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教学设计——眼睛及视力缺陷与矫正【核心概念】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内容要求】内容:1.人体是由多个系统组成。要求:1.列举人体主要感觉器官(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问题,如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形成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理解眼睛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懂得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教学思路】了解眼睛的构造,理解眼睛成像原理。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懂得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教学过程】一、建立联系,引入任务【复习】凸透镜成像特点。【引入】观看视频:爱眼日---一起来护眼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 80% 的信息来自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一)眼睛的结构1.眼睛的外部结构【探索活动】1.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眼睛,或者两个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眼睛。熟悉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主要了解虹膜、瞳孔和眼睑。(1)虹膜是有颜色的,不同人种颜色不同。一般有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几种。我们是黑色的。(2)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叫作瞳孔,光就是通过瞳孔进入眼睛的。(3)眼睑:可随时合上,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2.在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名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她)眼前约10cm的位置,用手电筒照向这名同学的右眼(或左眼),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这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注意:手电筒的光不能太强,也不要长时间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他(她)的瞳孔变 小 (填“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自动调节,可使 较少 (填“较少”或“较多”)的光进入眼睛。虹膜可以通过调节 瞳孔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思考与讨论】当你从明亮室外走进阴暗的室内,你往往看不清室内的物体;过了一段时间后,又能看清室内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从明亮室外走进阴暗的室内,来自室内物体的光线进入眼睛的量太少,所以看不清室内的物体。过了一段时间后,瞳孔变大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加,所以能看清室内物体。如果再重新走到室外,眼睛特别耀眼,再过一段时间后,又适应了。原因又是什么?从阴暗的室内走到明亮室外,来自室外的光线大量进入眼睛,所以眼睛特别耀眼。过了一段时间后,瞳孔变小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所以又适应了。2.眼球的结构视频:眼球的结构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读图。标号 结构名称 功能1 玻璃体 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2 角膜 光通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里。3 瞳孔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可随时调节。4 晶状体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 网膜上成像。5 视网膜 物体的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6 视神经 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7 巩膜 白色巩膜是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外壳。(二)视觉的形成阅读图1.5-19视觉的形成1.视觉的形成过程: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2.眼睛的调节功能: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睫状肌 收缩 放松晶状体 变厚 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 变强 变弱成像原理图注意: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是平行光,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不是平行光。【科学拓展】颜色的分辨(三)视力的缺陷与矫正视频:近视和远视的原理。阅读教材,比较归纳总结。近视 远视视觉 效果 患近视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患远视的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矫正 方法 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 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提醒:预防高度近视带来的危害。【思考与讨论】眼睛的疾病除了远视、近视外,还有色盲、斜视、白内障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眼睛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1.色盲(1)症状: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2)预防措施:优生优育、注意日常饮食健康等。2.斜视(1)症状: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2)预防措施:①加强婴幼儿的护理;②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③定期到眼科检查等。3.白内障(1)症状:初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视物模糊、复视、近视、眩光等症状,并可能导致患者完全失明,白内障不具有传染性。(2)预防措施:避免强烈日光照射、积极防治慢性病、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孕妇避免接触有害因素、避免眼外伤和其他眼部疾病等。(四)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视频:保护视力1.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 cm;应该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2.连续看书或写字1 h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3.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 - 70 cm。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4.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5.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6.不要躺着、坐车或走路时看书。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1.说说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人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眼睛怎样调节视近和视远?3.人的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二)随堂例题【例1】如图所示,人的眼睛很像一架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实”或“虚”)像。用眼过度会使得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形成近视眼。【答案】 照相机 实 前【解析】人的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一个凸透镜,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视网膜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用眼过度会使得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凸透镜的折射能力变强,因此会使光提前会聚,因此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形成近视眼。【例2】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答案】B【解析】正常人眼看远处和一定距离的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观察远近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大,所以晶状体应该变厚一些,C错误;对于正常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是正常看就行,D错误。