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 5 课《这些事我来做》第 2 课时 不让做 怎么办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 5 课《这些事我来做》第 2 课时 不让做 怎么办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聚焦 “不让做 怎么办”,是第 5 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呈现了大人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常见说法,如担心孩子累着、觉得孩子还小等,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刘晓慧给妈妈的信,展示了与父母沟通的范例;还提供了 “道理锦囊”“恒心锦囊”“巧思锦囊”,为学生解决 “不让做” 的问题提供方法。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顾虑,学会用恰当方式与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培养主动承担家务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主动做家务的意愿,但常遇到父母不让做的情况。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却不理解为何被阻止,也缺乏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因被拒绝而放弃,或与父母产生抵触情绪。通过本课时学习,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母,掌握沟通技巧,用行动打消父母顾虑。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与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理解家庭中沟通与理解对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体谅父母、尊重父母的道德品质,在与父母沟通中学会感恩,同时坚持主动承担家务的责任,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虽不直接涉及法律知识,但在与父母沟通争取权利(做家务的机会)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初步理解沟通与协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为树立法治观念中通过合理方式解决纠纷的意识奠定基础。 健全人格:在面对父母不让做家务的情况时,学会调节情绪,不气馁、不抵触,培养耐心、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任意识:通过争取做家务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即使遇到阻碍,也要坚持承担家庭责任,培养不轻易放弃的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让做家务的原因。 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方法。 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打消父母顾虑,争取做家务的机会。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不让做家务背后的关爱。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解决 “不让做” 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人不让做家务的情景图片、刘晓慧的信及音频、三个锦囊的内容等。 情景卡片:上面写有父母不让做家务的各种说法。 沟通练习卡:供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 小纸条:让学生写下自己被父母不让做家务的经历和想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的情景图片,如孩子想洗碗被妈妈阻止、想扫地被爸爸拦下等。提问:“同学们,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你们想做家务却被父母阻止时,心里是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当父母不让我们做家务时,该怎么办。”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理解父母的顾虑 教师活动:展示父母不让做家务的常见说法的情景卡片,如 “小乖乖,快别做了,别累着!” 等,提问:“大人们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们的心里在担心什么呢?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当时是什么心情?”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学生活动:结合情景卡片和自身经历,讨论父母不让做家务的原因,如担心自己受伤、做不好添乱、影响学习等。分享自己被阻止时的感受,如失落、不理解等,在交流中逐渐理解父母的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卡片和分享经历,让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不让做家务是出于关爱,消除抵触情绪,为后续学习沟通方法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部分:学习沟通方法 教师活动:播放刘晓慧给妈妈的信的音频,提问:“刘晓慧在信中表达了什么想法?她用了哪些方式让妈妈理解自己?从这封信中,我们能学到哪些与父母沟通的智慧呢?” 引导学生分析信中的沟通技巧,如表达感受、说明理由、请求信任等。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音频,小组讨论信中的沟通方法,总结出表达理解父母、说明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请求尝试等技巧。利用沟通练习卡,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对话练习。 设计意图:以刘晓慧的信为范例,让学生直观学习沟通方法,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运用锦囊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介绍 “道理锦囊”“恒心锦囊”“巧思锦囊” 的内容,提问:“这些锦囊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锦囊解决父母不让做家务的问题呢?” 