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稷山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交回,答在试卷上无效。
4.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中华传统文化如璀璨星河亘古闪耀。本次期末试卷中,诗词韵律流淌千年雅韵,古人哲思凝结智慧之光。愿你在笔墨间触摸文明脉络,于答卷开启文化之旅,感受传统魅力,让古今文脉在笔下传承。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其空缺处的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小语:我从经典古诗文中经常能发现令人神往的美景。有“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清幽宁静的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也有“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欣欣向荣的江南春色(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文:从古诗文中,我还能感悟到古人的情怀。例如:从“__________,鸡犬相闻”中看到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桃花源记》);从“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幼有所长”中体会到作者的安民之志(《大道之行也》)。
小思:是啊,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杜甫《春望》);从“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中感受到诗人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哲:没错,古诗文中的友情总让人动容。就像从“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的豪迈中,我看到了离别时不诉离殇的坦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从“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的比喻里感受对友人漂泊的关切(李白《送友人》)。
2. 书法社团小雅写了《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三首诗中的妙句。请你挑选其中一幅作品,采用给定的角度为其诗句内容作批注赏析。
我选角度__________,批注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班级组织“经典蕴理,启人心智”主题阅读探究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明其意·理解内容】
3.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野马也 野马: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取其精·对比提升】
5. 甲、乙两个选段皆以动物为写作对象,然而笔下动物形象大相径庭,传达情感也截然不同。请依据选文内容,分析两文中动物形象特征及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③其喙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⑤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①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②曝:曝晒,暴露在阳光下晒。③箝:qián,同“钳”,夹住。④喙:huì,鸟兽的嘴。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探其义·学以致用】
6.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今 赵 且 伐 燕 燕 赵 久 相 支 以 弊 大 众 臣 恐 强 秦 之 为 渔 夫 也。
7. 这篇短文中苏代为了劝谏惠王不要伐燕,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请简要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
二、文学之约(32分)
(一)
班级开展“爱国情,奋斗志”为主题专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抗金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元世祖忽必烈许诺的丞相之职,他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最终面向南方慷慨就义。
材料二: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闻沙俄侵占满洲。清政府要与其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他悲愤欲绝,咬破手指,写下几十张救国血书,又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材料三: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yì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新中国的怀抱。他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回国后,他刻苦钻研,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8. 请为材料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慷慨就义( ) (2)yì然( )
【活动二·奋斗志】
9. 依据材料内容,补充完整横线上的内容,使其前后句式基本一致。
面对兵败被俘,文天祥选择__________,不改忠贞之志;听闻__________,陈开华选择积极抗争,随时准备参战报国;得知祖国需要,华罗庚选择回国奉献,帮助祖国解决__________。
【活动三·强国梦】
10. 请从书卷中,选出最符合“青春当有责”主题的一副对联,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无端直奔笔下来 奋斗无悔展宏图 不惜寸阴于今日 必留遗憾于明朝 十中万卷风雷动 青春有幸逢盛世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
