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黔南州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书写水平(3 分)1.【解析】考查作文书写水平,根据作文书写情况给分。(字迹混乱、潦草、难以辨认 1 分或零分;所写的字能辨认、字迹清晰、明了,2分;所写字迹干净、工整、美观3分)二、基础积累(共 4 道小题,16 分)2.【答案】(4分)①孕育 ②绎 ③沓3.【答案】(2分)D【解析】 A、B、C 正确。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4.【答案】(8分)①天涯若比邻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③斗折蛇行 ④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⑤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⑥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每空 1 分,多字、漏字、错字等该空均不得分)5.【答案】(2分)C【解析】 A、B、D表述正确,C 项中“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故选 C。三、阅读能力(共 14 道小题,32 分)6.【答案】(2分)B【解析】 A、C、D不正确,A 项晁错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C项李斯是秦朝的丞相、政治家、文学家,他向秦始皇建议“焚书坑儒”,所以他不可能藏《书》;D项贾谊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故选 B。7.【答案】(2 分)①参加革命,英勇作战(或“参加红军,投身革命”); ②高度负责、坚韧顽强(或“意志坚定、信念执着”)8.【答案】(2分)B【解析】 A、C、D 正确,从三叔爷的“家书”中可知背炸药包执行任务的是罗忠诚,而非罗明远,故选 B。9.【答案】(2分)D【解析】 A、B、C 正确,D项“象征当代边防哨所官兵继承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在文中找不到“炒面”作为其象征的依据,故选 D。10.【答案】(2 分)示例:①对戍边生活厌倦,希望调离 ②被战士们的牺牲精神震撼,萌生出戍边使命感。(1点 1分,能概括到要点即可给分)11.【答案】(3分)示例:罗忠诚最令我感动。他牺牲前将入党申请书缝进衬衣,誓言“化作雪山石头”守护祖国,彰现了 19 岁少年的赤诚与担当。他用生命诠释了“舍身为国”的信仰,让我感受到他深沉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激励我要勇担使命。(不管选择哪一个人物,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就给 1 分,写出其精神 1 分,得到的启示或力量 1 分)12.【答案】(2分) C【解析】 A、B、D正确,第⑨段指出,土壤在下雨时可吸收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并非只在干旱时发挥作用,故选 C。13.【答案】(2 分)示例: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土壤还为无数生命提供栖身之所,突出了土壤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丰富性和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4.【答案】(3 分)示例:①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中,切忌过度耕作、放牧,保持土壤结构与肥力;②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土壤污染;③养成少使用一次性制品或塑料制品的习惯,注重垃圾分类,合理处理垃圾,从源头防止污染物渗入土壤,造成污染;④植树造林,增加林草植被覆盖,防治水土流失。(1点 1分,任写三条即可,建议合理就可给分)15.【答案】 (2 分) D【解析】 A、B、C正确,原文“子将挟西湖为己有”是子将心中认为西湖更美,而不是正在游西湖。第 1 页 共 3 页16.【答案】(3 分)示例:作者通过描写西山之景,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高逸情怀。(紧扣写景特点答题即可)17.【答案】(2分)A【解析】 A项,副词,大约;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动词,视为/介词,对;D 项,动词,以……为乐/名词,快乐。故选 A。译文: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转而往北,有一条十里平堤,堤上夹道种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柳树,高高低低,互相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湖中的菰蒲长得很零乱,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图画之中。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汽,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在此之前,(我曾)约孟旋、子将同游西山,两人都不到,于是我便慨然独往。子将把西湖视为己有,眼界是真够高的,但他稳居七香城中,傲慢地对待我这次旅行,这是为何呢?我把这些写下来寄给在西湖的孟阳等诸位兄长,想博得他们一笑。18.【答案】(2分)C【解析】A、B、D 表述错误,故选 C。19.【答案】(3分)示例一:“位卑未敢忘忧国”表现出诗人虽身处困境、职位低微,但仍心怀国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句诗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示例二:本诗尾联借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典故,表达诗人渴望像诸葛亮那样为国效力、收复失地。虽然现实中自己被贬谪,无法施展抱负,但其中蕴含诗人的爱国情怀。(学生能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9分)20.【答案】(2分) B【解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是一句祝贺新婚的词,用粉红的桃花来比喻美丽的新娘。与题目要求无关,故选 B。