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海市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18分)走进自然,走进文字,来一场探美之旅,领略祖国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问题。【凤凰湖】碧波如镜、绿树成荫的宾阳凤凰湖,是众多居民的首选打卡地。九曲木桥,设计者巧妙将桥、亭、栏有机融合,远观如长龙卧湖;荷池色彩绚丽,翠绿荷叶与娇艳荷花相互yìng( )照,别有几分诗情画意;栖风渡口,垂柳依依,水气弥漫,水鸟翩然,人声喧哗。【德天瀑布】把德天大瀑布称为广西“第一瀑”确实名副其实。游人驻足远望,只闻水声轰鸣,如万马奔腾,震耳欲聋。巨大的跌水分成数股飞泻直下,水花四溅,烟雾溟蒙,在阳光下,色彩缤纷,令人______。瀑布景观随河水流量而变化,跃入水中游玩,看眼前之飞舞银龙,美若仙境……【邕城景】青秀山是古“邕州八景”之一,树木大多以南亚热带植物为主,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为城市中央提供一个天然氧吧,吸引四方游客纷纷前来。青砖黛瓦的建筑隐匿于茂盛的山林,别有一番南国风韵。登上青山塔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百里邕江悠悠流淌,脉脉含情,宛如浑然天成的碧绿玉带穿城而过。整座城真的是“______,______”。1.阅读【凤凰湖】相关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2分)(1)yìng______照 (2)喧哗______2.结合语境,解释材料中画线的词语。(2分)(1)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3.填入【德天瀑布】文段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叹为观止 B.身临其境 C.神采奕奕 D.不可名状4.请结合【邕城景】内容,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恰当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2分)①四面荷花三面柳 ②雅品流香君子风 ③绿水悠悠邕江情 ④青山脉脉南国韵上联:______ 下联:______5.【邕城景】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其类型并提出修改建议。(2分)病句类型:______ 修改建议:______6.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中国的古诗文,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让我们漫步诗山文海吧。《蒹葭》中“蒹葭苍苍,①______”“蒹葭萋萋,②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朦胧、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孟浩然笔下“③______,④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让我们体会到洞庭湖水势浩大、气势磅礴的动荡美。陶渊明笔下“⑤______,⑥______”(《桃花源记》)描绘了老人小孩其乐融融的幸福图景,让我们向往那安闲快乐的美好生活。杜甫笔下“⑦______,⑧______”(《石壕吏》),及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让我们感受到了官吏的横暴和老妇的悲苦。二、阅读(52分)(一)整本书阅读(11分)7.春光无限好,恰是读书时。班级拟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展“学保尔精神,做时代新人”主题读书交流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理人物关系】请将以下绘制的思维导图中人物关系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5分)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2)【品书名内涵】好的书名往往内涵丰富。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书名的理解。(2分)(3)【悟经典魅力】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有的同学却认为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任务加重,不应该安排名著阅读时间了,请围绕“如何在初中阶段正确地对待名著阅读”这一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4分)(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被遗忘的传统家书】①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②曾有记者在500名大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家书何以“抵万金”】①李篮(中科院教授):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②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③张丁(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之所以抢救家书,是因为家书是不说谎的历史。家书是第一手资料,写的时候不是为发表,它是不会说谎的。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以后,现在又被打捞上来,可以用来补充和证实历史。④傅敏(傅雷之子,《傅雷家书》选编者):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①2019年3月20日北京青年报:北京宏志中学举办了“十八而志不负韶华”的高三成人礼,为高三年级224名同学带来属于他们独特的18岁纪念。最令人感动的是“一封家书”的环节,学生和家长互相交换提前准备好的写给彼此的一封信,这封信里诉说了家长和同学们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心里话。②张海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③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让人在家书和E-mail之间做选择,就像让人在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做选择一样。④黄桂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⑤蔡锐(山东大学生):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8.下面与选文不符的选项是(2分)( )A.家书是第一手资料,写的时候不是为发表,它是不会说谎的。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以后,现在又被打捞上来,可以用来补充和证实历史。B.记者在500名大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与家人联系方式以语音通话和微信为主。C.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D.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9.根据材料,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3分)10.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材料的有关内容做适当分析。(3分)(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洒满阳光的晒谷场洪忠佩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②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活儿,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落在了母亲肩上。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④一床一床的晒簟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簟是用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笸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⑤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过不了几天,一丘丘稻田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种上一畦畦的苞芦、黄豆。远远地,我还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禾戽半斜着。几乎看不到驮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缓慢地移动。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笸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⑥比晒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窥视已久的八哥、斑鸠、麻雀、鹟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场飞进飞出,屋顶、树梢、篱笆、晒场,一一落下。趁着晒谷的人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的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莺与麻雀一般大小,棕脸,绿毛,却只是从竹林边偶尔光顾晒场。⑦在晒场上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就挥手“哟嗬”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人们谈起鸟儿,脸上总会带着笑意,虽然语调中有着几分无奈。在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鸟儿都是自然的宠儿。⑧午后阳光明晃晃的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蔫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⑨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⑩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 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踮起脚尖,才能把笸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暮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薯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鸟儿起得还早,她已经在菜园里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焯了水晒干。 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11.本文以“稻谷”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你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晒场晒谷→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锅爆谷花12.