(二)
11. 喧嚣的世界中,阅读沉淀了内心的浮躁。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同桌绘制了思维导图来梳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请你将抽出的其中4个标志性事件填写在思维导图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A.解救朱赫来 B.铲雪筑路 C.打消自杀念头 D.加入骑兵部队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3)请回忆共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三本书,判断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带领双水村村民创办砖厂,经历破产与重建后成功,展现了农村青年在改革浪潮中坚韧、奋斗的精神。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以文学创作继续战斗,体现生命意义的升华。
C.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大亚湾煤矿因救人受伤毁容,拒绝田晓霞的追求,选择回到矿区,体现其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D. 《名人传》中,米开朗琪罗被迫为教皇修建陵墓,在抑郁与劳累中完成《大卫》雕像,展现其对艺术的执着与反抗精神。
(三)
1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枣花村
李春雷
①枣树,可能是春天里最后一个醒来的植物。
②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当春天铿铿锵锵地锣鼓喧天的时候,当百花争先恐后地粉黛登场的时候,当翠绿无孔不入地长满地球的时候,它却像一个慵懒的老农,穿着皂黑的粗布棉袄,依然蹲在墙根下打盹儿。直到小满过后,它才睁开惺忪的双眸。
③然而,一旦醒来,便是厚积薄发,排山倒海。
④站在村头,远远望去,黄灿灿、雾腾腾,氤氲氲氲,宛若一片燃烧的火焰。
⑤走进小村,到处是奇形怪状的老枣树。树身粗皴①焦黑,却又断枝繁茂,葳葳蕤蕤②。每一根枝条上,缀满了清新嫩绿的鲜叶,在阳光中,羞羞的、颤颤的,明眸皓齿,流波送盼。最是叶柄上结满的米粒大小的细碎黄花,若一盏盏灯火,像一只只纤手,似一张张嘴巴,在清风中摇曳着、微笑着、歌唱着,咝咝咝、嗡嗡嗡、嘤嘤嘤。那是土地的呢喃,那是乡村的耳语,那是时令的梦靥③……
⑥一片片枣花凋谢了,在空中飘舞,仿佛漫天金屑,落在凹处,聚在墙角,静静喘息。
⑦闭上眼睛,沐浴香熏,那种醇厚和温热,若闻乡音,如归童年。
⑧2022年6月上旬的一天,我走进了邯山区小堤村。这个小村,位于漳河故道腹地,独处偏僻。该村祖先于明代从山西迁来,携带枣树幼苗,以赓续根脉。枣树蘗④根生长,更适宜这一方水土。几百年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村内野外,处处枣树。
⑨哦,枣树,中国北方最地道的乡土树种。
⑩《诗经》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韩非子》有枣栗赈济饥荒的记载;《战国策》中,苏秦曾言,枣栗之利,足实于民矣。这些都说明,枣曾是北方的经济命脉,也是君王考虑治国安邦的重要依据。
两千多年来,枣树始终是北方乡村的经典记忆。
唐朝诗人刘长卿写道“行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宋代诗人张耒笔下则别具画境:“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当然,最著名者,还是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更是写尽了枣花时节的田园风光。
近人咏枣,首推鲁迅。客居北京时,他寓意深刻地写道:“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枣树与国人的深厚情缘,还在于其实用性。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而且,枣树抗旱涝、耐苦瘠,即使灾荒年,庄稼绝收,也能如常结果,续人饥肠。其枝干,不仅是高档家具的上选,还可制作切菜板、擀面杖、筷子等等,全方位佐助人们的生活。新人被褥里和橱柜中,总要放一些红枣,喻示“早生贵子”。
枣树,早已扎根于北方乡村的灵魂深处!
6月中旬,枣花长出青胎。风来了、雨来了,都会有楚楚青果凋谢,直让人惋惜呢。不过,勿要担心,枣树多子,尽管百分之九十九流产,但剩下的还是稠密。
三伏天,火辣辣的日头下,这些小精灵们赤身裸体,身体也在日日夜夜膨胀,今天像豌豆,明天似珊瑚,后天便是葡萄大小了。
一夜秋风起,涂黄又涂红。枣儿们成熟了,定格为一枚枚赤红的椭圆,宛若村民们的一张张脸庞,似父亲的兴奋,如母亲的欣慰,若新娘的羞赧⑤,像醉汉的狂癫……
中秋月圆,枣子落竿。孩子们挥舞着长长的竹棍,在树上扑打。枣子“噼里啪啦”落下来。那是乡村的狂欢,那是农家的喜庆。
冬天里,枣树又恢复虬枝铁干、粗皴焦黑,在冰雪中酣然睡去。村民便坐在枣木小凳上,品前醇厚的枣酒,嚼着香甜的枣馍,喝着蜜稠的枣粥。冬红的脸上,游牧着枣红的微笑。
小村人,就这样生活在枣园里,泅渡着古色古香的岁月。
初夏时节,整个小村,像一个文静的村姑,熏风吹悠悠,枣花落满头,扎着粗辫,眨着毛眼,吟着乡谣,站在今天的田垄,回眸着昨天的枣香……
那里,是最原始的故乡,是最立体的乡愁!(有删改)
(选自2022.6《中国政协报》第10版,有删改)
【注释】①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裂开。②葳葳蕤蕤:wēiruí,形容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③靥:yè,酒窝儿。④蘖:niè,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⑤羞赧:xiūnǎn,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
班级举办“美文荐读”活动,主持人推荐了《枣花村》这篇散文,请用心品读。
(1)品读选文时,小创同学认为文章第⑩段作用不大,建议删掉。请你针对这一观点表明态度,并阐述具体原因。
(2)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选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语言清新优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小小的枣儿,承载着乡思。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下面演讲来自人民网的特别策划“追光演讲”。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有我
孙颖莎
①决胜局马上开始,很多人都问过我,在那一个时刻你在想什么?
