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三江区域联合体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三江区域联合体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字帖(tiè) 亘古(gèn) 锲而不舍(qiè) 深恶痛绝(wù)
B. 哺育(pǔ) 污秽(huì) 忧心忡忡(chōng) 气冲斗牛(dǒu)
C. 校对(jiào) 憎恶(zèng) 怏怏不乐(yàng) 忍俊不禁(jīn)
D. 炽热(zhì) 粗拙(zhuō) 鲜为人知(xiǎn) 诲人不倦(huì)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斑斓 惶恐 锋芒必露 大庭广众
B. 选聘 抱歉 微不足道 心有灵犀
C. 烦燥 高粱 深霄灯火 妇孺皆知
D. 取缔 愧作 天涯海角 千钧重负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B. 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 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 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 “经典诵读” 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D. 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 —— 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______。
①古人常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 “修身” 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古诗文默写。(8 分)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
(5)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 “家国情怀”,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名著阅读。(4 分)
(1)《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三起三落,使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请将下列六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攒三年钱买车 ②用虎妞的钱买车 ③捡骆驼准备买车 ④被孙侦探敲诈 ⑤被大兵抢走 ⑥为安葬虎妞卖车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两次险情: 、 。
8. 综合性学习。(3 分)
学校开展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 12 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日喻》)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_
(2)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日与水 / 居也,七岁 / 而能涉,十岁 / 而能浮
B. 日与水居 / 也,七岁而能 / 涉,十岁而能 / 浮
C. 日与水 / 居也,七岁而能涉 /,十岁而能浮 /
D. 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 /,十岁而能浮 /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
(二)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 16 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文章以 “背影” 为线索,具体写了哪几次 “背影”?(4 分)
14.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15.文中两次写到 “我” 流泪,分别表达了 “我” 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6. 文章结尾写父亲的信,有什么作用?(3 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 - 20 题。
【材料一】2024 年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81.8%,较 2022 年的 81.2% 提升了 0.6 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78 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3.33 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 15.76 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 1.94 期(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 阅读等)的接触率为 76.1%,较 2022 年的 75.7% 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
【材料二】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图书漂流、亲子阅读等,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许多图书馆、书店也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各类讲座、展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材料三】数字化阅读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便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字化阅读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分散,难以进行深度阅读;电子屏幕对眼睛有一定的伤害,长时间阅读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此外,数字化阅读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低俗、虚假信息充斥其中,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认知。
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 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3 分)
结合材料三,说说数字化阅读存在哪些问题。(3 分)
20. 请你就如何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 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 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 “原来,我也很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A 2. B 3. B 4. D 5. C
6.(1)独坐幽篁里 (2)惟解漫天作雪飞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4)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5)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7.(1)①⑤③④②⑥ (2)儒勒 凡尔纳 示例: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8.(1)示例:弘扬中华孝道,建设文明社会。 (2)示例:①举办 “孝亲敬老” 主题演讲比赛;②开展 “孝亲敬老” 主题手抄报展览。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9.(1)自夸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随便、随意 (4)害怕
10.D
11.(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所以凡是不学习就想懂得其中道理的,都是像北方学潜水的人一样。
12.【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同时,学习任何技能都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知识,要深入学习,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和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
13.①父亲在车站为 “我” 送别的背影;②“我” 回忆中父亲为 “我” 买橘子的背影;③“我” 在泪光中想象的父亲的背影。
14.(1)“再三” 表示多次,强调了父亲对茶房嘱咐的次数之多,体现了父亲对 “我” 的细心关怀。 (2)“迂” 原指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这里是作者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对 “我” 的关爱。
15.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艰难的背影,“我” 被父亲的爱子之情所感动;第二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在父亲离开后流泪。此时的泪水既有与父亲分别的不舍,也有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心疼,进一步体会到父爱的厚重。
16.内容上,父亲的信中提到自己 “膀子疼痛厉害”“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出了父亲晚年的衰老和凄凉,让 “我” 更加心疼父亲,也勾起了 “我” 对父亲背影的回忆,深化了对父爱的理解。结构上,信中的内容与前文父亲的背影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情感上,通过信中的话语,将 “我” 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推向高潮,强化了文章 “感恩父爱” 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亲情的共鸣。
三、写作
作文评分标准(50 分)
一、内容(20 分)
主题契合(8 分)
紧扣 “原来,我也很______” 的题旨,通过具体事件展现成长中对自我的新认知,突出 “从忽视到发现” 的转变过程,中心明确且深刻。若偏离 “自我认知转变” 的核心,或补充的词语与事件不匹配,酌情扣 3-5 分;完全脱离主题不得分。
内容充实(7 分)
选材典型,能通过具体事例(如一次挑战、一场误会、一段经历等)支撑 “自我新认知”,细节描写生动(如动作、心理、环境等),体现成长的 “不经意间的变化”。若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例,或细节模糊,扣 2-4 分;内容单薄、仅泛泛而谈扣 5-6 分。
情感真实(5 分)情感真挚,能真实反映成长中对自我的反思、顿悟或感动,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引发共鸣。若情感虚假、刻意煽情,或未体现内心的转变过程,扣 2-3 分;无真情实感不得分。
二、表达(20 分)语言流畅(7 分)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无语病,能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语言风格与文章情感基调一致。
若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每处扣 1 分;存在较多语病影响理解,扣 3-5 分。
描写生动(8 分)
能通过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事件中的关键场景)展现 “自我转变” 的过程,使文章画面感强,感染力强。
若描写平淡、缺乏细节,或仅为叙述事件,扣 2-4 分;无有效描写扣 5-7 分。
结构合理(5 分)
能围绕 “自我认知转变” 安排结构,如先写对自我的固有认知,再写触发转变的事件,最后写新的认知,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若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扣 2-3 分;不符合文体要求(如写成诗歌外的非规定文体)扣 4-5 分。
三、结构(8 分)
完整性(4 分)
有明确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开头能引出主题,结尾能升华对 “自我成长” 的感悟,首尾呼应。若结构残缺(如无结尾或关键情节缺失),扣 2-3 分;结构混乱无逻辑,扣 4 分。过渡衔接(4 分)
段落之间衔接自然,能通过过渡句或事件发展推动 “自我认知” 的转变,使文章行文流畅。
若段落脱节、过渡生硬,扣 1-2 分;因过渡问题影响文意理解,扣 3-4 分。
四、书写(2 分)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若字迹潦草、有少量错别字,扣 1 分;卷面脏乱、错别字较多或标点错误影响阅读,扣 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