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密 封 线
)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1843年,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年徐继畬撰成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识;1859年洪仁玕写成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资政新篇》。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A.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有所发展 B.晚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动探索救国新出路 D.国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2.以下时间轴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不是提出了什么方针和纲领,而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广大学生,甚至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都参与到了运动中。这里的重要意义是指(  )
A.革命的群众性 B.口号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影响的广泛性
4.“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见下图),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图中C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北伐的胜利进军 D.国共第二次合作
5.运用表格整理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是同学们整理的1912—1936年中国部分领域的发展数据,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中国(  )
领域 1912年 1925 年 1936年
铁路总里程 约9300公里 约13 400 公里 约21 000公里
电报局数量 约500个 约1 200个 约2300个
女性就业比例 约5% 约12% 约 18%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
C.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D.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6.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7.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人民热情高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8下图是1957年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创作背景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建设的起步
9.下列时间轴所示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努力。这些举措(  )
A.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 B.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
1978年12月 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1992年 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尝试 B.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心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D.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1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一次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成为社会转型的催化剂。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2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铸就了伟大的(  )
A.井冈山精神 B.抗美援朝精神
C.铁人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3广东深圳,昔日小渔村,如今大都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10;浙江义乌,汇聚全球210万种商品,日均2800万个快递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新疆阿拉山口,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超120条,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中亚、欧洲市场。这些故事呈现了(  )
A.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14.2024年4月,我国第九个航天日的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极目楚天”寓意着中国航天人对太空的无限向往和探索精神;“共襄星汉”则表达了全球航天界团结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愿景。这体现了我国(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全方位的外交理念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15.下面是香港GDP数据表(部分)表中数据变化说明“一国两制”(  )
年份 GDP(亿港元) 人均GDP(万港元)
1997年 13 730.8 21.2
2007年 16 507.6 23.9
2017年 26 596.1 36.0
A.保证了香港的持续繁荣稳定 B.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唯一途径
C.在两岸民众中存在认知差异 D.有利于香港推行社会主义制度
16.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发展说明(  )
A.对外开放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B.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C.城市改革的重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要性
17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的历程。其中第四阶段的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  )
A.四个现代化 B.小康社会 C.中国式现代化 D.共产主义社会
18.小英同学展开一次主题探究学习,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主题的是(  )
A.外交事业的发展 B.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C.文化事业的繁荣 D.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
19.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025年3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技术升级后首次海试并取得成功;2025年3月31号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实验卫星16号。由此可以看出中国(  )
A.航天航海领域成就显著 B.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综合国力世界遥遥领先 D.科技发展水平世界第一
21.下面两幅卷轴所呈现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摘自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自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
A.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开放 B.推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促使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2..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的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D.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
23.小夏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整理了如下表格,其中▲处应填写(  )
土地 政策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 废除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论 ▲
A.根据国情适时调整政策 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C.政策符合农民根本利益 D.农村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24.下图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官渡区的“红石榴”民族团结进步街区的一角,“红石榴”寓意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列选项中,与之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云南昆明官渡区庆祝建党100周年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中国已向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新冠疫苗,中国对全球抗疫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26.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20分)
(1) 浮雕是历史场景的再现。下面两幅浮雕再现的历史场景有何历史意义?(8分)
虎门销烟 五四运动
(2) 音乐创作源于时代诉求。简述两首歌曲分别反映了什么时代主题。(8分分)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笑,齐欢笑。 ——《国民革命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
(3) 文学可以反映时代心声。下面两份家书蕴含着写信的人怎样的精神?(4分)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事业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左权写给叔父家书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 ——谢晋元写给妻子的家书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创造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经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这一同时并举的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郭唐松《毛泽东关于三大改造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1980年,安徽省长丰县99.5%的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这一年水灾严重,但广大农民奋起抗灾,大灾之年空前增产。桐城县石南公社三岔路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在连绵阴雨的恶劣气候下,社员们千方百计抢时收割,想方设法把稻子弄干,粮食增产30%。而三岔路生产队的邻队坚持“大呼隆”,粮食减产40%。
——摘编自周日礼《回顾安徽的农村改革》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摘编自张连起《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领域的举措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内在联系?(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安徽省部分地区1980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6分)
(4)综合上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秉持了哪些原则?(4分)
三、综合论述题(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事件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64年10月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01年6月 中国倡议并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
2008年8月 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3年3月 在中国劝和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了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任意选取三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至少结合三个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
八年级历史
(共4页 第
2
页)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历史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A B A C A C C D D D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B B B D A A C A D A
材料分析题:
26题【答案】(20分)
(1)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8分,其中虎门销烟4分,五四运动4分,五四运动只要学生回答出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即可)
(2) 《国民革命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打倒列强,消灭军阀,统一全国;《黄河大合唱》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8分,学生回答北伐战争或者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可以,回答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也可以,每点4分)
(3)为了民族利益勇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面对强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奉献精神等。(意思对即可4分)
27.【答案】
(1)举措:一五计划。(2分)
联系:改造为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建设为改造提供物质保障。(或者回答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可以4分)
(2)原因:实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或者回答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大幅度增长也可以)
(3)特点:经济规模扩大,增速快。(3分)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3分)
原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4分,意思对即可)
综合论述题
【答案】
主题: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抗美援朝战争的取得胜利,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直受侵略欺压的历史,新中国逐渐崭露头角。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致力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各国团结发展。中国劝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努力,促进了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影响力日益增强。
主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论述: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大国姿态登上国际舞台。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中国为国际社会提出更多的中国主张,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世界离不开中国。综上所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大国,得到世界的认可。
评分标准:主题选对1分,史实三个并且和主题相符合3分,每个史实1分,论述观点正确满分得6分,史实不和主题相符合,直接扣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