按要求赏析以下句子。(4分)(1)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从描写角度赏析)(2)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赏析加点词)13.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14.结尾句“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中,“满满的阳光”有哪些含义?(3分)(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多方多难而写下的歌行体古诗。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写大雨将至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愁惨的压抑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愁苦心境。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的窘迫处境,以及对孩子在此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无奈。D.全诗先叙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抒情升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1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3分)(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甲】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宗元传(节选)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尤清冽 香远益清(《爱莲说》)B.以其境过清 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C.佁然不动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为监察御史里行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18.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以珮环之音来描写流水的声音,玉石相击声音清越,听起来让人身心愉悦。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八个字状写青树翠蔓,刻画出了细枝长蔓婀娜多姿的动态。C.甲文语言生动形象,多用四字短语;乙文语言则简洁凝练,符合史传文学的特点。D.甲文表达了柳宗元被贬后的闲适愉悦之情,乙文则表达了他对贫困老百姓的同情。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20.《小石潭记》写景的方法多种多样,请结合所学内容按要求填写表格。(4分)写景的方法 文中写景的句子 景物特点(或观察角度)移步换景 ①______ 环境幽静定点观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______(景物特点)③______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清澈透明侧面描写 ④______ 观察角度:近看21.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甲乙两文分别描绘了柳宗元怎样的人生境遇与心境?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三、写作(50分)22.根据要求写作。(50分)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看见的景,都会在我们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因为一本好书,种下阅读的种子;因为一次挫折,种下坚强的种子;因为公益活动,种下向善的种子;因为热爱画画,种下梦想的种子 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开花。请以“种下一粒______的种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北海市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映 xuān2.(1)形容动作轻巧迅速的样子。 (2)形容突然变得宽阔明亮。3.A 4.④ ③5.类型:句式杂糅修改建议:删掉“大多”或将“以……为主”删掉,并在“大多”后加上“是”字6.①白露为霜 ②白露未晞 ③气蒸云梦泽 ④波撼岳阳城 ⑤黄发垂髫 ⑥并怡然自乐 ⑦吏呼一何怒 ⑧妇啼一何苦7.(1)A.保尔 B.冬妮娅 C.达雅 D.阿尔焦姆 E.朱赫来(2)示例:钢铁只有在烈火和骤冷中铸造,才能够如此坚硬。主人公保尔就是这样,他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接受锻炼,最终成长为一名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钢铁”炼成的过程1分,保尔的成长1分,言之有理即可)(3)示例:我认为初中生应该抓紧时间坚持名著阅读。一是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二是可以调节我们的大脑,适当地放松。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学习任务重而放弃名著阅读。(观点1分,理由2分,结论1分)8.C 结合【被遗忘的传统家书】第①段“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可知,是“几乎瞬间击垮”,而选项中“瞬间击垮”过于绝对,与选文不符。故选C.9.①家书传递亲人间的情感,表达思念和牵挂(交流情感、温暖心灵);②家书兼具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家书把人生经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③家书具有收藏价值,可以看出写信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可以考证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④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⑤家书可以用来补充和证实历史;⑥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任答三点即可,一点1分)10.示例一:我认为家书会逐渐消失。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涌现了众多的通讯设备,比如手机等,正如材料所说:“家人之间写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示例二:我认为家书不会消失。材料中说“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而书信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有着独特的功能和魅力。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因为它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生活中,依旧有人在使用书信维持情感联系。(观点1分,结合材料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11.耙谷翻晒 筛选稻谷(过滤稻谷) 稻谷归仓12.(1)这个句子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1分),通过“抓”“搓”“拿”“放”“咬”“笑”一系列动词,细致生动地刻画了母亲通过嘴咬稻谷来判断稻谷是否晒干的情景(0.5分),表现了母亲农事经验的丰富和对稻谷丰收的喜悦(0.5分)。(2)“磨砺”本义指人经受磨炼或锻炼(0.5分),在文中指“我”跟着母亲在田野与晒场里辛勤劳作的经历,锻炼了“我”(0.5分),说明了美好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1分)。13.①勤劳淳朴,热爱劳动。从文中母亲“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母亲比啁啾的鸟儿起得还早。她已经在菜园里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焯了水晒干”等句子中看出母亲整日劳作的状态。②善于教导孩子,重视劳动过程。从文中“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并且连夜给全家做爆谷花等都可以看出来。农村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靠农民勤劳的双手。③母亲有农事经验。如母亲搓一搓稻谷,拿一粒谷子放进嘴里咬碎,便知稻谷是否晒干。④母亲珍惜劳动成果。如母亲晒谷子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⑤母亲坚韧乐观。再苦再累,母亲脸上总会带着笑意;“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有梦想,就有奔头”等处均能体现这一特点。(形象0.5分+事迹0.5分,每一点1分,至少答出3点)14.既指自然中的阳光(1分),又指农人们辛勤的劳作(1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1分)。(意思对即可)15.C “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无奈”错误。“娇儿恶卧踏里裂”是说因为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写出布被又旧又破,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而不是“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无奈”。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诗句1分,手法1分,情感1分)17.CA.形容词,清澈/形容词作动词,更显清芬;B.连词,因为/介词,凭借C.助词,作为形容词后面的词缀, 的样子;D.动词,担任/判断动词,是;故选C。18.DD.甲文《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被贬后的孤寂凄凉,而非“闲适愉悦”。乙文通过“悉赎归之”体现柳宗元对百姓的同情。故选D。19.(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犬牙”0.5分,“差互”0.5分,句意准确且通顺1分)(2)柳宗元制定赎身政策,将被抵押的子女全部赎回。(“设”“悉”各0.5分,句意准确且通顺1分)20.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形态各异 ③动静结合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1.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0.5分),表达了作者被贬孤寂悲凉的心境(0.5分),乙文写柳宗元被贬后,在困苦中仍始终保持对民生疾苦的关注(0.5分),表达了柳宗元对百姓的同情,心系人民(0.5分);从其经历中可获得的启示:将苦难转化为精神财富,他在山水与文字中找到了超越世俗困境的精神家园。(或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思想锋芒与创作激情的生命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甲文文本内容+心境1分,乙文文本内容+心境1分,启示1分)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