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高一 语文1.(3分)B 只是有这种可能,不是绝对是。2.(3分)D 陈希亮所建的桥在宿州,而《清明上河图》中的那座“汴水虹桥”在汴京。3.(3分)D 只能说明北方有这样一个相似的技艺,并不能说明“编木”搭桥这种技艺应该是从北方传到南方的。4.(4分)①南方的木拱桥结构比北方更加复杂。这可能与南方河面比北方宽阔,建造的木拱桥的跨度要比北方大有关。②南方的木拱桥一般有廊,而北方的没有。这与南方潮湿多雨而北方干旱少雨有关。③南方的木拱桥用榫卯结构,“汴水虹桥”用索捆绑(或是用铁件箍扎),这与南方当地传统木结构房的榫卯结构技术和潮湿多雨的气候容易让绳索铁件腐烂生锈有关。(答对一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3分,答对三个要点4分)5.(6分)①科技创新需要突破固有思维。从传统的编织技艺到“编木”技艺,就是一次思维的创新。②科技创新要以人为本,基于人民的需要。木拱桥的创造就是在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的。③科技创新要坚持在劳动实践中实现。无论是北方的“汴水虹桥”,还是南方的木拱廊桥,都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的创造。(每个要点2分,共6分)6.(3分)D 作者只是写和三种植物有关的人,并无借物喻人。7.(3分)C 作者以此结尾,有匠心所在,因此,A项中的“并无其他深意”错;这篇散文主要传达的是美好与温暖,并无对命运的感叹,也无悲凉,因此B、D两项错。8.(4分)①《枸杞》一节可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括介绍枸杞,第二部分写了一对捡枸杞的老夫妻,第三部分写一家门头上种的枸杞。这三部分看似相互之间并无逻辑上的联系。②但是这三部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枸杞带给人们美好和温暖。第一部分是枸杞作为食物的美好,第二部分是老夫妻感情的美好,第三部分是枸杞给“我”带来的视觉上的美好。(每个要点2分,共4分)9.(6分)①体现在所写的平常的事物上。无论是山丹丹、枸杞,还是槐花,都是常见的事物。而就是这些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美好和温暖。②体现在所写的人上。“老堡垒户”、捡枸杞的老夫妻、养蜂人都是平凡人,但他们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③体现在美好的感情上。捡枸杞的老夫妻之间的淡泊和谐、养蜂人夫妻的温暖和睦、养蜂女人对“孙子”的爱,都让人感到温暖。(每个要点2分,共6分)10.(3分)CEG 可根据标志词“其”“故”等来判断;也可根据句意“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来判断。11.(3分)B A项,“而温温似不能言”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与战胜而得者”的“而”是连词,表承接。B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C项,文中的“举”意为“考、应试”,《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举”意为“施行”。D项,文中的“居”意为“过了”,“居域中之大”的“居”意为“处在”。12.(3分)A “苏洵自己也看不上多数人所学的东西”是在“举进士,再不中”之后。13.(8分)(1)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雄伟,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想见到他的样子。(“博辩”“悚然”各1分,大意2分)(2)有人死了他就周济抚养人家的孩子,乡邻都觉得他品德高尚。(“恤”“德”各1分,大意2分)14.(5分)①心志坚定,发奋苦读,有丰厚的积累。二十七岁发奋努力学习,谢绝昔日一切交往,闭门苦读若干年。②天资聪慧,又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发现现在所学不能使自己成功后,及时转向,潜心钻研经典。(答对一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5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欧阳修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雄伟,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想见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见面后,却发现他老实温和,似乎不像健谈的人。到逐渐接近他,跟他相处越久,就会发现他越发可爱。断断续续地谈出他所知道的,越询问他,就越发觉得他像什么都知道一样。唉,可以称得上是纯明笃实的才德出众之人了!苏洵的父亲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书职方员外郎之职。苏序有三个儿子,长子苏澹,次子苏涣,两人都靠文章考中了进士;而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他的父亲也放任他而不过问,乡邻和亲戚都对这感到奇怪。有人询问原因,他的父亲只是笑笑却不回答。而苏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茂材异等,也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于是潜心地研究了六经和百家的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成功与失败的变迁和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慨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开始的时候,欧阳修为他向朝廷推荐文章,(朝廷)召他到紫微阁供职,他推辞没有到任,后来(朝廷)又授予他秘书省校书郎。