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七年级(下)期末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4分。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许多作物播种的季节。大豆种子播种后,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行业不可缺的原料之一。玉米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氮、磷、铁的无机盐 B.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含钙、磷、钾的无机盐 D.含氮、硼、铁的无机盐
如图是小西利用银边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简图,①~⑦表示主要的实验操作骤。请完成各小题。
3.步骤①中,将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
A.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 B.利于吸收氧气
C.消耗原有的淀粉 D.利于蒸腾作用
4.步骤④表示进行脱色处理,其中大烧杯和小烧杯内加入的液体依次为( )
A.都为清水 B.清水和酒精 C.都为酒精 D.酒精和清水
5.步骤⑦中,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分为( )
A.[a]银边部分 B.[b]遮光部分
C.[c]未遮光部分 D.都变蓝
6.将塑料袋套在植株上,不久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大量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叶片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7.收获的萝卜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主要原因是( )
A.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B.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8.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放养蜜蜂 B.合理施肥 C.间作套种 D.农田排涝
目前,陕西禁烟工作持续深化,全省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医疗机构、学校周边100米范围被列为绝对禁烟区。目前,全省成人吸烟率已降至22.3%。吸烟有害健康,且对孕妇及胎儿的发育危害更大。请完成各小题。
9.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10.吸烟者抽烟时,烟雾中的有毒物质最先进入人体心脏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1.吸烟有害健康,且对孕及胎儿的发育危害更大。有害物质由孕妇到达胎儿体内的过程是( )
A.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B.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C.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12.如果我们误吞了一粒枣核,那么这粒枣核不会经过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咽 C.食管 D.肝
13.小西探究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浴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B.试管中加入物质后应混合均匀
C.将水浴温度提高至100℃,可缩短实验时间
D.淀粉可被唾液消化成麦芽糖
14.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5年5月9日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购买袋装面粉时查看保质期 B.切生食、熟食的砧板要分开
C.盛放食品的器具要清洁 D.剩饭剩菜放入冰箱中长期储存
15.图甲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装置;图乙表示显微镜下的视野,①②③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管及血液的流动
B.图甲中,用湿纱布包裹鳃盖和躯干部是为了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C.图乙中的③是小动脉,其内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D.图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②]毛细血管
16.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小囊中的液体被称为( )
A.血液 B.血浆 C.尿液 D.原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7.2025年,在气候适应性品种推广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的推动下,陕西豌豆种植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豌豆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某同学播种了一组豌豆种子,然后进行科学栽培和管理,观察并记录豌豆的生长发育情况,最终绘制了其生命周期示意图。
活动一种子萌发
(1)播种前筛选出100粒籽粒饱满的豌豆种子,并用清水浸泡,使之吸水膨胀,其目的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_____。选择在15~20℃的环境中播种豌豆种子,其目的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_____。
(2)图中的6由豌豆种子中的[1]_____发育而来。
活动二幼苗生长
(3)豌豆幼苗在慢慢生长的过程中,叶变得越来越多,叶是由叶芽中的_____发育而来的。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______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和______区细胞的不断生长。
活动三开花结籽
(4)在豌豆花开放之前进行套袋处理,豌豆依然能结出果实,说明其传粉方式是______传粉。豌豆的豆荚内有多粒豌豆种子,说明豌豆花的子房内有多个______。
18.图1表示用玻璃罩、玻璃管、气球、橡皮膜等制作的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型,图2是膈运动的示意图,图3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②模拟的是______,结构④模拟的是______。
(2)根据图1中的箭头判断,此时,该模型模拟的是______(填“吸气”或“呼气”);图2中的膈运动到______(填“a”或“b”)处,肺内气压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可用图3所示的曲线______(填“ABC”“BCD”或“CDE”)段表示。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是在______(填部位)中产生的。
19.“中国心”是第三代人工心脏(如图),采用全磁悬浮技术,叶轮完全悬浮旋转,对血细胞的破坏性更小,降低了血栓的风险,人工心脏是治疗某些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的搏动为血液流动提供______。图中血管②的名称是______。
(2)图中,“中国心”连接心脏四个腔中的[B]______,能将含氧丰富的______血通过
人造血管送入[①]______,直接改善______(填“体”或“肺”)循环,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3)“中国心”中有个类似于心脏瓣膜的“阀门”,其作用是______,从而提高了泵血效率。
(4)“中国心”需从体外供能,而人体心脏跳动的能量来自心肌细胞的______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20.大蒜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独蒜等,是蒜类植物的统称。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以鳞茎入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为探究大蒜素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选取基本状况相同的小白鼠(患有慢性肾衰竭)4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10只,每天灌喂不同剂量的大蒜素。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内血清肌酐含量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甲 乙 丙 丁
