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学校八年级开展“亲近绿色,爱护自然”的主题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晨光mò然穿透云层时,整座梅力更山便活了过来。沿着粗朴的石阶拾级而上。脚下斑驳的石板布满龟裂的纹路,缝隙里却倔强地探出几簇青草。行至半山驻足瞭望,远处绿野苍茫,几只鸽子在结伴飞过晴空,翅膀划破晨霭的声响戛然而止在山谷深处。山脚的游客______,说笑声惊动了林间的雀鸟,瞬间piān然飞去。转角处,一队装备专业的登山客接踵而至,他们背包上晃动的金属扣,在阳光下闪成一条流动的星河。山风掠过,将最后一丝晨雾也吹散在漫布着的草丛里。有人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旅行或读书,总会给人一些不一样的体验……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1)拾( )级而上 (2)戛( )然而止2.正确书写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注音的汉字。(2分)(1)mò( )然 (2)piān然( )3.下列词语中填在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悄然而至 B.人迹罕至 C.前呼后拥 D.纷至沓来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游记心得体会段落,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站在山顶俯瞰,山脚的人与车是那么小。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旅行不止是休闲玩乐,更是让自己在壮阔的天地间重新认识渺小与伟大。②这次攀登梅力更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征服自然”的认知。③起初,我带着征服高峰的雄心踏上旅途,每一步都充满急躁与渴望。④当我终于抵达大桦背,汗水湿透衣衫,双腿也在颤抖,却没有想象中的骄傲。⑤沿途的草木、山石和自由来去的白云,渐渐抚平了我内心的浮躁,我开始放慢脚步,倾听山风与溪流的对话。A.②③⑤④① B.③②⑤④① C.②①③⑤④ D.③⑤②①④5.默写。(6分)古典诗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现象,智者先贤灵动的笔触凝结了自然对人类的抚慰与启迪。目睹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时,孟浩然不禁诵出“①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清净古寺的独特乐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让诗人体味到远离尘世的快乐,引起无限遐思。“②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陆游笔下,“③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尽显梅花高洁品格;《北冥有鱼》更以“④水击三千里,______”描绘鲲鹏的宏伟志向。这些文字跨越千年,始终在我们心中激荡。6.学校开展“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教育,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1)围绕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4分)(2)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向同学们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分)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0题。(11分)【甲】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①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②而朝,靡③有不至。【注释】①庸:相当于“岂”“难道”。②相率:相继。③靡:表示无指,没有谁。(节选自《吕氏春秋·下贤》)【乙】《论诗五首·其二》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词语固轻其主 课内迁移法: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______纵夫子傲爵禄 查阅词典法:①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②即使;③放任,不拘束;④放。 (2)此处应选______(填序号)8.将下面选自【甲】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人才的理解。(3分)10.某科技公司欲借助人才突破技术瓶颈,请结合【甲】【乙】两文,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3分)以交流繁花绽放文化暖春文佳亲爱的同学们:①大家上午好!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中的发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交流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天我将为各位带来演讲“以交流繁花绽放文化暖春。”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华文化因海纳百川而丰富精彩,生生不息。③“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我们走进三教并存,丝路蜿蜒的大唐,发现正是因为这股包容互鉴,开放蓬勃之风,才使得唐朝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浩浩盛世气象。近代有林纾译外国名著之精粹,启晚清小说之昌盛;王国维纳康德、叔本华之哲思,《人间词话》明莹耀古。“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暖春之芳,在于百花。”以囊括山河的胸襟去兼收并蓄,方可成就文化之国“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无限生机。④“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中华文化因走出国门而熠熠生辉,自信飞扬。⑤《诗经》有言“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中华文化的魅力尤胜日月光华,而当这份美好远扬天下,我们国人更能感受到一种文化认同的喜悦。那有凤集鸾翔之美的华服于巴黎时装周展出时,那箜篌乐音在国家大剧院响起时,那灼烈浓郁的中国红染透世界年时,我们感受到心跳的加快与血液的奔涌,那是自信与感动的力量。⑥“性灵彰道著,文骨载风仪。”中华文化的魅力自骨子里散发,也在新的时代为更多国家接纳欣赏,引领潮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中国体验华夏风情。叶嘉莹先生海外授课,让诗词文化春雨润泽万家;李子柒田园歌咏,踏月而来,让异国之人亦能体会采菊东篱的恬淡美好。文脉广布,我辈也应当以文化输出为己任,让华夏文化光华璀璨。同时,我们亦将敞开怀抱,欢迎各国文化的输入与交融。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在密切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文化交流亦是大势所趋。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惟当万国文化交融、互鉴、发展,才能铸就生生不息,百花盛开的大同之境。⑧见桃花笑春风,瞰星斗醉河汉。愿以交流繁花绽放文化暖春,待君前来日,共赏此天下千万般风情!(选自纸条APP,有删改)11.