②面前是无数目光,是期待、支持、紧张。身后是乒乓球台,是热爱、梦想、荣光。其实我并没有想什么,就是积蓄力量,然后坚定地打出下一拍。
③你好,我是孙颖莎,出生在2000年,接触乒乓球已经18年了。如果你问我在无数个和自己较劲的日日夜夜里,支撑我的是什么?是热爱吧。“我喜欢乒乓球,好像就是因为我喜欢打乒乓球。”热爱让每一个平淡又辛苦的日常都拥有了意义。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的时候,看到跳跃的小球还是会忍不住挥拍。热爱才是一个人最强大的动力。
④是信念吧。有时我会问自己:“孙颖莎,你还能做到吗?孙颖莎,你真的跨越不了自己这道坎吗?”每次的答案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下风球、逆风盘,还有一次次的落后和低谷,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就是想在痛苦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因为付出努力总要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可能就是这一点点会让结果变得不同。
⑤更是责任吧。八岁的时候,看张怡宁和王楠在北京奥运会的飒爽英姿,我就开始明白,有些比赛拼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胜负,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国旗放在胸前,放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有人对我说“祖国会非常为你骄傲的”,那是我听到过的最幸福的话。但我更想说,我永远为我的祖国而骄傲,我骄傲我的背后站着我的同胞,我的祖国为我支撑,我骄傲我能出生在让梦想充满可能的时代。
⑥为什么大家喜爱我们,支持中国乒乓球队呢?最重要的初衷并不单纯因为常胜之师、国球荣耀,而是因为点燃的热血、拼搏的不屈、追梦的纯粹,还有许许多多让生命闪光的美好特质,更是因为对祖国最深厚的爱意。
⑦我们永远奔赴热爱,不害怕梦想有多高,远方有多远,我们永远坚定执着,有着打不倒的倔强。从向往光到理解光,从追逐光到用力发光,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荣光。
13. 文章第⑤段提到“有些比赛拼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胜负,还有更重要的意义”,这里的“更重要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14. 孙颖莎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体育精神的魅力,更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文中涌现出“热爱”“信念”“责任”等富有力量的词语,请选取其中一个词语,围绕它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不少于100字)
(二)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5月3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受免。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的驱动,58个国家和地区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高于2021年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亿人,有3500多万5岁以下儿童出现消瘦或急性营养不良症状,其中920万儿童出现严重消瘦症状。这是最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形式,也是全球儿童死亡率上升的王要原因。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三】
①我想起了从小读过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告诉人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虽然,现在我国的粮食已经连续多年丰收,物质也非常丰富,但还是要厉行勤俭节约。
②厉行勤俭节约,是传承中华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纵观历史,“成由动俭,奋发者胜;败由奢华,放荡者乱”的故事数不胜数。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并不“婉约”,一语中的地概括了节俭对于国家个人的重大意义;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
③厉行勤俭节约,是保障粮食安全。奢靡浪费似是身边小事,实则事关社会安全。我国的粮食生产始终处于趋紧平街态势,节约粮食、杜绝浪费须臾不可放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切实将节约用餐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也要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努力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学校开展“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材料一】得出的结论。
(2)学校开展“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活动,食堂内张贴了以下两幅“光盘行动”的公益海报。作为活动宣传员,请你任选一幅,向同学们讲解海报的构图要素及寓意。(80字左右)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不明白,现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物质产品也十分丰富,为什么还要厉行数量节约?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进行发言。
写作提示: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四、心灵之旅(35分,含书写分3分)
16.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别看小小一枚针,许诺从来胜万金。迷路凭它来指引,皆因腹有定盘心。有时,迷茫的我们需要方向的指引,回首来路,经历芬芳了记忆;有时,犹豫的我们无法坚定地前进,展望未来,需要下定很大的决心……
题一:以“青春需要指南针”为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题二:__________是我的指南针
【写作要求】(1)若选题二,请先补全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内容具体,表达得体,句式多样,语言富有表现力。(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稷山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交回,答在试卷上无效。
