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古人将酒分为“清酒”和“浊酒”,并常在诗词中借此意象来表情达意。如含有“清酒”或
A所谓不涉及逻辑推理的思路、没有诗歌语言雕饰的痕迹,这样才是上等的诗歌。
“浊酒”的诗句有“▲,▲”。
B.近代诸公作诗多致力于使用典实,不讲求神韵情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C.严羽认为,近代诗中那些合于古人的作品也有可取之处,如江西诗派的诗就值得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D.苏轼认为,古今以来杜甫的诗可以称第一,因为他终身不被重用,却不忘报效君王。
①据统计,②裁至目前,③全国各个艺术院团累计创作杂技剧超过300余部,④众多佳作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续走进观众视野,⑤给人们留下深切印象。今年,众多杂技剧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
(1)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4分)
程”优秀作品奖,标志着杂技剧创作趋于成熟,显示出中国杂技艺术(甲)。
(2)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鸟睹《诗》之正乎?(4分)
二十年间,这一新生剧种何以迅猛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杂技历史A,可追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作者对作诗的看法,请分别简要概括二者的主要观点。(3分)
溯至先秦角抵,历经汉唐百戏,传承千年。传统杂技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审美趋向
(四)阅读V(本题共2小题,9分)
B,讲究奇、难、险、美,蕴含着创新性发展的天然基因。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杂技剧的出现不是C的,中国杂技经历了从单个节目到主题晚会,再到杂技剧的
明月何皎皎[两汉]佚名
演变过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杂技主题晚会的鼎盛时期,虽然主题晚会赋予了杂技一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定的思想内涵,但作为晚会内核的杂技节目仍以技巧展示为主。随着社会文化消费方式趋于多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元,单一技巧表演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观众对艺术的更高期待。”将传统杂技从单纯的技巧表演拓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展为综合的艺术表达方式,既是杂技发展的内在需求,(乙)。“杂技剧伴随着人民日益增长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的文化需求诞生,是观演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杂技剧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与地方文旅发展高度契合。许多杂技剧(丙),将当地民俗、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②谢将军:东晋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他秋
历史、代表人物、自然景观等融入剧中,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杂技剧不仅
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高咏,谢尚大力赞赏他。袁宏从此声名大振,后宫至东阳太守。
是杂技艺术的展示形式,也是地方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A.《明月何皎皎》中皎洁的明月引发了诗中主人公的忧愁,使他夜不能寐,这与李白《静夜
19.文章第二段说传统杂技“讲究奇、难、险、美”,请任举一个例子来简要说明传统杂技具有“奇、
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险、美”中的任意一个特点。(4分)
B.《明月何皎皎》中从“出户”到“人房”,这一出一入,将诗中主人公内心翻腾的愁情推向了
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
顶点,以至于再也无法忍受,泪水不禁“沾裳衣”。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C.李诗首句点明地点、时间,紧扣标题;次句从大处落墨,描写牛渚的夜景,展现出一片碧海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青天、万里无云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压抑的氛围。
过15个字。(6分)
D.李诗可谓是失意之作,诗人虽然自负才华,发出“余亦能高咏”的感叹,但无奈无人能赏识
22.请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3分)
自己,言语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失望、对怀才不遇的惆怅。
三、写作(60分)
16.这两首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爱因斯坦说:“问题的产生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夸赞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很少夸赞他人提出问题的
(1)李商隐《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两句是
能力很强。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2)李白善用夸张的手法,创作了许多瑰丽动人的诗句。如《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透露出诗人遇救的喜悦:又如《蜀道难》中的“▲一,
息;不少于800字
▲”两句,写山峰之高、山崖之险。
【高二语文第7页(共8页)】
【高二语文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