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凉山州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糜子(mí) 翌日(yì) 打嗝(gé) 风雪载途(zài)B. 晦暗(huì) 颠簸(bó) 凫水(fú) 相辅相成(chéng)C. 敦实(dūn) 山麓(lù) 蓦然(mò) 袖手旁观(xiù)D. 惘然(wǎng) 推搡(sǎng) 斡旋(wò) 装模作样(mó)2.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B.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徒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C.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D.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治知”。就是说,从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3. 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漫步在建昌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行人川流不息,南方丝绸之路的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这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在风云变幻中焕发新生,成为凉山文旅的耀眼名片。A. 川流不息 B. 历历在目 C. 名副其实 D. 风云变幻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遇见挫折时,痛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困难是十分重要的。B. 为了保护和传承彝族漆器技艺,当地政府开展了举办培训班、设立传承人等措施。C. 通过这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凉山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D. 近年来,研学游已成为中小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5.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孔子晚年修订《春秋》,以精微笔法寄寓微言大义,创立了编年体史书范式。②商代甲骨文中镌刻的占卜辞文,构成了现存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③秦代焚书造成典籍严重散佚,汉代儒生通过口述传承与发掘壁中书等途径重新整理经典,最终使儒家文献体系得以重建。④周代存在的采诗传统,通过官方渠道系统采集民间歌谣与庙堂乐章。⑤这些珍贵文献经孔子师徒系统地编纂整理,最终形成传世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A. ②④⑤①③ B. ②④①③⑤ C. ④⑤②①③ D. ④⑤①②③6. 在凉山旅游推介会上,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请从下列凉山代表性美食中任选一种,模仿示例,以第一人称为其撰写自荐语。要求:突出食材特点、制作工艺或文化内涵(至少包含两方面);语言生动活泼,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以内,避免与示例重复。凉山代表性美食:坨坨肉 火盆烧烤 酸菜土豆汤 鸡火丝饵块示例:我是建昌板鸭,凉山风味的“时光雕刻师”!百年盐卤入骨,松木烟熏诉说岁月,古法晾晒封存阳光。脂如琥珀透亮,肉似云絮酥香。自茶马古道至今日,烟霞封存凉山旧事,撕开一角,细品时光醇厚!二、古代诗文阅读及积累(30分)(一)(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宋人有取道①者,其马不进,刭②而投之溪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到而投之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③之所以威马④,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人主之不肖⑤者,有似于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取道:赶路。②刭(jǐng):用刀割颈,斩杀。③造父:古代善于御马的人。④威马:对马树立自己的威严。⑤不肖:不才,不贤。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者) B. 执策而临之(鞭子)C.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即使) D. 不得造父之道(方法)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B. 投之溪水(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 其马不进(代词,他的)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用千里马象征人才,用伯乐象征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B. 【乙】文由驭马之道引申到治国之道,提出了“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的观点。C. 【甲】文先从反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正面展开议论。D. 【乙】文通过驭马与治国的类比,揭示统治者若只知滥用权威而不知治民之道,终将导致国家败亡的深刻道理。10.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二)(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了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出悲凉的氛围。B. “寂寞”一词写出梅花无人欣赏、孤独开放的状态。C. “无意苦争春”表明梅花不想在春天与百花争奇斗艳,是因为它害怕群芳的嫉妒。D. 这首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历经坎坷但依然坚守高洁品质的心境。