21.【答案】(4分)第①句,修改意见:将“等”或省略号删除;第③句,修改意见:将“交融”和“交流”互换位置。22.【答案】(3分)示例:我认为图一符合主题,理由:海报内容充分展示贵州少数民族建筑特色,各民族身着多彩的民族服饰,手持彩旗,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体现贵州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格局。我认为图二符合主题,理由:主标题“民族团结大巡游”采用行楷的书法字体,引人注目。图中各少数民族身着民族盛装,手持民族乐器,欢呼雀跃,彰显了各民族大团结的活动主题。(围绕图片内容,突出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五、写作能力(40 分)23.(40 分)作文评分标准如下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关键要素分析:1.站在:“站”是一种姿态,“站在”二字描绘的不仅是一个物理状态,更是一种精神姿态。“站”意味着一种积极、主导的姿态,暗示着准备就绪、全心投入、勇于担当,对舞台及其上发生的一切拥有一定的掌控力。2.舞台上:“舞台”是作文的核心内容,需要明确舞台的含义。题目中的“舞台”不仅指物理平台,它象征着个体展现自我、施展才华、实现价值、获得认可的生命空间。3.属于自己的:“属于自己”是题目的灵魂所在,它强调这是“我”主动寻找、勇敢选择、努力争取或用心搭建的结果,能彰显“我”的独特光彩和价值。4.人称“我”:作文应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通过“我”的经历、感受和思考,来展现“我”成长的过程。第 2 页 共 3 页5.文体要求:作文应以记叙的方式展开,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有明确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以及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强调故事性,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事件来展现选择和变化的过程。综上所述,题目关键要素在于:“舞台”作为生命空间,“属于自己的”作为价值核心,“站”作为主体姿态。 写作时需清晰呈现“我”如何在成长中辨识、追寻或创造那个与灵魂共鸣的独特空间,最终以主动、自信的姿态立于其上,发出生命独特的光彩。作文应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以记叙的方式展开,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作文评分标准如下:类别要素 归档分值一类:36-40 分 一档:39-40 分要素齐全,1.明确“舞台”的含义及重要性,它象 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过渡自然,内容丰富、征展现自我的机会; 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语言表达清晰。2.详细描写“站上舞台”的心理变化与具体行动; 二档:36-38 分3.在叙述经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感受、独特 有比较生动的细节描写,过渡较自然,内容较丰发现或深刻感悟。 富、结构较紧凑、情感较真挚,语言表达较清晰。二类:30-35 分 一档:34-35 分要素基本齐全,1.基本明确“舞台”的含义及重要 二档:32-33 分性; 三档:30-31 分2.“站上舞台”的过程基本真实可信、详略较得当, (根据结构、语言、感染力等方面赋分)感染力较强,需要描述站上前后“我”的心理变化;3.能较充分展现“我”的思考、感悟和成长。三类:24-29 分 一档:28-29 分记叙“我”站上“舞台”的过程、“我”的情感体 二档:26-27 分验(较浅)。逻辑稍欠缺,详略安排欠妥,偶有词 三档:24-25 分不达意。 (根据结构、语言、感染力等方面赋分)四类:12-23 分 一档:18—23分审题明显漏洞,要素不齐全 1.文体不明显。2.经历与变化无逻辑关系。3.400-600 字。二档:12-17 分1.全篇有部分抄袭,字数够。2.主题不突出。3.300-400 字。五类:0-11 分 一档:9-11 分内容与题意无关。 1.全篇大部分抄袭,有明显改动,且字数达标。2.大面积套作,字数达标。3.200-300 字。二档:6-8 分1.全篇基本抄袭,稍有改动,字数达标。2.通篇套作,字数达标。3.100-200 字。三档:0-5 分1.通篇抄袭,字数达标。2.能查到背诵的文章。3.100 字以内。第 3 页 共 3 页黔南州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书写水平(3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3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16分)岁月勾勒胜景,自然 ① 神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镶嵌在贵州大地的一块翡翠,散发着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有苗族芦笙舞,古朴的舞姿演 ② 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令人惊叹的布依族蜡染工艺,蓝白图案诉说岁月故事。传统节日里,苗族人民吹奏芦笙、牛角号,敲锣打鼓,那声音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山野都唤醒。近年来,黔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每逢节假日,各地游客因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纷至 ③ 来。在被称作“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荔波小七孔,你不仅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还能邂逅葱郁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在形成于3.7亿年前的独山“天洞”中,钟乳石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洞中的自然景观与光影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绚丽壮观的画卷,令人目空一切。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震耳欲聋 B.潺潺 C.绚丽 D.