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A.藏野驴踩踏土壤、采食植物可能会影响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B.藏野驴的昼夜活动模式可体现其对高原环境的适应,不能反映其生态位2024一2025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三)》C.藏野驴随季节进行短距离迁移的过程中信息可从非生物环境向生物传递D.保护藏野驴及其栖息地,可以提高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学4.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2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公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必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图1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A.图2所示森林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与图1相对应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米B.图2中的所有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若图2中蛇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青蛙数量会先增后减再稳定、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D.图2中次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不会因植物大幅减少而受到冲击圳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变化而波动,春季幼年个体较多,夏季成年个5.海南省在红树林保育中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和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控红树林面积、健体占比上升,秋季衰老个体增多:针茅和羊草呈斑块状镶嵌分布,其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周边康状况及入侵物种,生态恢复后新种植的红树长势良好,勺嘴鹬、黑脸琵鹭等极危候鸟重返只杂草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故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秋季野兔种群中衰老个体增多,可能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呈现下降趋势A.卫星遥感技术可精确监测红树林碳储量变化,但无法识别鸟类活动轨迹B.研究出生率和死亡率对野免种群的年龄结构的影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B.无人机巡航可用于识别候鸟的种类,其噪声对候鸟的栖息和活动无影响C.针茅与羊草镶嵌分布属于群落垂直结构,根系分泌物抑制杂草属于种间竞争C.生态修复时可物理清除或生物防治入侵物种,优先补种本土红树植物D.杂草受根系分泌物抑制而减少,说明该草原群落演替方向发生了不可逆改变D.勺嘴鹬等减少只与栖息地破坏有关,其重返故土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怒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的物种数目比相邻群落大,且存在一些特定物6.研究人员采用“堵洞盗洞法”估测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有效种。如图为某森林和草原群落及其群落交错区的物种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洞口数/洞口系数。将待测区域内布氏田鼠的洞口全部填埋,连续3天每天记录被盗开的群落群落交带以擗蒂北洞口数并计算平均值,即有效洞口数,洞口系数是一个固定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部分被堵的鼠洞没有被重新挖开,可能是布氏田鼠死亡或迁移B.“堵洞盗洞法”和标记重捕法都能用于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C.放牧可能降低植被的高度、破坏鼠洞,增加布氏田鼠被天敌捕食的风险离A.群落A和群落B分别是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D.若调查期间堵洞后恰逢暴雨,部分鼠洞被冲毁,则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凶B.物种丰富度是决定群落A、B性质最重要的因素7.水稻受二化螟和褐飞虱侵害的初期会释放不同的信息素,分别吸引二者的卵寄生天敌eC.群落交错区的各种群的数量均多于森林或草原稻螟赤眼蜂和稻虱缨小蜂来产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大,环境可能更复杂A.稻螟赤眼蜂和稻虱缨小蜂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两者的生态位完全重叠3.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其白天多在开阔地带活动,夜晚则选择低洼地休息,会随季B.水稻释放的不同信息素属于物理信息,对稻螟赤眼蜂和稻虱缨小蜂有吸引力节进行短距离迁移。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列相关叙述C.两种寄生蜂可将二化螟和褐飞虱种群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错误的是D.引人寄生蜂会使水稻和害虫等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显著降低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2024一2025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三)生物学·答案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答案A命题透析本題以某草原生态系统为情境,考查种群致量特征、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雏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秋季野免种群中衰老个体增多,可能导致野免死亡率升高,若出生率短期内未显著上升,则种群密度可能下降,A项正确:年龄结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B项错误:针茅与羊草的镶嵌分布属于群落不同地段的分布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根系分泌物抑制杂草生长,属于种间竞争,C项错误:杂草受抑制而减少的过程,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不能说明群落演替方向发生不可逆变化,“不可逆改变”"的表述过于绝对化,D项错误。2.答案D命题透析本題以群落交错区为情境,考查群落、种间关系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雏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拔群落A的物种丰富度低于群落B,二者分别是草原群落和森林群落,A项错误;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A和群落B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项错误;更适应森林或草原的一些生物在群落交错区内的数量可能较少,C项错误: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环境可能更复杂,D项正确。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藏野驴为情境,考查生态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藏野驴踩踏土壤可能会影响土壤的物理特性,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和活性,最终影响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藏野驴作为消费者采食植物,也会影响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A项正确:藏野驴白天在开阔地带活动有利于寻找食物,夜晚在低注地休息有利于躲避捕食者,其昼夜活动模式是对其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藏野驴的昼夜活动模式能反映其生态位,B项错误:藏野驴随季节进行短距离迁移的过程中信息可从非生物环境向生物传递,如通过感知温度和湿度来进行迁移,也可由生物向生物传递,如当草原返青时,藏野驴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来搜寻食物,C项正确:保护藏野驴及其栖息地,能保护物种和其携带的基因,增加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增加使营养结构更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项正确。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某森林生态系统为情境,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雏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图1中的数量金字塔只有4个营养级,而图2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有5个营养级,且存在树、昆虫等,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A项错误:图2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2中的所有生物再加上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项错误:在图2的食物网中,若蛇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青蛙因天敌的捕食压力降低而数量增加,随后青蛙会因过度消耗资源而食物短缺,青蛙数量又会下降,呈现先增后减再稳定的变化,C项正确:图2中次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会因植物数量大幅减少而受到冲击,D项错误。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三)生物试题.pdf 生物学-海南高二学业水平诊断(三)详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