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密 封 线
)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格内容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中央集权强化 B.民族政策开明 C.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2.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胡衣胡帽,无一不展现中国古代历史上(  )
A.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有效治理 B.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C.中外经济和文化的频繁交流 D.经济和文化重心的逐渐南移
3.一组同学开展“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唐朝时期的钱币资料,它们可用于探究当时(  )
A.中外交流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完善
C.民族关系的和睦 D.文学艺术的繁荣
4.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有宋五嫂鱼羹、王妈妈茶肆、王小姑酒店等以女性命名的著名店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宋代(  )
A.城市的商业功能十分完备 B.男尊女卑的观念已被摒弃
C.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坊市发展已打破时空限制
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在进行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时绘制了如下一组示意图,他复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国家疆域的扩大 D.地方权力的分散
6.唐代敦煌壁画多描绘佛教故事,人物形象庄严肃穆;宋代《清明上河图》则以市井生活为题材,展现普通人的劳动与娱乐。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绘画技法上的进步 B.宗教文化的衰落
C.艺术世俗化的倾向 D.中央集权的强化
7.秦朝修筑直道、汉朝发行五铢钱、元朝设立宣政院、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等措施都在客观上(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改善了财政状况
C.发展民族关系 D.维护了国家统一
8.下图是一个班级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西晋的短暂统一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元朝的民族交融 D.清朝设立军机处
9.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实质反映了(  )
A.造纸技术的进步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船技术的提高 D.自然经济的兴盛
10.下图反映了(  )
A.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B.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替
C.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 D.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
11.东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只有5%左右,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后约为16%,北宋时期则达到46%。这说明科举制(  )
朝代 科技文化成果
汉朝 造纸术发明后,东汉蔡伦改良工艺后,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后来其他国家的造纸技术大多源自中国。
南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该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宋朝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13世纪之后传到朝鲜及东南亚,后来又传入欧洲。
明朝 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记述了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来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A.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B.加强了皇帝在用人上的权力
C.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D.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12.下表是某同学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整理的资料。反映了(  )
A.制度创新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B.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
C.国家统一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D.四大发明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1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了如下资料,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资料类型 内容
画作 宋代《耕获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
文物 定窑瓷器、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地图 宋代海外贸易图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C.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D.宋代经济的发展
14.明清小说打破文人学士式的精英艺术一统天下的格局,作家们主动地贴近市民的审美情趣,将世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盘托出,从而使许多作品在满足“市井小民”的审美化需要的同时,带有强烈的时代的批判性。由此可知明清小说的繁荣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的技术支持 B.小说文体的通俗易懂
C.市民阶层的发展与壮大 D.统治者思想政策宽松
15.1119年朱彧写成《萍洲可谈》一书,其中记载“舟师(注:船工)识地理, 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注:昏暗、阴暗)观指南针”此条史料可说明(  )
隋朝造船技术高超 B.唐朝海外贸易繁荣
C.宋朝航海技术先进 D.明朝航海盛况空前
16.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没有征讨和杀伐,仅仅只有严格的自卫。郑和所到之处,首先向国王、头人等进行礼节性访问,宣读皇帝诏书,赠送大量物品,然后即开展贸易活动。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具有和平交往的特点 B.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
C.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D.成为世界航海的壮举
17.下列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生产工具的革新
C.手工业发展的繁荣 D.水力灌溉工具的进步
18.下图这一饼状图数据可以用来研究两宋时期(  )
民族交融加强 B.对外贸易发展 C.城市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19.《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元朝(  )
A.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B.官吏盘剥引发动荡
C.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D.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0.下图是两晋南北朝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折线图,造成图中东晋以来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度的逐步瓦解
B.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C.崇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D.奖励军功法令的实施
21.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下图为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据此可知宋代(  )
A.海外贸易直达欧洲 B.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22.《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表明《本草纲目》(  )
A.丰富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宝库
B.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重要成就
C.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实践性
D.促进了我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化
23.宋代政府规定:海外商船须持官府“公凭”方可贸易;私贩货物者没收船货并处刑;允许民间举报走私,查实后以赃物充赏;市舶官员须按朝廷定例抽解(征税)和博买(官方优先采购),违者严惩。由此可知,宋代(  )
A.首次出现官方对外贸易机构
B.江南市镇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C.海外贸易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D.对海外贸易进行了有效管理
24.2025年春晚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将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传统建筑元素通过舞台艺术精彩呈现。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经典之作,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不断完善。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建设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  )
A.民主平等思想 B.皇权至上观念 C.开放包容理念 D.自由平等意识
25..清朝康熙帝曾言: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下列属于清朝“边境自固”措施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行省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26.某班同学以“彪炳千古”为主题布置中国古代历史展板,请你参与完成。(22分)
版块一 伟大工程 彪炳千古——古代中国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八达岭长城 D.明代《北京宫城图》(局部)
版块二 重要发明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___①___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___②___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军事变革,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版块三 杰出人物 戚继光 郑成功
(1)请从版块一中选取恰当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9分,每个空3分填写字母即可)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它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请将版块二材料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4分
(3)请你从版块三中任选一位人物,说明他能够入选展板的理由。5分
(4)如果增加中国古代医学版块,请你为此版块选择一个合适的例子。4分
27.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以“隋唐时期的开放”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8分)
材料一 表3
