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观庙高中等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观庙高中等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商城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概念与实例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自交——玉米的花粉落在同植株雌花的柱头上
B.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CCDD的豌豆
C.性状分离——黄色狗和白色狗的杂交后代既有黄色狗又有白色狗
D.显性性状——高秆小麦和矮秆小麦杂交后代只有高秆小麦,高秆是显性性状
2.人类精子和卵细胞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精子
C.每个卵细胞和精子继承了原始生殖细胞1/4的细胞质
D.一次减数分裂只成一个卵细胞,故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概率不相等
3.某种鼠的毛色由一组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G+(黄色)、G(灰色)、g(白色)控制,显隐性关系为G+>G>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G、g这三个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黄毛鼠和灰毛鼠的基因型分别有3种和2种
C.灰毛鼠与白毛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两种毛色
D.黄毛鼠与白毛鼠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灰毛鼠
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型,羽毛上的性状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决定。让芦花鸡与非芦花鸡交配,其后代是芦花雄鸡:非芦花雄鸡:芦花雌鸡:非芦花雌鸡1:1:1:1,亲代芦花鸡的基因型是(  )
A.ZBZb B.ZBZB C.ZBW D.ZbW
5.某植物的显性基因A、B、C调节的四种表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T字形符号表示抑制,即基因C抑制基因B的表达)所示,隐性突变基因a、b、c没有相应功能。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表型中纯合子的基因型都有2种
B.AaBbCc个体测交后代中有3种表型
C.基因A、a的区别是二者含有的碱基种类不同
D.AABbCC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6.黑尿病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下图为某黑尿病家族的系谱图。据图分析,若Ⅱ4与Ⅱ5婚配,则他们生一个不患黑尿病男孩的概率为(  )

A.1/3 B.1/2 C.3/4 D.2/3
7.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多株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玉米杂交获得F1,F1个体均表现为高秆,抗病:易感病=2:1,则亲本高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A.1/3 B.2/3 C.1/2 D.2/5
8.科学家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及“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运用了细菌培养技术
B.两个实验都运用了病毒培养技术
C.两个实验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D.两个实验都采用了控制变量中的“加法”原理
9.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花叶病毒(PIAMV)均能感染烟叶,但被两者感染后,烟叶表现出的病斑性状不同。下列各组实验中可以使烟叶表现出TMV病斑的是( )
①TMV+烟叶②PIAMV+烟叶③TMV的蛋白质外壳+PIAMV的RNA+烟叶④PIAMV的蛋白质外壳十TMV的RNA+烟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下图为某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C.此图不可能是细胞核基因转录、翻译过程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11.下列表述中,能体现协同进化的是(  )
A.猎豹与羚羊在追捕和逃逸中不断进化,选择出速度敏捷的个体
B.长臂猿和树懒在进化中,各自发展出了适合树栖生活的长臂
C.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的13种地雀,它们的喙差别很大
D.座头鲸和大黄鱼均进化出了适合水中生活的鳍
12.下图为DNA复制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物质,④~⑨表示结构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①为DNA解旋酶,②为DNA聚合酶
B.物质③为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共有4种
C.④~⑨中表示3’的有④⑦⑨
D.④、⑦处具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13.离体培养的某动物细胞,研究者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图中反映的是实验一:三种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实验二:改变培养液中O2浓度,发现甲、乙的运输速率没有变化,而丙物质会受影响。下列关于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协助扩散,乙可能是主动运输
B.乙不可能是葡萄糖,丙可能是K+
C.丙可能是氨基酸,运输时一般需要ATP供能
D.如果培养液不含O2,则细胞停止吸收这三种物质
14.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 终年无光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 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与色素 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丢失”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
C.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进行了选择
D.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15.在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4种碱基塑料片共有40个,其中12个 C、10 个G、12 个A、6 个T, 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 连接物40个、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40个,氢键的连接物15个(一个连接物代表一个氢键),若制作的模型中必须含有四种碱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出的 DNA片段最多含7个碱基对
B.能制作出最多含1个G—C碱基对的 DNA分子片段
C.能制作出最多含16个脱氧核苷酸的 DNA 分子片段
D.制作时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最多需要28个
16.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百岁兰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百岁兰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能适应干旱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1分)不同人喝酒后的脸色表现有正常、红色和白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的控制,其控制途径如图所示。酒量好的人可以将酒精及时代谢为乙酸,从而使脸色正常;若乙醛在细胞中积累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则易脸红;而乙醇在肝脏中不能及时代谢为乙醛的人,身体中的血液会向肝脏集中,导致脸部血液减少而呈现脸白。回答下列问题: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 。“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不含乙醛脱氢酶(ALDH),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增加。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与性别有关吗?你的理由是 。