灌喂物质 无 10毫克大蒜素 20毫克大蒜素 30毫克大蒜素
血清肌酐含量平均值/(μmol/L) 78 69 65 60
(注:血清肌酐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酐升高表示肾脏功能受损)
(1)肾是形成______的器官。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决定,因此当肾小球的______作用下降时,血清肌酐的浓度就会上升。
(2)该实验中,每组用10只小白鼠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______,统计数据要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灌喂大蒜素的剂量越大,血清肌酐的含量越______,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越______。据此,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提出的饮食建议是______。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可见,大豆种子播种后,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胚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
本题主要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这一知识点。对于这类基础概念题,关键在于准确记忆种子萌发各阶段各结构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发,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所以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ACD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发,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3~5.【答案】C、B、C
【解析】解:步骤①暗处理中,将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让银边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影响实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部分遮光→②光照几小时→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漂洗→⑥滴加碘液→⑦漂洗后观察叶色。
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解:步骤④表示进行脱色处理,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部分遮光→②光照几小时→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漂洗→⑥滴加碘液→⑦漂洗后观察叶色。
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解:A、a银边部分,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A不符合题意。
BC、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综上所述,ab部位不变蓝,c部位变蓝,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部分遮光→②光照几小时→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漂洗→⑥滴加碘液→⑦漂洗后观察叶色。
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所以将塑料袋套在植株上,不久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大量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
故选:C。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7.【答案】A
【解析】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收获的萝卜存放时间过长,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较多有机物,会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A正确,BCD不正确。
故选:A。
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解:A.放养蜜蜂的主要作用是协助果树传粉。果树多为虫媒花,需依赖昆虫完成传粉过程。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会将雄蕊花粉携带至雌蕊柱头,从而显著提升果实产量,该措施与呼吸作用无关,故A错误;
B.合理施肥能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盐,促进其正常发育并增强抗逆性,该措施主要涉及植物营养需求,与呼吸作用无直接关联,故B错误;
C.间作套种通过合理搭配不同作物,可提高单位面积内光能和二氧化碳的利用率,该措施的核心是优化光合作用效率,故C错误;
D.植物根系的正常呼吸需依赖土壤中的氧气。农田水渍时,土壤氧气含量下降,根系呼吸受阻;通过排涝可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有氧呼吸,该措施直接体现了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故D正确。
故选:D。
(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本题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9~11.【答案】C、A、D
【解析】解:A.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错误。
B.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管道,也是受精的场所,受精卵形成后会移动到子宫着床发育,B错误。
C.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胚胎着床后在子宫内逐渐发育成胎儿,C正确。
D.阴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D错误。
故选C。
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吸烟者抽烟时,烟雾中的有毒物质经呼吸道进入肺,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经肺静脉最先进入人体心脏的左心房,A正确,BCD不正确。
故选:A。
人体血液循环图:
体循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
解:母体中的有害物质先到达胎盘,再通过脐带传输给胎儿,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母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输送给胎儿,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
掌握胚胎的发育和营养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我们误吞的枣核,不会经过肝,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小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和肠腺等。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答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D、①号试管加唾液,淀粉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故滴加碘液后不变蓝,AD正确。
B、在实验过程中,确保试管中的物质混合均匀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实验条件一致,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B正确。
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此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适当升温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从而缩短实验时间,但100℃属于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C错误。
故选:C。
(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设计对照实验的特点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4.【答案】D
