向度正是这样一种具体的表现。正是基于不同的思考向度,虽同样是运用变形的手法,但《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变形的动因截然不同。在《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为促织,是为了挽救整个家庭行将遭遇的灭顶之灾。换句话说,也就是个体是为着群体而牺牲的,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深处隐藏着的所谓忠孝,体现了专制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即家庭)的悲哀。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虽然这一变形不可能不影响到家庭,但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社会重压下一个又一个个体的悲哀。(摘编自韩玺吾《<促织>与<变形记>:荒诞的背后》)材料二: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凭借信息海量、传播及时、交互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俘获了大量受众。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威胁。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人们沉溺于社交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从主动的生产消费角色被异化为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一旦离开媒体,就会陷入极端的恐慌之中。如何规避被媒体异化的危险,是当下受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者之间的博弈与平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革命;而价值理性则是对人的尊严、情感和命运的关怀,强调一个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急剧膨胀,人们在享用技术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崇拜。而价值理性却被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文化持续消解着,人的独立精神越发黯淡无光。在媒体使用过程中,人们将工具崇拜代替了理性思考,不愿付诸任何具体的行动,这种异化正是由社交媒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挣脱社交媒体建构的“异化牢笼”,亟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以确保社交媒体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国民的媒介素养与道德认同,将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减少社交媒体使人异化的可能。(摘编自吴向华《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织》与《变形记》都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B.同是在讲述故事时使用变形手法,蒲松龄是无意识的,而卡夫卡是有意识的。C.因为各自文化不同,《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对自我的认知也明显不同。D.新媒体既可以为人们带来娱乐与便利,又有可能变成束缚人和奴役人的力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关注“人的异化”,材料一属于文学评论,透过文学作品分析人性,材料二直接分析社会现实中的问题。B.两则材料都重视梳理主要关系,材料一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材料二揭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博弈。C.封建社会里人们容易受制于忠孝观念而牺牲自我,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由于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而丧失自我。D.为了人类历史的可持续发展,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必须始终保持平衡,避免其中某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人们沉溺于网络互动而日渐丧失现实沟通的能力和乐趣。B.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强大到让许多人担心自己失业。C.受网络虚假信息影响,盲目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导致经济损失。D.有些人将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而暴露人性中黑暗的一面。4.常见的论证结构包括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属于哪一种?请简要分析。5.《变形记》所揭示的人的异化与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在表现和成因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永生医院郝景芳钱睿感受到像探照灯一样打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有点不自在。有一瞬间,他的鼻子突然就酸了一下。但他又不愿意在这样的场合表现软弱,毕竟坐在面前的人就是明日他在法庭上将要诉讼的人。他于是避开陆总裁的目光,只是问:“你是靠造假人,来延续病人生命?”“不能说是假人,只能算是新人。”总裁说。“什么意思?”钱睿想要了解更多,“新人和旧人是什么关系?”“新人是活生生的人,是病人自身的延续。”总裁解释说,“新人的人体是基因复制生成的,跟人没有区别。新人的大脑在芯片指导下发展,形成一个半智能人,但是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碳纳米,会跟着大脑的有机材料一起生长,随着脑神经网络完善,芯片的绝大部分会消融,新人的大脑会独立运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芯片虽然在脑中有残留,但主要起作用的是新的大脑。在我看来,新人就是病人自身,重新生活的病人。”“你是说……新人并不是机器人?”钱睿问。“当然不是。新人躯体和人体一样,大脑也是人的大脑,也有喜怒哀乐,与人无异。”总裁说,“可以说他的方方面面都是普通人,只是大脑的连接方式受了智能引导。”