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海市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24分)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6题【仰望星空】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二十八载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隐姓埋名,鲜为人知,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闻一多先生,( )地为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他是争取民主的战士,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kǎi淋漓,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家国情怀】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民族虽经历无数灾厄,但仍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这是一个遍地见英雄的国度,大风大浪来了,有人扛得起,顶得上;关键时刻,有人鞠躬尽瘁,有人悲天悯人。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现在我们伫立在新的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正己】梁启超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国家、家庭、社会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即凡属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且有力量能够做得的,我们都要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是青年,我们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无论何时,我们都是一面青春旗帜。有困难,我们迎上去;有坎坷,我们跨过去。我们勇敢扛起这面责任的大旗,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阅读上述文段的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1)鲜为人知( ) (2)慷kǎi( )淋漓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1)伫立:________________ (2)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3.在【仰望星空】文段括号处填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持之以恒 B.锲而不舍 C.孜孜不倦 D.急功近利4.请结合【家国情怀】内容,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将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2分)①萃古今之著作 ②山川香草风流 ③复兴梦荷肩头④铁石梅花气概 ⑤爱国情植心底 ⑥罗中外之篇章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B.中华民族虽经历无数灾厄,但仍不断发展壮大。C.人生在世,要对国家、家庭、社会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D.有困难,我们迎上去;有坎坷,我们跨过去。6.中国仪仗队队员张笑濛以太爷爷的抗战精神为激励,在红场阅兵中展现使命担当,这让我们看到家风传承的力量。学校组织“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1)学校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听完报告,同学们纷纷与专家交流。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您讲得很有趣,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期待您再次光临!B.您有今天的成就,定与家父家母当年的教导分不开。您一定要再来!C.您的讲座很精彩,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期待您再次光临!D.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您一定要再来!(2)请从你积累的成语、名言、故事中,选出与“家风传承”相关的一个或一句、一则进行分享,并简要说明其内涵。(2分)7.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默写,在积累中读懂诗人的情思。(10分)即景抒情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① 。(韩愈《晚春》) ②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民风雅趣 ③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④ 》)借古讽今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⑤ 。(杜牧《泊秦淮》)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⑥ 《贾生》)登高悟理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均为哲理诗,都是明写登山的感受,实则谈论人生哲理。前诗“ ⑦ , ⑧ ”表达了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道理。后诗“ ⑨ ,一山放出一山拦”表达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的道理。