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Ⅲ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历经阿卡德、乌尔第三王朝及古巴比伦等政权更迭,楔形文字随波斯帝国崛起逐渐被阿拉米字母取代,文明核心区域多次发生剧烈转移;而古埃及文明自早王朝时期至托勒密王朝,虽经历三十一个王朝更替和外族入侵,象形文字体系、宗教信仰及国家治理模式始终保持基本稳定。据此可知()
A. 地理环境深刻影响文明演进路径 B. 政权频繁更迭必然导致文化断裂
C. 宗教信仰是文明稳定的核心动力 D. 大河文明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2. 13世纪时,欧洲封建领主允许庄园内的农民以货币代役租,每年缴纳一笔钱财即可免除当年劳役;庄园内的农奴也可以通过缴纳赎金获得人身自由。这表明()
A. 封建等级制度彻底崩溃 B. 封建领主主导社会转型
C. 货币经济推动社会变革 D. 王权强化导致庄园衰落
3. 印加帝国修建了以库斯科为中心,全长约4万千米的道路网络,沿途设有驿站和仓库,供信使、军队和官员使用。这一举措()
A. 旨在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 B. 反映出国家中央集权的特征
C. 体现了美洲交通体系的成熟 D. 导致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4. 16世纪葡萄牙里斯本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安特卫普港口胡椒堆积,佛罗伦萨商人纷纷抛售囤积的东方丝绸;与此同时,西班牙塞维利亚的铸造厂每年将超200吨美洲白银铸币,致使十年间一袋小麦价格上涨数倍,贵族依靠地租的收入难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这些现象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
A.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殖民掠夺加剧了贵金属外流危机
C. 商业格局与社会结构的双重变革 D. 价格革命的冲击使贵族阶级消亡
5.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一主张的核心是()
A. 反对封建专制,倡导天赋人权 B. 批判教会腐败,强调理性至上
C. 强调社会契约,保障绝对自由 D. 提倡君主立宪,维护社会秩序
6. 19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强制原住民西迁。佐治亚州内部的切罗基族以“州权至上”,并以最高法院判定其拥有主权为由拒绝执行该法案,总统杰克逊最终动用联邦军队迫使该地区服从。这一事件最能体现美国政治上的()
A. 人民主权原则 B. 三权分立制 C. 政党政治弊端 D. 联邦制原则
7.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中涌现大量公共图书馆、公园和体育馆,工人阶层逐渐形成定期阅读、休闲锻炼的习惯。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工人运动促使公共服务完善 B. 工业革命推动社会领域变革
C. 启蒙思想传播理性生活理念 D. 资产阶级主动缓和阶级矛盾
8. 马克思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人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显著特征是()
A. 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 B. 国际工人运动实现统一的组织领导
C.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最终目标 D. 无产阶级尝试构建新型的国家政权
9. 1905年,法国在巴黎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刚果河流域的贸易自由化问题。次年,英国在伦敦举办殖民地发展论坛,重点探讨非洲矿产资源开发。1908年,德国发起柏林国际经济会议,提议建立统一的非洲铁路建设标准。上述现象表明()
A. 西方列强在非洲事务中达成共识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全球化进程
C. 非洲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体系构建 D. 列强通过国际协商强化殖民利益争夺
10.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以削弱其实力确保法国安全,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在两者之间游走,既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又不想让局势失控。这体现出英国()
A. 旨在削弱法国以维护自身霸权 B. 想借助法国进一步削弱德国
C. 试图维持欧洲大陆的力量平衡 D. 避免过多卷入欧洲大陆争端
11. 1923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了扫盲特别委员会,并在全国组成了由工会会员、青年团员、党员组成的千万人的“文化军”,投入规模空前的扫盲运动。该运动()
A. 利于破除资产阶级旧文化 B. 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C. 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D. 提升了工农的政治地位
12. 苏德战争爆发后,在保卫家国的号召下,很多女性也选择应征入伍。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的统计,在苏联防空部队服役的女性高达17.7万余人,占苏军防空部队总兵力的24%,尤其是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地区作战的苏军部队,很多防空部队中女性的占比达到了80%到100%。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 妇女的参战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B. 女性成为卫国战争的重要参与力量
C. 苏联的军队构成发生根本变化 D. 战争促使女性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
13.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后,遭到荷兰等外部势力的干涉,印尼人民在反击外来侵略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印尼驻联合国代表苏丹·夏赫里尔在不同场合敦促荷兰遵守《联合国宪章》第73条的非自治领土原则。这反映出印尼共和国独立斗争的特点是()
A. 将武装抵抗与国际法理斗争相结合 B. 借助国际舆论反对殖民侵略
C. 采取和平谈判解决殖民地遗留问题 D. 通过联合国争取合法的权益
14. 1957年,美国利用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为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创造良好环境,以及利用此次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南极科研活动实现对南极的国际共管,维持美国在南极管理中的领导地位。这说明()
A. 美国通过科技合作主导国际规则制定 B. 美国利用国际活动实现多重战略目标
C. 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D. 国际科研活动成为美苏冷战的新战场
15. 从1979年起,英国政府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削减福利开支、强调个人责任、将一些福利项目向私人部门和社会机构转移等。英国政府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激发私有企业自主活力
16. 下表为1966~1985年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统计数据。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国民收入指数 4.1% 3.2% 1.0% 0.6%
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5.0% 31% 2.2% 1.8%
