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 中国同盟会结构图解核心问题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专制统治兴中会振兴中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华兴会孙中山1905创立民国民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唯物史观 辩证视角评价三民主义1.积极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愿望。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也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创设历史情境 右面内容为某校八年级(2)班正在排练的一部历史剧的目录,该剧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C.孙中山 D.梁启超C2.(2025广州期中)1895年,一位渴望“振兴中华”的爱国青年加入了某革命组织,在加入这一组织时他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他加入的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B知识点二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3.学史方法 比较法 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4.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纷纷涌现(如图),其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A.忠君爱国的思想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5.(2025惠州阶段练习)《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A.光复会 B.义和团 C.同盟会 D.华兴会C6.报纸和杂志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1905年11月26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创刊词主要宣扬的是( )C《民报》创刊号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民报》创刊词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 D.救亡图存知识点三 革命志士的奋斗7.(2025茂名阶段练习)自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徐锡麟、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反映出同盟会的建立( )A.大大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使现代化探索由变法转为革命C.彻底终结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使三民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A8.黄花岗起义“军事上虽失败了,心理上则大成功,因为革命精神从此深入国民的脑际”。这表明该起义( )A.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开革命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的先河C.严重瓦解了清政府的思想基础D.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A综合探究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皇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会宣言》:“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 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道路的异同。(6分)答案:①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②不同点: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谈谈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4分)答案: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4分)(共18张PPT)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结构图解核心问题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国民党中华民国约法总统制无限期连任二十一条讨袁檄文蔡锷直系皖系奉系军阀割据纷争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时空观念 一、图示法展示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历史解释 二、北洋军阀的概念及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1.概念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他们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领导。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2.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直接原因:各派军阀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3)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帝制复辟1.(2025肇庆期中)1914年,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袁世凯修改的目的是( )A.成为正式大总统 B.为复辟帝制铺垫C.进一步完善约法 D.巩固民国的统治B2.为实现皇帝梦,换取某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袁世凯于“中华民国四年五月”接受了该国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这个提出“二十一条”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德国C知识点二 护国战争3.1915年12月末,西南边陲的古城昆明以“一隅而天下先”的气概,首举反袁护国的旗帜,宣告云南独立,明确提出“与全国人民竭力拥护共和国体”,以蔡锷、李烈钧为护国第一、第二军总司令,统兵出征,进行武装讨袁。这一事件被称为( )A.保路运动 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C4.1916年《申报》评论:“庚子以来,主张自治之潮流膨胀全国,然袁氏于此未能有充分之让步,以为施行帝政,可为国家幸福,结果中途病死,晚节不保。”材料认为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是( )A.民主共和成为时代共识 B.二次革命起兵反袁C.护国战争取得节节胜利 D.军阀割据不得人心A知识点三 军阀割据5.(2025江门期末)《申报》时评栏目曾这样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反映的时局是( )A.民主发展之路艰难曲折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C.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D.帝国主义在华矛盾加剧B6.(2025中山期中)“战后,胜者控制政权、财权,扩充地盘,收编败军残部,于是小军阀就成为大军阀。前台打仗的,是各派大小军阀;后台牵线的,是各帝国主义;受尽灾难的,则是中国人民。”这说明军阀混战( )A.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 B.阻碍民族独立的实现C.加剧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D7.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表示:“中华民国缔造之始……建设之事,更不容缓。”此外,他多次明确指出:“亟当振兴实业,改良商货,方于国计民生有所裨益。”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摆脱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C.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障碍C8.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1915年,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抓住机遇,创建了“申新”纺织厂,该厂投产后获利连年增加。1916年为2万元,1917年为12万元,1918年为22万元,1919年猛增至104万元。材料中“机遇”指的是( )A.政府鼓励实业 B.民众抵制洋货C.列强忙于一战 D.外商利润刺激C综合探究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自北洋派欲以武力宰制全国,演成国内之大战乱。此派人本君主时代产物,其脑筋思想与民主政治绝不相容。从前统辖于一皇帝之下,犹可以威权名分,束缚驰骤(奔驰),使服属于一尊。自国体变革,天下为公,此辈乃如游骑无归,不可羁轭(束缚);适当时有一小站练兵之袁世凯,出而率此一班差官马弁,犹可不至溃裂,然已不如从前之令行禁止矣。迨袁氏既死,主领无人,其中比较有势力者,则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三人。以资格论则徐胜,以实力论则冯、段胜,而成三头政治之奇观。——《戊午周报·北洋系最近分裂状况》材料二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观点存在的局限性。(6分)答案:①观点:军阀坚持封建专制思想,反对民主政治;清朝被推翻,地方无中央管控;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答出两点即可,4分)②局限性:这种观点只看到形成军阀割据的表面现象,没有真正看到深刻的社会根源。(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所提出的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4分)答案: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②当时中国分散的农业经济;③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答出两点即可,4分)(共27张PPT)第三单元总结提升大单元 体系建构 01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 核心内容自填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君主专制制度合作探究编者按:教师可深度利用“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新课标 要点链接”,设置更多种类的探究性题目,以巩固单元所学。【探究设问】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合作探究答案:(示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通过不懈斗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合作探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他在绝望中死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百姓苦不堪言。综上可知,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充满了艰难性和曲折性。新课标 要点链接 02新课标 教学提示 要点 比较分析近代历史上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救亡图存探索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时代背景 随着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目标 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代表人物 奕?、曾国 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等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孙中山等主张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践活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影响 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局限性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均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练典题 聚焦粤考 031.(2025深圳模拟)表格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信息整理并归纳。下表是某校学生整理的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事迹,根据表格内容可推断出该人物是( )A.