12. “零落成泥碾作尘”里的“碾”字精炼传神,有人提出用“碎”字替代也能表现出梅花被摧残的状态。你认为“碾”和“碎”哪一个字更妙?请从诗歌意境角度,说说你的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3. 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1)蒹葭萋萋,______。(《蒹葭》)(2)______,悠悠我心。(《子衿》)(3)城阙辅三秦,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地写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6)《卖炭翁》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三、现代文阅读(35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春雨为何“润物细无声”?黄琬婷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笔下的一场春雨,穿越千年时光,仍带着画意,沁着诗意,留在人们的心间。②春雨为何“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春天来临后,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成为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频繁交锋的主阵地。暖湿气流从海洋带来充沛水汽,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暖湿气流势力相对较弱、冷空气推进缓慢时,便容易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势通常较为轻柔,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绵绵春雨”。3月多阴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之一,一个月有近半个月时间都在下雨,且降雨多淅淅沥沥、细密绵长。③北方的春雨则有所不同。比如,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3—5月平均降水量仅50—100毫米。春季前期暖湿空气柔弱,难以占据华北地区,强劲而干冷的西北风快速掠过,天气现象常表现为大风、降温。仅在大气中水汽较充足且存在辐合上升运动时,才可能产生短时弱降水。因此,北方的春雨更多时候是“小雨润如酥”,降水量级不大,强度也不强。④从历史统计数据看,春雨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多于北方;在时空分布上,春季前期降水相对较少,后期随着暖湿气流增强逐渐增多;在强度上,整体偏弱,但南方偶有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⑤“春雨贵如油”。在北方,春季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气温回升快,大风天多,蒸发强烈,易形成连续干旱。此时,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水多,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也要求充足水分。此时如有雨水降临,特别是出现连续两三天的绵绵细雨,土壤得以补充水分,有利于夏粮生产。在南方,春雨为早稻播种育秧、谷类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因此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⑥但南方地区的连续阴雨会造成农田渍涝,引发赤霉病等病虫害。对此,在春雨绵绵时,需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适当改善田地通风透光条件,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⑦“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分过后,天气渐暖,可气温却经常起伏,乍暖还寒,尤其春雨来临时更感湿冷。此时正是冬季风转向夏季风的过渡时节,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在这一时节,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外出时根据天气情况携带雨具,注意保暖防潮,避免因气温变化引发感冒等疾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 以下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方春雨降水量级不大,强度不强的特点。B. 文章语言平实准确,虽引用了杜甫诗句,但主要还是通过客观数据和事实来介绍春雨。C.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先概括春雨特点,再分述南北差异,最后总结防护建议。D. 选文将南方春雨和北方春雨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两种春雨在形成原因、特点等方面的不同。15.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春分后公众需特别注意的事项是( )A. 防范台风等极端天气 B. 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C. 加强农作物防冻处理 D. 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地质灾害16. 文章中提到“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请分析这句谚语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在类似乍暖还寒时节的生活感受和应对措施。(二)(10分)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在中国的石器时代,或许是一次偶然,火与石的融合让中国人认知了金属铜。因其闪耀着金黄色,古人亲切地叫它“吉金”。在悠长的时光里,其所制成的器物逐渐被岁月氧化成青绿色,今天我们称它为“青铜器”。青铜文化在中国绵延了千余载,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个独特而辉煌的阶段。