目空一切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8分)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③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④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贺敬之《回延安》)⑤《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⑥《关雎》中,表现文静美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的诗句是: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蒹葭》出自其中。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C.“黄发垂髫”指年龄称谓,其中“黄发”用来指小孩,“垂髫”指老人。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三、阅读能力(共14道小题,32分)(一)整本书阅读(4分)6.下面文段来自《经典常谈·〈尚书〉第三》,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分)他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A.晁错 B.伏生 C.李斯 D.贾谊7.班级要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分享会,小语大致梳理了保尔的重要经历及其性格或思想变化。请帮他将下面表格内容补充完整。(2分)重要经历 性格特点(思想变化)辍学打工,饱受欺压 吃苦耐劳、坚韧不屈① 勇敢无畏、无私奉献修筑铁路,困难重重 ②双目失明,坚持创作 坚持不懈、顽强奋斗(二)现代文阅读(16分)家 书张中杰4月,细雪如碎盐般扑打在防风镜上。罗明远的手指蜷在羊皮手套里,仍能触到军功章边缘的凸起。女儿罗小薇跟在他后面,她盯着父亲后颈新添的白发,想到上山之前他们的对话——“爸爸,我实在不想在这荒无人烟的鬼地方待下去了,你找找人,把我调走吧!”“我带你去见见我的三叔。”1950年冬,17岁的罗忠诚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他与战友奋勇杀敌。罗忠诚最终牺牲在一场战斗中,年仅19岁。来到纪念馆,管理员老周哈着白气递来一个牛皮纸袋:“之前整理库房,在老物什相低翻着的。”从纸袋里滚出的炒面球裹着草纸,硬得像块石头。小薇用手轻轻展开,草纸上写着:“雪水拌炒面第30日,连里最后一匹驮粮的军马冻死在二道岭。指导员说,咱们现在啃冰碴子,将来老百姓要吃青稞饼。”她的指尖触到纸背细密的凹点,像触到某种沉睡的心跳。纪念馆的展柜泛着冷光,一封家书被恒温灯烘得微黄,“忠诚”二字在落款处洇成墨团,像不灭的火。1952年12月13日,雨夹雪。爹娘,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儿可能已化作雪山的一块石头了。今天敌机轰炸,卫生员小张把最后一把炒面塞给我,自己却被弹片划破了肚子。他临死前说,真想看一眼天安门的国旗。我把炒面埋在战壕里,等胜利了,要在上面种棵苹果树。连里的老班长说,打完仗要去上海当工人,娶一个纺织厂的姑娘。我想,要是我们现在不把敌人挡在国门外,以后会有多少姑娘等不回丈夫,多少孩子等不回爹娘 今晚要进攻敌军主峰,我背炸药包执行任务,入党申请书缝在了衬衣里。我跟班长说,如果我回不来,请把它交给党组织。看着三叔爷罗忠诚的信,小薇眼眶发酸。鹰嘴崖上,风像把生锈的剪刀,刮得人脸生疼。界碑旁新立了座衣冠冢,墓碑在风雪中挺立。“这位小战士是去年为救群众牺牲的,才19岁,和我三叔当年一般大 ”父亲喃喃地说。烈士的衣冠冢前,新放着边防小学孩子们送的几朵格桑花。小薇蹲下身,用手套拂去墓碑上的积雪,“烈士”二字的红漆像朵开在雪地里的杜鹃。暮色中,哨所飘来饭香。炊事班班长掀开锅盖,热气腾起。“这汤里搁了三把野葱,是老前辈传的方子了。那年守防,零下30摄氏度,还断了粮,我的班长就带着我们挖草根煮雪水。”他用粗瓷碗给父女俩盛汤,碗沿缺了口,露出底下的白瓷,“这也是老兵留下的,你看这儿——”他指了指碗底模糊的刻痕,“写着‘宁冻十次骨,不丢一寸土’。”返程时,小薇望着崖下翻涌的云海,想起三叔爷家书的末页:“爹娘,如果儿没有回来,请不要难过。儿会化作雪山的石头,长久望着我们的祖国。”正想着,父亲示意她看后排座位,上面有个旧木箱。小薇探身打开,里面整齐码着泛黄的笔记本——是父亲30年前当边防排长时的巡逻日志。冷风吹得小薇眼眶生疼,她看向远处,隐约看见界碑在月光下立成剪影,如一位军人在静静伫立。3个月后,小薇在公示栏前看着“留守边防”的名单,接到父亲的视频电话。镜头里,烈士陵园的凌霄花开得正盛。父亲说,他将三叔的那枚军功章捐给了连史馆。傍晚,边防升起炊烟。小薇在桌前写完入党申请书,在“我自愿长期戍守边防”几个字后面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微风吹来,掀起桌上的老照片——那是三叔爷和战友们在三八线上的合影,每个人脸上都笑得那样灿烂。界碑旁,格桑花开得正盛。(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5月6日)8.下列在文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是( )(2分)A.罗小薇在界碑旁的衣冠冢前拂去墓碑积雪。B.罗明远在朝鲜战场上背着炸药包进攻主峰。C.炊事班班长用刻有字的粗瓷碗给父女盛汤。D.罗忠诚将入党申请书缝在衬衣里执行任务。9.文中多次出现“炒面”这一细节,下列不是“炒面”作用的一项是( )(2分)A.呈现了抗美援朝战场环境的极端恶劣和物资匮乏。B.体现战友之间在生死关头的深厚情谊与无私牺牲。C.是触动罗小薇心灵、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关键媒介。D.象征当代边防哨所官兵继承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10.文中罗小薇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图。(2分)11.文中的人物群像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坚守与传承。其中哪一位人物最令你感动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3分)地球的“皮肤”,你了解多少李春剑答案①如果说,地球是滋养万物生灵的“母亲”,那地表覆盖的土壤就是她的“皮肤”。没有土壤,便没有土地,无数生命就没有生存与繁衍的根基。土壤是如何形成的②土壤的形成漫长而复杂,是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对地表岩层进行的一次次“精雕细琢”。③首先是“风化”。