【例3】小科近来总是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医生检查后说是因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进入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后,折射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弱B.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强C.小科的眼睛是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小科的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远方物体的像成在小科眼睛的视网膜前面,所以小科是近视眼,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延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小科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正确。【板书设计】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如图是眼睛看远处物体的成像光路图,下列仪器中也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2.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 (如图甲), 它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请问他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甲 乙A. 近视眼,镜片 Ⅰ B. 近视眼,镜片 Ⅱ C. 远视眼,镜片 Ⅰ D. 远视眼,镜片 Ⅱ【答案】A【解析】由图乙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即镜片 Ⅰ。故选 A。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放大镜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C.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像是正立的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但成像特点不同【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故 AC 错误;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误,D 正确。故选 D。4.在下列结构中,形成物像和视觉的分别是( )A. 角膜和晶状体 B. 晶状体和视网膜 C. 晶状体和大脑 D. 视网膜和大脑【答案】D【解析】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可见,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的视觉中枢。故选 D。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的光路图,则( )A. 甲为近视眼,眼镜使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 甲为远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C. 乙为近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 乙为远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通过配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说明甲是远视眼,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乙通过配戴凹透镜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说明乙是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眼镜使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故选 B。6.王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 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配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 “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 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题图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丁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7.近视可通过激光烧蚀透明的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角膜形状应为下列选项中的( )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小皓视物时,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应戴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加以矫正。激光手术应使角膜中间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故选 B。8.“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图片中符合近视矫正前后的成像情况的组合是 ( )①②③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图①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表示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图③; 图②光线在视网膜后会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图④。故选 A。9.雾视镜能使人眼产生 “雾视”, 从而刺激晶状体变薄,重新看清物体,以达到放松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的效果。“雾视” 的原理为:戴上雾视镜后,使佩戴者的眼睛处于 “人工近视状态”, 进入眼睛的光将聚焦在视网膜前,使人眼看不清物体。图中能正确表示雾视镜的 “雾视” 原理的是 ( )A. B. C. D.【答案】C【解析】A、B 图中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应是会聚的,A、B 错误。根据 “戴上雾视镜后,进入眼睛的光将聚焦在视网膜前” 可知,C 正确,D 错误。10.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高度近视的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强,光在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小,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正常人在水中就成远视眼了,应戴高度老花眼镜。11.同学们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_______(填 “厚” 或 “薄”),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_(填 “大” 或 “小”)。【答案】薄 大【解析】同学们眺望远方时,晶状体变薄,折射光的能力变弱,晶状体的焦距变大。12.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1)近视时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近视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甲 乙(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A. 物体成像的位置B. 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C. 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答案】(1)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晶状体曲度过大(可与前一空互换) (2) 凹透 (3) AB【解析】(1) 近视眼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2) 全飞秒近视手术在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使角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3) 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像成在视网膜上,物体成像的位置发生改变,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变大,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不变,故 A、B 符合题意。13.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 2000 年,青铜器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学家用焦距为 10 cm 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________的________(填 “虚” 或 “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__(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10 cm。【答案】放大 虚 小于【解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应将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即一倍焦距之内,由题意知,放大镜的焦距为 10 cm,当物距小于 10 cm 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4.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很多同学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没有注意休息,导致视力下降。