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区别、联系。
(2)能够说出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严谨。
【重点】1.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般表现:物质的外形、形状、状态发生改变,实例: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般表现: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实例: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随堂小测:
判断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变化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物理变化
4.木已成舟:物理变化
5.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7.食物腐败:化学变化
6.西瓜榨汁:物理变化
问题讨论
图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哪些性质?
[课程讲授]
一、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酒精、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些性质都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那么,什么样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呢?
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_、助燃性、毒性和_氧化性等。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挥发性和溶解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想一想: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关键是其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挥发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想一想:如何区分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常用“能”“难”“易”“会”等词语描述;
2.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常用“已经”“了”“在”等词语时描述。
例:性质: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变化:汽油在燃烧,汽油挥发了。
二、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
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颜色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2.形成假设
假设1:黑色物质为烟灰
预测1:a.若是烟灰,很容易擦去;
b.火焰不与铜片接触,不变黑。
假设2: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预测2:隔绝空气(真空)加热,不变黑。
3.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1-15】 验证假设1:黑色物质为烟灰
操作a.用湿布擦拭
操作b.火焰不与铜片接触加热
现象a:黑色无法擦去
现象b:铜片变黑
结论:假设1不成立
【实验1-16】 验证假设2: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操作: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以保证隔绝空气,然后加热铝箔。
现象:铜片不变黑
结论:假设2成立
4.获取证据、分析解释
现象、判断:见上
解释:[实验1-15]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经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实验1-16]说明:铜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不变色。据此可知:铜片在敞口的
试管中加热后变黑,是因为铜片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新物质。
5.形成结论
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6.反思评价
得出上述结论后,你可能还想问: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2)铜片和空气中的什么物质发生了反应
【实验1-17】将铜片直接在酒精灯上多加热几分钟,冷却,用小刀将铜片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刮落到干净的纸上,反复数次,使得到的黑色物质足够多,再移入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对照在[实验1-13]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铜在空气中受热生成了什么
现象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反思评价 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所以上述结论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7.表达交流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科学探究的步骤:
实验是中心环节。
[随堂小结]
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3.化学实验是探究性质的中心环节。
[典型例题]
考点一: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例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依据上面短文的叙述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易燃烧。
(3)物理变化有: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4)化学变化有:酒精燃烧。
(5)酒精的用途有: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例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A.金刚石的硬度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考点二:区分性质与变化
【例3】下列叙述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C,描述化学性质的是B,描述物理变化的是D,描述化学变化的是A(均填序号)。
A.镁条燃烧 B.镁条能燃烧
C.镁条是银白色金属 D.镁条表面用砂纸打光
【例4】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 ⑤钢铁会生锈
⑥煤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⑤;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⑥,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
考点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例5】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结论
【例6】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 B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教师而言,教学要点不是向学生传达知识点,而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采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思考和参与。同时,我也发现,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器材的名称以及装置的搭建不熟练,这对于化学的实现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