4.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中华传统文化如璀璨星河亘古闪耀。本次期末试卷中,诗词韵律流淌千年雅韵,古人哲思凝结智慧之光。愿你在笔墨间触摸文明脉络,于答卷开启文化之旅,感受传统魅力,让古今文脉在笔下传承。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题答案】
【答案】 ①. 禅房花木深 ②.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 阡陌交通 ④. 壮有所用 ⑤. 烽火连三月 ⑥. 家书抵万金 ⑦.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⑨. 儿女共沾巾 ⑩. 浮云游子意
【2题答案】
【答案】 ①. 示例1:(1) ②. 批注赏析:“逾墙走”“出门看”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老翁和老妇惶恐不安的状态,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了差役的蛮横、凶残。
示例2:(2)批注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密集而不间断的雨点比作下垂的麻线,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窘迫、凄苦。
示例3:(3)批注赏析:生动勾勒出宫使模样,“手把”“口称”“叱”等一系列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仗势欺人、粗暴蛮横的形象,将底层百姓的无助衬得更鲜明。
(二)
【3~7题答案】
【答案】3. ①.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②. 同“饲”,喂
4. ①. 是它真正颜色吗 ②.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③.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5. 示例:甲文塑造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且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作者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向往精神自由的情感;乙文刻画了因不遇伯乐而屈辱死去的“千里马”形象,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6. 示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7. 示例: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应权衡得失,相互谦让,避免相互钳制,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
二、文学之约(32分)
(一)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kǎi ②. 毅
9. ①. 以死报国(坚守气节、舍生取义等) ②. 外敌入侵(家园沦陷、国家危难等) ③. 生产难题(技术难题、数学难题等)
10. ①. 青春有幸逢盛世 ②. 奋斗无悔展宏图
(二)
【11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D ③. B ④. C
(2)示例1:当保尔的身体彻底垮掉,失去战斗能力并觉得活着失去价值时,曾萌生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懦弱的表现,随即决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战斗,由此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得到了升华。示例2:保尔任铁路总厂共青团书记时,因不理解新经济政策发表错误言论,后经深刻反思,认识到光有革命忠心不够,还需理解斗争策略战略,主动检讨自己的行为,实现了思想上的成长。示例3:因法伊洛侮辱科罗塔耶娃(或专区党委妇女部长),保尔沉不住气,打破了法伊洛的头。在法庭上,保尔对自己的冲动行为进行了反省,说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提升。 (3)C
(三)
【12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不能删掉。第⑩段引用《诗经》《韩非子》和《战国策》中关于枣的记载,说明枣曾是北方的经济命脉,也是君王治国安邦的重要考虑依据,体现出枣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后文各朝各代的名人咏枣做了铺垫,删去后会使文章内容不完整且没有连贯性,因此不能删掉。
(2)选“语言清新优美”角度:示例1:文中比喻生动贴切,作者将枣花比作“一盏盏灯火”“一只只纤手”“一张张嘴巴”,赋予静态景物动态美感;拟人手法贯穿始终,枣树“像慵懒老农打盹”,枣花“摇曳着、微笑着、歌唱着”,让植物充满生命活力。叠词“咝咝咝”“嗡嗡嗡”模拟风声虫鸣,搭配“黄灿灿”“雾腾腾”等叠音词,从视听角度构建鲜活画面,读来如置身枣花纷飞的乡村,清新感扑面而来。示例2:选文动词运用精妙,“睁开惺忪双眸”写枣树刚刚苏醒的样子,“飘舞”状枣花凋零之美,“膨胀”绘青果生长之态,一系列动词让景物随时节转换跃然纸上;感官描写细腻,“黄灿灿的火焰”是视觉冲击,“醇厚温热的香熏”是嗅觉体验,“噼里啪啦”的落枣声是听觉享受,多维度描写让枣村图景可触可感。语言节奏明快,如春风拂过枣林般清爽,令人身临其境。
选“枣儿承载乡思”角度:示例1:枣树是乡思的载体,明代先民迁来携带枣苗,“赓续根脉”的不仅是树种,更是对故土的眷恋。《诗经》“八月剥枣”的记载串联古今,让枣从饱腹食粮变为文化符号;鲁迅笔下的枣树、苏轼词中的枣花,都在文人笔墨中凝结成乡愁印记。从“祖先迁来”到“孩子扑打枣子”,枣树见证家族繁衍,刻满乡思年轮,小村人“坐在枣木凳上”的生活场景,更让乡思渗透进日常肌理。示例2:枣的生长周期暗合乡愁轨迹:春枣沉睡如游子记忆蛰伏,夏枣开花似乡音唤醒思念,秋枣成熟若归心似箭,冬枣入食则将乡愁熬煮进岁月。“泅渡着古色古香的岁月”一句,将枣树与村落命运捆绑,既养育人的肉身,又滋养精神家园,当“枣红的微笑”漾在村民脸上,乡思便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枣香中代代传承,正如结尾“回眸着昨天的枣香”,让乡愁在时空里永恒生长。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13~14题答案】
【答案】13. 示例:这里的“更重要的意义”指的是为国争光的责任以及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14. 示例一:热爱具有强大的驱动力,正如孙颖莎热爱乒乓球,即便训练辛苦,累到胳膊都抬不起仍忍不住挥拍。热爱让她在平淡又艰苦的训练日常中找到意义,赋予她坚持的力量。因为热爱,梵高执着于绘画,在贫困与孤独中仍用画笔描绘心中色彩;因为热爱,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当我们心怀热爱,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示例二:信念是黑暗中的灯塔,是困境中的支柱。孙颖莎在面对下风球、逆风盘和一次次落后低谷时,凭借“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信念,一次次突破困境。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面对敌人围追堵截、缺衣少食的艰难险阻,凭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信念让我们在挫折中坚守,在困境中崛起,向着目标奋勇迈进。
