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有一种情况是,细节的出现会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而细节正隐藏在这样的生活中。细节可能是作家捻断数根须后创造的,但最好的状态是在熟悉描写对象之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作家还要有表达的准确度。有的人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喜欢描写细节但可能这些细节或者冗杂多余,或者与作品需要的艺术情境不符,或者张冠李戴,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败的。细节的准确度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之外,还要体现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文化的与伦理的……只有准确的细节才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华,艺术的魅力得到强化。
(摘编自杜学文《细节,无所不在又意味深长》)
材料二:
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如何在时间之流中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里,所谓密度是指一个细节单元的体量,频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细节出现的频率。
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
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
小说往往通过“细节的洪流”来成就别样的小说艺术。所谓“细节的洪流”,是说“众多细节不再是悬念或者宏大叙事抛弃的多余之物,相反这是一种历史存在”。卡夫卡的《变形记》用大量细节精细地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各种变化和感受,细节不为情节发展而设置,却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艰难的生存境遇和体验。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洪流”,读者无法“原谅”一位不交待格里高尔“为何变”“如何变”的作者。
小说艺术常常通过调节相同或相似细节的出现频次来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美国文学评论家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写道:“对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理解了这种“重复”与“频次”,也就拿到了打开小说艺术的钥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制作又销毁小金鱼的细节,似作在象征着人类永不停息地劳作、永不停息地竞争,但这种抗争只是徒劳的。这个多频次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前后呼应的效果。
(摘编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指出,细节虽非情节核心,但能通过典型化处理成为作品记忆点,如《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三仙姑的细节刻画。
B.材料二认为,小说细节的“密度”和“频次”二者共同影响叙事效果,如《百年孤独》中小金鱼细节的重复。
C.材料一强调,作家需具备艺术敏感度、生活熟悉度和表达准确度,三者缺一不可,否则细节描写易沦为“冗余装饰”。
D.材料二提出,“细节的洪流”需服务于叙事,如《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化细节虽无情节推进作用,却深化了生存困境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节的功能具有双重性,既能提升作品品格(如《子夜》中吴老爷子的晕厥隐喻社会命运),也可能因使用不当导致品格下降。
B.推理小说因过度追求细节严密性,常陷入“细节肥大症”,导致人物塑造失败,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案件描写。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认为,细节的重复(如《百年孤独》小金鱼)仅能制造悬念,无法体现人物精神或推动主题深化。
D.作家创作时若缺乏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仅凭想象构造细节(如脱离时代背景的服饰描写),仍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反复确认火种是否灭了的细节,既可见其谨慎,又为后文草料场失火真相埋下伏笔。
B.《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一共哭了三十七次,“哭”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C.《祝福》中四婶对祥林嫂伸手去拿祝福用品的三次断喝的细节,准确暗示了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
D.《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先生“破旧外套配硬挺衬衣领”的细节,主要为了讽刺英国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
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细节具有哪些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
5.《阿Q正传》显示出作者极强的营造细节能力,如写阿Q调戏小尼姑后“十分得意的笑”和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笑”这样的细节描写等,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寻找灵感
莫言
三十多年前,我初学写作时,为了寻找灵感,曾经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一直到金鸡报晓时才回家。
少年时我胆子很小,夜晚不敢出门,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往庄稼地里钻。①别的孩子能割回家很多草,我却永远割不满筐子。母亲知道我胆小,曾经多次质问我:你到底怕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怕什么,但我就是怕。我一个人走路时总是感到后边有什么东西在跟踪我。我一个人到了庄稼地边上,总是感觉到随时都会有东西窜出来。我路过大树时,总感觉到大树上会突然跳下来什么东西。我路过坟墓时,总感觉到会有东西从里边跳出来。我看到河中的漩涡,总感觉到漩涡里隐藏着奇怪的东西……我对母亲说我的确不知道怕什么东西,但就是怕。母亲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怕人!毒蛇猛兽怕人,妖魔鬼怪也怕人。因此人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我相信母亲说的话是对的,但我还是怕。后来我当了兵,夜里站岗时,怀里抱着一支冲锋枪,弹夹里有三十发子弹,但我还是感到怕。我一个人站在哨位上,总感到脖子后边凉飕飕的,似乎有人对着我的脖子吹气。我猛地转回身,但什么也没有。
