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四单元总结提升大单元 体系建构 01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 核心内容自填民主、科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新课标 要点链接 02要点一 现代化探索的三大阶段合作探究编者按:教师可深度利用“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新课标 要点链接”,设置更多种类的探究性题目,以巩固单元所学。【探究设问】 研读“现代化探索的三大阶段”这一要点,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知识,自拟观点,进行论述。合作探究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论述: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合作探究但均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中国的民主革命迫切需要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合作探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综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小切口 要点二 口号所彰显的时代呼声上述口号反映的时代特征: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主要矛盾中民族矛盾不断上升;现代化探索持续并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不断觉醒,并走向联合御辱之路。练典题 聚焦粤考 031.(2022广州)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的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D2./意义、影响类 2023广东/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D这只是教育语言类型的变化,谈不上教育体制变革“遏制了”说法绝对由1917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关倡导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3.(2025佛山适应性检测)1920年1月1日,《申报》刊登《新青年》广告,介绍其办刊特色,并反问国人:“要懂得世界新潮流的心思,这《新青年》杂志可以不看吗 ”这说明《申报》( )A.以宣扬科学为主旨 B.注重宣传新思想C.突出报道重大事件 D.改变了民众观念B4.(2025梅州模拟)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的活动多种多样,除了组织集会游行之外,还有办报刊、做社会调查等。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D5.(2025阳江模拟)《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C6.(2025广州期末)某学者认为:“五四时期的文化批判,主要指向未来以及与之相关的新的观念世界。由此,以往历史传统和近代的观念、过去和现在、古与今、新和旧交织在一起,传统和现代之间形成了种种复杂关系,其中存在多重意义上的思想张力。”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A.继承传统文化 B.开始文学革命C.宣传西方观念 D.促进思想碰撞D7.(2023广州)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C8./史实辨析类 2024广东/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 ”处应填的是( ) D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俄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于上海的条件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9.(2024广州)1921年8月,毛泽东开始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10月,他深入了解粤汉铁路工人的生活情况;11月,他发表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毛泽东的上述活动( )A.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开展B.受到了中共一大的影响C.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创建B10.(2025中山期末)1922年9月创刊的《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陈独秀在首期发刊词中指出:“军阀内乱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是中国政治上和经济上统一和发展的最大恶魔。”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确定了中心工作 B.明确了最低纲领C.推动了国共合作 D.得到了广泛认同B11.(2025佛山适应性检测)绘制、解释统计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年份 书目类别 合计 (本) 年均译书(本)总类 哲学 宗教 自然 科学 应用 科学 社会 科学 中国 史地 世界 史地 语文 美术1868—1895 1 0 1 0 2 1 0 2 1 0 8 0.291896—1911 8 32 6 83 89 366 63 175 133 3 958 63.86——付立波《近代日文书籍的引进及其影响》材料二 1920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报刊,但是随着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的增加,马克思主义单行本译书开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据统计,1920—1937年马克思主义译书总量254.5部,发展期(1920—1928年)译书59部,高峰期(1929—1930年)118部,低谷期(1931—1937年)63.5部。就分类而言,1920—1937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译书哲学译书为83.5部、政治译书79部、经济译书67部、社会科学译书25部。备注:文中小数点表示一部著作分几册。——刘娟《1920—1937年马克思主义译书之阶段划分》(1)根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的主要特点。(4分)答案:①种类多样;②数量多;③涉及范围广;④增长速度快;⑤关注世界;⑥社会科学占比大;⑦深受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影响。(1点2分,答出2点得4分)(2)仿照材料一统计表格式,提取材料二的整体或部分数据绘制统计表,并得出一个历史结论。(要求:统计表要素齐全,内容准确,结论明确)(10分)答案:(示例)1920-1937年中国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统计表时期或分类 数量时期 发展期(1920—1928年) 59部高峰期(1929—1930年) 118部低谷期(1931—1937年) 63.5部分类 哲学译书 83.5部政治译书 79部经济译书 67部社会科学译书 25部历史结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表头2分,表格要素齐全、逻辑清晰2分,内容准确4分,结论合理2分。)谢谢观赏!(共24张PPT)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结构图解核心 问题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陈独秀工人运动陈独秀1921上海无产阶级专政工人运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建党精神毛泽东打倒军阀反帝反封建京汉铁路工人吴佩孚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历史解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的“新”的体现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2.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3.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如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的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把墨汁当红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著作中“真理”指的是( )A.“三民主义” B.“共和”思想C.马克思主义 D.“民主、科学”C2.他是当时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者。鲁迅说:“他的遗文却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材料中的“他”是( )A.梁启超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大钊3.1920年,《劳动界》在上海创刊,该杂志发表了大量《打破现状才有进步》《一个工人的宣言》《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等类型的文章。据此可知,创办该杂志旨在( )A.推进新文化运动 B.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C.传播新革命理论 D.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DD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2025佛山一模)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绘画作品,其名称参见下表。据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B搜集的绘画作品:《松风——李大钊》 《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A.文学革命 B.开天辟地C.五四风云 D.思想解放5.1918年4月14日,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会员最多时达78人,其中4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该组织是五四运动时期湖南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和骨干。可见,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A.思想理论基础 B.斗争经验基础C.组织人才基础 D.物质经济基础C6.(2025湛江期中)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共一大( )A.提倡与资产阶级合作B.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D.探索出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C7.歌曲《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歌词中有一句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A.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B.革命任务彻底转变C.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D.人民军队创建开始C8.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形成了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其中,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会议,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次会议产生的革命精神内涵包括( )A.