通读全文,梳理这篇演讲稿的基本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12.根据撰写演讲稿技巧小卡片的提示,结合全文,对演讲稿做出两个角度的评价。(4分)演讲技巧小卡片13.“一带一路”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请根据下列内容续写歌词(4分)14.你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请举例说明。(3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7题。(10分)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论语》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______。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基于学科的“课后练习”,而是增加了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活动与项目式学习,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内容与要求,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材料一】“饺子是我国新春佳节的必吃食物,也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了完成这一主题作业,周成宇团队选择了更小的切口——“饺子馅料”。“我们都很好奇,到底哪种馅料的饺子更受欢迎?”当他们走进超市冷冻区时,书本知识突然“活”了起来: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化作手绘表格,记录着四大品牌、十种口味的销量对比;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训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采访:“阿姨,您选择饺子的标准是什么?”“您喜欢这种馅料,原因是什么?”;美术课上的构图知识则让调查报告变得图文并茂 当他们发现某款玉米猪肉馅饺子价格最高却最畅销时,批判性思维开始起作用:“这是品牌溢价还是口感优先?消费者是否被包装所影响?”这些问题跳出试卷标准化答案,在真实场景中激发出深度思考。周成宇用三句话总结收获:“调查让我勇敢开口,教我读懂顾客,更引导我发现并解决问题。我感到,学习不是装满知识的‘冰箱’,而是点燃探索的‘火把’。”【材料二】“嗖……”申港滨江村码头,一架无人机迎风而起,飞向长江上空。“我们不定期在江阴市35.7公里的长江岸线开展‘护渔巡江’活动,发现非法捕捞、非法采砂行为,就第一时间汇报给江阴公安局。”寒假期间,江阴高级中学无人机社团学生们正操控无人机进行“空中侦查”。“用科技赋能生活,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原来也可以贡献这么多。”江阴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孙弋森说,守护好生态,青少年责无旁贷。“学生不是‘答题机器’,而是‘问题解决者’,当作业变成真实问题探究时,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正如热气腾腾的饺子,教育的真味不在表皮的完美,而在于馅料里包裹的是成长的滋味,是用行动参与到广阔真实的生活中去。【材料三】“今年春晚,无锡成了分会场,学校让我们给春晚导演提建议,家乡哪些场景可以进入春晚镜头,让全国人民都感受到烟雨江南的魅力。”虽已过去了一个多月,但每次提及此事,卞锦柔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通过这项有意义的作业,我们深入了解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文化与历史,泰伯庙会、锡剧、红豆金箔画、吴韵插花、惠山油酥……我的家乡,独一无二!”作为本次假期作业改革的设计者,南菁高中德育处主任陶维军说:“学校抓住春晚分会场选择无锡这一机遇,改变了让学生复习功课等传统的寒假作业方式,鼓励他们以‘感受家乡文化、向春晚导演推荐一组家乡镜头’为主题进行项目学习。”“既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假期还给学生,也注重创造、实践、打卡年味,以提升华夏子孙身份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业,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复习巩固,也并非困在试卷里的机械重复。它是真实场景中的深度思考,是绞尽脑汁后的满足感 当知识从纸面走向烟火人间,那些浸润着墨香、糅杂着面香、沁泌着汗珠的项目学习,为学生了解社会与生活打开了一扇大门。(节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2月25日,作者:晋浩天,有改动)15.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一句话,作为第一段的结尾。(2分)16.结合材料说一说,现在的作业有哪些新的特点。(3分)17.请你以“生活与探索”为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汲取灵感,设计一项作业,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5分)(四)名著阅读(6分)18.请完成以下关于名著阅读的任务。(1)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有精读、浏览、圈点批注等,结合具体阅读书目,简要说明你用什么方法阅读及这样读的理由。(3分)(2)同学小文认为《经典常谈》一书晦涩难懂,所谈经典离我们太过遥远,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请结合以下材料及你的实际阅读经验,对他进行劝说。(3分)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经典常谈·序》“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经典常谈〈文〉第十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三、作文(4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一种精神品质,如坚韧、气节、勇气等;一种情感,如幸福、喜悦、忧伤等;一个人,如父母、朋友、师长等;一种事物,如风雨、草木、山川 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岁月才能慢慢读懂。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补全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3)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评分说明及作答示例语文(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答案】1.(2分)(1)shè(2)jiá 2.(2分)(1)蓦 (2)翩 3.(2分)D 4.(2分)A5.(6分)①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②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6分)(1)(4分)评分说明:考查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实践策划能力,得分等级依据是否体现主题(1分)、所设计活动与陈述理由契合匹配(2分)、表述是否清晰有条理(1分)。作答示例1:开展环保主题手抄报比赛。做手抄报活动同学们参与率高,能很好普及环保知识,借助多种方法搜集资料能锻炼同学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所以采取这样的活动形式。