地表裸露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渐渐破碎、转化,变为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不仅是风对岩石的侵蚀,还包含温度变化导致的冻融,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引起的岩石化学变化,以及地表下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活动导致岩石产生生物变化等。④其次,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一种深色的、稳定的、分子量很大的腐殖质。这种或黑色或棕色的有机物质,保水性、保肥性和通气性极佳,与岩石风化的碎屑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具有肥力的土壤。⑤最后,气候和地形条件也对土壤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会分化为不同类型。不同地形下,土壤分布也会不同,土壤保水性与肥力也有差异。土壤里面有什么⑥地球上90%以上的食物都来源于土壤。除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矿物质、动植物与微生物产生有机质外,水与空气也是土壤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水助力植物生长,也影响着土壤的温度;而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则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提供助益。⑦“慷慨”的土壤还为无数生命提供栖身之所。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植物的根在土壤中蜿蜒延伸,线虫、蚯蚓、节肢动物等在这里“开疆拓土”,穴居哺乳动物在土壤中相互依偎、繁衍生息。当然,还少不了我们“看不见”的生物——每1克的土壤里就有10亿个细菌、数以万计的菌落、超200米的菌丝,这些土壤“住户”在养分循环、调节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物理结构以及改善植物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什么作用⑧土壤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功能。⑨首先,土壤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水流过时,土壤颗粒与微生物等能够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等,并降低它们的浓度,从而净化水质。同时,土壤具有很强的保水性。下雨时,土壤就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可以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当干旱来袭,土壤则会把自己储存的水提供给植物,维持植物生长。⑩其次,土壤是重要的碳库。研究表明,全球土壤每年可固定4亿~12亿吨碳。动植物的遗体、枝叶,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形成大量的有机碳。 此外,土壤还是气候的“调解者”。白天,土壤吸收热量并转化为热能,夜晚再将热能释放。因此,土壤的温度比空气的温度更加稳定。土壤吸收、蒸发水分也会影响大气温度与湿度。这些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会遇到哪些“伤害” 土壤健康与否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人类的破坏性活动正在“伤害”土壤。全球土壤整体面临着“十大威胁”:土壤侵蚀、土壤有机碳损失、养分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壤滞水、土壤板结、地表硬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以土壤污染为例————固体废物的倾倒、有害废水的渗透、有害气体与粉尘的降落 使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而土壤污染的最终受害者是人类自己,被污染的粮食果蔬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并不是在污染发生的当下就能被发现,而是隐蔽而滞后的。土壤污染几乎不可逆转,污染物极易累积,不易被稀释或降解,修复也需要很大的代价或很长的时间。 健康的土壤弥足珍贵,要想形成2~3厘米厚的土壤,至少需要上千年之久。所以爱护土壤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认识土壤,保护土壤,创造美好未来。(选自《文摘报》2025年4月26日06版,有删改)1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土壤孔隙中的空气能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提供帮助。B.全球土壤每年可以固定4亿~12亿吨碳,是重要的碳库。C.土壤吸收水分仅在干旱时发挥作用,对降雨无调节功能。D.不同气候和地形条件会影响土壤类型、分布及肥力情况。13.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当然,还少不了我们‘看不见’的生物————每1克的土壤里就有10亿个细菌、数以万计的菌落、超200米的菌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说它的作用。(2分)14.读了文章后,同学们决定向社会发出“保护土壤”的倡议,请根据文中关于土壤受到的伤害等相应内容,提几条具体保护土壤的建议。(3分)(三)古代诗文阅读(12分)游西山小记[明]李流芳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⑤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先是,约孟旋、子将⑥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⑦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⑧城中,傲予此行,何也 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注释】①智智():重叠的样子。②菰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蹇():跛,行动迟缓。借喻劣马或跛驴。⑤岚:山林中的雾气。