(2)若某正常人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C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后,可得到 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
(3)某"红脸"男性和一位"白脸"女性婚配,调查发现丈夫的父亲是"白脸人",母亲体内含有 ALDH,而妻子的父亲体内也含有ALDH,则这对夫妻生出"白脸"女孩的概率为 。
(4)经常酗酒的夫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父亲基因型为DD,母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的 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 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至少答2点)。
18.(11分)cAMP(环化腺苷一磷酸)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其结构如图甲所示。研究表明,cAMP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一个卵原细胞经完整的减数分裂形成 个卵细胞,需要经过 次细胞分裂。
(2)cAMP最直接的生理作用是 ;人类初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 、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 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3)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为了探索具体的机理,搜集了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H和药物F)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推测,药物F对减数分裂的影响类同于图乙中的信号分子 (1或2);从对缢缩环的影响角度分析,药物F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影响可能是 。
19.(9分)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湖泊(A、B、C、D)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生活的有非洲慈鲷。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非洲慈鲷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

(1)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结果。
(2)有人认为,“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进化成四个新的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 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的判断与理由: 。
(3)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非洲慈鲷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2表示某段时间内该种群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则该种群在 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 。
20.(11分)清远鸡(ZW型性别决定)因体型小、皮下和肌间脂肪发达、皮薄骨软而著名。已知清远鸡的羽毛有黑羽、麻羽和白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一批基因型相同的黑羽雄鸡和一批基因型相同的黑羽雌鸡相互交配获得F1,表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黑羽 白羽 麻羽
雄鸡/只 60 20 0
雌鸡/只 30 20 30
(1)控制羽毛颜色的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代雌雄鸡的基因型分别是 。
(2)F1雄鸡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3)F1中黑羽鸡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若想鉴定F2黑羽雄鸡的基因型,应用基因型为 的雌鸡进行杂交(一次杂交实验即可)。
(4)“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其体内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让一只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形成该比例的原因是性染色体组成为 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21.(10分)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点酒就脸红,称为“红脸人”;有人能喝较多酒,刚开始脸色不变,越喝脸色越白,称为“白脸人”;还有人被称为“酒仙”,酒量又好,喝酒又不脸红,称为“正常脸”。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乙酸无毒。下列几种类型人中喝酒最危险的是 。
A.两种酶均无的人
B.两种酶均有的人
C.只有乙醇脱氢酶的人
D.只有乙醛脱氢酶的人
(2)就上述材料而言,喝酒后是否脸红与性别有关吗? (填“有关”或“无关”),这是因为 。
(3)“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白脸人”体内两种酶都没有或只有乙醛脱氢酶,被称为“酒仙”的人体内两种酶都有,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人群中“红脸人”基因型有 种。若一对基因型不同的“红脸人”夫妇,他们所生后代只有两种表型,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4)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所生的后代为“酒仙”的概率是 。
(5)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父亲的基因型为DD,母亲的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其双亲中 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 次分裂中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至少回答2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商城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A 7.A 8.A
9.C 10.C 11.A 12.D 13.C 14.A 15.A 16.B
17.(1) aaBB、aaBb (1分)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分) 无关,编码两种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不位于性染色体 (2分)
(2)4/四 (1分)
(3)3/16 (1分)
(4) 母亲 (1分) 减数第二次 (1分) 不酗酒、适龄生育、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 (2分)
18.(1) 1 (1分) 2 (1分)
(2) 使酶P活化(使R与酶P分离) (2分) 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活性(ATP的水解、cAMP的形成 (2分)) 活化的酶P (2分)
(3) 1 (1分) 阻止缢缩环的形成、干扰缢缩环的定位(在卵母细胞上分布的位置) (2分)
19.(1) 基因(或遗传) (1分) 协同进化 (1分)
(2)不同意,因为判断新物种是否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2分)
(3) 基因库 (1分) Y1-Y3 (2分) 该时间段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2分)
20.(1) Z (1分) AaZBW、AaZBZb (2分)
(2)1/4 (2分)
(3)aaZBW (2分)
(4) 2:1 (2分) WW (2分)
21.(1)C (1分)
(2) 无关 (1分) 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1分)
(3) 酶的合成 (1分) 4 (1分) AaBb×AaBB或AaBb×AABb (1分)
(4)3/32 (1分)
(5) 母亲 (1分) 二 (1分)
(6)不酗酒、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1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