作答示例2:组织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活动。心动不如行动,真实地参与到周围的环境清理活动中,才能更好体会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迫切性,引导同学们自觉保护环境。(2)(2分)评分说明:语言精炼,符合主题要求即可得分。作答示例:自然是我们的家园!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二、阅读(40分)(一)(11分)7.(2分)(1)轻:轻视,看不起。(2)②8.(2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去见一个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却没有见到,也可以停止了。9.(3分)评分说明:能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围绕人才说出自己的看法,语句通顺,看法得当,即可得分。作答示例:从【甲】文来看,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但是也有他的个性,爱惜人才也要包容人才的特别之处。【乙】诗指出每个时代都有人才,时代不同,人才也多种多样,人才的共同之处是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0.(4分)评分说明:从【甲】文和【乙】诗分别得出不同的建议,能有理有据表达,各得2分。作答示例:从【甲】文来看,公司应当学习齐桓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诚意聘请专家或者技术骨干组建研究团队进行技术研究,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学习【乙】诗作者赵翼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发挥所有人的智慧,激发所有人的创造性,持之以恒,一定能突破技术瓶颈。(二)(13分)11.(2分)评分说明:根据中心句概括,每条1分。作答示例:①中华文化因海纳百川而丰富精彩,生生不息。③中华文化的魅力引领潮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中国体验华夏风情。12.(4分)评分说明:能结合提示,引用文段内容做阐释,答出两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即可得分。作答示例1:引用习主席的语言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观点:以交流繁花绽放文化暖春。观点明确清晰。作答示例2:引用的很多诗句名言,语言优美有深意,富有感染力。使用排比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结语更加明确有利。13.(4分)评分说明:续写三句,能表现变化,基本押韵,字数相同,与本节前文内容相连贯。作答示例:梦想还在,心已到达,眼前绵延着锦绣的神话。14.(3分)评分说明:从学习中华文化、参加活动交流、宣传文化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赋分。作答示例:要深入学习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在交流中展现本国文化魅力;参加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志愿者活动,或者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国外友人交流分享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等现代手段,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本国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三)(10分)15.(2分)能理解“学”与“习”的关系,语句前后衔接连贯即可得分。作答示例: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学习与练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等)。16.(3分)评分说明:三则材料对应三点,每点包括特点1分,材料依据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赋分。作答示例:(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材料一中,学生在调查“到底哪种馅料的饺子更受欢迎?”时,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书本知识“活”了起来,激发了对生活的热情。(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材料二中,就是让学生把对课本上保护长江的认识与利用无人机进行“护渔巡江”活动结合起来,让课堂的观念变成了现实的行动。(3)注重以传统文化作为内核。如材料三中,学生通过作业,深入了解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文化与历史,提升了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17.(5分)类别 分值区间 评分说明一类 4~5 以“生活与探索”为主题,活动内容具体,活动要求明确,体现出现今作业的新特点,能完整说明设计理由。二类 1~3 以“生活与探索”为主题,活动内容不具体,活动要求不明确,不能体现今作业的新特点,不能完整说明设计理由。作答示例:搜集比较不同年龄群体网购喜好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原因,了解家庭的消费结构组成及占比。具体做法是:通过比较父母及其他长辈和同辈兄弟姐妹的消费记录,了解消费喜好。通过分析消费组成,了解家庭开销的主要组成部分,能真切体谅父母的辛苦,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四)名著阅读(6分)18.(1)(3分)评分说明:对相应名著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1分,结合具体内容和自身阅读体验阐述2分。作答示例1:我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对古代文学感兴趣,我会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对历史感兴趣,我会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在重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我也会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作答示例2:我采用了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摘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等;为了分析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摘抄描写他言谈、举止、心理的片段以及各种任务对他的评价,读后还可以写提要或心得。(2)(3分)评分说明:每点1分,结合材料或自己的阅读经验劝说,理由充分都可得分。作答示例:小文,《经典常谈》一书是很适合我们中学生阅读的。首先,其中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增进我们对国学经典常识的了解;其次,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经常从故事或传说讲起,如《文第十三》中就讲到了策士们来源、变化及他们的特点;最后,通过阅读经典,我们能够了解、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三、作文(40分)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