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场/座位号/班 级姓 名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初 四 年级语文 试 题考生注意:1.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时间 分钟。5.全卷共 小题,总分 分。出题教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青春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它色彩鲜(yán),蕴藏着无限的希望。梦想如璀璨星辰,指引着我们去拼搏、去奋斗;而挑战也如层出不穷的浪潮,等待我们去勇敢应对。不历严冬霜雪,难迎春光潋滟。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抛却(chóu)躇,培养进取品格,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不负华年。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濒临(bīn) 丰饶(yáo) 媲美(bì) 戛然而止(jiá)B.镶嵌(qiàn) 贮蓄(zhù) 卑鄙(bǐ) 诲人不倦(huì)C.骤然(zòu) 轮廓(kuò) 两栖(xī) 雕梁画栋(diāo)D.蓦然(mù) 家眷(juàn) 惩罚(chěng) 相形见绌(chù)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面对困境,人们会有不同的抉择。有人选择直面,在箪食壶浆的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努力;有人选择逃避,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自暴自弃;还有人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作为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A.箪食壶浆 B.持之以恒 C.自暴自弃 D.不二法门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B.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迈出关键一步。C.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必须坚决禁止。D.他们从红船上启航,始终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奋斗的历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蒹葭》属于“风”。B.乐府,本是音乐机构,由它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作“乐府诗”,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木兰诗》出自这部诗集。C.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D.《变色龙》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两人都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绍圣四年,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的海南岛儋州。海南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地域文化使其心灵逐渐解脱枷锁,达到沉稳平和。船行海上,放眼望去,他看到了曹操《观沧海》中“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的景象;看到广阔的天地,他悲从中来,想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名句“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抵达儋州,他居无室、病无药,更无“采菊东篱下,③_____________”(《饮酒》)的闲适生活。看到当地百姓为了求学,好似后世我们所知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④ ”,他修建学堂,为民造福;他登儋耳山,或许也曾吟出李白《行路难》中“⑤ ,⑥ ”这样豪情满怀的诗句,表达对未来坚定自信;他喝美酒、赏明月,与亲人远隔万里,仍有“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正如他所言“海南万里真吾乡”!7.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有关磨难的问题,首先要明白受苦受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的苦难有两种,一种是外面可以见到的天灾人祸;① 。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开第二种苦难。我们平常过年的时候都祝福别人心想事成,但是这世界上没有人心想事成。因为磨难有外在的,还有内在的。即使你今天没有外在的磨难,一辈子平安顺利,可是你内心仍然有各种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所以② ,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害怕它。因为磨难,可以使我们成长,可以使我们更加努力奋斗。8.班级开展“一字立骨读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小语围绕“义”字做了一个表格进行归纳,请你帮忙补全。(2分)典型人物 事件概括 义的类型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 ①宋江、晁盖 私放晁天王 兄弟情深之义武松、施恩 ② 有恩必报之义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6题。(21分)【古诗词阅读】【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下列对两首诗词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长烟落日”和“大漠孤烟”都写出了边塞独有的战地风光,画面阔大。一则苍凉,一则雄浑。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对塞下没有留念之意,则直接点明季节,体现边塞天气极寒。C.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所见,边声、号角声写所闻,视听结合,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D.“塞下”和“问边”都表明了诗人亲临之地,都表达了诗人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10.这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燕然”,运用了什么手法?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古文阅读】【甲】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钱顗①,字安道,常州无锡人。初为宁海军节度官,守②孙沔用威严为治,属吏奔走听命。顗当官③而行,无所容挠,遇不可必争之由是独见器重。