⑥孟旋、子将:人名,与后文的孟阳,均为作者友人。⑦挟:怀在心里。⑧七香:本指多种香料的混合,这里喻指都市繁华。15.下列内容与原文描述不符的一项是( )(2分)A.写游西山途经之地,作者只用“出、过、至”三个动词一笔带过,颇吝惜笔墨。B.作者重点描写的地方是西山的澄湖,那里山水相依,景色优美,如在江南画图中。C.作者此次游西山赏美景胜境却无良朋相伴,因此“慨然”,“慨然”一词意蕴丰富。D.子将未同作者游西山是因为他正在西湖游玩,并认为西湖之景远胜西山之景色。16.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文写了作者游玩西山的见闻和感受,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3分)1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可十余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B.折而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C.挟西湖为己有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D.顾而乐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病起书怀①[南宋]陆游病骨支离②纱帽宽,孤臣③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④。天地神灵扶庙社⑤,京华父老望和銮⑥。出师一表⑦通今古,夜半挑灯⑧更细看。【注释】①本诗是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病起:病愈。②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③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④阖()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⑤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⑥京华:京城之美称。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⑦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⑧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18.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病骨支离”表明诗人因病身体瘦削,“纱帽宽”表明诗人官级提升可以管得更宽了。B.“阖棺”一词表明诗人身体很不好了,预感到快要死了,对未来收复国土已几近绝望。C.颈联表现了诗人心忧国家社稷,日夜企盼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河山的强烈愿望。D.尾联采用典故,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已毫无办法。19.陆游被后世誉为“南宋爱国主义诗人”,请结合本诗诗句分析陆游的爱国情怀。(3分)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9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2025年5月18日上午9时,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盛大举行,由26个特色方阵、约3600人组成的巡游队伍,以多彩的服饰、精湛的技艺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了一场民族大和谐的视听盛宴。20.八年级(1)班以“民族团结,以和为贵”为主题开展民族团结大巡游宣传活动,下列诗句不适合作为宣传语的一项是( )(2分)A.星月同辉,山河共春。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D.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1.小文同学作为此次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的推荐官,下面是她提前准备的推荐语,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①这是黔山秀水间最动人的图景:数十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盛装集结,身着苗银侗绣、布依蜡染、水家青衫等 服饰,踏着欢快的节拍走来。②听!芦笙悠扬,铜鼓铿锵,侗族大歌天籁回荡,八音坐唱古韵流淌,每一个音符都奏响团结的乐章。③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课堂,是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的深情礼赞!④来贵州,加入这场万人同欢的盛典,感受“多彩贵州”的无穷魅力,与各族同胞手牵手、心连心,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第 句,修改意见:第 句,修改意见:22.八年级(1)班围绕此次民族巡游开展宣传海报大比拼,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小黔和小南的作品,你认为哪一幅符合主题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五、写作能力(40分)23.聚光灯下,并非只有万众瞩目的中央。真正的舞台,其实就在我们日夜跋涉的脚下。它或许是教室里那张课桌,或许是厨房中那一方灶台,抑或是你默默耕耘的平凡岗位——当生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全力以赴、熠熠生辉,那便是独一无二的华彩篇章。请以“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为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40分)写作提示及要求:(1)明确“舞台”的含义,交代“自己的舞台”具体指什么。(2)详略得当地描写“站上舞台”的具体行动过程与心理变化。(3)在叙述经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感受、独特发现或深刻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答案(PDF版,含解析).pdf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