钱睿琢磨了好一会儿其中的差别,最后叹道:“但不管怎么说,也还是两个人啊!你能接受你女儿去世的同时,另一边站起来一个不痛不痒的人吗?!”“可病人自己是可以接受的。”总裁说,“你刚才也看到了你母亲的授权书。”钱睿心里绞痛起来,想象着母亲签字时的样子,那该是怎样的绝望,才会签这样的授权。“我母亲……真的同意了吗?”他问。“当然,”总裁说,“这里面最关键的步骤是全脑扫描,如果没有病人配合,根本不可能做任何复制。病人不但需要接受扫描,还要大量配合回忆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所有操作都是在病人授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最初也不确定是不是能拿到病人授权,但是这些年的尝试让我们发现:所有确认自己命不久长的病人,都签了同意书。”“……为什么?”“这得问你了。你想想,你母亲为什么签了这个同意书?”总裁反问他。钱睿想到母亲在临死前的日子,知道自己生命将近,自愿将家庭的位置延续给一个新人,那应该还是充满不舍,对他和父亲的不舍,还有对他和父亲的安慰。想到这里,他黯然了,鼻子发酸。总裁默默叹了口气,向窗外挥挥手:“你看这城市,3000万人,你知道接受过这种替换的有多少人吗?这20年,这个城市,有128600人。还有其他城市,总共数百万人,都在鬼门关头死而复生。不管他们曾经是真人还是假人,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变成真的人了。他们有新的生活,现在正好端端活着。已经有成千上万个家庭接受了这些新成员,或者说,接受了重新来一次的机会。所以你明白吗,如果你们现在揭穿一切,刺穿的不是我的企业,而是所有这些家庭相信的幸福。”钱睿怔住了。“还有最重要的,”总裁的双眼死死地盯着他,声音变得冷而锐利,“这些已经成为人的新人类,也将被你们毁掉,如果你们控告我谋杀,难道你们不是谋杀吗?”钱睿被他的问题砸在心口,半晌无言,最后勉强反驳道:“但是你们以假乱真,冒名说能冶好绝症,至少犯了诈骗罪。”“很多时候,”总裁悠悠地叹了口气,又回到刚才讲故事时的舒缓,“我们做的很多事,不是病人的需要,而是家属的需要。你见过那些不断给病人买饭的家属吗?他们的心填不满。因为有这些需要,才有我们。他们要的是安慰,不是真相。你明白吗?”“我……”钱睿无言。钱睿已经被总裁说服了大半,他在心里接受了新的母亲,因为他相信那就是母亲的意愿,是母亲灵魂的延续。但他总还是有点迟疑,不愿这样就接受他的辩白。明明是必胜诉讼,让他三言两语就说得撤诉,怎么也显得下不来台。钱睿正在犹豫,总裁站起身,在墙边做了些操作,墙上呈现出一面墙的电子档案库。然后他转过身,问钱睿:“你有没有想过,你进出我们医院这么多次,我们也有详尽的电子监控,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发现或拦着你?”钱睿愣了。“为……为什么?”“我们医院,”总裁解释道,“总有实时扫描监控,除了录像,最主要的是电子芯扫描,所有员工、病人和病人亲属都有衣服上的电子芯,而所有新人,都有大脑中的电子芯。医院的报警装置如果扫描到没有电子芯的人进入,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特意等着钱睿的思绪。钱睿感觉到他的话里有一种危险的气息,像是有什么利剑一般的词汇即将喷射而出。钱睿似乎明白了什么,但是头脑又陷入冰冻,只剩一片空白,失去了思考能力。他紧张得都无法呼吸了。总裁见钱睿没有接话的意思,又继续说道:“你多次潜入医院而没有被监控报警,只有两种可能,就是你身上有两种电子芯之一。你猜是哪一种?衣服上的电子芯,还是新人大脑中的电子芯?”(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内容相关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总裁认为制造的新人是原个体生命的延续,但钱睿认为这种行为是靠造假人来延续病人生命,是欺诈行为,因此提出了诉讼。B.文中说“所有寿命不长的人都签了新人制造同意书”,表明人们在生死大事面前都失去了理智,不顾一切想“延续”自己的生命。C.母亲签署授权书并配合全脑扫描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一点是对亲人有情感牵挂,希望通过“复制”一个新的自己来安慰亲人。D.“芯片”是作者埋下的伏笔,“钱睿似乎明白了什么”说明钱睿已经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只是暂时还不敢相信。7.下列对小说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照灯般的目光”,象征强权与审视的压迫感;“城市中的数百万人”,暗示科技发展带来的危害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B.作为科幻小说,本文没有展示宏大的科学发展场景,而是通过生老病死的身边事展开叙述,贴合生活实际。C.全篇以钱睿与总裁的对话为主线,通过观点交锋逐步揭开“永生医院”的秘密,情节层层推进,富于吸引力。D.小说在钱睿身份设定上埋下伏笔,结尾电子芯扫描的设定暗示钱睿可能是“新人”,形成叙事反转,出人意料,引人深思。8.小说画线句写“钱睿已经被总裁说服了大半”,此时的钱睿是被什么理由说服而不再揭穿秘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科学元素和人文思考是科幻小说的要素,这两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乙)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节选自蒲松龄《促织》)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把相应的三个字母写在答题卡横线上。夫A在B殷C忧D必E竭F诚G以H待I下J既K得L志M则N纵O情P以Q傲R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国之安者”的“安”是安定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沛公安在”的“安”不相同。B.“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有“掌握”之义,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的“当”相同。C.跬步,古时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在本文中用来引申为一举一动。D.恩荫,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在文中指抚臣等人沾光受益。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以“固本浚源”为喻引出话题,生动形象地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B.甲文第②段称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词语,突出对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C.甲文第②段概括历代君主创业而不能守成的规律,对比分析“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与结果。