治平年末,许遵议谋杀案问刑,未定而入判,顗以为:“一人偏词,不可以乱天下之法,许遵所见迂执,不可以当刑法之任。”不从,后而贬。后徙秀州。家贫母老,贷亲友以给朝晡④,而怡然无谪官之色。苏轼遗以诗,有“乌府先生铁作肝”之句,世因为“铁肝御史”。(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钱顗 (yǐ):人名。②守:太守。③当官:指顺应职责。④朝晡(bū):早晚的饮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山岳潜形”中的“潜”字,联系前文“日星隐耀”,可推测其意为(2)“去国怀乡”中的“去”,以成语“扬长而去”来印证,可知其意为(3)通过《出师表》“由是感激”推断“由是独见器重”中的“由是”一词的意思是 (4)词典中“徒”有“①步行;②空;③只,仅仅”等义项,“徒以昔官金陵”中的“徒”的意思是: (只填序号)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B.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C.其必曰 而终其志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当余之从师也13.请用两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遇 不 可 必 争 之 由 是 独 见 器 重14.下面对甲、乙两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意在突出迁客骚人“以物喜悲”的豁达心境。B.甲文句式群散结合,记叙多用骈句,写景多用散句,且多有韵脚,或清脆而悠长,或绵长而嘹亮,具有珠圈玉润的美感。C.乙文中钱颛在担任宁海军节度官时家中非常贫困,但他能够做到安闲自在。D.乙文通过记叙钱颛的耿介事迹,塑造了一个不畏权贵、安贫乐道的清官形象。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家贫母老,贷亲友以给朝晡。16. 范仲淹写到了“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中的钱顗也是范仲淹的同归之人,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7—19题。(5分)【材料一】 迎客松是最典型的旗形树,它的树冠偏向一侧,所有的枝条也都朝着一个方向伸展,呈三角形,如同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虽然它扎根于石缝之中,但侧下方土壤水肥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其生长需要,只是它背靠着青狮石,受到石壁的挤迫,靠近石壁一侧的树冠和枝条、没有生长空间,无法伸长,只能依靠外侧枝叶的拼命延伸,来获取更多的阳光雨露,以维系生命和树体的养分平衡,导致侧枝长度几乎同等于树干的高度,最终形成了旗形树。这类造型的奇松在黄山随处可见,如天都峰上的盼客松、始信峰上的探海松等,都是这种造型,以至于初次来到黄山的游人觉得黄山处处是迎客松。(选自《解码黄山奇松》,有删改)【材料二 】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松树的根系可以分泌一种有机酸,这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能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分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树枝倾斜方向不一。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就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选自《黄山松:中国名片上的点睛之笔》,有删改)【材料三】 ①黄山松,大自然的杰作,以其超凡的生命力书写着生存的艺术篇章。其根系之发达,犹如地下蛟龙,蜿蜒长于树干数倍乃至数十倍,深深嵌入岩缝,或紧紧拥抱岩石,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堡垒。茎干与枝条,则是柔韧与坚韧的完美结合,能随风起舞而不折,宛如武林高手,以柔克刚,轻松化解外界的狂风暴雨,其抗风能力之强,直逼自然界生物的极限——十二级大风亦难撼其分毫。②在黄山这片云雾缭绕、湿度宜人的仙境中,黄山松仿佛拥有了从空气中汲取生命之泉的魔法。即便是冬雨如针,它们也能以那看似细弱的“臂膀”,演绎出“雪压青松挺且直”的壮丽诗篇,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坚韧与不屈。而夏日雷雨过后,大自然更是慷慨解囊,空气中的氮气悄然转化为滋养万物的氮盐,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岩石与泥土,为黄山松的根系提供了一场生命的盛宴,助其茁壮成长,愈发葱郁。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黄山松的松针,那细小的身躯上覆盖着一层天然的防水蜡衣,既防止了水分的无谓流失,又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仿佛经受大自然锤炼的节水高手,在干旱与寒冷的双重考验下依然能够笑对风霜,生生不息,其生长之缓慢,更是赋予了它们岁月的沉淀,对水分与肥料的需求之低,让人不禁赞叹其高超与精妙的生存之道。(选自《黄山松生命力顽强的奥秘》,有删改)【材料四】 黄山狮子林附近的一棵松树,被人们称为“团结松”。五六支枝杈从松树根部附近的地方生出,并紧密搂抱向上生长。它们的生长演绎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使它们能抵抗风、雨、雪的压力。这株团结松已经变得很厚,非常高。伸手去触摸它的树干,感觉就像在摸铸铁。纵使漫天飞雪、狂风四起,也不能将其移动,反而使它团结和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选自《安徽红色精神——黄山松精神》,有删改)17.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旗形树树冠偏向一侧,枝条都朝着一个方向,是因为靠近石壁一侧的树冠和枝条没有生长空间。B.松树根系中的有机酸能溶解岩石,分解并吸收其中的有用物质,这使得黄山松能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并成长。C.夏日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盐,渗透进岩石与泥土后被松树根系吸收,成为黄山松最主要的营养来源。D.黄山松的松针上有一层天然的防水蜡衣,有防止水分的无谓流失和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的双重作用。18.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分)19. 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原因。(2分)(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20-21题。(8分)大行顾细谨,大礼辞小让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语出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上,刘邦自觉形势对自己不利,借故出走,但未向项羽告辞,担心失了礼。樊哙劝说他道:“干大事的人不用顾及小的细节,讲大礼的人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刘邦当时面临着生死存亡,也就顾不上什么“细谨”与“小让”了。