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学科素养监测科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满分为160分。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Mn~55Fe~564.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 电流表 B. 细胞模式图C. 地球仪 D. 乙炔分子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三个钠离子的是( )A. Na B. 3Na+ C. 3Na+1 D. 3Na 3. “安全用电,珍惜生命”是公民应有的安全意识。如图,甲、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丙站在地上。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都会触电B. 甲、乙会触电,丙不会触电C. 甲、丙会触电,乙不会触电D. 甲会触电,乙、丙不会触电4. 由于山火燃烧时破坏力极强,传统灭火方式很难控制住火势,消防员常采用以火灭火的方案,将马上烧到的地方提前点燃,以此制造出一条隔离带。该方案的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清除可燃物C. 降低着火点` D.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5.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若通电螺线管的连接如图所示,下列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极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6. 对科学概念进行分类,是认识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碳酸水+二氧化碳B.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C. 硫+氧气二氧化硫D. 过氧化氢水+氧气7. 如图是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在该原子结构模型中,a表示的是( )A. 离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8.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对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 )A. 氧气性质活泼,可以作为燃料B. 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制霓虹灯C. 氮气可以用来制造化肥和炸药D.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9. 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为了形象地研究磁场,物理学家法拉第最先发明并引入了磁感线。如图是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没有磁场 B. 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C. ①端磁极是S极 D. b点的磁场比c点的更强10. 深呼吸(包括深吸气和深呼气)能使人的胸部、腹部相关肌肉、器官得以较大幅度地运动,能较多地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使血液循环得以加强,对于解除疲惫,放松情绪,都有益处。关于深吸气时身体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膈肌舒张 B. 横膈膜变扁平C. 胸腔体积变小 D. 肺容积变小11. 如图为科学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的叶表皮部分结构,对于该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陆生植物上表皮b数多于下表皮B. a为保卫细胞,吸水时,能使b关闭C. b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D. b开放的数量影响蒸腾作用,但不影响光合作用12.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三个阶段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阶段容器中物质为单质B. 变化I属于化学变化C. b、c阶段容器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D. 变化II中分子间隙缩小13.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能使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的操作是( )A. 磁体不动,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B. 导体AB和磁体同速水平向右运动C. 导体AB不动,磁体竖直向上运动D. 导体AB不动,磁体水平向右运动14.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关系,为化学研究、科学理论发展及工业应用提供了框架性指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X代表的元素信息空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原子内有17个中子B. 氟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 X元素与氟元素属于同一周期D.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15.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验证假设、探究规律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甲:验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B. 乙:验证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C. 丙: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反应D. 丁: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卷Ⅱ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 小科节假日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在地质展区观察到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1)上述矿石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名称)。(2)赤铁矿和黄铁矿都可冶炼制铁,其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保持不变。17. 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的新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发展前景非常广泛。(1)无土栽培时植物根部吸收的是营养液中的水和无机盐,则此时营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根毛细胞液的质量分数。(2)无土栽培的优点是营养液成分便于控制,调节方便。在植物生长旺盛期,为使植株能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可向营养液中适当增加含_________元素的无机盐。18.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伴有能量的变化。(1)将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反应(如图1),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会感到热,说明该反应会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2)将锌片和铜片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如图2),观察到灵敏电流表指针转动。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成了电能。19. 如图为某家庭部分电路,其中开关_________(选填“S1”或“S2”)连接错误。若按图示连接,当开关都处于断开状态时,a、b、c、d四处中仍能使测电笔发光的位置有_________。20. 幽门螺杆菌(简称“Hp”)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尿素呼气试验是检测Hp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当被检测者服用含13C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在Hp的影响下产生13CO2,然后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测定其含量变化,若13CO2显著增多,则判断被检测者为Hp阳性(即已被感染)。