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凸显人物命运,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讽刺当时社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村[注]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此诗正是在这期间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抱村流”呼应诗题,以拟人手法写江水环绕村落之态,赋予自然以温情。B.诗人安居在浣花溪畔,在长长的夏日中,享受着恬静、安适的村居生活。C.颔联燕鸥“自来”“相亲”写物态自由,也喻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忘机之乐。D.尾联用平淡之语写生活靠故人资助,来表达诗人漂泊乱离中的无限痛苦之情。15.明代诗论家周敬认为本诗“不琢不磨,自由自在,随景布词”。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写16.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都谈论了六国的灭亡:《阿房宫赋》中的“ ”一句阐述了灭亡六国的是其自身,《六国论》中的“ ”一句阐述了六国灭亡的弊病所在。(2)同是描写洞庭,孟浩然一句“气蒸云梦泽”写出烟波浩渺,而杜甫在《登岳阳楼》“ , ”二句更强调地理分割,展现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3)“酒”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而不同的酒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如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请你写出含有“酒”这一意象的诗句:“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人常说, A 。但实际上,中国人并不缺乏阅读,尤其是不缺乏阅读的数量。古代人穷经皓首,以“读书人”自称,经书翻了一遍又一遍,现代人“一目十行”,网文小说一部接一部。他们的问题只在于——阅读的内容与目的。然而无论是“专业化”阅读,还是“功利化”和“娱乐化”阅读,都不是阅读的本初目的,这三种阅读都有一个共同的反义词:通识阅读。读书的初衷与本义,从来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娱乐消遣”,而是“让人更成为人”,这就是通识阅读的核心。①通识阅读本是西方教育的一个核心,②近些年,③通识阅读的理念传入中国,④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和看重,⑤但总的来说,⑥大多数国人没有能力去践行“通识阅读”,更对“通识阅读”知之甚少。因此,重新认识与理解通识阅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至关重要。总结下来,通识阅读之于现代人,有以下四个重要价值:打破专业壁垒,以“常识”立身现代社会;打破功利迷障,以“软实力”应对时代剧变;打破思维黑洞,以“洞察力”理解复杂世界;打破无知之洞, B 。很多事物因重要而稀缺, C ,通识阅读之于当下的我们就是如此。阅读如此重要,社会上却缺少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这让通识阅读成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山。然而,无论是孩子、还是正在学习的学生,亦或是成人、中年乃致老人,通识阅读都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必竟选择。17.下列句子中的“问题”和文中加点的“问题”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儿童成长中最常见的问题,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是近视。B.国产电动汽车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C.藤县西江大桥被船舶擦碰后,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问题。D.只有弱者才喜欢扎堆,问题是我们绝大部分都是弱者。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三段的句子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作者用“高山”形容通识阅读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千万不要小瞧了《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这个关系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宗亲,它属于中国。你要想真正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社会结构,不了解宗亲关系是不可以的。什么是中国?人与人的宗亲。《红楼梦》是研究中国式社会关系和中国式社会结构的标本与化石。在传统中国,为什么建立法治社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红楼梦》早就告诉我们了,我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判官面对的往往不是一个公民,而是三姨家的五叔叔的二姐夫的连襟的表弟,这就不好办了。(毕飞宇《关于<红楼梦>答新京报记者问》以《红楼梦》中香菱的遭遇为例,谈谈对毕飞宇这段话的理解。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谏逐客书》里,李斯先历数秦国多位君主重用客卿让国家走向富强的事实,然后指出逐客的做法是短视的,会损害秦国利益。最终,秦王被说服,撤回逐客令。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用人之道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页,共3页《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份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2.D 3.A 4.(1)层进式结构。(2)先提出问题,指出新媒体对人的异化;接着分析问题,分析人被异化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给出减少异化的方法。 5.