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封前注意保密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尽管它们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亲缘关系,但是它们中有的被一些经验丰富的博物学家归为了变种,有的被归入了地理种或亚种,另一些则被归入了特征明显的物种。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我已经尽可能忠实地将反对这一学说的种种疑难问题和意见加以概要地综述,现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摘编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材料二:1858年年初,华莱士撰写的《论品种无限期偏离原初类型的倾向》中已有自然选择理论的框架。他曾将论文送交给达尔文,希望得到达尔文首肯,并能推荐发表。达尔文只在与赖尔的通信中提及此事,但没有作出回应。这篇文章也是关于他与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首创权争论的依据之一。然而,1864年,华莱士借在英国伦敦人类学年会发言的机会,指出自然选择理论适用的局限性,发言稿以《自然选择定律之下人类种族的发展》为题发表。同样,华莱士将文章寄给达尔文。达尔文在5月10日收到华莱士寄来的论文,在28日的回信中给出两点回应。第一,不承认自然选择不适用于人。虽然他表示赞同“人种之间斗争完全依赖于智力和道德品质”,但是仍然坚称自然选择起作用,比如格雷所描述的澳洲野人、因纽特人,因为捕鱼和造船技术可以遗传。第二,性选择是改变人种的有力手段。这种现象在野人的繁育中可以体现出来,强壮的男人可以挑选女人,并且能够留下最多的后代。在达尔文发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之后,1870年,华莱士将自己之前所有关于自然选择的论文结集出版。论文集中有一篇不曾发表过的文章——《自然选择应用于人的有限性》,进一步明确自然选择理论不适用于人。两年后,达尔文以《人类的由来》整体上回应华莱士的质疑,立足于人是由低级动物演变而来这一观点,坚持自然选择理论适用于人。但是华莱士对此并不认可。达尔文去世后,华莱士1889年撰写《达尔文主义》,系统论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再一次明确阐述自然选择不能应用于人。研究华莱士离不开与达尔文的比较,因而比较的视角非常关键。华莱士后期主张颅相学,坚持唯灵论。于是,有人就从唯灵论开始评述他与达尔文的学术贡献。华莱士论人,认为单祖论和多祖论都没有处理好人类的起源问题。于是,有人就从人的起源开始评述他一生活在达尔文的阴影之下。华莱士也提出自然选择作为一种生物发育的重要力量。于是,有人就从自然选择的首创权开始评述他与达尔文的学术地位。实际上,华莱士系统地否定了达尔文的论证,对于变异、选择以及自然选择生效的机制都作出了不同于达尔文的解答。同时,他还对达尔文所提出的两个辅助性论证,即对本能和基质,也提出异议,证明在应用于人时自然选择理论具有有限性。(摘编自刘华军《自然选择及其是否适用于人——华莱士与达尔文的论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达尔文认为,驯养生物的微小差异可通过积累产生显著效果。B. 华莱士明确认为自然选择理论在解释物种演化时不具适用性。C. 达尔文以澳洲野人为例,说明自然选择对技能的传承有影响。D. 物种分类的争议主要源于个体差异与变种界限难以明确区分。2.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华莱士对达尔文理论的质疑,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莱士认为人类种族的改变和延续依赖智力和道德品质。B. 华莱士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存在根本性逻辑漏洞。C. 华莱士认为,对于人类种族发展,自然选择定律存在缺陷。D. 华莱士认,基质和本能理论难以证明自然选择适用于人。3. 下列不能作为支持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依据的一项是( )A. 驯养金鱼经过人工选育,逐渐形成尾鳍形态各异的观赏品种。B. 北极狐因常年积雪环境,冬季毛色逐渐演变为纯白以隐踪迹。C. 某湖泊鱼类在污染加剧后,并未出现抗毒性变异和大量死亡。D. 海岛鸟类因缺乏地面捕食者,翅膀逐渐缩短并强化奔跑能力。4. 材料二中多处引用论文或著作,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5.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达尔文与华莱士关于“自然选择是否适用于人”这一争论的学术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黍王祥夫秋风从很远的地方吹来,庄稼们在做最后的努力。农科所的老汪说:“庄稼正在上色呢,一天一个样儿,这是多好的季节。”老汪文绉绉的,大家都说老汪是个文人,但他好像又什么活儿都会做。平时,他就坐在农科所的办公室里画山药蛋。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住所。秋天真是要来了,这秋风先是把八月十五吹来了,然后把庄稼吹黄了,再往后把冬天吹来了。这地方每年都会下好几场大雪,下大雪时老汪就不用画他的山药蛋了,但他也不能闲着,他会随着农科所的人去积肥。70年代出过一本书叫《农村积肥法》,书的第一页就写着:“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出去积肥,不能天天回来,于是他们就在城里的边缘地带找一两间房。房子找到了,先派人去把炕重新打过。他们都睡在一条大炕上。然后,老汪他们就来了。