②如今,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一个人若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应该重视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细节虽小,零碎见之。一个人若想获得旁人认可,就要养成以礼待人的习惯。礼节虽小,教养见之。③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有人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也有人认为细节并不影响大局。但那些认为细节不影响大局的人往往忽略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忘记了决定最后成败的往往是细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往今来,因忽略细节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有很多。胡适先生在《差不多先生传》中讽刺的就是不注重细节的人。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最后,他因为自己的“差不多”的观念而葬送了性命。④相反,注重细节而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今天常常提及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具体体现。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正式立项,钳工胡双钱意识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到了。他经常一周六天在车间里忙活,打磨、钻孔、抛光……在他承担制作的零件中,最长的有5米,最小的只有一个别针大小,他将每一个零件都当作艺术品一般精心打磨。一次,厂里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用数控车床需要编程,时间上来不及,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在现场临时加工。这个零件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胡双钱临危受命,硬是靠着传统车床,用了一个多小时完成零件加工,并一次性通过了检验。胡双钱以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完成了这项“挑战”,向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工匠精神”。两相对比,细节是否重要,自然不言而喻。由此可见,追求成功的路上离不开细节⑤同样,追求成功的路上也离不开礼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的教诲寓意深远。泱泱中华,礼仪的本质其实是个体情感的表达与沟通。校园中与老师相遇,以礼相见;家庭中与亲人相聚,以礼相迎,这难道是丧失个性的体现吗?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投桃报李……古代这些重礼仪、讲礼数的事例在任何时代都同样适用。总之,注重礼仪,内外兼修,真正认同礼仪的本质,才能够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放矢。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更迭,带着细节和礼仪上路,永远都不会迷路。(有删改)20.请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并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21.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2分)A.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B.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李斯)C.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D.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22.选文第①段引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名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有何作用?(3分)阅读下面文学类作品,完成23—25题。(12分)故乡的方向 万吉星①山,绵延起伏的乌蒙山。②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像一匹碧绿的绸缎,被风一抖,掀起一波又一波皱褶,随意地披在茫茫群山上,绿得耀眼绿得让人心里发痒。③林宇腆着个将军肚,仰起头,闭上眼,把脖子伸得老长,贪婪地呼吸着山林间清新的空气。“天然氧吧,绝对的天然氧吧!如果把莲峰山开发成森林度假公园,肯定能吸引大批的游客。”作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说这话时,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两眼放光。④“那片开阔地,可以作为房车营地。那两座山峰间的峡谷上,适合建个高空玻璃栈道。还有那林间,简直就是天然的山地自行车赛道。”考察团一行人跟随着林宇的思路,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高见,仿佛已看见森林公园的雏形。⑤“在那个山坡上,可以建个观景台。大家顺着林宇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有一个山坡,是附近的制高点,绝佳的观景位置。只不过……”他停顿了一下,脸色阴沉下来。对面的山坡上骇然矗立着一个坟,比平时所见的坟更大更高,周围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那个坟堆就更加显眼。离坟堆不远的地方,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⑥“拆!坚决拆掉!”同行的县长拍着胸口保证,立马安排乡长说:“在一周之内拆迁,不要耽误森林公园建设的工期。”⑦茅屋的主人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蹲在火塘边闷头抽着旱烟。任工作组说得口干舌燥、苦口婆心,末了,老人斩钉截铁地从嘴里蹦出来几个字:“房子可以拆,但坟坚决不拆,给多少钱都不拆!”他一激动忍不住咳嗽起来,胸膛激烈地起伏着,几根稀疏的胡须一翘一翘的。⑧工作组没办法,村里也拿老人没辙。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从何而来,姓甚名谁,据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老人不是本地人,一九四九年就来这儿了,在山坡上搭个茅草屋,守着那座坟几十年了。他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孤僻,很少和村里人来往,大家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纷纷猜测那肯定是他家祖坟,不让搬迁。⑨拆迁工作停滞不前,森林公园建设进度也受到了影响。县长很是恼火,一拍桌子:“拆!不能因为一座坟影响到十几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⑩挖掘机轰隆隆开上了山坡。