(1)表现:前者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变成非人,丧失了活着的尊严(或:始终生活在惴惴不安、灰暗屈辱之中);后者表现为,新媒体环境下,人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变成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2)成因:前者因为个体在难以承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后者因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已经失衡(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6.B 7.A 8.①新人不是假人,并非机器,也有生命,揭穿秘密等于谋杀他们。②病人心甘情愿地签下了授权书,借以继续与家人相伴,揭穿秘密等于剥夺了病人的希望。③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已经有了新人,揭穿秘密等于毁了这些家庭的幸福。④病人家属需要的是安慰而非真相,揭穿秘密等于使他们的情感需求落空。 9.①通过植入高科技芯片来延续人的生命,呈现了科技发展可能带给我们的未来世界。②文中对“新人”的探讨和能否接受身边人甚至自己移植芯片的思考,暗含了人们战胜疾病、人类走向、生命伦理等方面的人文思考。10.DJM 11.B 12.D 13.(1)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2)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得意洋洋。14.D 15.①选材生活化,语言平实。颈联选取“老妻画棋盘”“稚子制钓钩”两个日常片段,无华丽辞藻,仅用“画纸”“敲针”等白描动词,生动展现家人闲适生活。②对仗自然,不事雕琢。颈联对仗工整,但毫无刻意斧凿痕迹,如随口叙述,自然流畅。③情景交融,意趣天成。颈联通过家人琐事,侧面烘托诗人安于村居的满足心境。景物与情感浑然一体,无需刻意抒情,生活画面本身已传递出宁静恬淡之趣。16. 灭六国者六国也 弊在赂秦(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7.D 18.A.中国人不爱读书/中国人缺乏阅读B.以“认知力”拥抱未来C.也因稀缺而重要 19.亦或—抑或;乃致--乃至;终生—终身;必竟—必经 20.④句,去掉“青睐”或“看重”。⑥句,“没有能力去践行'通识阅读’”与“对'通识阅读’知之甚少”调换语序。 21.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山”往往给人高大、难以攀登的印象,以此来比喻通识阅读,生动形象。②暗示需要付出坚持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③写出了在社会缺少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情况下,通识阅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度很大,难以实现。④进而突出了推行通识阅读的困难程度。⑤也表达了作者对普及通识阅读的忧虑。22.示例:在《红楼梦》里,香菱本是甄士隐之女,却命运多舛,被拐后成为薛蟠妾室,自此深陷薛家复杂宗亲关系网。薛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势力庞大且与其他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薛蟠骄横残暴,常虐待香菱,按法治理他本应受惩、香菱应得公道。然而,薛家凭借宗亲势力,在薛蟠打死冯渊等事上上下疏通、肆意包庇,让薛蟠逃脱法律制裁。这生动印证了毕飞宇所言,在传统中国,宗亲关系使法律面对的常非个体而是庞大宗亲群体,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建立,香菱的悲惨遭遇便是这一困境的鲜明例证。23.例文:以开放之怀纳天下之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譬喻,道破用人之道的核心:真正的智慧,在于打破偏见的樊篱,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异质之才,让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人各尽其能。秦王纳谏收回逐客令的典故,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尘,依然在昭示着一个永恒真理:用人的格局,决定事业的格局。用人之道,首在破除“非我族类”的狭隘偏见。秦国的崛起轨迹,恰是打破地域壁垒的典范。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西戎之士,孝公倚重卫国人商鞅推行变法,昭王任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正是这种“不问出处”的胸襟,让秦国得以在列国纷争中汇聚天下智识。晚清洋务运动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犹疑而步履蹒跚,而明治维新以“脱亚入欧”的决绝吸纳世界文明,二者的差距,正在于用人视野的宽窄。真正的领导者,当如唐太宗面对突厥贵族时所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差异中看见价值,于多元中凝聚力量。用人之要,更在建立“功以才成”的实绩导向。李斯在谏书中历数“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正是强调人才的价值终究要以实绩衡量。韩信曾是项羽帐下不得志的执戟郎,却在刘邦麾下成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淮阴侯,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刘邦建立了“唯才是举”的评价体系。反观当下,一些单位在用人时困于“学历崇拜”“资历论资”,实则背离了“能者上、庸者下”的朴素真理。评价人才当以德才为标尺,而非被身份标签所桎梏,如此方能让“千里马”在合适的赛道上奔腾。用人的艺术,最终体现在“各尽其能”的制度智慧。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既用冯谖为其“焚券市义”,也容鸡鸣狗盗之徒助其脱险,这种“人尽其才”的智慧,让人才的多样性转化为事业的可能性。现代企业管理中,谷歌的“20%时间”制度让工程师自由探索创新,华为的“炸开金字塔”机制让基层人才拥有话语权,本质上都是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当代实践。制度的温度,正在于既容得下“阳春白雪”的宏大构想,也留得住“下里巴人”的实用智慧,让每个个体都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光发热。站在历史的长河边,秦国因纳客而兴、六国因排外而衰的教训,始终在提醒我们:用人的胸襟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无论是国家治理、企业经营还是团队建设,唯有以开放之心破除偏见,以实绩之尺衡量价值,以制度之力激活潜能,方能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