因为文学,我的胆子终于大了起来。有一年在家休假时,我睡到半夜,看到月光从窗棂射进来。我穿好衣服,悄悄地出了家门,沿着胡同,爬上河堤。明月当头,村子里一片宁静,河水银光闪闪,万籁俱寂。我走出村子,进入田野。左边是河水,右边是一片片的玉米和高粱。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只有我一个人醒着。我突然感到占了很大的便宜。②我感到这辽阔的田野,这茂盛的庄稼,包括这浩瀚的天空和灿烂的月亮都是为我准备的。我感到我很伟大。我知道我的月夜孤行是为了文学,我知道一个文学家应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我知道许多文学家都曾经干过常人不敢干或者不愿意干的事,我感到我的月夜孤行已经使我与凡夫俗子拉开了距离。当然,在常人的眼里,这很荒诞也很可笑。
③我抬头望月亮,低头看小草,侧耳听河水。我钻进高粱地里听高粱生长的声音。我趴在地上,感受大地的颤动,嗅泥土的气味。我感到收获很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
我连续几次半夜外出,拂晓回家。父母和妻子当然知道,但他们从来没有问过我什么。只是有一次,我听到母亲对我妻子说,他从小胆小,天一黑就不敢出门,现在胆子大了。
我回答过很多次文学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但一直没想起我母亲的话,现在突然忆起来,那就赶快说。如果再有人问我文学有什么功能的问题,我就会回答他:文学使人胆大。
真正的胆大,其实也不是杀人不眨眼,其实也不是视死如归,其实也不是盗窃国库时面不改色心不跳,而是一种坚持独立思考、不随大流、不被舆论左右、敢于在良心的指引下说话做事的精神。
(有删改)
文本二:
我与文学大师的对话
莫言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4年的12月里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福克纳①的《喧哗与骚动》,我端详着印在扉页上穿着西服、扎着领带、叼着烟斗的那个老头,心中不以为然。
然后,我就开始阅读由一个著名翻译家写的那篇漫长的序文,我一边读一边欢喜,对这个美国老头许多不合时宜的行为感到十分理解,并且很亲切。
他告诉我一个作家应该大胆地毫无愧色地撒谎,不但要虚构小说,而且可以虚构个人的经历。④他还教导我,一个作家应该避开繁华的城市,到自己的家乡定居,就像一棵树必须把根扎在土地上一样。我很想按照他的教导去做,但我的家乡经常停电,水又苦又涩,冬天又没有取暖的设备,所以,我至今没有回去。但我把福克纳相册放在我的案头上,每当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时,就与他交谈一次。
我承认他是我的导师,但我也曾经大言不惭地对他说:“嗨,老头子,我也有超过你的地方!”我看到他的脸上浮现出讥讽的笑容,然后他就对我说:“说说看,你在哪些地方超过了我。”我说:“你的那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始终是一个县,而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一个非常现代的城市。在我的新作里,我让高密东北乡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另外我的胆子也比你大,你写的只是你那块地方上的事情,而我敢于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改头换面拿到我的高密东北乡,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在那里发生过。我的真实的高密东北乡根本就没有山,但我硬给它挪来了一座山;那里也没有沙漠,我硬给它创造了一片沙漠;那里也没有沼泽,我给它弄来了一片沼泽,还有森林、湖泊、狮子、老虎……都是我给它编造出来的。”
福克纳打断我的话,冷冷地对我说:“后起的强盗总是比前辈的强盗更大胆!”
(有删改)
[注]威廉·福克纳(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将大自然拟人化,它让我找到灵感,提供了“我”文学创作所需要的一切,这令“我”自豪。
B.母亲对于“我”胆小很是不能理解,她谆谆教导“我”的一番话,当时对“我”并未产生太大作用。
C.文章不断地铺垫和渲染“我”少年时的胆小,这样可以更加突出文学对“我”个人改变的影响。
D.“后起的强盗总是比前辈的强盗更大胆”这句话表明了“我”在文学创作中对福克纳创作主张的借鉴。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将别的孩子制的草与“我”的进行对比,意在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我”的胆子有多小。
B.句子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胆大以后月夜孤行的快乐感受。
C.句子③采用一系列动作描写,极富画面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是如何具体感受田野的。
D.句子④将作家回乡定居与树扎根土地进行类比,说明了家乡对作家写作的重要性。
8.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围绕“胆大”来组织内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两种“胆大”在各自的文本中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9.班级计划举办莫言文学创作讨论会,向莫言学习如何进行文学创作。请结合两则文本为即将发言的你拟几条发言提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笑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铁,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②,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愤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曰:“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记:布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左右以君A贱之也B食C以草具D居E有顷F倚柱G弹其F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等同、和……一样,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不同。
B.为,给、替,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中的“为”意思相同。
C.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
D.何市,意为“买什么”,与《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安在”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刚刚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时,他还没有表现出任何才能,因而受到孟尝君身边办事人员的怠慢。
B.冯谖通过多次弹剑唱歌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对他有求必应,后经门客推荐去薛邑收债。
C.冯谖从薛地回来后,立刻向孟尝君汇报自己用所有的债券“市义”了,孟尝君听了后感到不高兴。
D.文章从写冯谖被轻视到后来薛地百姓“迎君道中”,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2)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14.冯谖“市义”的目的是什么?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①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曲折,此处指费心。②伊吕,指铺佐成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二人都是开国名臣。③萧曹,指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都是开国功臣。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B.颔联突出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奇功伟业,但也含有诸葛亮在历史面前显渺小之意。
