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一节 静电现象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新课导入静电现象新知探究将塑料梳子与毛皮摩擦,然后靠近小纸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一、 摩擦起电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小纸屑靠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细水流靠近摩擦过的塑料棒新知探究将塑料棒与毛皮摩擦,然后靠近细水流,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新知探究生活中油罐车尾部为什么总有一条铁链拖地 答: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油罐壁摩擦,使油和油罐带上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接一条拖地的铁链,将油罐上的电荷随时由铁链导入大地,以保证安全。新知探究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让他们碰在一起。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迷你实验室新知探究有趣的气球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a.把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b.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c.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新知探究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他们所带电荷是不一样的。新知探究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1)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可用“+”表示。(2)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可用“-”表示。归纳总结新知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加油站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在国际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新知探究三、验电器验电器的构造新知探究——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简易仪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电荷的转移,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张角越大,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新知探究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把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相接触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带电验电器金属箔不张开不带电新知探究原子结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若中性原子失去电子,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量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则显示出带正电荷。(电中性)若中性原子跟另外的电子结合在一起,则显示出带负电荷。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会起电呢?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电?新知探究当两物体摩擦时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得到电子,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新知探究四、静电感应当带电的物体与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材料等)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内部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新知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听到“啪啪”声;2.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被“电”;3.用毛织品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在墙上;4.化纤衣服容易吸附灰尘;5.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6.油罐车尾部总有一条铁链拖地。新知探究静电的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静电的防护:增加环境湿度或接地新知探究静电现象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定: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静电感应课堂小结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1.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黏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摩擦吸引轻小物体课堂训练2. 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吸引,则泡沫小球 带电;若泡沫小球被排斥,则泡沫小球______带电。(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不一定一定课堂训练3.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A.带正电 B.带负电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D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课堂训练4.四个悬挂着的带电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 球可能( )A.带与A 球相同的电荷B.带与B 球相同的电荷C.带与C 球相同的电荷D.带与A 球不同的电荷DA、B、C 带同种电荷,D 与A、B、C 带异种电荷课堂训练5.在冬天较干燥的条件下,当你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常有被电击的感觉。请你解释这是为什么。解:在冬天较干燥的条件下,人活动时,因摩擦容易产生静电,且不易被导走,这样就会积累大量的电荷,当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会发生放电现象,故常有被电击的感觉。课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