A. 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D. 打破了原有模式的束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武题卷上作答无效。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葡萄牙贵族佩德罗带领13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于1500年来到巴西海岸。葡萄牙在巴西的活动初期主要是开采沿海地区能提炼染料的巴西木。16世纪中期,巴西蔗糖生产的兴起才标志着葡萄牙对巴西殖民开拓的起步。幅员辽阔的巴西大地人烟稀少,1580年时仅有人口6万多人,蔗糖生产采取种植园的形式,使用的劳动力是非洲黑人奴隶。巴西的产品主要包括食糖、烟草、棉花、黄金等。葡萄牙采取重商主义和坚持王室御用原则,阻止巴西与欧洲市场的直接贸易,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巴西精英阶层与宗主国葡萄牙的矛盾日益突出,19世纪初反殖斗争开始,最终在1822年佩德罗一世宣布巴西独立,建立君主制国家;1889年,军事政变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891年颁布宪法,废除奴隶制,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但长期以来,巴西经济依赖出口初级产品,民族工业发展受限,直到20世纪后期才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逐步实现经济自主。
——摘编自夏辉辉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近代史卷》
材料二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巴西经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后促进巴西经济发展的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世界主要贺易路线及商品流通情况表:
贸易路线 主要商品 起始地与目的地 重要港口/城市
大西洋贸易 奴隶、蔗糖、烟草、棉布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里斯本、塞维利亚、贝宁、哈瓦那、利物浦
太平洋贸易 白银、丝绸、瓷器、香料 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 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广州
印度洋贸易 香料、棉布、珠宝、咖啡 印度、东南亚→阿拉伯半岛→欧洲 果阿、马六甲、亚丁、威尼斯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哪条贸易路线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世界贸易网络空间扩展的主要趋势,并归纳这一扩展过程中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但国联成立后,在处理国际争端时常常软弱无力。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却未对其实施有效制裁,致使埃塞俄比亚最终被意大利吞并。在面对德国、日本的侵略扩张时,国联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名存实亡。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规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统一票表决之。”联合国成立之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六大洲,代表着世界80%以上的人口。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朝鲜战争、两伊战争等地区冲突中积极进行调解和干预;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权等方面也做出诸多努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时为什么“软弱无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相比国联的进步之处。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轴心时代”理论,强调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往往伴随着思想范式的革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这种思想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尤为显著。当旧的社会秩序难以维系时,思想领域率先出现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重构,新的意识形态通过传播与实践,逐步瓦解旧制度的思想根基,同时为新社会形态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这种思想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魏楚雄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思想革命与社会进步”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1)特征:单一产品周期性发展(红木、蔗糖、黄金等交替主导);依赖奴隶劳动;种植园经济主导;长期受到葡萄牙殖民当局的压制。
  (2)因素:政治独立和民主化进程;经济主权;世界市场和国际形势;政府政策和策略;产业结构、国际资本、贫富分化、人口问题和经济全球化等。
  18.(1)路线:大西洋贸易。
  理由:大西洋贸易连接欧洲、非洲、美洲形成 “三角贸易”,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美洲殖民开发;奴隶贸易为美洲提供劳动力、蔗糖等商品,丰富欧洲市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最显著。
  (2)趋势:贸易网络从区域扩展到全球。
  变化: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以欧亚贸易为主导,全球多区域贸易并存;列强主导的殖民贸易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19.(1)原因:国联被英、法等大国操纵;缺乏有效的军事制裁手段;“全体一致” 原则降低效率;面对法西斯扩张软弱妥协。
  (2)进步:联合国成员更广泛,代表性更强;采用 “大国一致” 原则,决策更有效;拥有维和部队等执行机制;在调节地区冲突、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作用更显著。
  20. 论题:启蒙思想引领欧美社会迈向近代化。
  论述:启蒙思想推动了欧美社会的进步,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18 世纪,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批判封建专制与宗教迷信,提出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等思想。这些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法国,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伏尔泰倡导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主权在民。这些思想激发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使法国社会从封建制度迈向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启蒙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杰斐逊等人在《独立宣言》中阐述天赋人权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合法性依据。战后制定的 1787 年宪法,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了联邦制共和国,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推动美国走上快速发展道路。
  总之,启蒙思想作为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引领社会制度变革,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