示例三:责任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它不仅助力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更能推动我们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孙颖莎将国家荣誉视为自己比赛的责任,“把国旗放在胸前”,为祖国而战。这种责任意识促使她不断拼搏,勇往直前。生活中,医生肩负救死扶伤的责任,守护人们的健康;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培育祖国的未来。当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就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二)
【15题答案】
【答案】(1)①2019-2022年中国进口粮食总量均超过亿吨,前三年逐年增加,2022年略有下降;②进口粮食总量占比逐年递增。
(2) ①. 示例1:我选图一。 ②. 海报中三人对比鲜明:中间的端着干净餐盘,面容映于盘面光洁如新;两侧的餐盘布满残羹,食物残渣倒映脸上。上方“盘脸如一,光洁如新”的标语,警示人们杜绝浪费,珍惜每粒粮食。示例2:我选图二。海报主体是一个大盘,盘子里是一片稻田,两个人正挽着裤腿,弯腰在田里插秧。画面上方“光盘行动”四字醒目,传递出盘中粮食皆来自农人辛劳,警示人们要珍惜粮食、努力践行“光盘行动”。
(3)同学们,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每年还需要进口超亿吨粮食,加之经济冲击、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全球多个国家面临严重粮食危机。在此情况下,我们更需居安思危。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并将其外化于行。
四、心灵之旅(35分,含书写分3分)
【16题答案】
【答案】例文一:
青春需要指南针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需要指南针。
青春,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它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然而,正因为它短暂而宝贵,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指南针,引领我们追求真理、追求梦想、追求成长。
首先,指南针代表着追求真理的勇气。在青春的旅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惑。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寻求真理的答案。指南针会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勇于探索真理,将使我们的青春更加有意义。
其次,指南针是梦想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它代表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指南针告诉我们,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青春正是我们追逐梦想的黄金时期,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梦想。指南针引领我们前行,让我们永远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最后,指南针指引着我们成长。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经历了许多身心的变化和成熟的过程。指南针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经验将伴随我们一生,塑造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青春更需要一颗指南针来引领。当我们面对困惑和犹豫时,指南针是我们的明灯;当我们迷失方向时,指南针是我们的指引。指南针的存在让我们在青春的旅程中更加坚定、自信,让我们不再孤单和迷茫。
同学们,让我们紧握青春的指南针,勇敢地探索真理,追逐梦想,迎接挑战,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用青春的力量,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谢谢大家!
例文二
坚持是我的指南针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坚持;一朵花的绽放,离不开露水。
——题记
指南针,是人类智慧结晶。指南针,照亮黑暗、充满光明。指南针,给人温暖,让迷失的心灵找到方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支指南针,如果你坚持,就能造就不灭的明灯。
从小学开始,跑步就成了我成长路上难以逾越“绊脚石”。当时我还不以为意,心想:跑不快就不跑了呗。
但是随着我渐渐长大,步入初中。当我得知中考体育项目中有1000米跑步时,我顿时就慌了神,心里后悔不已。懊恼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一步步地向前走。于是,在落后别人一大截的情况下,我开始了我坚持跑步的生活。
古语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习惯没养成,现在来培养着实有些困难。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行。就这样坚持的“星星之火”开始在我心中燃烧。第一天早上,我六点钟起床,然后做好热身运动,一路小跑到公园,接着就到了令我畏惧的环节——2000米。刚开始我感觉浑身轻松,速度也比较快,当然像这样没跑多久,我就感到浑身没劲,气喘吁吁。于是我只好通过分散我的注意力,来减轻我的心理压力。跑到一千多米时,我感到我的五脏六腑都要裂开了,腿像灌了铅似的,仿佛再走一步我就会倒下。无奈之下,我只能稍作休息,然后开始我最后的冲刺……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我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我也在不断地成长。我心中坚持的火苗在不断燃烧,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你的坚持才能铸就你的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将用无限的热情去点燃心中不灭的明灯,用不懈的坚持与无数困难抗衡。
窗外的风肆无忌惮的掠过城市上空,街道上飞沙走石,唯有我心中的那支指南针明亮如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