就在挖掘机巨臂高高扬起时,老人拄着木棍一瘸一拐地赶了过来,一下子趴到坟头上:“要挖就连我一起挖吧!”乡长恼了,叫来几个年轻人,架着老人的膀子拖到了一边。 挖掘机巨臂再次高高扬起。老人使出浑身力气,挣脱拽着他的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声嘶力竭地喊道:“不能挖,里面躺着的是英雄啊!” 现场突然变得一片寂静。众人将老人搀扶起来,他深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说出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是一九三五年,红军主力在乌蒙山区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他所在的侦察班奉命进行侦察,获得了重要情报,但在返回途中,被围困在这个山坡上。夜,乌蒙山的夜,像墨汁泼的一样漆黑。班长抽完最后一袋烟,把大家集中起来说:“天一亮,敌人就会发起进攻,所剩的弹药不多了,必须趁天黑派个人把情报送出去。”没有一个人作声。静,死一般的寂静。“铁柱!”班长点了他的名,他是整个班里面年龄最小的,那年刚十五岁。 “我不去,要死大家死一块儿。”“死什么死,你个狗日的,都死了谁去送情报 ”班长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他哭了,班长把所有人的干粮都集中起来给他带上,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活着,给侦察班留个种,如果有机会,给弟兄们垒个坟,坟头要朝着北方。” 那夜,战斗很激烈,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两天后,送完情报的他回到那片山坡,给班长和战友们垒了一座坟,坟头正对着北方。 一九四九年,他回到这个村子,在山坡上搭了个茅草屋,陪伴着班长和战友们,这一陪,就是几十年。 人们纷纷沉默了。莲峰山森林公园的项目推进得十分顺利。那座坟经过修茸,更加庄严肃穆,更加显眼,周围砌起了围栏,入口处,立起了一块“莲峰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牌子。阳光下,坟头前,墓碑上“红军坟”三个大字鲜红鲜红的,像战士们的鲜血一样红。老人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迎着北方,敬了一个军礼。 那是故乡的方向。(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2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第②段描写莲峰山美丽的风景,为下文将莲峰山开发成森林度假公园埋下伏笔。B.小说围绕“莲峰山森林公园开发项目”展开故事情节,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生动感人。C.小说中的开发商林宇和县长为了经济利益,粗暴拆坟的行为,表现了他们对烈士精神的漠视。D.小说结局以“坟”旁竖了一块“莲峰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牌子作结,表达了人们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24.小说第 - 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2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老人使出浑身力气,挣脱拽着他的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声嘶力竭地喊道:“不能挖,里面躺着的是英雄啊!”26.第 段中写到“老人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遥看北方,敬了一个军礼”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作文(5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蚕蛹破茧而出,化蝶翩跹;种子破土而出,绽放生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固守既定的轨迹,而在于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突破,是生命最美的姿态。愚公不畏艰难,矢志移山,突破常规,展现了生命的智慧与坚持;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的困境中突破自我,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让我们以智慧为灯,以勇气为剑,以毅力为盾,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突破自我,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华章!请以“生命因突破而绚烂”为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九年级期中语文答案1. 妍 踌 2. B 3. AA.箪食壶浆: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军队,形容群众对军队的热情欢迎或慰劳。这里试图用“箪食壶浆”形容生活简朴或艰苦,但该成语的本义是“慰劳军队”,与“生活简朴”无关。属于用错对象;4. C 缺少宾语,好大喜功后面加“的行为”5.D 契诃夫,俄国6.(1)云生结海楼 (2)怀旧空吟闻笛赋(3)峰峦如聚(4)北风卷地白草折(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7. ①一种是内心的苦难 ②你对磨难要有正面的态度【详解】考查补写句子。根据上下语境,补充句子。根据上文“人的苦难有两种,一种是外面可以见到的天灾人祸”分析,①处应该是补充第二种苦难,根据下文“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开第二种苦难”,“因为磨难有外在的,还有内在的”分析,①处的第二种苦难是属于内心的困难。②处横线内容结合下文“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害怕它”,这是对苦难的态度,故②处应补充对磨难要有正确的态度。8. ①扶危济困之义 ②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9. B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委婉地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选项中“则直接点明季节”表述有误;10. 用典(1分)甲诗写出了边关将士的矛盾心理,表达他们既思恋家乡亲人又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壮志情怀。(1分)乙诗中用“燕然”表达赞扬了边疆将士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含蓄地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1分)11.(1)隐没(2)离开(3)因此(4)③12.A A.因为; B.日光/景色; C.大概/他的; D.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 遇不可/必争之/由是独见器重。14. D15(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家中贫困母亲年老,向亲戚朋友借贷来供给早晚的饮食。(贷:借贷。以:来。给:供给。朝晡:早晚的饮食。)