每年的冬天,老汪他们都会一趟一趟地拉几十车土粪回去。这样的冬天给老汪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虽然累,但心里还是高兴的。喝酒时,老汪总会说这么一句:“要是在我们老家就好了,有咸鸭蛋就酒。”“鸭蛋就酒有什么好?”旁边的人说。“我们老家的咸鸭蛋可是出了名的。”老汪说。“你们老家的鸭蛋到底有什么好,值得你整天把它挂在嘴上?”问话的人外号叫“五张犁”,“五张犁”是出了名的种地好把式,据说他用坏的犁有五张,一般人一辈子能用坏两张犁就算不错的了。老汪想了想对他说:“我们老家的咸鸭蛋都是双黄的,用筷子一扎,油就流出来,可真香。”外边的风好大,像是要把房顶给掀起来吹走,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晚上睡觉时,五张犁在被窝里对老汪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去你们老家好好吃一顿双黄咸鸭蛋就是有福气了,比在这儿天天吃腌黄萝卜强一百倍!”“你还回不回你老家?”有人这时问老汪。这让老汪心里很难受,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什么时候能请你好好吃一顿羊肉臊子莜面,那才叫香。”五张犁说。“好啊好啊。”老汪说,“我会怀念这里的生活的。”“这有什么好怀念的。”五张犁说,别的人也跟上这么说。老汪说这个你们就不懂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后来老汪走了,他没有回他那个出产双黄咸鸭蛋的故乡,而是去了北京,北京那边要他回去帮忙修改剧本。他原先的工作就在北京,回去后的第一年老汪就给五张犁他们寄来了一大包咸鸭蛋。那鸭蛋,只用筷子一捅,油就“噬”地冒出来了。“老汪真好。”五张犁说。他们都有些想念老汪。五张犁他们给老汪捎话问他想吃点什么,想要点什么,虽然这地方也真是没什么好东西,除了山药蛋、胡萝卜,就是圆白菜。老汪说他什么也不想要,只想回去看看,但总是忙得抽不出时间。这么一晃又过去了两三年。后来老汪又捎来了那种咸鸭蛋,瓷青的鸭蛋皮,用筷子一捅,油就冒出来了。而这下可好了,五张犁要给他的儿子办喜事了,五张犁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老汪,他给老汪发出了请柬。老汪那边马上就回了话:“我要回去。”乡下办事,喜欢过节和喜事放在一起,五张犁就把大喜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五。“我把老汪请来。”五张犁兴奋地见人就说。“他说他要来。”五张犁又说。“老汪要回来。”五张犁说。秋天真的来了,庄稼们在秋风中“哗哗哗哗”地响着,这地方讲究中秋节一定要吃一顿用当年新黍做的糕,这是待客的最好饭食,新黍,那才叫香。配上这地方的窑羊肉,那才真叫香。五张犁去了地里掐黍子,他已经想好了,多掐点,给老汪带走一些。这个秋天真是爽朗,天是蓝的,庄稼地是黄绿一片。五张犁想好了,要给老汪带些新黍回去,再带一塑料卡子自家淋的醋。这都是老汪喜欢的。五张犁突然有点感谢自己这次办的喜事,要是不办喜事,老汪能回来吗?秋天真的是来了,五张犁在地里掐了一捆黍子,又掐了一捆黍子。地里的黍子在秋风里“沙沙沙沙”地响着。秋风吹动着它们,也吹拂着五张犁,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秋天。这时有人在村边出现了,是一男一女,拎着东西,他们也都不年轻了。他们的出现在村子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人们很快都知道了,这一男一女竟然是老汪的孩子。他们来了,来参加五张犁儿子的婚礼。那老汪呢?老汪呢?老汪怎么没来?老汪的一儿一女一来就要找五张犁,马上就有人把他们带到了黍子地里。秋风,吹拂着正在黄熟的玉米啊谷子啊黍子啊,秋天的田野从来都不是寂寞的,各种庄稼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黍子地里,突然响起了五张犁的哭声,他实在是忍不住让自己不哭。人们马上也都知道了老汪来不了了,但老汪的一儿一女来了,还拎着一提包用筷子一捅就冒油的那种双黄咸鸭蛋。这个秋天是一个好秋天,多么好的秋天……(有删改)6. 文章开篇反复描写“秋风”与“庄稼”,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秋风”与“庄稼”的动态变化暗示季节更迭,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收的氛围。B. 以蕴含丰收的秋天景象反衬老汪被下放到乡村农科所的处境,隐含着人物内心的孤独。C. 开篇描写丰收景象,为后文五张犁收新黍、筹备喜事作环境铺垫,呼应结尾对秋天的赞叹。D. 开篇对环境进行描写,暗示小说结尾老汪无法赴约的结局,增强了人物的命运无常感。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新黍”隐喻五张犁对儿子婚姻的朴素期待,也暗示现代社会对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B. “用坏五张犁”这一细节体现五张犁的能干,为了迎接老汪到来,他把过节和喜事放一起。C. 风声、庄稼声、哭声等声音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如哭声与黍子的“沙沙”声形成鲜明对比。D. 老汪的子女在五张犁等众人的期盼中迟迟出现,可见老汪子女对乡土情感的冷漠与疏离。8. 小说在悲喜交织中收束全篇,请谈谈这样安排的效果。9. “城”和“乡”是小说展现的两个地域,虽有差异,但又紧密联系。老汪与五张犁在小说中的多次互动是怎样体现城乡间的紧密联系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黄武五年春,权令曰:“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所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黄龙元年秋九月,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赤乌三年春正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民时,以致饥困。