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性质决定用途。13C可以用来检测,而常见的12C不能。它们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原子内_________不同。13C和12C互为_________原子。(2)呼气试验时,被检测者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_________。(3)该检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21. 在科学中,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物质或不易直接观察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各种可见的作用或效果来认识它,这种方法叫转换法。(1)用如图1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该实验中将不可见的空气体积转化成可见的_________的体积;(2)如图2所示为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放置红色水滴的玻璃管可以选择适当_________(选填“粗”或“细”)一点。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用来代表_________(选填“消耗的O2”或“产生的CO2”)的体积;(3)条形磁铁周围存在磁场,但不可见(图3)。可以在磁体周围放置_________来显示磁场分布。22.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质是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思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和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点燃,得到了水。材料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得到“易燃空气”。他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材料三:1800年,尼科尔森和卡莱尔首次用电解法分解水,并在阴极和阳极收集到了预想中的气体,正式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1)在卡文迪许的研究中,“易燃空气”实际上是_________。(2)在尼科尔森和卡莱尔的实验中,阳极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3)结合材料,说明水为什么不是一种元素?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 科学小组的同学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1)该小组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2)实验中油滴的作用是_________。(3)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塑料袋中_________的多少来得出结论。(4)部分同学认为,该实验去掉透明塑料袋,通过观察试管中剩余水的多少也可得出结论。你是否赞同他们的观点?_________。24. 科学小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1)小组同学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图甲是两位同学组装好的仪器,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A”或“B”)。实验开始后,在装药品之前需完成的步骤是_________。(2)收集到2瓶相同体积的氧气后,同学们进行图乙中的实验。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待火柴_________时,用不同的速度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发现C中铁丝燃烧时间短且现象不明显。查阅资料后得知,快速伸入会使瓶内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C中参与反应的氧气较D中_________(选填“多”或‘少”)。25.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根据实验回答:(1)小敏根据______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______。(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6. 某校科学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思路】先确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再比较变化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1)如图甲的实验方案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乙的方案:I.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2)【交流反思】该实验中,必须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再称量的目的是_________。(3)要确认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同学认为气球膨胀这一现象就足以作为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4)反应结束后,若有部分白磷未参与反应,依然能得出正确结论。请根据图丙的思维模型,推理解释:因为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总质量相等,且反应前后_________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7. 科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1)小科同学连接图甲电路,当开关闭合后发现导体向右运动。若将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互换位置,改变电流方向。则闭合开关后,导体会向_________运动。(2)小舟同学改进了实验设计,连接图乙电路,将一段金属直导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置于一定强度的磁场中,闭合开关,记录下不同电流强度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数据如下表所示。本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电流大小/A 0 0.1 0.2 0.3 0.4 0.5 0.6压力传感器示数/N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3)由表格数据可知,小舟选用的金属直导体重为_________N。若只将该实验中的N、S极互换位置,其余不变,则当电流为0.4A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_________N。四、综合题(第28题7分,29题、30题每题6分,31题、32题每题8分,共35分)28. 铁在地壳中是含量第四丰富的元素,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基建、制造和生物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1)焦磷酸铁[Fe4(P2O7)3]可作为营养强化剂,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焦磷酸铁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其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____。(2)高纯度氧化铁[Fe2O3]可用于光学玻璃或金属表面的精密抛光。高纯度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3)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可作为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增强肿瘤组织的成像对比度。若有纳米级四氧化三铁116g,则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29. 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对于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1)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填序号)。