【解析】解:A、购买食品时查看保质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可以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A符合题意。
B、生食和熟食分开处理可以防止交叉污染,是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B不符合题意。
C、保持食品器具清洁可以防止细菌污染,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C不符合题意。
D、剩饭剩菜应该尽快食用,长期储存会变质,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D符合题意。
故选:D。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解题关键是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15.【答案】C
【解析】解:A、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由于尾鳍较薄,光线容易透过,因此通常使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以便能够清晰地看到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A正确。
B、小鱼用鳃呼吸,湿棉絮可以保持鳃部的湿润,从而确保小鱼能够正常呼吸,B正确。
CD.根据图乙中的血管形态和血液流动方向,可以判断①是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②是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③是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C错误,D正确。
故选:C。
图可知,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掌握血管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胚芽
幼叶;分生;伸长
自花;胚珠
【解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用清水浸泡豌豆种子使之吸水膨胀,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适量的水分,选择在15~20℃环境播种,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
(2)已知图中6是叶,种子萌发时1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所以6叶由豌豆种子中的1胚芽发育而来。
(3)叶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故豌豆幼苗叶是由叶芽中的幼叶发育而来。结合分析可知,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生长增大细胞体积。
(4)豌豆花开放前套袋仍能结果,说明花粉来自自身花朵,其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由于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豌豆豆荚内有多粒种子,说明豌豆花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故答案为:
(1)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胚芽
(3)幼叶;分生;伸长
(4)自花;胚珠
(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一朵花开放以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可见,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植株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4)图中:1胚芽,2胚轴,3胚根,4子叶,5子叶,6叶,7根。
本题全面考查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籽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对于这类综合题目,同学们要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知识点熟练掌握,包括种子结构与萌发、芽和根的发育以及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等。
18.【答案】支气管;胸廓;
呼气;a;大于;CDE;
组织细胞
【解析】(1)图1中,结构②模拟的是支气管、结构④模拟的是胸廓。
(2)根据图1中的箭头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图2中a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图3中CDE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
(3)组织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组织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1)支气管;胸廓;
(2)呼气;a;大于;CDE;
(3)组织细胞。
分析图可知:①模拟气管、②模拟支气管、③模拟肺、④模拟胸廓、⑤模拟膈、a膈顶上升,表示呼气;b膈顶下降,表示吸气;ABC段吸气、CDE段呼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各部分的结构。
19.【答案】动力;肺静脉;
左心室;动脉;主动脉;体;
防止血液倒流;
呼吸
【解析】(1)心脏的搏动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血管②的名称是肺静脉。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观图可知,“中国心”连接心脏四个腔中的B左心室,能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人造血管送入①主动脉,直接改善体循环,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3)“中国心”中有个类似于心脏瓣膜的“阀门”,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从而提高了泵血效率。
(4)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中国心”需从体外供能,而人体心脏跳动的能量来自心肌细胞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
(1)动力;肺静脉;
(2)左心室;动脉;主动脉;体;
(3)防止血液倒流;
(4)呼吸。
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室、D右心房、①主动脉、②肺静脉、③上腔静脉、④下腔静脉。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尿液;过滤(滤过);
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低;好;适量的生吃大蒜
【解析】(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当肾小球滤过滤(滤过)能障碍时,血清肌酐的浓度会升高。因此,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决定,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则血清肌酐的浓度上升。
(2)为求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的样本数量要合理,需做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要取平均值。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由此可知,每组小鼠选取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实验数据要多次测量且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偶然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分析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灌喂大蒜素的剂量越大,血清肌酐的含量越小,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越好。通过实验发现,新鲜大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非常明显,而经过煮、炒等方式处理以后,大蒜的抑菌活性都消失了。这是因为大蒜素稳定性较差,高温条件下会快速降解。据此,对慢性肾衰竭病人提出的饮食建议是:适量的生吃大蒜。
故答案为:
(1)尿液;过滤(滤过);
(2)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3)低;好;适量的生吃大蒜。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掌握对照实验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