而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 ⑩ 。”二、阅读(46分)(一)整本书阅读(12分)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中国军人整齐的方阵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让小北联想到文学作品中那些在困境中淬炼意志的人物。她翻开课本,看到《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陷入思考;同样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为何有人走向堕落,有人却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与她一同探究。8.小北制作了两份“人物档案”,请根据名著内容补全信息。(6分)档案一:祥子档案 姓名:祥子 国籍:中国(旧北京) 职业: (1) 核心梦想: (2) 关键挫折:①车被大兵抢走; ② (3) ③虎妞病死、小福子自杀。 结局关键词:堕落、绝望 档案二:保尔档案 姓名:保尔·柯察金 国籍:苏联 引路人: (4) (人名) 精神坐标:以笔为武器进行创作,完成了《 (5) 》,践行“生命的意义”。 关键淬炼:①战场负伤失明; ②暴风雪中修铁路; ③ (6) 结局关键词:坚韧、重生9.通过查找资料,小北对两本名著中“暴雨”场景进行批注,请对比两处“暴雨”场景,分析批注中“牢笼”和“熔炉”的含义。(2分)原文片段 小北批注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摔得血肉模糊,连滚带爬地回到家,高烧三日,病愈后他觉得“拉车是世界上最惨的事”。——节选自《骆驼祥子》 ◆暴雨不是雨,是旧社会的牢笼,困住了所有挣扎的灵魂。 ◆祥子的“摔”不仅是身体的跌倒,更是精神的滑坡。在筑路工地上,暴雨冲垮了路基,保尔发着高烧在泥水中抢救木材,他想:“我们这样的人,应当有力量战胜一切困难。”——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暴雨不是阻碍,是熔炉里的烈火,锻造着钢铁般的意志。 ◆保尔的“抢”不仅是身体的搏斗,更是信念的升腾。(1)牢笼: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炉:____________________10.通过前两题的分析,小北发现祥子与保尔的结局差异本质上是“信念维度”的差异,小北整理了以下对比表,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整。(4分)对比角度 祥子 保尔信念基础 源于生存本能(买车、赚钱) 源于 ① (填关键词)信念支撑 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 革命集体与信仰的引领信念韧性 随境遇波动: 三起三落信念 ② (请从“崩塌”和“坚定”中任选一词填入横线) ②历经绝境仍不可动摇结局象征 ③ ④请结合名著内容,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结局象征意义”填入③④处横线上,只填写选项即可。(2分) A.超越肉体苦难的精神胜利者 B.信念淬炼生命的成功典范 C.旧社会底层个体的悲剧范本 D.革命浪潮中的成长缩影总结 祥子的坠落是信念在“一个人的深渊”里沉没,保尔的崛起是信念在“一群人的火炬”中升华。(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月光滴在粽香中刘刚①夏风的形状,是风吹麦浪的模样;丰收的颜色,是麦田里的一片金黄。②又到一年收麦季,夏风拂过金色麦田,成熟的小麦翘着头随风起舞,等待着颗粒归仓。每到此时,端午节就快到了,在老家,端午节是离不开粽子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它为“粽子节”。③儿时盼过节,多是馋好吃的。缺衣少食的年月,唯有端午能吃到粽子。起初我不知粽子为何物,只听外婆讲,端午粽子得有颗红枣,也没说有啥寓意。那像饭团的玩意儿,在外婆的嘴里成了诱人的美食。从此,粽子香甜的味道印在了脑际,节日也就留在了心底。④记忆中,端午正值农忙,母亲在忙着收麦种玉米,还不忘去沙河边芦苇荡,采上一捆宽长的芦苇叶,然后买一点糯米和红枣。端午节前两三天,母亲拿出家里的大铁盆,把粽子叶泡上,再找来蒸馒头和面的盆分别把糯米、红枣泡上。看着慢慢舒展身子的糯米和红枣,我们总不停地围着大盆转,一天总要跑上几趟,眼巴巴的望着、期待着,馋得直流口水。⑤端午前后,收麦进入尾声,院里院外全是晾晒的小麦,母亲一大早摊晒好小麦,就拉着平板车来到打麦场,把带着麦糠的麦粒,堆成堆,一车一车拉到村头风口大的地方,用木锨“扬场”,将麦粒和麦糠分离……有时候,风向错乱,母亲的身上、头发上、鼻孔里都镶嵌着不少麦芒。⑥夜幕降临,母亲拉着几口袋“扬场”得来的小麦回来,累得瘫坐在地上,不断地喘着粗气,过上好一阵,拿起水瓢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水,总算缓了过来。此时,月上枝头,虫鸣蛙声时而响起。⑦晚饭后,阵阵凉风吹来,院子里全是麦香味。“明天就是端午了,得抓紧包粽子,明早儿娃娃们还能吃上。”母亲絮叨着把泡着粽叶、糯米、大枣的盆端到堂屋门口,和外婆包起粽子来。⑧一听说包粽子,我放下手中的作业,欣喜地喊着“我也要学”。只见母亲捡起二三片泡好的粽子叶,横着,头挨头、尾联尾地拼接起来,随后,在头部折一下,用左手捏住叶子,形成个漏斗状的容器,先扔个枣进去,再把泡好的糯米装上。⑨下来,就到了关键步骤了。母亲右手把粽子叶折起来,把糯米盖严,如同给盒子盖上盖,并顺势把“漏斗”握住,保持形状,且不让米漏出来。这个步骤有难度,许多人把握不住,也就学不会包粽子。最后,是捆粽子。空出来的左手拽过绳头,用右手大拇指头夹住,左手在右手握住的部分,用劲缠上两三圈,左右手配合打个活扣,再用剪刀把线绳剪断,这样,一只四个角、呈菱角状的粽子就包好了。⑩我也想把包粽子的手艺学到手,让母亲手把手地教了几遍,也没能包个成型的粽子来。母亲说,粽子要包的紧致才有型,看着就有食欲,咬着也有口劲儿,而且需要煮一个多小时,松了容易散落。 母亲包的粽子美观、结实、耐煮,母亲将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锅里,再放上几十个鸡蛋。一个个粽子整齐的码在盆中,在月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熟睡的婴儿偎依在母亲的身旁,不时地发出鼻鼾声,月光里滴着糯米和苇叶的清香,如一溪甘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等我们睁开眼,满屋粽香早已飘进鼻子里了。