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隋的统一,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材料评述的是隋朝统一的( )
A.背景 B.原因 C.意义 D.历程
2.梁启超曾言:“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由此可知,大运河( )
A.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B.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C.成为航运的主要方式 D.密切了政治经济中心的联系
3.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位皇帝( )
A.建立隋朝,首开封建盛世 B.创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
C.开通丝绸之路,扬名中外 D.实行崇文轻武政策,打击士族
4.《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为营造洛阳西苑,“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此举最能反映隋炀帝的统治( )
A.注重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园林艺术创新发展
C.滥用民力,追求奢靡享乐 D.强化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5.唐太宗出巡时发现一些村落逼仄,农民占田不足,立即采取措施切实推行均田令;他还推行常平仓制度,以便帮助农民度过灾荒之年。这体现出唐太宗( )
A.关注民生 B.重视水利 C.善于纳谏 D.厉行节俭
6.唐开元十六年,皇帝诏令:“自今岁普熟,谷价至贱,必恐伤农”,宜加钱收买粮食“以实仓廩,纵逢水旱,不虑阻饥”。据此可知,当时政府( )
A.提高商人地位 B.重视整顿吏治 C.提倡兴修水利 D.关注民生问题
7.“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诗《无家别》中“世乱”的影响是( )
A.导致唐迅速灭亡 B.形成宦官专权局面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直接引发农民起义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五代十国 D.南北朝
9.央视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有这样一些剧情:“陪酒侍郎”郑平安在酒肆中娴熟地跳起胡旋舞取悦众人,敕封“荔枝使”李善德运荔枝回长安也得到了苏谅等胡商的大力帮助。这些剧情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
A.对外交往频繁 B.胡汉习俗无异 C.农耕技术发达 D.民族交融加强
10.742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这反映了( )
A.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 B.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C.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 D.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抵达日本
11.有学者指出:“隋唐文化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主要指以西域为桥梁,以丝绸之路为要道的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原。”下列人物事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
12.《旧唐书》记载,大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印历书。但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虽有禁令,民间历书仍旧到处风行。当时民间历书( )
A.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 B.内容多数虚假并不可靠
C.极可能使用雕版印刷 D.严重影响了唐朝的统治
13.据宋代杨时所撰《龟山集》记载,王安石变法时期,募役法使“农得尽力于耕”,可见募役法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中央军事力量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减轻了农民劳役负担 D.巩固了皇室统治
14.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与金耻辱议和,仅保有江南一隅。材料反映了( )
A.北宋灭亡的背景 B.宋金议和的影响 C.女真崛起的原因 D.南宋偏安的表现
15.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中央对广大地方的有效管辖,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
16.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这说明了( )
A.南方得到初步开发 B.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7.南宋学者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子弹),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同时,《梦溪笔谈》详细记录了磁石磨针成指南针的方法,并指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上述材料体现宋代科技的显著特点是( )
①总结性:注重整理前代经验并系统化记录
②实用性: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或军事
③理论性:深入探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
④开放性:广泛吸收外来技术并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旨在说明明朝(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B.相权被大幅削弱
C.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D.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
19.《郑和航海图》记载了大量航海航线和40幅牵星图等航海技术资料。图中详细标注了罗盘针路和牵星高度等信息。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明朝国力强大 B.造船技术发达 C.航海技术高超 D.对外政策开放
20.《中国古代科技简史》: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张骞等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都是朝廷组织的。观测研究天文的机构由高级官吏直接领导,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大交融
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
(1)结合材料一回答: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2分)举出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事例。(2分)
材料二: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防止贵族操纵转世“灵童”的选择,清廷特颁发金瓶,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都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名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后报请朝廷批准,由驻藏大臣主持坐床,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2)结合材料二回答:在我国哪一朝代,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2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开始于我国哪一朝代?(2分)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的官员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率军亲征,多次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
(3)结合材料三回答:清朝设置管辖整个新疆地区的官员是什么?(2分)
材料四: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位将领,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4)结合材料四回答:清朝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的爱国将领是谁?(2分)清朝时期,为加强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1684年,清朝设置了哪一行政机构?(2分)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哪一年?(2分)
(5)历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新疆和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感想。(2分)
22.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隋唐时期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6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隋朝建立后,文帝将此前混乱的中央中枢政治体制加以整理,……设立了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唐初统治者致力于国家制度建设,……为唐前期的持续发展繁荣提供了政治制度上的保证。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指出“文帝”整理“中央中枢政治体制”后实行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在此基础上“唐初统治者”是如何“致力于国家制度建设”的?(2分)
材料二:隋朝已恢复汉朝在竞争性统考的基础上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这一制度完全形成后,由在一连串复杂的仪式中举行的一系列考试组成……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隋朝采用哪一制度来“选拔官吏”?(2分)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概述这一制度创立的意义。(2分)
【技术创新】
材料三

A B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 A 和图 B 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4分)
【海内存知己】
材料四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4)材料四表明,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了向唐朝学习,日本是怎样做的?(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创立者。(2分)创立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点即可4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说出A、B、C的内容。(3分)
(4)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4分)
2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7分)
【唐朝:“和同为一家”】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宋朝:先战后和】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元朝:民族融合】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民族交融”,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至少两例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A D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A D A A C 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
21.(1)名称:吐蕃;事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2)元朝;清朝;驻藏大臣。
(3)伊犁将军。
(4)郑成功;台湾府;1885年。
(5)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可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22.(1)措施:设立了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唐初的制度建设: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2)制度:科举制度(科举制);确立的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意义: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显著提高了官僚队伍文化素养,成为历朝主要选官制度。(任答两点)。
(3)A 曲辕犁 B 筒车
(4)少数民族:藏族;“公主”:文成公主;贡献: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做法:为了向唐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派出大量的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任答一点就可给分)
23.(1)元世祖(忽必烈)。目的:巩固统治。
(2)原因: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等。(3点即可)
(3)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市舶司。
(4)情况: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元时期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点即可)
24.论题: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论述: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速了民族交融,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通过和与战,彼此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巩固了国家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