甲 乙(1) 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_______(选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 看远处时的焦距。(2) 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 “凹” 或 “凸”) 透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 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A. 物体成像的位置B. 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C. 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答案】(1)小于 (2)凹 (3)AB【解析】(1) 由图甲可知,当正常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即焦距变小,故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2) 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 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变大,使得像的位置改变,像会成在视网膜上,但像的性质不变。15.眼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有着复杂的结构与重要的功能。(1) 瞳孔位于眼球中虹膜的中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 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指眼球中其他屈光成分正常,眼轴增长,一般来说当眼轴每增加 1 mm, 轴性近视度数增加 300 度左右 (忽略其他因素对眼球的影响), 因此,可通过检测眼轴长度,大致估测轴性近视度数,如表是 11~15 周岁眼轴标准均长表,某同学刚满 14 周岁,其左眼眼轴长度为 23.2 mm, 其左眼轴性近视度数为________度。年龄 眼轴标准均长 满11周岁 21.6 mm满12周岁 22.0 mm满13周岁 22.4 mm满14周岁 22.7 mm满15周岁 23.0 mm(3) 对于轴性近视,防控大于治疗。研究发现,光源光谱越接近自然光 (太阳光), 对防控轴性近视起着越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室内照明光源时,以下哪种光源更有助于防控轴性近视:____________。(选填 “全光谱 LED 灯” 或 “普通 LED 灯”)(4) 自 2019 年以来,温州市已连续多年开展 “明眸皓齿” 工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助于近视防控,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合理即可)。【答案】(1)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2) 150 (3)全光谱 LED 灯(4)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参加户外活动、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合理即可)【解析】(1) 瞳孔位于眼球中虹膜的中央,它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2) 某同学刚满 14 周岁,其左眼眼轴长度为 23.2 mm, 眼轴增加 23.2 mm-22.7 mm=0.5 mm, 因此其左眼轴性近视度数为 150 度。(3) 全光谱 LED 灯光谱接近太阳光光谱,在选择室内照明光源时,选择全光谱 LED 灯,更有助于防控轴性近视。(4)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参加户外活动、坚持做眼保健操等,可以减少近视眼的发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如图是眼睛看远处物体的成像光路图,下列仪器中也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2.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 (如图甲), 它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请问他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甲 乙A. 近视眼,镜片 Ⅰ B. 近视眼,镜片 Ⅱ C. 远视眼,镜片 Ⅰ D. 远视眼,镜片 Ⅱ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放大镜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C.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像是正立的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但成像特点不同4.在下列结构中,形成物像和视觉的分别是( )A. 角膜和晶状体 B. 晶状体和视网膜 C. 晶状体和大脑 D. 视网膜和大脑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的光路图,则( )A. 甲为近视眼,眼镜使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 甲为远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C. 乙为近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 乙为远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6.王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 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配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7.近视可通过激光烧蚀透明的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角膜形状应为下列选项中的( )A. B. C. D.8.“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图片中符合近视矫正前后的成像情况的组合是 ( )①②③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雾视镜能使人眼产生 “雾视”, 从而刺激晶状体变薄,重新看清物体,以达到放松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的效果。“雾视” 的原理为:戴上雾视镜后,使佩戴者的眼睛处于 “人工近视状态”, 进入眼睛的光将聚焦在视网膜前,使人眼看不清物体。图中能正确表示雾视镜的 “雾视” 原理的是 ( )A. B. C. D.10.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同学们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_______(填 “厚” 或 “薄”),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_(填 “大” 或 “小”)。12.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1)近视时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近视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甲 乙(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A. 物体成像的位置 B. 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 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13.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 2000 年,青铜器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学家用焦距为 10 cm 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________的________(填 “虚” 或 “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__(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10 cm。14.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很多同学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没有注意休息,导致视力下降。甲 乙(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__ _(选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 看远处时的焦距。(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 “凹” 或 “凸”) 透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A. 物体成像的位置B. 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C. 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15.眼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有着复杂的结构与重要的功能。(1)瞳孔位于眼球中虹膜的中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指眼球中其他屈光成分正常,眼轴增长,一般来说当眼轴每增加 1 mm, 轴性近视度数增加 300 度左右 (忽略其他因素对眼球的影响), 因此,可通过检测眼轴长度,大致估测轴性近视度数,如表是 11~15 周岁眼轴标准均长表,某同学刚满 14 周岁,其左眼眼轴长度为 23.2 mm, 其左眼轴性近视度数为________度。年龄 眼轴标准均长 满11周岁 21.6 mm满12周岁 22.0 mm满13周岁 22.4 mm满14周岁 22.7 mm满15周岁 23.0 mm(3)对于轴性近视,防控大于治疗。