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B 2. C 3. A 4. B 5. A 6. A 7. B 8. B 9. B 10. D 11. A 12. C 13. B 14. C 15. A 16. B 17. A 18. B 19. D 20. D
二、非选择题
21.(1)治国思想:以民为本。(2 分)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等。(4 分)
(2)时期:开元盛世。(2 分)统治者:唐玄宗。(2 分)
(3)认识:唐朝的繁荣得益于统治者的开明政策、重视经济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等;国家的繁荣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政策引导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2.(1)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4 分)
(2)政策:重文轻武政策。(2 分)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 分)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财政负担加重等。(2 分)
(3)启示:在国家建设中,要注重制度创新;要合理处理好文武关系,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3.(1)制度:行省制度。(2 分)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2 分)
(2)措施: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4 分)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 分)
(3)原因:元朝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4.(1)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4 分)
(2)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 分)影响: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 分)
(3)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国家应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自身发展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5.(1)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等;宋朝: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明清:曹雪芹,《红楼梦》。(6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4 分)
(3)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二道大题,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武则天遗言立 “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 善于纳谏,开创了 “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
A. 曲辕犁和筒车 B. 秧马和翻车 C. 耧车和提花机 D. 水排和风力水车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下列人物中,被称为 “诗仙” 的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这一现象(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 开元盛世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五代十国更迭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 C. 党项、女真、回纥 D. 匈奴、回纥、吐蕃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这一举措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的文治局面 ④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这一转移相关的是( )
①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②南宋时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
③西汉时开辟了丝绸之路 ④《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宣政院主要管辖的地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台湾 D. 东北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 “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 400 里。这反映了元朝( )
A. 疆域辽阔 B. 中央集权 C. 交通发达 D. 民族交融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宋代商业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元朝国家统一 D. 宋元科技成就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加强君权,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 设立三司和废除丞相制度
C. 设立军机处和设立三司 D. 设立三司和八股取士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最能表现他抗倭决心的是( )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
①活字印刷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B. 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C. 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 土尔扈特部东归,分散了我国的民族力量
得分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杜甫《忆昔》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
材料二描述的是唐朝哪一时期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是谁?(4 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繁荣的认识。(2 分)
2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材料二: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一反映了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4 分)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实行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6 分)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宋朝的这些措施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何启示?(2 分)
2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材料二: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材料一反映了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4 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有何意义?(6 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2 分)
2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品,同时也从西洋带回了香料、药材、珠宝等特产。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4 分)
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原因及影响。(6 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往的认识。(2 分)
25.(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辉煌。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流传千古。宋朝词的创作达到高峰,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风格各异。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根据材料一,列举唐朝、宋朝、明清时期文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各举一例)。(6 分)
根据材料二,简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