②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美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仅从纹饰上看,不同的纹饰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不同,故而青铜器的收藏价值也要依据这些纹饰。先秦时期常见的纹饰就有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③保护青铜文化不仅有助于研究和传承古代文明,还能促进艺术欣赏和教育,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摘编自CCTV科教频道)材料二: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4月6日,“吉金万里”巴蜀青铜文明特展在徐州举行。西南11家文博单位139件精品文物参展。凉山州博物馆参展文物12件套,包括蛇蛙铜俎和三女背水铜杖首等文物,生动展示了盐源地区古代先民独特的精神世界、艺术审美及丧葬习俗,呈现了盐源青铜文化的灿烂篇章。盐源青铜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金沙遗址后第三大青铜王国,此次展出的文物是盐源青铜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摘编自凉山文旅官网)材料三:①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结界兽”的形象设计,就是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导演独具匠心,将庄严的文物形象进行大胆创新,把高瘦身形改为矮胖圆润,配上小圆脸和卷曲象鼻,让结界兽瞬间变得憨态可掬,成为影片的“笑点担当”。不仅如此,结界兽身上的云雷纹和夔龙纹,直接取材于三星堆青铜器的经典纹样,金属材质的碰撞声也复刻了青铜器的清脆质感,在细节之处尽显对古蜀文明的致敬。②这种将古老文物与现代动画相结合的创意,让年轻观众对三星堆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成功地让古老的三星堆文明借助动画这一现代艺术形式,走进了大众视野。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在文化传承工作中,运用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能够激活文化基因,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重焕生机。(摘编自《北京青年报》)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讲了我国青铜器的起源、名称变化、分布范围及保护情况。B.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2024年“吉金万里”巴蜀青铜文明特展在徐州举行的概况。C. 材料三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说明了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段的运用对文化传承的作用。D. 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价值、技艺精湛和创新表达。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铜器有青绿和金黄两种颜色,所以古人叫它“吉金”,我们称它为“青铜器”。B. 因为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所以它的器形、纹饰、铭文可以反映出古代工艺与文化。C. 盐源青铜器展示了盐源地区独特的精神世界、艺术审美及丧葬习俗,是四川地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文化。D.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结界兽”身上的云雷纹和夔龙纹直接取材于三星堆青铜器的纹样。19. 材料一强调了保护青铜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三则材料与生活实际,提出两条推广青铜文化的可行性建议。(三)(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树梢味道葛小明①槐花是一道美食。②此刻,它们离开了树梢,安静地躺在老人的篮子里,等待着从植物到美食的蜕变。③首先是脱梗,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粗鲁的过程。无需戴手套,他右手执槐花梗的底部,左手自下而上用力一撸,那些柔嫩的、甜甜的花就掉了下来。下面是一个不锈钢盆,洗得非常干净,使得槐花与不锈钢接触的瞬间,产生了光滑的声响。十几秒后,香气沿着金属的边缘,幽幽地向四面散开、上升、飘浮,沁入房间的每个角落。④做槐花包子的第一步就这样开始了。槐花全部跳进盆中,香气溢出屋外,让路过的邻居总在这家门口多停留几秒,鼻子伸得有点长。他们知道,春天来了,这个邻居家里一定有美好的事情在发生。⑤几轮浣洗后,槐花被置入滚烫的开水锅中,随即褪去一身白,变成明亮的绿色。这时候的槐花真正成年了,它们释放掉多余的香,不再张扬,不再叛逆,回归到最初的状态,羞涩且温和地收起花苞。它们散发的香气隐秘而稳定,与之前的状态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美,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酝酿。⑥碎碎的五花肉,铺之以五香粉、花椒水、葱姜末、花生油。简单的组合,在一团发酵好的面粉中拥抱在了一起,初次相识便亲密无间。水汽和热量从锅底不断传来,花香夹杂着肉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一些水汽裹挟着香气飞到天花板上,凝聚在高处,就像槐花以前高高地挂在枝头。⑦十来分钟之后,灶上的火停了,接下来有三五分钟是需要等待的,槐花包子还需要闷一会儿。但是,大家都有点迫不及待了,包括制作者和等候享用美食者,也包括准备上阵的盘子和蘸料。⑧那个老人,也就是我的爷爷,终于将包子端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家会斯文地用筷子夹食。但很快,就变成了手抓,管他手上沾不沾到油,管他什么细嚼慢咽。一些油水滴落,油花跟绽放的槐花一样,从落地处辐射开来,浅浅的香气随即徐徐四散而去。⑨一小盆包子很快就没了。一双双手伸出又缩回,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爷爷。他再次走进厨房,端出第二盆包子。这一端就是几十年,直到他离开人世,离开这片每年槐花都会盛开的地方。