热爱祖国、无私奉献B.坚持真理、坚守理想C.互利合作、命运与共D.不畏强暴、血战到底B9.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义的。为此中国共产党( )A.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武装头脑B.重申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制定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D.成立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C知识点三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0.分析“1922—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表”,判断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A.传播马克思主义B.领导工人运动C.寻找革命同盟军D.实现最终目标B11.(2025深圳期末)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这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必须( )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B.反对外国侵略C.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D.开展武装斗争C综合探究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新”的思想]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受到热切欢迎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新思想是谁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4分)答案:①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2分)②人物:李大钊。(2分)[“新”的阶级]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人声援学生……后期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联合。——《中国共产党简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答案:①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等。(2分)②主要原因: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2分)[“新”的起点]材料三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的抉择》(3)根据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2分)答案: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新”的目标]材料四 会议时间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二大为何对革命目标进行调整,并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①原因:基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2分)②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共25张PPT)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 五四运动结构图解核心 问题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思想文化1915青年杂志陈独秀新青年旧道德旧文化民主科学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封建道德礼教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巴黎和会1919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海工人阶级陈独秀直接目标反帝反封建社会革命思想启蒙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爱国主义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历史解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1.时间跨度: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项目 领导阶级 (二者最大的区别) 指导 思想 奋斗目标 革命结果 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等 资本主义社会 失败 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胜利 综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奋斗目标。3.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革命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2)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逐渐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革命群众基础:广泛参与——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社会各族各界群众广泛参与。(4)革命斗争目标: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025深圳期中)陈独秀曾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痛斥,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 )A.发动武装革命 B.学习西方技术C.解放国民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C2.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文化)浪潮。这一“浪潮”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D3.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孔子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这些文章的发表旨在( )A.发起文学革命 B.抨击旧道德旧文化C.倡导教育改革 D.传播马克思主义B4.胡适在《我的歧路》中描绘了自己归国时的感受:“到了上海,看到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我方才知道张勋的复辟乃是极自然的现象,于是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要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他接下来在行动上的表现是( )A.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发表《文学革命论》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D.领导五四运动A5.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 D.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知识点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6.著名学者郭齐勇在评述《国史大纲》时说:“即使在外患纷乘、国难深重的困境中,我国无数仁人志士仍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企盼和信心,并以满腔的热忱为之奋斗。”在20世纪早期,符合“外患纷乘”,引发我国仁人志士“奋斗”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B.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运动C.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兴起D.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爆发D7.(2025东莞期中)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B.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8.“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力量B.无产阶级政党已经建立C.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北洋政府已经彻底瓦解A9.新课标 教学提示 解读历史图像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C10.(2025深圳期中)“(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向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徵祥等竟不敢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五四运动的胜利主要得益于( )A.发挥了先进人物的主力作用B.发挥了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C.凝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力量D.帝国主义国家的妥协与退让C知识点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1.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C综合探究12.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认识历史事件高层次的表现,从中可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初期《新青年》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它的作者们认为,为了使中国真正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就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由此开拓了眼界,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已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在1918年到1919年间开始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问题视作是非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等。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青年》宣传主流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①变化:从宣传“民主和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②主要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2分)答案: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4分)答案:①全面、辩证的评价原则;②史论结合。(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 五四运动.pptx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pptx 第四单元总结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