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我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中国小学生的喜悦。②语言运用:会唱《上学歌》。认识老师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③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④审美创造:养成“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认识老师和同学。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教学课时】1课时任务一 初看图画,知道自我身份一、观察插图,知道“我”是小学生。1.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小朋友们,这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去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观察图上孩子的表情、动作,感受小学生上学时的快乐)2.说一说:图上还画了什么?太阳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怎样?小鸟在干什么?(太阳笑眯眯的,花儿盛开着,小鸟绕着小朋友飞呀飞)二、跟读课题,谈谈上学时的感受。1.小朋友们,我们和图上的孩子们一样,也背着书包上小学了!现在我们是小学生啦!2.带读课题。(1)板书课题:我是小学生。跟着老师读课题。(2)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是——小——学——生。(3)慢慢连起来读:学生、小学生、我是小学生、我是小学生啦!(4)教师领读,学生互相读,读出自豪,读出高兴。3.小朋友们,我们是小学生了,背着书包上学啦!今天早晨来上学,你是怎样来的?你的心情怎样?任务二 朗读儿歌,体会上学变化一、跟着老师读儿歌。1.出示《上学歌》:我们是小学生了,我们上学了,多么开心啊!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题目是《上学歌》,跟老师读儿歌的题目。2.听儿歌,了解儿歌内容。(1)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小朋友去干什么呀?除了小朋友,儿歌中还说到了谁?(2)教师范读儿歌。(3)学生跟着教师圈出“太阳”“花儿”“小鸟”。3.小朋友们,你认识儿歌中的字吗?你都认识哪些字啊?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怎样认识的。4.跟老师读儿歌。我们先一行一行地读,读到哪儿,眼睛就看到哪儿。教师边指儿歌,边一行行领读,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跟着读。5.小朋友们会自己看着儿歌读吗?先一行行地练,如果会读了,就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要边看儿歌边听。6.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一句句流畅地读。7.全班齐读,教师小结:读儿歌时,我们要眼看一行,口读一行,每一行之间要停一停,这样读就更好听了。二、相互合作读儿歌。1.小朋友们,老师还想跟你们一起读儿歌呢!2.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太阳”,学生接下去读“当空照”,以此类推。3.学生边做手势边读,打着拍子读。4.太阳脸红红,花儿微微笑,大家都为小朋友上学而高兴,我们要高高兴兴地读!教师打拍子,男、女生再次合作读。任务三 认识校园,明确行为规范一、认识校园及教室。操场、图书室、音乐教室二、认识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美术老师三、学习做自我介绍。鼓励介绍时声音洪亮、口齿清晰。预设1:我叫……我喜欢读书、画画,很高兴认识大家。预设2:我叫……我是汉族人,我喜欢唱歌、跳舞。教师总结:做自我介绍时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你们也像他们这样,大方地介绍一下自己吧!过渡:我们是小学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四、交流“不迟到”的具体做法。预设1:我每天晚上要早点睡觉,这样就能早起,不迟到了。预设2:我会每天晚上把书包收拾好,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定好闹钟再睡觉。五、交流“爱学习”的具体做法。预设1:每天上课专心听讲、发言积极就是爱学习。预设2:每天认真完成作业、把字写漂亮就是爱学习。六、运用“我会________” 的句式,分享自己会做的劳动。预设1:我会扫地、擦桌子。预设2:我会自己洗袜子!老师小结: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助家人做家务;在学校,我们可以帮助老师和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都成为爱学习、爱劳动的小学生。七、齐读课文《上学歌》。任务四 学习榜样,树立远大理想通过榜样与身边的人,初步理解“为人民立功劳”的意思。学生懂得从现在开始,都要努力学习,长本领,长大了为人民立功劳。【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放学后带着爸爸妈妈参观学校,向他们介绍学校。【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感受小学生上学的快乐以及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重点是达成“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这个教学目标。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指导读图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我是小学生”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跟读、听读、一行一行地读等形式,读出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快乐的情绪。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画,知道‘我’是小学生”“朗读儿歌,体会上学变化”“认识校园,明确行为规范”这三个活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认识自己的同桌、同学和老师,熟悉自己的班级,了解学习的环境,从而不断加深对小学生的角色认知。为了让一年级小学生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基本要求,请大家交流具体做法,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