袁世凯B.李大钊C.孙中山D.张之洞C时间 人物事迹1894年 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冷遇1894年 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联络陆皓东等人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905年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2./史实辨析类 2023广东/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A命 令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总司令蒋翊武3.(2025佛山适应性检测)如图是1911年新建陆军克复南京天保城纪念章,纪念章中间为“陆军”字样,“陆军”外围为湖北军政府的十八星旗。据此可知,“克复南京”指的是( )A.南京脱离清朝统治 B.中华民国正式建立C.封建帝制已经结束 D.护国战争取得胜利A4./观点、主题类 2022广东/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D方法图解5./体现、反映类 2024广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B6.(2022深圳)1912年1月27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让步,为共和,非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 )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B.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A7.(2023深圳)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A.时人崇洋媚外 B.地区发展有差异C.社会性质的改变 D.科学思想的传播D8.(2025汕头期末)“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并庄严声明:“为公仆者,不以国利民福为怀,反欲牺牲国家与人民,以争一己之位置,中华民国岂容开此先例。”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意图是( )A.维护民主制度 B.倡导君主立宪C.查明宋案元凶 D.结束军阀混战A9.(2025佛山一模)对下面时间轴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 B.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C.终结了封建制度 D.尚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10.(2025肇庆期末)1919年夏,美国为保证“门户开放”实现,扶持直系;日本为维护在华“特殊利益”,扶持皖系,军阀矛盾扩大。由此可见,中国军阀割据的根源是( )A.军阀目标不一致 B.袁世凯专制统治C.当时的社会性质 D.军阀武装的强大C11.(2025梅州一模)下表反映了1894—1920年我国棉布货源变化情况。据此可推断,近代民族工业( )A时间 1894年 1913年 1920年进口布占比 94.5% 93.5% 84.8%国产布占比 5.5% 6.5% 15.2%A.发展受到了时局的影响 B.产业结构逐渐合理C.成功抵制外国资本入侵 D.呈现持续低迷趋势12.(2025汕头期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笔记一 笔记二课时题目:中华民国的创建 内容: 1.中华民国的建立 2.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4. 课时题目: 内容:1. 2.袁世凯复辟帝制3. 4.军阀割据材料二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 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皇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三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参议院解职辞中说:“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唯其如此,辛亥革命后的改革社会风习之举,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就具有不可以区区视之的意义。——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请补全材料一中笔记一的内容。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两个标题,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的内容,并补充笔记二的课时题目。(4分)答案:①笔记一内容: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②笔记二内容:1.二次革命;3.护国战争。(2分)③笔记二课时题目: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分)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昌起义 二次革命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成立兴中会 护国战争 黄花岗起义(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异同。(4分)答案:①异: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②同: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答案: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②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思想上: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④社会生活上: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冲击了封建社会的旧习俗。(答出三点即可,6分)谢谢观赏!(共23张PPT)第9课 辛亥革命结构图解核心问题 了解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保路运动新军1911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191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全体国民立法权司法权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民主自由宣统袁世凯北京宋教仁孙中山黄兴君主专制制度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成功的一面:从直接目的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因此,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2.失败的一面:从根本目的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解决。因此,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新课标 教学提示 二、图示法构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政治势力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武昌起义 1.(2025佛山期末)下面为亲历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他们回忆的是( )B1911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义,总督逃。——黄炎培起义士兵40余人,在熊秉坤的率领下,一直向楚望台军械局进攻。 ——吴玉章A.广西起义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二次革命2.学史方法 阅读历史地图 从下图中可以了解到武昌起义胜利后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说明了( )A.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B.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C.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D.扶清灭洋思想成为共识A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知识点二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新考法 制作人物年谱 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A.创办《民报》 B.领导辛亥革命C.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二次革命C4.学史方法 历史纪年法 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依此纪年法,民国十年是( )A.1920年 B.1921年C.1922年 D.1923年B5.(2025中山期中)“革命派认真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摒弃了农民阶级的‘皇权主义’,批判了维新派的‘君民共主’……搬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方案。1912年,他们制定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B.是近代中国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果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B知识点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6.对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旧邦新造》曾这样描述:“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 )A.辛亥革命成果被完全破坏 B.中华民国称号被废除C.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制 D.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C7.新考法 图示解读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了年代尺,对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二次革命暴露独裁野心 B.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C.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知识点四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8.(2025揭阳期中)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A9.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10.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写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表明( )A.君主专制仍存在 B.革命果实被窃取C.辛亥革命不彻底 D.民主共和已实现C11.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以下内容信息体现了( )A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废止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提倡西餐、旗袍、烫发、集体婚礼等。A.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D.封建迷信思想的根除综合探究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文本材料二 ……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该法律文献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3分)答案: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3分)(2)新考法 给出观点进行说明 你认为材料二中提出的“1911年爆发……(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正确吗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案:(示例一)正确。(1分)理由: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4分)(示例二)不正确。(1分)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分)(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pptx 第8课 中国同盟会.pptx 第9课 辛亥革命.pptx 第三单元总结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