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如何运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锦囊的含义和运用场景,如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的故事说服父母(道理锦囊),坚持做简单家务证明自己(恒心锦囊),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巧思锦囊)。分享自己打算运用哪个锦囊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和讨论锦囊,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知道除了沟通,还可以用行动和道理争取机会,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当父母不让自己做家务时,我们应该( ) A. 生气地和父母吵架,坚持要做 B. 理解父母的顾虑,和父母好好沟通 C. 从此再也不提出做家务的想法 答案:B 解析:A 选项的方式会伤害亲子关系;C 选项会放弃承担责任;B 选项理解父母并沟通,是正确的做法。 下列不属于与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机会的技巧的是( ) A. 向父母说明自己能做好 B. 表达自己想分担父母辛苦的想法 C. 哭闹着要求父母必须让自己做 答案:C 解析:A、B 选项是有效的沟通技巧;C 选项是不合理的方式,不利于问题解决。 “巧思锦囊” 告诉我们,争取做家务的机会可以( ) A. 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B. 只说不做,让父母相信自己 C. 等父母主动让自己做 答案:A 解析:A 选项符合 “巧思锦囊” 的内容;B、C 选项都不能有效争取机会,是错误的。 判断题 父母不让我们做家务,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做不好,不信任我们。( ) 答案:× 解析:父母不让做更多是出于担心和关爱,并非单纯不信任,所以该说法错误。 只要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能打消父母的顾虑。( ) 答案:√ 解析:坚持行动是 “恒心锦囊” 的体现,能让父母看到我们的能力,该说法正确。 和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时,要先理解父母的想法,再表达自己的意愿。( ) 答案:√ 解析: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父母感受到尊重,更容易被接受,该说法正确。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当父母不让我们做家务时,要知道他们是出于爱。我们要理解他们的顾虑,用刘晓慧的信中学到的技巧沟通,还可以运用三个锦囊。希望大家试着用这些方法,争取做家务的机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成为家庭的小帮手。
板书设计
不让做 怎么办 理解父母:担心累着、觉得小、怕添乱(出于爱) 学会沟通:表达感受、说明理由、请求信任(学刘晓慧) 运用锦囊:道理、恒心、巧思(争取机会)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理解父母、学习沟通、运用锦囊等环节,帮助学生解决 “不让做” 的问题。学生能理解父母的关爱,也学到了沟通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困难。后续可开展 “沟通小达人” 活动,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互相学习。同时,建议家长配合,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
第二单元 为父母分担
第 2 课时 不让做 怎么办
导入新课
"小乖乖,快别做了,别累着!"大人们这么说,满心担忧我们过度劳累。他们怕健康受损,成长受阻。你们有过被劝阻的经历吗?当时或许感动于关爱,又或渴望独立而略感无奈。分组聊聊,共享故事,理解那份深沉的爱吧!
“小乖乖,快别做了,别累着!” 等,提问:“大人们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们的心里在担心什么呢?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当时是什么心情?”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讲授新课
第二模块:不让做 怎么办
有时候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做家务,而是大人不让我们做。他们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小乖乖,快别做了,别累着!
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最重要!
现在你还小,后长大了再慢慢学。
去去去,到一边玩去,你来只会帮倒忙,添麻烦!
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呢?你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人不让做家务,是因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小怕做不好添乱,也受 “学习至上” 观念影响。我也有过,想洗碗,妈妈说 “你洗不干净,快去学习” ,其实我们能做好家务,还能锻炼自己,该多沟通争取机会。
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给您写这封信,想跟您说说心里话。也许在您的眼中,我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但是我已经十岁了,很想尝试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您总是担心这,害怕那,什么也不让我做。看到您每天下班后这么疲惫,我就想在您做晚饭的时候帮帮忙,可是脚还没踏进厨房,您就冲着我说:“厨房里全是油烟,你来这里干什么?作业写好了吗?还不抓紧时间看书去!”我只好悻悻地走开了。星期天早上,我想陪您一起去菜场买菜,帮着拎菜,可是您却不同意,说:“不用了,太重了!你把劲儿留着好好学习吧!”帮不上忙的我,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妈妈,我想对您说:“我知道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关心我爱护我,但是您的女儿已经长大啦!我想锻炼自己,慢慢学会独立,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呀!请您信任我,让我试试看,好吗?”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刘晓慧
2018年 9月 20日
从这封信中,你学到了哪些与父母沟通的智慧呢?
