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阳市高中2023级第二学年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宋元明清时期是古文复兴、骈文退居次要地位的时期。唐代中期,一部分文人对当时仍流行的骈文的华词丽藻甚为不满,认为它们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提侣先秦两汉时代的古文,主张“文以载道”。唐宋两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提倡古文,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终于使古文改变了骈文在过去长时期统治文坛的局面。唐宋古文继承了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冲破了骈文的种种束缚,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从而在记叙、议论、抒情和写景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名篇佳作。苏轼曾称誉韩愈的作品“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就是说韩愈的古文改变了八代骈文文风绮靡、气骨衰弱的局面。这里必须指出,唐宋古文家固然反对骈文,但对过去骈文中的不少文学因素也有所吸收和借鉴。魏晋南北朝散文长于抒情写景,开辟了散文题材的新领域,唐宋古文在这方面即加以继承和发展。唐宋古文中有一类称为“赠序”的文章,如韩愈的《送董邵南序》,着重表现和朋友分手时的离别之情,往往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又如宋代古文中的一些杂记,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也吸取了魏晋南北朝骈文和散文的精髓,着重抒情写景,文采焕发。此外,对魏晋南北朝骈文在谋篇布局和精细的艺术表现技巧方面,唐宋古文也多所吸取。唐宋时代,辞赋也出现了新面貌。唐宋古文家运用古文形式来写作辞赋,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流动,产生了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著名篇章。研究者把唐宋以来这类自由流动的赋叫文赋。此外,唐代还有一种律赋用于科举考试,律赋运用格律严密的骈体文写法,故有此名,律赋形式过于拘束,表现力大受限制,缺乏佳作。元代时间短促,散文成就不突出,而明清文学流派纷呈。明代古文家颜多,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导致文风艰涩拟古:唐宋派归有光取法唐宋古文,文风以平易见长;公安派标举“性灵说”,竞陵派追求幽峭风格,张岱《陶庵梦忆》等明朝德阳市高中2023级第二学年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四川省德阳市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阅读(72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 分)1.C(3 分)2.A(3 分)3.B(3 分)4.①首先概述唐宋至明清古文复兴、骈文退居次要地位的趋势;②接着分析唐宋古文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及辞赋的新变化;③然后阐述元明清散文的发展特点及流派;④最后总结古文与骈文在对抗与交融中推动中国散文发展的规律(4 分)。5.①继承方式:唐代古文运动在反对骈文的同时,吸收其抒情写景、谋篇布局等精华;五四新文学运动则激烈否定传统文言文,主张以白话重构文学语言(3 分)。②批判对象:唐代古文运动批判骈文的华词丽藻束缚表达;五四新文学运动批判桐城派“义法”和《文选》骈俪传统,认为其阻碍思想自由(3 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8 分)6.B(3 分)7.C(3 分)8.①交代余老五生活的环境,渲染水乡氛围,为人物出场铺垫;②通过描写大淖的“动人”“佳胜”,暗示当地民风淳朴,衬托余老五的匠人精神;③以“鲜货行”“鸡鸭蛋行”等场景,交代行业背景,凸显余老五技艺的重要性(6 分)。9.①用“娇弱伶仃”“傻气而固执”等简练词语刻画小鸡小鸭的情态,赋予其人格化特征,暗藏怜爱之情;②“挨挨挤挤”“窜窜跳跳”等叠词描绘其活泼姿态,传递生命欢悦;③“捉在手里,那点轻微的挣扎搔挠”的细节描写,以触觉感受引发心灵共鸣,于平淡中见深情(6分)。(三)文言文阅读(20 分)10.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3 分)11.B(3 分)12.B(3 分)13.(1)大王与太子都被困在诸侯手中,如今又违背大王的命令拥立庶子,不合适(4 分)。(2)国君无论愚笨、聪明、贤德、不贤德,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辅佐自己,选拔贤才来帮助自己的(4 分)。14.共同点:楚怀王昏庸,不能识别人才。司马光侧重楚国国力衰弱,未能坚守治国之道;司马迁侧重楚怀王被奸佞迷惑,疏远屈原等忠臣(3 分)。(四)古代诗歌阅读(9 分)15.C(3 分)16.①借代:“乾坤万事”代指国家兴衰、世事变迁,以小见大,浓缩家国之痛;②夸张:“一滴”极写时间短暂,与“五年”形成对比,凸显漂泊之苦;③直抒胸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沉郁悲凉(6 分)。(五)名句名篇默写(6 分)17.(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8 分)18.甲:达尔文学说的诞生有三个重要来源乙:两次关键的科学灵感(4 分)19.“渊远流长”改为“源远流长”;“导源出”改为“导出”;“言简意赅”无误(找出并改正 3 处,3 分)20.①“所得来的”改为“所积累的”;⑤“演变了”改为“演变而来的”(4 分)21.作者从与自然选择异曲同工的人工选择入手,先论证家养动植物的微小变异,这些变异为了迎合人类的某种需要,不断被人为“选择”和积累,从而产生了新品种,甚至新物种(4分)。22.D(3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