16. 甲文中范仲淹追求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不因个人得失动摇意志(1分);乙文中的钱顗被贬后无谪官之色,怡然自得,与古仁人胸怀一致。(1分)参考译文钱颛,字安道,是常州无锡人。他最初担任宁海军节度官,太守孙沔用有威力而严严厉的手段管理地方,下属官吏奔跑着听从命令。钱颛顺应职责进行治理,不容许有什么事情阻挠,遇到不能执行的事情,一定争辩一番,因此应具有独到见解而被器重。治平末年,许遵在商议谋杀案是干预刑律,还没有定案就移交大理寺判官,钱颛认为:“一个人的片面之词,不能搞乱国家的司法,许遵的见解迂腐固执不能担当刑法的责任。”所以钱颛不参与其中,后来钱颛被贬。后来调到秀州。钱颛家中贫困,母亲年老,到了向亲朋好友借代来供给母亲早晚饮食的地步,但他安闲自在,没有被贬官的神色。苏轼赠送给他一首诗,有“乌府先生铁作肝”的句子,世人因此称他为“铁肝御史”。17. C C.结合材料二“松树的根系可以分泌一种有机酸,这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能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可知黄山松两种主要营养来源。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夏日雷雨过后,大自然更是慷慨解囊,空气中的氮气悄然转化为滋养万物的氮盐,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岩石与泥土,为黄山松的根系提供了一场生命的盛宴,助其茁壮成长,愈发葱郁”可知,“夏日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盐,渗透进岩石与泥土后被松树根系吸收”帮助黄山松茁壮成长,但不是黄山松最主要的营养来源;18.举例子19. ①特殊的生长环境:扎根石缝,生长空间受限。②植物的本能: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分的本能,使依峭壁而生的黄山松树枝倾斜方向不一。③气候条件的影响: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复杂多变。(任答两点)20. ①大行顾细谨,大礼辞小让。(或带着细节和礼仪上路,永远都不会迷路。)②细节决定成败/追求成功的路上离不开细节。③追求成功的路上离不开礼仪。21. C A.意思是: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事情演变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强调做大事要从细节做起,可作为细节决定成败的论据;B.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微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可体现注重细节的重要性;C.意思是:天上的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与文章论述的细节和礼仪无关;D.意思是:人类之所以比动物高贵,在于人类讲究礼仪。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可作为关于礼仪的论据;22.①交代文章观点的出处。②引出刘邦的事例,进而引出中心论点。③增加文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3.C24.插叙。补充交代了老人守护坟的原因(即红军侦察班在乌蒙山区的战斗经历以及老人与战友们的深厚情谊),使情节更加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老人对战友的忠诚和对烈士精神的坚守。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25.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揭开悬念,写出了老人不让“拆坟”的原因,“使出浑身力气,挣脱”“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声嘶力竭地喊道”等词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在坟即将被挖时极度焦急、痛苦的状态,表现了老人对烈士的敬重与守护烈士坟墓的坚定决心。26.①(情节)这一动作呼应前文老人为守护红军坟所做的种种努力,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使情节更加完整,感人。(1分)②(人物形象)“敬军礼”这一动作体现了老人对战友的敬重和怀念,突出了老人重情重义、坚守承诺的形象。(1分)③(主题)深化了文章对烈士精神传承与敬仰的主题,(1分)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以及对那段革命历史的铭记(1分)。(8.(2分)①②10.(3分)11.(4分)(1)(2)(3)(4)13.(2分)遇不可必争之由是独见器重15.(4分)(1)(2)16.(2分)18.(1分)19.(2分))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20.(3分)①②③22.(3分)24.(3分)25.(2分)26.(4分))大庆市靓湖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初四年级语文答题卡(准考证号[0][0][0][0][0][0][0][0][1][1][1][1][1][1][1][1][2][2][2][2][2][2][2][2][3][3][3][3][3][3][3][3][4][4][4][4][4][4][4][4][5][5][5][5][5][5][5][5][6][6][6][6][6][6][6][6][7][7][7][7][7][7][7][7][8][8][8][8][8][8][8][8][9][9][9][9][9][9][9][9])考场/座位号: 姓名: 班级:(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单选题2 [ A] [ B] [ C] [ D] 9 [ A] [ B] [ C] [ D] 21 [ A] [ B] [ C] [ D] 3 [ A] [ B] [ C] [ D] 12 [ A] [ B] [ C] [ D] 23 [ A] [ B] [ C] [ D] 4 [ A] [ B] [ C] [ D] 14 [ A] [ B] [ C] [ D] 5 [ A] [ B] [ C] [ D] 17 [ A] [ B] [ C] [ D]填空题1. (2分)6.(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7. (2分) ① ②(400500600700) (27.(50分)100200300) (800900)(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语文作文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三部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 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三部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 语文试题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三部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 语文试题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