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结构图解核心问题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革命统一战线1924新三民主义扶助农工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蒋介石珠江长江工农革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四一二反革命张学良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时空观念 一、中华民国(1912—1949年)历届政府历届政府 时间 建立者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912年3月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 资产阶级性质北洋政府 1912—1928年 (长期处于军阀割据时期)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 军阀 封建性质南京国民政府 1927—1949年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启示1.原因(1)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加紧了对革命的破坏和革命阵营的分化瓦解;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2)主观原因: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放弃革命领导权。2.教训/启示: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拥有自己的革命军队;对国民党应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1.孙中山认识到,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为改变这一状况,他( )A.开始实业救国 B.参加护国战争C.发起护法运动 D.推动国共合作D2.(2025潮州期末)中共三大指出:“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发展工业的重要性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暴力革命的必然性A3.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阅读下表,对比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 )C项目 出处 内容旧三民主义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宣言》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A.以推翻清政府统治为目标B.以“自强”“求富”为口号C.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D.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4.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A.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 B.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C.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 D.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B知识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5.1926年9月20日,中央局报告中指出:“(此役)能迅速地荡平吴军,得力于两湖农民援助之力非常之多,尤其是湖南农会的参战更勇烈。”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C6.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形势图。其指挥将领是( )A.孙中山B.蒋介石C.叶挺D.毛泽东C7.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D.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C8.(2025湛江模拟)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源于( )A.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B.政党联合产生巨大力量C.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不得民心 D.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传播B知识点三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9.下列内容是流传于江西的歌谣(部分)。歌谣的歌词主要反映了( )B正月里来就过荒,老天爷故意来作干;二月来了叶将军,三月江西得太平;四月蒋贼大屠杀,五月共产党遭难星;六月早禾不过镰,七月汪精卫又叛变;……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 B.国共合作走向破裂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国民革命任务完成10.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的秘密,写下自述表达了从事革命的初心:“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彰显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是( )A.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C.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D.坚持真理、坚守理想D11.(2025深圳模拟)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图)创作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A.表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B.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C.暗示北洋军阀死灰复燃D.彰显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B综合探究12.新课标 教学评价根据以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12分)时间 事件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4年5月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6年8月 汀泗桥、贺胜桥战斗1927年4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 武汉“分共”会议1928年底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从表格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2分)答案: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分)(2)从表格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答案:(示例)选取事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分共’会议”。(2分)观点:国共两党合作推动民族进步,分裂则导致国家动荡。(2分)论述: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创办黄埔军校、开展工农运动,为北伐战争奠定基础。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国共携手击溃北洋军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然而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武汉“分共”会议,两党彻底决裂。国民党建立独裁统治,共产党被迫转向武装斗争。分裂导致国家陷入战乱,人民饱受苦难。(4分)结论:从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到分裂引发国家动荡,历史深刻揭示团结协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两岸同胞应汲取历史智慧,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2分)(共19张PPT)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结构图解核心问题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1934遵义毛泽东生死攸关1936转危为安长征精神精评价 课堂检测 02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1.新考法 一材多设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报纸。组图为其中两期内容:(1)图一为报纸创刊号,据此判断,《红色中华》最有可能创刊于( )A.贵州遵义 B.福建古田 C.广东广州 D.江西瑞金D(2)图二记录了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庆祝活动。报中“欢送新战士开赴前方消灭敌人”表明红军准备( )A.汇聚南昌,发动起义B.奔赴前线,粉碎“围剿”C.土地革命,消灭地主D.战略转移,开始长征B2.1935年5月,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刊登了《在中国红军的前线》一文,首次报道了红军自苏区出征至1935年3月的情形,并指出长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为了( )A.锻炼革命骨干 B.保存革命力量C.建立更多根据地 D.推翻国民党政权B知识点二 遵义会议3.(2025东莞模拟)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A.做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D.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C4.某校开展“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主题展”活动,设有以下展区,其中“遵义会议”应归属于( )A.战略转移踏征程 B.伟大转折定航向C.浴血奋战勇向前 D.胜利会师开新局B5.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坚信苏俄革命经验不动摇B.已能独立自主解决自身问题C.认识到政治建军的重要性D.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B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的胜利6.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B7.