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强化练3 配合物1.很多金属原子可与CO形成化学式为M(CO)n的金属羰基配合物。其中,每个CO提供1对孤电子对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且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与CO提供的电子数总和等于18。下列化学式中符合上述描述的金属羰基配合物是( )A.Mn(CO)5 B.Fe(CO)5C.Co(CO)5 D.Ni(CO)52.乙二胺四乙酸又名EDTA,是一种能与Ca2+、Mg2+等金属离子结合的螯合剂,它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DTA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sp3B.EDTA与Ca2+形成的配合物中,Ca2+的配位数是6C.EDTA与Ca2+形成的配合物中,Ca2+的配体数为2D.EDTA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C3.如图是卟啉配合物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只含有H、Mg、C、N元素B.该化合物是配合物,中心离子是镁离子C.该化合物是配合物,其配体是N原子D.该化合物不是配合物,而是高分子化合物4.(不定项)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氮气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可以合成氨、氮的氧化物、硝酸等重要的化工原料;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5]SO4,减少环境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提供孤电子对用于形成配位键B.该配合物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配离子为[Fe(NO)(H2O)5]2+,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D.该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5.含Fe3+的配合物呈现不同的颜色,如[Fe(H2O)6]3+呈淡紫色(稀溶液时为无色),[FeCl4]-、[Fe(H2O)5(OH)]2+呈黄色。在Fe(NO3)3黄色溶液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接近无色,用该无色溶液做实验,现象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H2O)6]3+中Fe3+提供空轨道,O提供孤电子对B.Fe(NO3)3黄色溶液中存在[Fe(H2O)5(OH)]2+C.实验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H2O)6]3++4Cl-[FeCl4]-+6H2OD.实验①的现象说明H2O比OH-更易结合Fe3+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专题强化练3 配合物1.B 2.C —CH2—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COO—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A正确;Ca2+为中心离子,周围有4个O和2个N与Ca2+形成配位键,故Ca2+的配位数为6,B正确;EDTA与Ca2+是1∶1配位,Ca2+的配体数为1,C错误;基态N原子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C,D正确。3.B 该化合物中还含有氧元素,A错误;Mg2+中含有空轨道,而该化合物中2个氮原子能够提供孤电子对,Mg2+与2个氮原子形成配位键,该化合物为配合物,中心离子是镁离子,B正确,D错误;该化合物中配位原子为氮原子,不能称氮原子为配体,配体一般为离子或分子,C错误。4.C 该配合物中Fe2+是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孤电子对,故A错误;该配合物中阴离子为S,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B错误;配离子为[Fe(NO)(H2O)5]2+,配体为NO、H2O,所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故C正确;该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有N、O、H、S,H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N、O、S位于p区,故D错误。5.D [Fe(H2O)6]3+呈淡紫色(稀溶液时为无色),在Fe(NO3)3黄色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溶液接近无色,溶液中存在[Fe(H2O)6]3+,将该溶液均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3滴1 mol·L-1 NaOH溶液,溶液变成黄色,即溶液中含有[Fe(H2O)5(OH)]2+;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3滴1 mol·L-1 NaCl溶液,溶液变成黄色,即溶液中含有[FeCl4]-,据此分析。[Fe(H2O)6]3+的中心离子是Fe3+,Fe3+提供空轨道,H2O为配体,O提供孤电子对,故A正确;Fe(NO3)3黄色溶液中存在H2O和OH-,因此该溶液中存在[Fe(H2O)5(OH)]2+,故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无色溶液中存在[Fe(H2O)6]3+,加入3滴1 mol·L-1 NaCl溶液,得到的黄色溶液中含有[FeCl4]-,因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H2O)6]3++4Cl- [FeCl4]-+6H2O,故C正确;无色溶液中存在[Fe(H2O)6]3+,加入3滴1 mol·L-1 NaOH溶液,得到的黄色溶液中含有[Fe(H2O)5(OH)]2+,说明OH-比H2O更易结合Fe3+,故D错误。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