1.坦诚表达需求:清晰说自己想尝试力所能及事,让妈妈知晓成长渴望。
2.理解父母出发点:先肯定妈妈是关心爱护,拉近距离,再提想法。
3.说明成长意义:讲明白锻炼自己、学会独立对适应生活的重要性,争取支持 。
要说服大人放心让我们做家务,不是件简单的事,那是需要智慧的。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准备写一封怎样的信与大人沟通,使他们理解你呢?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呀!我在一天天长大,想为家出份力,所以想跟你们说,让我试试做家务吧。
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做不好,可谁不是从不会到会呀。我想从简单的扫地、擦桌子开始,慢慢学洗碗、整理房间 。做家务能锻炼我的动手能力,让我学会担当,也能体会你们的辛苦,以后更懂珍惜。
请给我个机会,哪怕做得不完美,也让我试试,我会努力做好,成为你们的小帮手!
爱你们的 [你的名字]
[日期]
送你三个锦囊,它们能帮助你实现
做家务的愿望!
一、借助 “道理锦囊”
给大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东汉陈蕃年少时,独居房间脏乱,父亲朋友批评他,他说 “大丈夫当扫天下”,对方反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说明做好小事(家务),才能承担更大责任,让大人明白做家务是成长、担当的体现,不是耽误学习,用经典道理让其理解做家务的价值。
二、运用 “恒心锦囊”
先从偶尔做简单家务,变成长期坚持。比如每天固定时段擦书桌、倒垃圾,持续一段时间,让大人看到你的恒心。用行动证明你不是一时兴起,是真的想承担,“万事从来贵有恒”,长期坚持的这份踏实,能打动大人,觉得你靠谱,愿意给你更多家务尝试机会。
三、巧用 “巧思锦囊”
选家务从力所能及的开始,像先整理自己的小衣柜、给绿植浇水,这些简单且易做好的事。做完后展示成果,让大人看到你能胜任,再慢慢进阶,比如帮着洗菜、叠全家衣物。用实际行动消除大人 “你做不好、会添乱” 的顾虑,逐步争取更多家务参与权 。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当父母不让自己做家务时,我们应该( )
A. 生气地和父母吵架,坚持要做
B. 理解父母的顾虑,和父母好好沟通
C. 从此再也不提出做家务的想法
答案:B
解析:A 选项的方式会伤害亲子关系;C 选项会放弃承担责任;B 选项理解父母并沟通,是正确的做法。
下列不属于与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机会的技巧的是( )
A. 向父母说明自己能做好
B. 表达自己想分担父母辛苦的想法
C. 哭闹着要求父母必须让自己做
答案:C
解析:A、B 选项是有效的沟通技巧;C 选项是不合理的方式,不利于问题解决。
“巧思锦囊” 告诉我们,争取做家务的机会可以( )
A. 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B. 只说不做,让父母相信自己
C. 等父母主动让自己做
答案:A
解析:A 选项符合 “巧思锦囊” 的内容;B、C 选项都不能有效争取机会,是错误的。
课堂练习
判断题
父母不让我们做家务,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做不好,不信任我们。( )
答案:×
解析:父母不让做更多是出于担心和关爱,并非单纯不信任,所以该说法错误。
只要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能打消父母的顾虑。( )
答案:√
解析:坚持行动是 “恒心锦囊” 的体现,能让父母看到我们的能力,该说法正确。
和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时,要先理解父母的想法,再表达自己的意愿。( )
答案:√
解析: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父母感受到尊重,更容易被接受,该说法正确。
课堂总结
同学们,当父母不让我们做家务时,要知道他们是出于爱。我们要理解他们的顾虑,用刘晓慧的信中学到的技巧沟通,还可以运用三个锦囊。希望大家试着用这些方法,争取做家务的机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成为家庭的小帮手。
课堂总结
5.这些事我来做
不让做 怎么办
理解父母:担心累着、觉得小、怕添乱(出于爱)
学会沟通:表达感受、说明理由、请求信任(学刘晓慧)
运用锦囊:道理、恒心、巧思(争取机会)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