C.颈联用典,盛赞诸葛亮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指挥才能胜过萧何、曹参。
D.与《蜀相》借景抒情不同,该诗以议论为主,但其情感表达未因议论而削弱。
16.这首诗与《蜀相》都以诸葛亮为歌咏对象,请简要说明情感的异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与《战国策》中“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所阐述的道理相通。
(2)“鹿”幽居山林,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等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与苏轼《赤壁赋》中的“ ”。
(3)叠字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唐代就有很多诗人能熟练运用叠字来表情达意,且多为上下句对用,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DeepSeek在平衡商业利益与技术伦理上堪称“AI界的养生派”,主打一个“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哲学,把“科技向善”玩出了花式操作。
公司设立伦理委员会堪比“AI防杠指南”,产品研发阶段就把伦理评估焊死在流程里——好比给狂奔的AI野马套上“僵绳三件套”: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可解释性、风险预儆机制,以 A 。商业诀策时搞“伦理一票否决制”,碰到可能引发社会争议的订单,宁可少赚一个亿也不当“黑心技术贩子”。
①研发团队给AI模型植入“道德芯片”,②比如用对抗训练让大模型学会“打太极”——遇到诱导性提问就化身“糊弄学大师”,③既能满足企业客户需求,又避免防止输出危险内容,还在技术底层搞“透明化手术”,④通过可追溯算法让AI决策过程像玻璃栈道看景色一样一目了然,⑤让监管部门看得放心,用户用得舒心。
商业拓展专挑金融、医疗等“高合规赛道”,用行业严标准倒逼技术伦理升级,相当于给技术穿上了“防弹西装”。同时大搞行业“技术扶贫”,把基础模型能力开放给学术界同行, B ,又让全球极客(狂热于技术的人)免费帮自己做伦理压力测试,这波“空手套白狼”玩得属实高明。
这种“戴着镣铐跳街舞的策略”,让DeepSeek既能在资本市场混得(甲)——去年刚拿下某头部金融机构的亿元级订单,又在国际AI伦理峰会上被当作“模范生”点名表扬。毕竟在AI江湖,活得久的才是真大佬,谁愿意为赚快钱而让自己在该行业(乙)呢?
18.请在文中两处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A:
B:
19.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三个错别字并更正。
20.第三自然段中的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成语。
甲: 乙:
22.请分析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打太极”“糊弄学大师”的用词之妙。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
请结合以前读过的孔子、孟子、庄子等先秦诸子的语录或作品,写出你的体验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D 4.①通过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提升作品品格。
②通过有效影响作品的结构提升作品品格。
③通过正向(积极)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提升作品品格。
④通过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提升作品品格。(或者:细节会带来暗示或者隐喻。) 5.①作者具有艺术的敏感度。对相似细节中的细微差别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具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
②作者有对生活的熟悉度。正是因为平时非常了解、熟悉生活,所以能让细节自然呈现。
③作者有表达的准确度。细节与人物身份毫不违和,能表现其性格特点。
④作者合理把控“得意的笑”细节呈现的密度和频次,实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效果。
6.A 7.D 8.
①文本一的“胆大”指精神成长:文学使“我”克服生理恐惧(如夜行田野),从胆小变得勇敢。思想独立:更深层的“胆大”是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从舆论的精神(如结尾定义)。
②文本二的“胆大”指突破传统:在福克纳“扎根故乡”基础上,更大胆地改造故乡(如添加沙漠、沼泽)。
③创作手法:文学创作敢于要敢于放开,要学会想象和虚构(如将世界事件“改头换面”融入高密),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发挥。 9.①扎根生活,捕捉细节:莫言深夜独行感知自然(望月、听高粱生长),说明创作需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素材。
②虚构与真实融合:以故乡为根基(高密东北乡),大胆添加虚构元素(沙漠、狮子),构建独特文学世界。
③超越恐惧,坚持自我:文学让莫言克服胆小,创作中亦需无畏批评、敢于表达独立思考(如“不随大流”)。
④借鉴与创新并重:学习福克纳扎根土地的理念,同时突破其局限(如“后起的强盗”),形成个人风格。
10.BDF 11.B 12.B 13.(1)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因为)太穷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愿意在他门下寄居为食客。
(2)冯谖赶着车到达薛地,派官吏召集应当偿还债务的百姓,全部前来核验契据。 14.
目的:
①使孟尝君赢得薛地民心。
②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
性格:深谋远虑、做事果断。
15.B 16.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及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不同点:①《咏怀古迹(其五)》侧重表达对诸葛亮杰出政治军事才能的赞美;
②《蜀相》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诸葛亮死后祠堂冷落,生前功业被世人遗忘的感伤,并借此传达出对自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感慨。
17.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且放白鹿青崖间 侣鱼虾而友麋鹿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8. 确保技术(AI)不跑偏 既赚了行业口碑(既赢得了同行的赞誉) 19.僵:缰;
儆:警;
诀:决。 20.③删掉“防止”或“避免”;
④“玻璃栈道”前加“透过”。 21. 甲: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乙: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好景不长) 22.①“打太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模型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生活化场景,借用武术术语,生动形象地表现AI应对敏感问题的迂回策略;
②“糊弄学大师”运用比喻的修辞,达到反讽式幽默的效果,暗示AI在伦理边界上的灵活规避能力。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