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16 ABBDA CADBA DDBAB D17(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有利于国家治理的运转。(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2)目的: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 分)(3)认识: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制度不断创新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18(1)特点:契丹人的进食方式变为箸刀并用或箸匙并用(或越来越多的契丹人使用筷子进食);女真人的食物品种从渔猎到农耕变得丰富;受北方影响,南方大量食用面食饮食更加丰富。(任答两点即可)历史背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契丹、女真族受到汉族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南北方相互影响。(意思相近即可)(4 分)(2)①陆上丝绸之路;②越南占城稻;③玉米、甘薯、花生等(答出 1 种即可)(6 分)(3)时期:宋辽金元时期与明朝(2 分);原因:宋朝时引入越南占城稻,明朝后期,玉米、马铃薯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2 分)建议: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使粮食产量提高。政府和民间应该居安思危,保持储备粮食的习惯和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言之有理即可,2 分)19(1)事件: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 分)(2)①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③磁铁(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任选 2 点作答,4 分)(3)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大大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文明互鉴、文明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兼收并蓄,去其糟粕;(4 分)20.(1)方式:战争;(1 分)册封;(1 分)设置机构。(1 分)历史影响: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 分)(2)特征:倭寇盛行,危害中国沿海地区。(2 分)贡献:戚继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 分)情怀和抱负: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1 分)(3)【示例】观察角度:巩固统一。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的关键时期。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办事大臣,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清朝时期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清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我国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6 分)9.陈寅恪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七年级历史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C.“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注意事项: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10.对如图文学家南北分布演变趋势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单位/人600第I卷(选择题共48分)500504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体现了(400300285A科举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226200189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100用于研究()0A.隋朝统一的条件B.大运河开凿的影响隋唐辽北家金南家北方 的方使幅表海:且月《中四历文地双》C.隋文帝励精图治D.科举制创立的作用3.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表示皇帝统治纪年的一种制度,始于汉武帝。唐玄宗在位时有过“天宝”年号,开始于742年,终止于安史之乱开始的第二年,天宝年号的使用时间是()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北方废除科举取士A.29年B.15年C.1年多D.21年C.历代坚持重文轻武D.南方完全没有战乱4.“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11.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上述内容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制定历A加强了唐朝对西藏的管辖B.显示了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法的目的在于()C为研究吐蕃社会发展提供资料D.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理论创新B.方便祭祀C.巩固统治D.服务生产5.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资料。据此12.明朝时期,汉蒙双方在长城沿线进行马市贸易,既有官市又有民市,在这里游牧民族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常用马匹及畜产品与汉族人民换取茶叶、铁器、粮食、布匹等生产及生活用品,双方在思A多民族政权并立B.繁荣开放的唐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影响。由此可知长城()C.中华文明的起源D,统一国家的建立A.可以有力抵御外族入侵B见证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历史功绩,如果你要查找C旨在推动边疆地区开发D.成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纽带有关她的资料,应查阅()D.《东京梦华录》13.李华同学在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总结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齐民要术》B.《史记》C.《资治通鉴》7.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政治清初:整顿吏治、巩固统治清中:政治腐败、结党营私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经济清初:以农为本、国库充盈清中: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这表明()军事清初:平定叛乱、抗击外敌清中:八旗腐化、军备废弛A.中华文明有兼收并蓄特征B元朝时期青花瓷工艺发展的高超A.交往与融合B.盛世与危机C开放与包容D.统一与稳定C.中国精美瓷器都是青花瓷D.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工艺14.明清时期,戏曲发展迅速走向繁荣。酒楼茶馆、游船水畔等地成为了重要的戏曲演出8.“.…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这段话描述了王安石变场所,同时戏曲作为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成为民众娱乐消费的首选。这说明明清戏曲发展得益于()法法令中的()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方田均税法A.商品经济的繁荣B政府政策的推动C科举制度的发展D戏曲演绎的完善A保甲法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docx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