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夏四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以渠,以备盗贼。冬十一月,民饥,诏开仓廪以赈贫穷。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材料二:有问之,对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孙权A屈身B忍辱C任才尚D计E有勾践F之奇G英人之杰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愍,怜悯、同情,与《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诚”的“愍”意思相同。B. 甚,严重,与《阿房宫赋》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甚”意思相同。C. 旦,作状语,在早上,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旦”意思不同。D. 蕃,使动,使……繁盛,与文中“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的“蕃”用法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迁都建业后,不再另建新宫殿,就住在原来府第中,并征召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武昌的各种事宜。B. 孙权重用人才,独占江南地区,成就三国鼎立的大业,但他性格多猜忌,无度杀戮大臣,最终被凌迟处死。C. 郭橐驼种树时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就放在一边不管,这是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们保全自身的习性。D. 百姓们的生活被官吏打扰,他们中断吃早、晚饭而去慰劳官吏,根本没有闲暇和精力去休养生息、安身立命。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2)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14. 孙权与“长人者”在百姓农桑时的做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书怀欧阳修齿牙零落鬓毛疏,颍水多年已结庐。解组①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青衫仕至千钟禄,白首归乘一鹿车。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注]①解组:辞去官职。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直接描写诗人的老年形象,用外貌的变化与居所的安定作对照。B. “病尚书”是诗人的自嘲,隐含着诗人虽年老体衰却无悲戚的豁达。C. 第五句对比早年官职低微与晚年俸禄丰厚,突出了诗人仕途的显达。D. 第六句以“鹿车”象征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契合了诗人晚年的心境。16. 同为表现和谐之美,本诗尾联与杜甫的《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一支探险队行至崇山峻岭处,面对巍峨的大山,只有鸟类才能飞过,队长对队员们感叹说:“这就像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一样!”(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家门不旺、人丁不兴的家庭困境。(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离骚》全面地表现了道德与治国方面的内容。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运动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等问题。体重管理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环节。①我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②肥胖人群总数高达1.8亿左右,③这使得我国成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④肥胖不是个人的健康问题,⑤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挑战。⑥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肥胖者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⑦而主动就医并将肥胖视为疾病的人群比例更是低至4.8%。这一现象凸显出公众健康管理意识的薄弱。全民体重管理并非为了追求“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 A ,全民健康水平的高低和全民体重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B ,它涉及饮食调整、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多个方面。