研究发现,光源光谱越接近自然光 (太阳光),对防控轴性近视起着越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室内照明光源时,以下哪种光源更有助于防控轴性近视:_______。(选填 “全光谱 LED 灯” 或 “普通 LED 灯”)(4)自 2019 年以来,温州市已连续多年开展 “明眸皓齿” 工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助于近视防控,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合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眼睛视力缺陷与矫正、视频:爱眼日---一起来护眼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 80% 的信息来自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探索活动】1.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眼睛,或者两个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眼睛。熟悉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主要了解虹膜、瞳孔和眼睑。(1)虹膜是有颜色的,不同人种颜色不同。一般有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几种。我们是黑色的。(2)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叫作瞳孔,光就是通过瞳孔进入眼睛的。(3)眼睑:可随时合上,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2.在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名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她)眼前约10cm的位置,用手电筒照向这名同学的右眼(或左眼),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这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注意:手电筒的光不能太强,也不要长时间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他(她)的瞳孔变 小 (填“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自动调节,可使 较少 (填“较少”或“较多”)的光进入眼睛。虹膜可以通过调节 瞳孔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思考与讨论】1.当你从明亮室外走进阴暗的室内,你往往看不清室内的物体;过了一段时间后,又能看清室内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从明亮室外走进阴暗的室内,来自室内物体的光线进入眼睛的量太少,所以看不清室内的物体。过了一段时间后,瞳孔变大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加,所以能看清室内物体。2.如果重新走到室外,眼睛特别耀眼,再过一段时间后,又适应了。原因又是什么?从阴暗的室内走到明亮室外,来自室外的光线大量进入眼睛,所以眼睛特别耀眼。过了一段时间后,瞳孔变小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所以又适应了。【思考与讨论】眼睛是如何调节进入的光量?眼球的结构视频:眼球的结构指认眼球的各部分结构,说说其功能。1234567标号 结构名称 功能1 玻璃体 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2 角膜 光通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里。3 瞳孔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可随时调节。4 晶状体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 网膜上成像。5 视网膜 物体的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6 视神经 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7 巩膜 白色巩膜是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外壳。视觉的形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的调节功能: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是平行光,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不是平行光。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睫状肌 收缩 放松晶状体 变厚 变薄聚光能力 变强 变弱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科学拓展】颜色的分辨在较暗的环境下,人的眼睛很难分辨物体的颜色。原来,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较亮的环境下,视锥细胞起主要作用,能感觉到物体的色彩。视锥细胞有三种,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光较为敏感。大脑把来自各种视锥细胞的信息综合后,产生彩色的图像。然而,在较暗的环境下,视杆细胞起主要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外形和运动,形成黑白图像。视力的缺陷与矫正视频:近视和远视的成因。近视:1.视觉效果 患近视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3.矫正方法 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2.形成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提醒:预防高度近视带来的危害。远视:1.视觉效果 患近视的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如图所示。3.矫正方法 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近视2.形成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使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思考与讨论】眼睛的疾病除了远视、近视外,还有色盲、斜视、白内障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眼睛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1.色盲(1)症状: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2)预防措施:优生优育、注意日常饮食健康等。2.斜视(1)症状: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2)预防措施:①加强婴幼儿的护理;②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③定期到眼科检查等。3.白内障(1)症状:初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视物模糊、复视、近视、眩光等症状,并可能导致患者完全失明,白内障不具有传染性。(2)预防措施:避免强烈日光照射、积极防治慢性病、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孕妇避免接触有害因素、避免眼外伤和其他眼部疾病等。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视频:保护视力保护视力的一些措施与方法:1.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 cm;应该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2.连续看书或写字1 h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3.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 - 70 cm。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4.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5.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6.不要躺着、坐车或走路时看书。【课堂总结】1.说说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人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眼睛怎样调节视近和视远?3.人的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板书设计】【例1】如图所示,人的眼睛很像一架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实”或“虚”)像。用眼过度会使得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形成近视眼。【随堂巩固】【答案】 照相机 实 前【例2】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答案】B【例3】小科近来总是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医生检查后说是因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进入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后,折射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弱B.小科眼睛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强C.小科的眼睛是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小科的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pptx 保护视力.mp4 保护视力1.mp4 眼球的结构.mp4 近视的原理1.mp4 近视远视原理.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