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刘义庆设计说明《世说新语》是一部优秀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此课作为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的文言文, 难免会感觉生疏、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给予学生方法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提升断句、停顿的能力。同时,要提示学生重视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语,并逐步提升准确翻译句子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注重知识的迁移,注意记叙文阅读赏析的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同样适用。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聪称象、王冕四岁学画、12岁的甘罗拜相、王戎识李……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几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导入新课没枝没叶没人栽,一夜北风银花开。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义庆的文章《咏雪》。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诵读诗歌。2.学习摹景状物的方法,领悟诗歌的内涵。3.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整体感知——学习目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鲁迅 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整体感知——走近作者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整体感知——文体知识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的志人小说有《笑林》《世说新语》等。整体感知——文体知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整体感知——作品介绍“咏”,歌咏、赞美。“咏雪”即歌咏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题目解读(1)太傅( ) (2)俄而( )(3)骤( )(4)絮( )(5)差可( )(6)拟( )(7)奕( )(8)谢道韫( )fùézhòuxùchānǐyìyùn整体感知——重点生字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2.读出感情,流畅自然。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基本方法(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2)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3)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知识链接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自由朗读,用“/”划出朗读的节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整体感知——翻译课文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例:元方 陈太丘 (照录不译)例:①(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整体感知——翻译课文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5.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把家里人聚在一起。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不久,一会儿。急。高兴的样子。即“所似何”,像什么,宾语前置。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相比。大体。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不如,不及。乘风。因,趁、乘。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指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整体感知——翻译课文请迅速翻译下列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整体感知——现学现用下面是小明同学改写的白话文版《咏雪》,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很久之后,他们发现雪下大了。太傅想考考孩子们,于是不动声色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胡儿说:“我觉得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他的侄女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因为风而起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整体感知——现学现用谢太傅虽未对两人所给比喻的优劣做出任何点评,但从他“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可能认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好。文章结尾只对谢道韫做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肯定,这是咏雪,更是咏才情。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很久之后,他们发现雪下大了。太傅想考考孩子们,于是不动声色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胡儿说:“我觉得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他的侄女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因为风而起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不久高兴地乘着风整体感知——现学现用古今异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_______今义:_____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儿子和女儿趁,乘因为整体感知——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句式(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省略句,“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整体感知——文言知识积累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精读细研“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两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子侄辈讲论文义精读细研——课文品读《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把玩诗句的雅兴。从“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和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谢安“大笑乐”,并没有让胡儿难堪,可以看出他在讲论文义时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精读细研——分析课文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精读细研——课文品读2.你认为“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大笑而已”,十分耐人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精读细研——课文品读3.你认为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示例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这个比喻形似。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精读细研——课文品读示例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这个比喻神似。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大有深意。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比喻。精读细研——课文品读4.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表达赞扬和敬佩之情,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精读细研——课文品读谢道韫长于诗文,在《咏雪》中,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知识链接精读细研——课文品读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 (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精读细研——课文品读知识链接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精读细研——课文品读知识链接技法总结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精读细研——课文品读5.从作者在文中着力渲染的气氛中,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获得了怎样的感触 从谢太傅“与儿女”“寒雪日内集”时温馨、愉悦、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中,我感受到作者刘义庆对谢家家风的赞赏,可见作者也是一个爱好文学、追求雅趣雅乐的人。我们也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注意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精读细研——课文品读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叙述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课堂小结——归纳主题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文章开头短短十五个字,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谓精练之至。本文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结尾处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而作者的意图就蕴于这简洁的叙述之中。课堂小结——写作特色《咏雪》主要讲了谢安一天举行家庭集会,谢安问了一个问题,侄子侄女回答得很好,谢安很高兴。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课堂小结咏 雪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补充交代身份—赞扬才气。叙述主要事件—咏雪撒盐空中(形似)柳絮因风起(形神兼备)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积累有关“雪”的诗句。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其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拓展延伸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②俄而雪骤_____ 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家庭聚会不久/一会儿相比凭借布置作业——随堂检测2. 《咏雪》中,“公大笑乐”后最有可能说的一句话是( B )A. 大雪纷飞景致美。 B. 形神皆备状白雪。C. 佳喻形似胜神似。 D. 孺子可教家族兴。3. 你会如何回答“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个问题?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你: B风散飞絮落万家。 布置作业——随堂检测4.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为谢朗颁发一个奖,并说明你的理由。(8分)【示例】我为谢道韫颁发“才女奖”。以絮喻雪,既点明了雪花飘舞的情态,又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极富神韵。示例:我为谢朗颁发“文学奖”。以盐喻雪,贴切地写出了雪的颜色及下落之态,更让人感受到雪之“骤”。布置作业——随堂检测1.熟读课文,背诵内容。2.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咏雪朗诵.mp3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