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糯米晶莹剔透,红枣白里透红,蘸上白糖,吃一口,又软又黏,唇齿留香。和粽子一起煮过的鸡蛋,已和粽叶一个颜色,极像茶叶蛋,又带着米和苇叶的清香,吃起来,味道极佳,香糯甜美的滋味一下就钻到了心里头,满足极了。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到: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是的,“粽子节”就要到了,夜空里粽香氤氲,月光里滴着一阵阵清香。 如今,端午节的气氛似乎越来越淡了,但对家乡的那缕粽香却是越来越怀念了,那份粽香里的乡思也是越来越浓,越来越浓! 月光下,剥开一个粽子,清香里带着丝丝枣香,蘸些白糖,绵软、甜润、清香,那是儿时美好的回忆。——选自《中国作家网》(2024.6.6),有删改。11.以下是小北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4分)时间节点 主要事件 情感体现端午节前三两天 ① 对节日到来的期盼端午前夜 “我”跟母亲学包粽子 ②等我们睁开眼 ③ ④1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1)夜幕降临,母亲拉着几口袋“扬场”得来的小麦回来,累得瘫坐在地上,不断地喘着粗气,过上好一阵,拿起水瓢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水,总算缓了过来。(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2)一个个粽子整齐的码在盆中,在月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熟睡的婴儿偎依在母亲的身旁,不时地发出鼻鼾声。(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13.文章第 段引用了梁实秋《雅舍谈吃》中对端午的描写,这段引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3分)14.结合全文,分析“粽子”在文中的多重象征意义。(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深,“白日斜”指出离别的时间,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B.“吟鞭东指即天涯”这句诗写出诗人逃出桎梏的樊笼,离京回归的轻松喜悦,与首句互为映衬。C.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D.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16.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第17~21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17.下列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接近) B.陶后鲜有闻(少)C.部使者荐之(代词,代指周敦颐) D.老吏不如也(比得上)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分)(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2分)1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20.请简要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2分)21.两文均展示了君子的美好品格。请结合甲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并结合乙文,简要概括周敦颐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君子美好品格的。(3分)三、写作(50分)22.根据要求写作。(50分)平凡的“人世间”,每个中国人都怀揣着属于自己不平凡的家国情怀,为大家,为小家,奉献青春与汗水。聚焦我们身边的人,他(她)真诚的帮助,无私的关爱,执着的理想,家国的情怀,都让我们感动、赞赏、敬佩,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道光。请以“心中的一道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抓住典型事例,捕捉人物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③不少于600字。北海市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1)xiǎn(1分) (2)慨(1分)2.(1)长时间地站立。(1分)(2)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1分)3.B(2分)B.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侧重“克服困难、持续钻研”的过程,与闻一多先生“为民族开文化药方”的探索性、挑战性语境更贴合。A.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侧重“有恒心地保持某种状态”;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侧重“勤奋努力、不知劳累”;D.急功近利: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含贬义。4.⑤ ③(2分)其他句子与爱国主题无关5.C(2分)“国家、家庭、社会以及自己”语序不当,应改为: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6.(1)C(2分)A.“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带有居高临下的评价语气,没有体现对专家的尊敬,不合适。B.“家父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是谦辞,用在此处不合适。D.“聆听”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的交流,表达不合适。