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答题前,请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积累(共18分)夏日骄阳似火,我们踏上左公文化苑的研学之旅。踏入苑中,旷野辽阔,绿树成荫,自有一番蓬勃生机。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亭台楼阁在枝叶间若隐若现,回廊缭绕处,檐角风铃轻晃,似在低诉往昔岁月。游人(),远处山峦起伏,蓝天白云下绿意盎然,一幅绚丽的自然画卷令人叹为观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追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磅薄历史,那些如史诗般演绎的故事,先辈们英勇无畏的事迹,无不令人震撼。此番研学,览夏景饱览自然秀,溯史迹深悟左公魂,文化与美景的交融,让我们收获满满。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不写标点符号)。(2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旷野(kuang)B.蜿蜒(yn)C.绚丽(xudn)D追溯(shuò)翻3.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草长营飞B磅薄C.演绎D.震撼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纷至沓来B.人迹罕至C.花团锦簇D.目空一切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C.《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D.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有特定的称谓,如“垂髫”“始龀”代指儿童,“黄发”代指老人。八年级《行6.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人生境遇不同,笔下文字亦各有千秋。当友人即将赴蜀地任职,王勃以“海内存知己,①”宽慰彼此,传递着深厚情谊。孟浩然渴望入仕,面对浩洞庭,吟出“②,端居耻圣明”委婉表达求荐之意。风卷茅屋后,杜甫虽自身处境艰难,却心怀天下,高呼“③”,展现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李白送别友人,借“浮云游子意,④”的意象,含蓄抒发惜别之情。苏轼被贬黄州,写下“谁见幽人独往来,⑤尽显孤独寂寞。而在陶渊明的理想世界里,“⑥,鸡犬相闻”,村落宁静祥和;渔人初入桃花源,眼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⑦宛如人间仙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活动(共8分)你所在学校正在开展名著阅读“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名著辨误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是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毅梁传》。B.西汉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D.保尔病情恶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没有向命运屈服。【活动二】经典探微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题目(5分)材料一:“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诗经》里许多歌谣只是重叠的章句,变换几个字,来表现节奏。”“诗的形式的凭藉是语言,而语言的本质是声音,所以诗的节奏是音乐的。”(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材料二:“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依据材料一,概括《诗经》中歌谣在节奏方面的特点。(2分)(2)结合材料二及原著,写出“新的武器”的含义,.并简要赏析保尔这一人物形象。(3分)》共三页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