(2)维持碳-氧循环的相对稳定,已成为全球共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过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3)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列举一项即可)。30. 互花米草(如图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年我国引种它用于保滩护岸和抵御台风,发挥了很好作用。但它在我国缺少天敌、又以极强的适应能力迅速扩张,如今已严重影响到沿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为修复海岸湿地,我市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中,采用刈割和深埋的方式处理互花米草,且引入浙江海洋大学等科技林业团队,突破技术难关,在北纬30度成功植活红树林。(1)互花米草多生长在潮间带,涨潮时根部容易被海水完全淹没。但其根部细胞能够通过茎(如图乙)中发达的通气组织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_________作用。互花米草茎部不能像红树林一样明显增粗的原因是缺少丙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结构。(2)红树林整体外观无红色,之所以称为“红树林”,是因为树皮被切开后,刀口和树干表面迅速变为红褐色。其原理与苹果削皮后会变色类似,都是切开后内部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_________反应。(3)结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案例,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互花米草有害无益,不应该引入B. 用我国原住民红树林替代互花米草有利于恢复当地湿地生态C. 随着科技的进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D. 人类改造自然需谨慎,先要评估改造带来的生态风险E. 即使治理初见成效,仍需长期监测入侵植物的动态31. 2025年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空间站,开始为期半年的科研任务。宇航员在太空中钙质会逐渐流失,需要补钙。如图1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科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实验:设计如图2的实验装置,取8片药片,研碎后放入锥形瓶,在注射器中吸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前称量装置和药品总质量为280克。将注射器中的酸压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称量装置和药品总质量为275.6克。(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1)该实验中注射器作用更接近于_________(选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2)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3)通过计算说明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_________?32. 2025年我市开展“清凉学习”中小学教室空调安装行动,将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室中共安装2244台空调,为师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1)空调属于大功率用电器,保证用电安全,防止电路中_________过大,电线过热,引发火灾,往往会给教室中空调单独铺设输电线。(2)为落实节能降耗,某校科学小组同学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空调开机自动控制电路。活动过程如下:【明确问题】小组同学经讨论后提出,控制电路需实现以下功能,并提出具体标准:①电路能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②室温达到30℃时自动接通电路,空调开始工作。【方案设计】根据标准,小组讨论后,设计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实现当气温升至30℃时,衔铁才能被电磁铁吸下,接通空调线路。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线圈电阻忽略不计)。请计算衔铁刚吸合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_________?【方案迭代】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气温在30℃上下波动时,空调线路会频繁接通和断开,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因此该同学在图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0(如图丙),实现了空调线路接通后,气温降低至26℃以下时才自动切断,回升至30℃后才重新接通。(3)请计算R0的阻值。并说出“气温从30℃降低至26℃时,空调线路不断开”的工作原理_________。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学科素养监测科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满分为160分。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Mn~55Fe~564.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C卷Ⅱ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题答案】【答案】(1)孔雀石 (2)元素种类【17题答案】【答案】(1)小于 (2)钾【18题答案】【答案】(1)放热 (2)化学【19题答案】【答案】 ①. S2 ②. c、d【20题答案】【答案】(1) ①. 中子数 ②. 同位素(2)氮气 (3)NH3【21题答案】【答案】(1)水 (2) ①. 细 ②. 消耗的O2(3)小磁针【22题答案】【答案】(1)氢气 (2) ①. 氧气 ②.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3)水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元素是不能被分解的简单物质(合理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题答案】【答案】(1)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吗?(2)防止试管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3)水珠 (4)赞同【24题答案】【答案】(1) ①. A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2) ①. 快燃尽 ②. 少【25题答案】【答案】 ①. 乙图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甲图中长 ②. 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 ③. 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 ④.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26题答案】【答案】(1)不能 (2)防止冷却前气球处于膨胀状态,空气对气球产生的浮力影响实验结果(3)否;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不是化学变化,但也能使气球膨胀(合理即可)(4)未参加反应的物质【27题答案】【答案】(1)左 (2)在磁场强度一定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3) ①. 0.30 ②. 0.10四、综合题(第28题7分,29题、30题每题6分,31题、32题每题8分,共35分)【28题答案】【答案】(1)+3 (2)7:3(3)116g纳米级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答:116g纳米级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84g。【29题答案】【答案】(1)③⑤ (2)温室效应(3)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30题答案】【答案】(1) ①. 呼吸 ②. C(2)氧化 (3)BCDE【31题答案】【答案】(1)分液漏斗(2)4.4 (3)设8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0g,则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8=1.25g,与标签相符;答: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与标签相符。【32题答案】【答案】(1)电流 (2)0.15A(3)60Ω,工作原理见详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