时期 制度名称 官员的选拔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由士族(上层贵族)掌控,看重门第
隋唐时期 科举制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考试选拔官员,为庶族(中下层贵族与平民)提供上升通道。唐代完善科举制,允许工商子弟、少数民族及外国人报考
——摘编自柏桦《中国官制史》
【任务一解读历史材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创立的朝代,并简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范围的变化。(6分)
材料二
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居民的“万国都会”,汇聚数十万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当时,与唐建立使节往来关系的至少有七十多国,其中包括日本、新罗、大食、罗马、印度等。有的年份来华的使节多达万人以上。扎根长安的外国人比比皆是,新罗的崔致远、波斯的李密医、大食的李彦升,还在唐朝当了高官。
——摘编自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任务二分析历史事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长安的特点。(6分)
【任务三拓展历史认知】
(3)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说明“隋唐时期的开放”。(6分)
28.题.论述题。(10分)
选择时间轴中两个相互联系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七年级历史
(共4页 第
2
页)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A C A C D C B D C B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A A D D B B A D B C
二、材料分析题:
11.材料分析题:
26..某班同学以“彪炳千古”为主题布置中国古代历史展板,请你参与完成。(22分)
版块一伟大工程 彪炳千古——古代中国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八达岭长城 D.明代《北京宫城图》(局部)
版块二 重要发明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___①___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___②___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军事变革,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版块三 杰出人物 戚继光 郑成功
(1)请从版块一中选取恰当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9分,每个空3分填写字母即可)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它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请将版块二材料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4分
(3)请你从版块三中任选一位人物,说明他能够入选展板的理由。5分
(4)如果增加中国古代医学版块,请你为此版块选择两个个合适的例子。4分
【答案】
(1) B A C
(2)①指南针②火药
(3)理由:戚继光理由: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理由:1662年,经历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五禽戏;麻沸散;张仲景;李时珍;扁鹊等。
【解析】
(1)填空: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因此其选B;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是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因此其选A;结合所学可知,八达岭长城是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它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与材料信息相符,因此其选C。
(2)①:据材料“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可知,其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与材料信息相符;
②:据材料“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为火药,我国的火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与材料信息相符。
(3)选择一个人物进行的说明即可,两位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如选择戚继光,理由结合所学戚继光的知识说明即可,如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也可以选择郑成功,理由结合所学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说明即可,如1662年,经历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例子: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医学发展的知识进行说明,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华佗的五禽戏,麻沸散、扁鹊问诊法等。
27.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以“隋唐时期的开放”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8分)
材料一 表3
时期 制度名称 官员的选拔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由士族(上层贵族)掌控,看重门第
隋唐时期 科举制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考试选拔官员,为庶族(中下层贵族与平民)提供上升通道。唐代完善科举制,允许工商子弟、少数民族及外国人报考
——摘编自柏桦《中国官制史》
【任务一解读历史材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创立的朝代,并简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范围的变化。(6分)
材料二
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居民的“万国都会”,汇聚数十万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当时,与唐建立使节往来关系的至少有七十多国,其中包括日本、新罗、大食、罗马、印度等。有的年份来华的使节多达万人以上。扎根长安的外国人比比皆是,新罗的崔致远、波斯的李密医、大食的李彦升,还在唐朝当了高官。 ——摘编自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任务二分析历史事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长安的特点。(6分)
【任务三拓展历史认知】
(3)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说明“隋唐时期的开放”。(6分)
【答案】
(1)朝代:隋朝。( 2 分)
变化:从士族扩大到庶族及工商子弟、少数民族及外国人。( 4分)
(2)特点:人口众多;规模宏大;中外交往频繁;文化多元。( 6 分。答对两点即可。 )
(3)可以从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社会生活等方面来作答。6 分
【示例一】唐朝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 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示例二】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了隋唐时期对外开放的积 极姿态(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示例三】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接受北方民族和异域的习俗。社会风气 比较开放,兼容并包,展现出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也可以从社会生活方面说明,如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接受北方民族和异域的习俗。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展现出昂扬进取的精神风
【解析】
(1)朝代:据材料一“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考试选拔官员”可知,科举制创立的时代是隋朝,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变化:据材料一“唐代完善科举制,允许工商子弟、少数民族及外国人报考”可知,从士族扩大到庶族及工商子弟、少数民族及外国人。
(2)特点:据材料二“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居民……僧侣”可知,人口众多,规模宏大;据材料二“与唐建立使节往来关系的至少有七十多国,其中包括日本、新罗、大食、罗马、印度等”可知,中外交往频繁;据材料二“扎根长安的外国人比比皆是,新罗的崔致远、波斯的李密医、大食的李彦升”可知,文化多元。
(3)可以从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社会生活等方面来说明,如对外交往方面,结合所学玄奘西行的知识可知,唐朝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对外交往方面,结合所学鉴真东渡的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了隋唐时期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8.题.论述题。(10分)
选择时间轴中两个相互联系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示例一:
观点: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台湾的管理。(2分)(可选择:设澎湖巡检司、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设台湾省)
阐述: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管理,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3年台湾归人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边疆。(6分)综上所述,我国各个时期,都重视对台湾的管理。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分)
其他观点: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抗争精神。(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维护国家统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此题为中考小论文题目,此类题目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逻辑严密、无史实错误等。
示例——
事件:设澎湖巡检司、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设台湾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时间轴中两个相互联系的事件”,故而,事件要写在最前面,且不能少于2个)
观点: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台湾的管理。(观点要贴合所选事件,观点不能是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必须是完整的陈述句)
阐述: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管理,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3年台湾归人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边疆。(阐述的部分要紧密围绕所选的事件进行展开,阐明时间、地点、人物、发生过程、影响、意义等,不能出现任何史实性错误,要认真看时间轴,不能把时间抄错)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各个时期,都重视对台湾的管理,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结论部分不能少,一般以“综上所述”开头作为结论部分,小论文题目重在格式和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平时要加强训练,中考中才能从容不迫,坦然面对,要注意写出的内容多多益善)
此外,由于此题是开放题,答案并不唯一,故而,此题还可以有其他观点,例如: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抗争精神(选取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选取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