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案例名称 第二单元 第2课 律动青春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提供者 -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感受青春的律动之美,学习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来展现青春活力与情感。 (2)本节课介绍了不同艺术形式中对青春主题的表现手法,如绘画、摄影、设计等,通过欣赏经典作品和优秀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捕捉青春瞬间、表达青春情感。学生将学习到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要素在表现青春主题时的运用,从而进行自主创作。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增强对青春的认知和感悟,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会用美术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欣赏不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青春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2)会用美术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让学生理解美术要素在表现青春主题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来构思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3)会用美术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和感受,能够准确运用美术术语描述作品和阐述创作意图,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青春生活中提取创作灵感,理解美术要素在表现青春活力和情感方面的运用,掌握表现青春主题的创作方法。 (2)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合适的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地表达青春的独特魅力和个人情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与青春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收集各类表现青春主题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设计等不同形式,制作成教学课件,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3)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彩笔、颜料、画纸等,以及摄影设备(如相机、手机),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需求。 (4)制作一些青春主题的创意小道具,如青春纪念卡片、徽章等,用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营造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充满活力的青春校园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景,如运动会、文艺表演、社团活动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的心情如何?能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和美好吗?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回答,表达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如兴奋、激动、充满活力等。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青春生活。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青春生活中,有哪些让你们印象深刻的瞬间或经历呢? 学生回答要点: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参加比赛获得胜利的时刻,有的会说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还有的会分享自己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经历等。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青春是一段充满活力和梦想的时光,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色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律动青春”的世界,用美术的方式来展现青春的风采。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律动青春 二、欣赏与分析 (1)展示经典作品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表现青春主题的经典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青春》、摄影作品《校园的早晨》等。 教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青春主题的?从作品中你们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和氛围?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要点:有的学生可能会指出作品中运用了明亮的色彩来表现青春的活力,有的会提到作品的构图突出了青春人物的主体地位,还有的会感受到作品中传达出的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情感。 (2)分析美术要素 教师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要素在表现青春主题中的作用。 教师讲解:在构图方面,艺术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如中心构图突出主体人物,对角线构图增加画面的动感等;在色彩上,明亮、鲜艳的色彩常常被用来表现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而柔和的色彩则可以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线条的运用也很重要,流畅的线条可以表现出青春的灵动和活力,而刚硬的线条则可以传达出青春的坚毅和力量。 (3)探讨表现形式 教师展示不同艺术形式表现青春主题的作品,如绘画、摄影、设计等。 教师提问: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青春主题时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呢?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要点:绘画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象,摄影能够捕捉到真实的青春瞬间,设计则可以将青春元素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创意启发 (1)分享青春故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分享自己青春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或瞬间。 教师引导:请大家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然后一起讨论如何用美术的方式将这个故事表现出来。 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小组内成员互相启发,提出各种创意想法。 (2)激发创作灵感 教师展示一些创意小道具和案例,如青春纪念卡片、徽章、海报等,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教师提问:这些创意作品给了你们哪些灵感?你们想运用什么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展现自己的青春故事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创意作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启发,想要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来描绘自己的青春场景,有的可能会想设计一张海报来宣传自己的青春梦想。 四、创作实践 (1)明确创作要求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分享的青春故事或瞬间,选择一种美术形式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要素和表现手法,展现青春的活力和情感。 教师强调创作要求:作品要主题明确,能够传达出青春的独特魅力;要注意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使作品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2)学生创作 学生开始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创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对于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青春故事,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和方法;对于创作进展顺利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提升作品的质量。 五、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区,或者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 (2)自我评价 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主题、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发言要点: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这幅画描绘的是我参加运动会时的场景,我用了鲜艳的色彩来表现比赛的激烈和我的兴奋心情,希望通过这幅画传达出青春的活力和拼搏精神。” (3)小组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交流和评价作品。评价时要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的方向。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青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在创作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美术知识和技能? 学生们纷纷作答: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对青春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会了运用美术要素来表现青春主题,提高了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等。 教师最后作出总结:希望大家能够珍惜青春时光,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下青春的美好瞬间。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作业布置(1)完善课堂上未完成的作品,使其更加完美,并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收集一些与青春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们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拓展对青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