⑩难忘那些乡野和树梢的味道,就像难忘一位老人对后辈无尽的爱,久久不散,总会在某个瞬间跃然出现。(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 请结合文章内容,将槐花包子的制作过程补充完整。脱梗→①______→焯水→②______→蒸煮→③______。21. 联系上下文,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品味下列语句。(1)无需戴手套,他右手执槐花梗的底部,左手自下而上用力一撸,那些柔嫩的、甜甜的花就掉了下来。(从描写的角度)(2)一些水汽裹挟着香气飞到天花板上,凝聚在高处,就像槐花以前高高地挂在枝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2.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四、名著阅读(5分)23. 某电视台准备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拍成电视剧,展现保尔的传奇人生。电视剧将分三部分拍摄,请结合原著,补写表格内容。人生不同阶段 青少年时期 参加革命时期 病后创作时期转变过程 叛逆到觉醒 战士到榜样 ①______关键转折事件 ②______ 修筑铁路,差点牺牲 失明后决定写作特写镜头(50—100字) 保尔看到他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正在仔细观察他,那坚定的凝视的目光使保尔有点儿不好意思。这人的脖子跟牛脖子一样粗,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壮的老柞树,浑身充满力量。 ③______ 保尔失明的双眼微微低垂,双手颤抖地摸索着特制的有格的硬纸板。在这样的纸板上写作,铅笔就不会出格了。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五、作文(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题目一: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首歌这样唱道:若是月亮还没来,路灯也可照窗台,照着白色的山茶花微微开。若是晨风还没来,晚风也可吹入怀,吹着那一地树影温柔摇摆。生命中的缺席有时就像未拆的礼物,当我们学会用路灯照亮窗台,让晚风轻抚心怀,或许就能发现:那些未曾赴约的月光,正在教我们读懂星空的另一种语言。请以《当______缺席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题目二: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壶口瀑布奔腾不息的怒涛,让我们震颤于自然的伟力;勃朗峰刺破苍穹的尖顶,让我们仰望于天地的壮阔;各拉丹冬亘古不化的冰雪,让我们俯首于造物的神圣。请以“震撼我的奇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紧扣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A6.【答案】示例:我是坨坨肉,凉山彝家的“豪情名片”!精选高山乌金猪,大块切制,柴火慢煮。椒盐木姜子蘸碟江湖,肥而不腻是底气,唇齿留香是承诺。围坐火塘手抓畅饮,带你感受彝寨千年的粗犷与温情!【答案】7. A 8. B 9. C10.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导致国家灭亡的君主,往往是用过多的威压手段来驱使(支配、使用)他的百姓。【答案】11. C 12. 从诗歌意境看,“碾”字能让人联想到梅花被压在车轮下,与泥土混合的场景,更能营造出一种凄惨、悲凉的意境,与全词的情感基调相契合。而“碎”字则更多地侧重于表现梅花的破碎状态,在营造意境的深度和感染力上不如“碾”字。13.【答案】 ①. 白露未晞 ②. 青青子衿 ③. 风烟望五津 ④. 山光悦鸟性 ⑤. 斗折蛇行 ⑥. 明灭可见 ⑦.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⑧. 心忧炭贱愿天寒【答案】14. C 15. B16. 这句谚语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春分过后天气乍暖还寒的特点,与文章中所描述的春季气温经常起伏、冷暖空气频繁交替的内容相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趣味性。二是起到了提醒公众的作用,引出下文关于公众在这一时节需注意增减衣物、携带雨具等内容。记得去年三月突然降温,早晨穿着单衣出门被冻得发抖。现在我会每天查看天气APP,采用“洋葱式穿衣法”,随身携带折叠伞和薄围巾,还会喝姜茶驱寒,避免淋雨后感冒。【答案】17. C 18. D19. 示例:举办主题展览,仿照“吉金万里”特展模式,联合多地博物馆集中展示青铜文明。跨界艺术创作,借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电影经验,运用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开发青铜文化的影视、游戏、文创产品等衍生作品。纹饰科普教育,通过纹饰解读设计互动展览,普及青铜器知识;鼓励青少年用传统纹饰创作现代艺术作品。【答案】20. ①. 浣洗 ②. 调馅或包制 ③. 闷熟21. (1)“执”“撸”运用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爷爷将槐花脱梗时手法的熟练和粗鲁,反衬出槐花的柔嫩。(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凝聚在天花板上的水汽比作挂在枝头的槐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槐花香气弥漫的场景,同时唤起读者对槐花原本生长状态的联想,增强了画面的美感。22. 这段话中提出的“气味与滋味会承载记忆”的观点,在《树梢味道》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具体的阐释。文中的爷爷已经离开人世,可是我仍然难以忘记当初爷爷做的槐花包子的味道。因为这些味道里有爷爷对后辈的无尽的关爱。也有我对故乡对童年的温暖回忆。每当我看见树梢上的槐花,童年这座回忆的巨厦就会慢慢浮现。23.【答案】 ①. 绝望到重生 ②. 认识朱赫来 ③. 保尔脸色苍白,两腿发软,像喝醉酒似的,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已经发烧好几天了,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好不容易走到车站,终于失去平衡,重重地栽倒在冰冷的积雪上。24、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