同时,体重管理还需注意建立良好的心态,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特别是不应采用极端节食、滥用减肥药物等不当减肥方法,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体重管理是一项因人成事的工作,不能盲目跟风,必须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科学的方案。“体重管理年”实施的首期三年体重管理行动,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练等良好生活方式和习贯的新风尚。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生活。无论是“体重管理年”行动还是“食养指南”,政策文件的发部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律和坚持。18. 下列和文中“体重管理年”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B. 全民体重管理并非为了追求“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C.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生活。D. “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19. 文中第三段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涉及 B. 急于求成 C. 以免 D. 因人成事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文中第四段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锻练 B. 习贯 C. 发部 D. 自律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可是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思考,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开封前注意保密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B 2. B3. C 4. ①真实地表明华莱士和达尔文各自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让华莱士和达尔文的观点针锋相对,服务于作者论题研究的需要。5. ①两人的争论会带来对研究方法的重视,拓宽研究视角。②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自然选择理论的适用范围。③两人的分歧推动了颅相学、唯灵论和生物学等各种学科的交叉研究。④可以由二人的争论评述华莱士与达尔文的学术地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D 7. C8. ①老汪缺席的“悲”与两人对相聚充满期待的“喜”交织,凸显老汪和五张犁的深厚友情。②老汪没有来的“悲”与两人相约见面的“喜”交织,营造变化,使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③老汪的缺席和五张犁的愿望落空的“悲”,写出了生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老汪子女代替老汪前来赴约,延续了父辈的情谊,表达了人情的美好,传达出希望和温暖,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④让读者在期待、喜悦中产生情感落差,又在落差中看到希望,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引发情感共鸣。9. ①老汪和五张犁的人生轨迹有交集,为知识分子和农民的互动创造条件。②双黄咸鸭蛋与新黍,是城乡之间人情交往的载体,体现城乡的密切联系。③五张犁的期盼与老汪子女的到来,表明城乡间的情感联系未曾割断。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CEG11. B 12. B13. (1)孙权下诏说:“君主没有百姓就不能登上王位,百姓没有五谷就没办法生存。(2)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爱惜得太过,担心得过于频繁。14. ①孙权:要求督军郡守督察非法行为,若有以服役事侵扰百姓者,就向上举报。②长人者:好发政令,早晚召集,干扰百姓,耽误农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C 16. ①本诗尾联描绘了淳朴、宁静的和谐农耕情景;杜诗描绘了隔篱呼饮的和谐宴饮场景。②本诗侧重表现与同道之人相交,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杜诗侧重表现与邻里相处、农家生活的和谐之美。(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西当太白有鸟道 ②. 可以横绝峨眉巅 ③. 门衰祚薄 ④. 晚有儿息 ⑤. 明道德之广崇 ⑥. 治乱之条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22题答案】【答案】18. A 19. D20. ②将“左右”删除 ④将“不是”改为“不仅是” ⑦将“主动就医并将肥胖视为疾病”改为“将肥胖视为疾病并主动就医”21. A:而是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B:科学的体重管理是一个综合过程22. D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