(2025广东模拟)据不完全统计,长征途中,藏族聚居区各族人民送来粮食约1 000万斤,牛、羊、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各族民众还组织运输队、担架队等,救护、运送和安置红军伤员。材料体现了长征(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C.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8.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有先穿暖和一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勇向前”,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伟大的(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C.长征精神 D.建军精神C9.毛泽东说:“长征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说明红军长征( )A.彻底纠正党内“左”的错误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积蓄中国革命力量D.标志我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综合探究10.湖湘大地是一方红色热土,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徐特立便是其中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时间 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1877年 (出生) 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背镇) 1934年(57岁) 参加长征1898年(21岁) 经常阅读《湘报》 (该报广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自居 1937年(60岁) 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1911年(34岁) 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同盟会 1949年(72岁) 出席开国大典1919年(42岁) 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954年(77岁) 以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27年(50岁)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 1968年(91岁) 在北京逝世——根据《徐特立年谱》整理(1)根据材料,指出徐特立从“康梁的信徒”转变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所体现的思想变化。(2分)答案:从主张改革转向主张革命。(2分)(2)结合材料中徐特立参与的历史事件,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性。(8分)答案:①1919年,徐特立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踏上了反帝反封建的救国之路,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但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这一艰难时刻,徐特立坚决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57岁的徐特立跟随红军开始长征,长征的胜利,为党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举出两个历史事件进行说明即可,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4分)答案:①个人因素和国家需求;②实践经验;③国外思想、世界局势。(答出两点即可,4分)(共24张PPT)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结构图解核心问题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夯基础 新知预习 011927周恩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土地革命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组织井冈山城市农村朱德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工农武装割据政治建军决定性瑞金破重难 素养解读 02小切口 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1.规律总结: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走西方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行不通,只能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表现在:(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都比较薄弱,这就决定了不管是“走西方人的路”还是“走俄国人的路”都缺乏稳固的阶级基础。(2)近代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控制着中心城市,但对农村控制力较弱。(3)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且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是工人阶级的天然盟友。2.从上图中获得的启示:理论道路的探索一定要符合本国国情,先进理论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历史解释 二、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战略基地。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基础达标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1.1927年8月某日,共同签署如图所示“作战命令”的是( )A.贺龙、叶挺B.毛泽东、彭德怀C.博古、李德D.刘伯承、邓小平A2.新教材 变化点应用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因为在历史上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 )A.成功实现中国革命目标调整B.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C.开始独立创建新型人民军队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C知识点二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3.(2025广州期末)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方城等人所著《八七会议全景录》B.八七会议纪念馆C.有关八七会议的电视剧D.八七会议记录手稿D4.历史课堂上,小明同学朗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与这首词创作背景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D5.1927年秋,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这次改编( )A.开创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C.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D.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B6.1927年,毛泽东在文家市会议上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后,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随后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C7.(2025深圳模拟)20世纪20年代末,江西地区的一首歌谣唱道:“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当兵就要当红军,打倒军阀和劣绅。人人都把田地分,红军战士来代耕。”据此可知,该歌谣( )A.反映了秋收起义胜利 B.歌颂了苏维埃政权建立C.产生于井冈山会师后 D.见证了战略转移的胜利C知识点三 工农武装割据8.(2025汕头阶段练习)《全球通史》中说道:“毛泽东是共产党的领袖,制定了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材料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A.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B.创建人民的革命军队C.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D.领导城市起义来夺权A9.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中国大地上又出现了闽浙赣、湘赣、湘鄂赣、湘鄂边、左右江、海陆丰等地方上的“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这说明中国革命( )A.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B.道路探索卓有成效C.照搬俄国革命经验 D.土地革命深得人心B10.1929年12月,古田会议进一步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强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明确指出党的组织建设“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性,强调要重视党支部的作用等。这些规定( )A.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B.体现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C.推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D.强调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B11.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下列选项中,分别与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对应的地点是( )A.南昌、井冈山、北京 B.南昌、井冈山、瑞金C.三湾、古田、瑞金 D.三湾、井冈山、古田B综合探究12.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年)材料二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材料三 一方面有人希望“有觉悟的青年”到农村去,“点着希望的火把,引着农民到自由的地方去”;另一方面则出现一种特殊的“打通城乡”方式,即“革命下乡”,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罗志田《城乡“薄海民”:民国前期的离村知识人》(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梁启超提出“少年中国说”的意义。