恰逢太常编修建隆年间以来的礼书,于是让他做了霸州文安县主簿,让他拿主簿的俸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共同编修礼书。写成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编成后,正当要上奏朝廷而还没有上报的时候,他却因病去世了。当时是治平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五十八岁。天子知道后为他感到哀痛,特地赠他光禄寺丞的官职,命令有司准备船载着他的尸体回蜀地下葬。苏洵喜欢跟人交往,惠他人之所急,有人死了他就周济抚养人家的孩子,乡邻都觉得他品德高尚。材料二:明允姓苏,名洵,眉州眉山人。起初参加进士科考试,后又应考茂材异等科,皆未中第。归家后,他焚毁旧日所作文章,闭门苦读,过了五六年,学问积累深厚,才重新提笔为文。他的文章短则百字,长的有上千字,文章分析事理、引用事物作比方,意义丰厚的能尽量写得简略,含义深远的能让人觉得就在身边,大道理能体现在小事物上,细微处能变得明白显著;文辞繁密而不杂乱,恣肆而不散漫。他的文章雄壮俊伟,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涌而下;他的文章散发出的光辉,如指引我们的星辰高悬天际。15.(3分)B 本诗不是“登高而怀古”。16.(6分)“冲断”更能。理由如下:①从诗意上说,理解成“冲断”,此句的意思就成了绿水冲断了当初天子所行之路,更能突出破败的意境。②和下句的“摧”对应。“摧”直译为“摧毁”,即青松摧毁了古代帝王的陵墓,也就是古代帝王陵墓上长满了古树。(每个要点3分,共6分。如选“尽头”,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2)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3)六王毕 四海一/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每空1分,共6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18.(3分)B 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应该是称赞这一情节安排的“巧妙、精妙”,应该选B。“隐晦”,指不清楚、不明白,精巧多指具体事物,显豁指明显,都不合语境。19.(4分)“轻幽”的“轻”应为“清”;“纯厚”的“纯”应为“醇”;“漫不经心”的“慢”应为“漫”。(找出一个错别字1分,改正1分。共4分)20.(2分)A:淋漓尽致 B:众口难调(每个成语1分,共2分。其他成语如符合语境也可给分)21.(5分)这一结构使得画线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若”紧承上文,肯定了曹雪芹笔下螃蟹宴的妙处,“还”引起下文的补充,说明下文还有作者对螃蟹宴更精妙的安排。(3分)22.(4分)螃蟹宴调众人口味,合欢酒藏曹公匠心/苦心经营藏布局,漫不经心巧安排 (概括内容2分,对仗形式2分)23.(60分)【写作指导】本题的最佳立意应该是既要跳出问题,看到问题的全貌,看到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联系;又要深入问题内部,探求问题的本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且深刻地认识问题。当然,如果只写一个方面,也未尝不可。绝密★启用前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題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蜗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木拱桥始建于北宋真宗年间,相传由陈希亮推广、流传于汴京一带,因宋室南渡、黄河改道等多种原因自然消失,造桥技艺也在中原失传。福建木拱廊桥的兴起,不知是长因闽浙山区地处偏远,北宋时期的造桥技艺传入闽浙地区,避免了战火的纷扰,得以保存和发展:还是闽越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过程中,结合当地传统木结构房的榫卯结构技术,自然形成了木拱桥的造桥技艺,这些都已无法考证。福建木拱廊桥与《清明上河图》汴水上那座形似彩虹的木拱桥,在桥身外形上相似,却有更高的结构成就。首先,在木杆连接上,木拱廊桥的核心建造技术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梅卯结构”。其次,木拱廊桥在桥面上加盖廊屋,使得关锭的拱架木构件在南方山区多雨、潮湿的环境中保持干燥,使之更经久耐用,并巧妙地利用廊屋的整体重力使得向上反弹应力平衡,确保桥身稳固。再次,在桥面坡度上,福建木拱廊桥单拱跨度比较大,桥面多为平坡或缓坡,而汴水虹桥的桥面明显有较大幅度。初始的拱式结构由两组木头倾斜依靠形成人字形拱架,相互间以榫头通过节点梁木(俗称牛头)相贯御合,俗称为人字撑、两节拱,以下简称为“Ⅱ型”。之后,演变为由两组斜杆和一组水平杆组成的八字形拱架,相互间用榫头与牛头相贯铆合,俗称为八字撑、三节苗、三节拱,以下简称为“Ⅲ型”。而在“Ⅲ型”的基础上将拱架玫造,演变为四组斜杆组成的拱架,俗称为四节苗、四节拱,以下简称为“Ⅳ型”;以及四组斜杆和一组水平杆组成的拱架,俗称为五节苗、五节拱,以下简称为“V型”。木拱廊桥的受力、支撑系统就是由上述的一种或两种类型组合数而成,同时决定了木拱桥单孔跨度。中国古代木拱桥可以分为七种主要类型,分别是Ⅱ型木拱桥、Ⅲ型木拱桥、Ⅲ一Ⅱ型木拱桥、Ⅲ一Ⅲ型木拱桥、Ⅲ-Ⅳ型木拱桥、Ⅲ一V型木拱桥以及Ⅲ型拱架与悬臂梁桥的组合。Ⅲ一V型木拱桥是目前已知福建木拱廊桥发展的最高形态,因拱架结构由三节苗系统与五节苗系统相互编织咬合而成,所以又被称为“编木拱廊桥”或“贯木拱廊桥”。HX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评语文答案.docx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评语文试卷(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