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2.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涵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
(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
(3)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对应元素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领会化学用语美,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重点】1.元素的概念。
2.能正确运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3.会正确写出应掌握的27 种元素符号。
【难点】1.元素概念的理解。
2.27 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新课导入]
1.相对原子质量
(1)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2)计算
2.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成正比。
3.离子的形成
(1)形成:原子得失电子而带电荷,形成离子。
(2)分类:阳离子,阴离子
(3)表示:离子符号 Na+ Cl-;离子结构示意图。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
矿泉水中的钙、镁、钾、钠指的是什么?
元素
什么是元素?
[课程讲授]
一、什么是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思考:区分钙元素和锌元素的关键是什么?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例如: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都是1,但是中子数分别是0、1、2,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氢元素。
2.元素的特点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但不能说成: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4.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地壳中的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5.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生物体中的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碳氢氮钙。
二、怎样表示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观察已发现的一百余种元素的元素名称,观察它们汉字名称有何特点?
金属元素:
以各种不同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较形象化,但书写不简便,若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则尤为困难。怎么办呢
国际上用统一的字母来表示各种元素,称为元素符号。
1.书写元素符号
(1)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氢H、氧O、氮N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钙Ca 、铁Fe、钠Na、镁Mg、锰Mn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含义)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含义)
(3)如果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则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宏观含义)
(4)如果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表示这个微粒的个数。
(只有微观含义)
三、元素周期表
思考:自然界的元素种类有100多种,这些元素彼此之间有无联系?有无规律可循?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开始对此进行探索,直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得到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认识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每个周期从左至右依次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含义
四、单质和化合物
思考:以下两组纯净物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
只有一种元素构成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水(H2O)、硫酸(H2SO4)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H2)、氧气(O2)、碳(C)
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胆矾(CuSO4·5H2O)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铜(CuO)、一氧化碳(CO)等
物质的简单分类图解
思考: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不一定,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O2)与臭氧(O3)混合,金刚石与石墨混合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随堂小结]
1.元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总称,只讲种类,不讲数量。
2.地壳中、生物体中元素含量。
3.元素周期表:横行(周期),竖列(族);一格的信息。
4.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典型例题]
考点一:元素
【例1】a、b、c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C )
A.同一种原子 B.同一种分子 C.同一种元素 D.不同种元素
【例2】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 A )
A.原子核内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考点二:元素符号
【例3】元素“Al”的名称是( B )
A.氯 B.铝 C.硅 D.氦
【例4】下列符号中,元素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D )
A.钙:CA B.铝:aL C.镁:mg D.锰:Mn
【例4】下列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
A.H B.O2 C.2N D.Fe
【例5】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
A.H B.2H C.2N 2 D.S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
【例6】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为纪念门捷列夫,将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钔”,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钔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元素符号是Md
C. 原子序数是101 D. 相对原子质量是258g
【例7】在元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1
考点四:原子的结构
【例8】如图为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锆误的是( D )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考点五:物质的分类
【例9】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考点五:物质的分类
【例10】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D )
A.汞、氧化汞、高锰酸钾
B.液氧、空气、五氧化二磷
C.糖水、氯化钠、硫黄
D.氩气、冰水共存物、海水
化学教学要求学生运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对物质的描述中一般是“元素与组成”匹配,而“分子(或原予、离了)与构成”匹配。从宏观方面讲,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例如“某种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方面讲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某物质由什么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某分子由多少个某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这些教师通过水的对比问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不同场合的运用。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我总怕学生说不准而代替学生过早地说出答案,使得学生锻炼的机会减少;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只起到引导着的作用, 使学生学会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