(4分)答案: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梁启超提出“少年中国说”,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和进取精神,并投入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4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创刊宣言所追求的时代使命。(2分)答案: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2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此时期“点着希望的火把,引着农民到自由的地方去”的两股重要力量,并结合史实说明“‘革命下乡’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的观点。(8分)答案:①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一大至1927年之间的国民党。(2分)②说明: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农民开展农村民主革命,成立农会、农民自卫军等,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最终依靠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分)(共26张PPT)第五单元总结提升大单元 体系建构 01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 核心内容自填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新课标 要点链接 02要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遭受的两次重大挫折挫折 挽救措施 结果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跨学科主题 要点二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合作探究编者按:教师可深度利用“时空坐标”“单元大概念脉络”“新课标 要点链接”,设置更多种类的探究性题目,以巩固单元所学。合作探究【探究设问】 除了以上遗址、遗迹,请你再推荐一个红色遗址、遗迹,并简要说明你的推荐理由。答案:(示例)红色遗址、遗迹:泸定桥。合作探究理由: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发生地,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之一,红军战士表现出的不畏艰险、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练典题 聚焦粤考 031.(2022广州)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红军长征的胜利C.土地革命的开展 D.二次革命的失败A2./史实辨析类 2024广东/ 如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国民革命运动B.秋收起义C.人民解放战争D.南昌起义A3./表明、说明类 2023广东/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 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C4.(2025佛山适应性检测)1926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负责的中央农民部先后创办了《中国农民》《犁头》《农民运动》等刊物,各省均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 )A.文学革命 B.思想建党C.武装斗争 D.联系群众D5.(2023广州)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湘赣边界,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该精神是( )A.大庆精神 B.井冈山精神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B6.(2022深圳)1930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停止组织城市武装暴动和进攻大城市,巩固和发展当前苏维埃统治区域和红军武装,在对党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苏维埃政权。这说明该会议( )A.延续了城市武装暴动行为 B.提出建设党的革命军队C.否定了党的武装革命主张 D.肯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7.(2024广州)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某次会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同时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B8./史实辨析类 2024广东/ “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黄花开像五角星,叶儿闪闪亮,花儿放金光,远远望着就像红军笑。”与这首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的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胜利会师 B.百团大战的胜利C.二万五千里长征 D.中共七大的召开C9./表明、说明类 2022广东/ 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C10.(2023深圳)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下表内容( )1933.1—1934.9“红板”专栏表彰概说序号 标题 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1 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 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2 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3 帮助战费 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4 大家起来革命竞赛 帮助战争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A.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C.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D.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11.(2025汕头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有人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归纳为三大阶段。项目 阶段特征 相关史事第一阶段 “寻路阶段”——武装反抗攻城市 A: .第二阶段 “开路阶段”——革命摇篮井冈山 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阶段 “守路阶段”——武装割据燃星火 C: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打土豪,分田地 ④秋收起义 ⑤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材料二 下面是苏区主要货币表。1 1931年鄂东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正面印有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兵苏维埃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2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正面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背面有“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的口号3 1934年川陕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正面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背面有列宁像和“坚决保卫赤区”的口号——整理自《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材料三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团结到党和红军周围,伟大的长征才能取得根本胜利。在红军的各支队伍里,几乎中国各省的人都有。红一方面军中有一部分土著和少数民族加入了红军,在独立部队中,当地人更是占了大多数。斯诺指出红军不仅是“征途最辽阔”的军队,也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的军队。——张卓《外国人视角下的红军长征研究》(1)根据材料一,把①-⑤中的相关史事填进表格A、C的对应位置(填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井冈山道路的内容。(6分)答案:①A:②④;C:①③⑤。(4分)②井冈山道路的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根据地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货币在发展和巩固根据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①主要任务:宣传革命思想(如拥护中国共产党、工兵苏维埃政府等);发展经济(增加工农生产等);巩固政权(保卫赤区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②作用:货币作为经济流通工具,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其上面的口号等宣传了革命理念,增强了民众对革命的认同和支持,巩固了根据地建设。(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斯诺说红军是“全国性的军队”的理由,并指出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4分)答案:①理由:红军队伍人员来自中国各省,还有一部分土著和少数民族加入,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民族代表性。(2分)②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红军的团结和奋斗精神;等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pptx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pptx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pptx 第五单元总结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