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训练(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 可在距凸透镜 15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 此凸透镜前 20 cm 处 , 可得到一个 ( ) 。A. 倒立 、放大的实像 B. 倒立 、缩小的实像C. 正立 、放大的实像 D. 正立 、放大的虚像(2) 某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 像距为 30 cm 。若将发光体向透镜方向移动 10 cm , 下列关于成像情况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成倒立的像 B. 一定成放大的像C. 一定成缩小的像 D. 一定成正立的像(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 光屏上正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如图 5 - 3 - 8 所示 , 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_______图 5 - 3 - 8A. 此时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相同B. 如果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 , 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 且像的性质不变C. 用黑布将凸透镜遮住一半 , 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D.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 , 向左移动凸透镜至某位置时 , 光屏上可以成清晰的像(4) 如图 5 - 3 - 9 所示 , 利用图 (a) 来测凸透镜的焦距 , 利用图 (b) 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在如图 (b) 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5 - 3 - 9A. 由图 ( a) 可知 , 凸透镜的焦距是 12 cmB. 图 ( b) 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C. 图 (b) 中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 , 则光屏上还是完整的烛焰的像D. 图 ( b) 中如果凸透镜不动 , 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凸透镜上 , 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中心 10 cm 的地方 。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 15 cm 和 6 cm 处 , 两次成的像 ( ) 。A. 都是放大的像 B. 都是正立的像 C. 都是实像 D. 都是虚像1(6) 如图 5 - 3 - 10 所示 , 拍集体照时 , 摄像师发现两侧都有人不在画面中 , 而 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 。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进入画面 , 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使镜头离人群远些 , 离底片近些B. 使镜头离人群远些 , 离底片也远些C. 使镜头离人群近些 , 离底片也近些D. 使镜头离人群近些 , 离底片远些图 5 - 3 - 10(7)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 , 结合图 5 - 3 - 11 以及表 5 - 3 - 6 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2图 5 - 3 - 11表 5 - 3 - 6实验序号 ① ② ③物距/ cm 2. 40 3. 05 3. 50像距/ cm 4. 60 7. 85 11. 70①根据表中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数据 , 可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为凸透镜成虚像时 ,。②若要使放大镜中所成的像变大 , 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 ( 填“ 远 ”或“ 近”) 一些。③物理教材在物距为 L 1 时成放大正立的像 , 在物距为 L 2 时成倒立 、缩小的像 , 请比较 L 1 、L 2 的大小 关系并说明理由 : 。拓展提高(8) 图 5 - 3 - 12 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 , 它可以通过车上的 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 。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 , 其镜头 相当于一个 透镜 , 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 、缩小的 像。 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 , 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 填“ 变 大 ”“ 变小 ”或“ 不变”) 。发散思维图 5 - 3 - 12(9)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 , 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 5 - 3 - 7 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 , 调 整好器材后如图5 - 3 - 13 (a) 所示 ,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表 5 - 3 - 7凸透镜编号 焦距/ cm 直径/ cm① 5 3. 5② 5 4. 5③ 10 4. 5④ 15 4. 5①光屏上的像是 像。②一段时间后 , 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 5 - 3 - 13 ( b) 所示 , 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 移到光屏中央。③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④小明将蜡烛换成 F 字光源 , 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 , 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 , 如图 5 - 3- 14 所示 , 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 填字母) 。⑤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 。若要验证其猜想 , 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 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图 5 - 3 - 13 图 5 - 3 -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