(2)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内涵:以宁静修养身心,以节俭培养品德,强调清廉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奠基作用。(名言、成语、故事1分,内涵1分)7.①惟解漫天作雪飞 ②荡胸生曾云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 ④《约客》⑤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李商隐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⑧自缘身在最高层⑨政入万山围子里 ⑩独怆然而涕下(每空1分,共10分)8.(1)人力车夫(2)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3)钱被孙侦探敲诈(4)朱赫来(5)《暴风雨所诞生的》(6)瘫痪卧床仍坚持创作(每空1分,共6分)9.(1)“牢笼”象征旧社会对祥子的压迫(暴雨是苦难的具象化,无论贫富都无法逃脱)(1分)(2)“熔炉”象征困境对保尔的淬炼(暴雨成为检验信念的战场,激发抗争力量)。(1分)10.①理想主义或社会使命(意近可以给分) ②崩塌 ③C ④B(每空1分,共4分)11.①母亲泡粽叶、糯米和红枣 ②对母亲的敬佩、对包粽子手艺的向往或对节日来临的欣喜③我们吃粽子 ④满足极了(4分)12.①运用动作描写,“拉着”“瘫坐”“喘着”“拿起”“喝”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疲惫,体现母亲的勤劳辛苦。(2分)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码在盆中的粽子”比作“熟睡的婴儿”,“不时地发出鼻鼾声”赋予粽子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粽子的可爱和温馨画面,表达“我”对粽子的喜爱,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2分)13.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关于端午节的内容,体现不同人对端午节的认知;(1分)与作者儿时记忆相互映衬,表达对端午节的怀念;(1分)结构上:为下文写如今端午节气氛淡,自己对家乡粽香的怀念作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感更深厚。(1分)14.①“粽子”象征着儿时在缺衣少食年月里对美食的期盼,(1分)②象征着母亲的勤劳和对子女的爱,(1分)③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1分)④象征着对儿时端午节美好回忆的怀念(1分)15.A(2分)前两句既描写了“白日斜”和“天涯”之景,又抒发了“浩荡离愁”和“吟鞭东指”之情,因此诗的前两句应该是“描写、抒情”16.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落红”自比(1分)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1分)表现出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17.A(2分)益:更加18.(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分)(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2分)19.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3处3分)20.《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明作者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1分)以“菊之爱”衬托“莲之爱”,表明作者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1分)21.君子美好品质: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1分)和酷吏王逵争辩体现其刚正不阿;(1分)不愿通过杀人来取悦上级而辞官体现其为官正直。(1分)乙文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22.一、审题。本次以“心中的一道光”为题,写一篇文章。明确“心中的一道光”中的“光”在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能驱散黑暗、带来希望与温暖,给予“我”积极影响的人或事物。这道“光”可以是在困境中给予“我”帮助的人,如老师、朋友、家人;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像坚韧、勇敢、善良;还可以是特定的事件,如一次触动心灵的志愿服务经历等。“心中”强调这道“光”对“我”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的情感和认知层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二、立意。①展现人性的美好:通过描述身边的人,突出他们身上真诚、善良、无私等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如同光照亮“我”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力量,从而引导读者关注身边的美好,弘扬正能量。②体现成长与激励:将这道“光”与“我”的成长历程相联系,阐述其如何在“我”迷茫、失落、遇到挫折时,给予“我”指引和激励,使“我”重新振作,找到前进的方向,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借此表达在他人的影响下,“我”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面对生活的主题。③升华到家国情怀:如果选取的人物具有家国情怀,如基层工作者为社区发展默默奉献,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那么立意可上升到个体对国家、社会的担当与奉献层面,展现小人物身上的大情怀,以及这种情怀对“我”的震撼与激励,引发读者对家国责任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