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地球自转规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如作息安排、时差应对等。 综合思维:将地球自转的特征与地理现象结合,分析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的成因。 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昼夜更替和时差现象,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球仪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验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难点】 重点: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特征;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难点:①从不同角度(北极、南极上空)判断地球自转方向;②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及简单计算。【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1、阅读教材P4-6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需要 ,约 小时。(2)由于地球是个 、 的球体,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时,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 ,一半地区是 。地球不停地自转, 也就不断地更替。 使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3)由于地球不停地 ,地球上偏 的地点比偏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 的地点时间是不同的。2、阅读P4-6的B、C、D、E图,思考:(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3)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4)你知道地球自转为什么产生昼夜更替吗?【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探究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学生实验:每小组用一较大的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小组成员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2、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3、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 4、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教师点拨总结:1、地球绕转的轴是:地轴。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约24小时。探究二: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地表上昼与夜发生了什么变化?2、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教师点拨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④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昼夜交替Ⅰ核心原理:地球本身 、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地球自转使得被照亮的部分( 半球)和未被照亮的部分( 半球)不断 。强调是地球 造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Ⅱ理解关键:要能想象出这个三维动态过程:太阳光 照射,地球球体的一半被照亮→地球自转→原来亮的变暗,原来暗的变亮→产生 。Ⅲ区分概念:强调 ≠ 。即使地球不自转(如只公转或静止),也会有 现象(固定一半明一半暗),但只有自转才导致了 。突破二:时差Ⅰ核心原理:地球自西向东转,使得不同 的地点,看到太阳升起的时刻不同。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 迎来黎明(先看到太阳),所以地方时“ 早 晚”。Ⅱ核心概念:(1)地方时:因 不同而不同的时刻。(2)时区:为统一时间管理,全球划分了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经度,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3)区时计算:①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刻差)。②每相差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分别所在的时区→判断两时区的东/西方向关系(通常看时区数,东时区数越大越东)→计算时区差→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区时差/所求区时。【真题剖析】(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地球上统一使用一个时间的区域称为时区,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东部地区的时间比西部更早。下图示意地球上时区的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③地位于( )A.东四区 B.东六区 C.东八区 D.东十区2.图中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3.当北京时间(③地)为6月13日下午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时间是6月( )A.12点 B.14点 C.16点 D.18点(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下面小题。4.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A. B. C. D.5.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2023·河北石家庄·中考真题)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在地球赤道装备多台行星发动机,用反向于地球自转的推力,逐步迫使地球停止自转。图为电影剧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8.停止自转后,地球上依然存在的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C.人类昼伏夜出,作息规律 D.乌苏里江清晨时帕米尔高原为黑夜【随堂检测】1.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2.地球围绕什么进行自转( )A.太阳 B.北极点 C.地轴 D.赤道3.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地球不透明②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③地球是个球体④地球足够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家住黑龙江哈尔滨的李阳,每天北京时间7点就上课了,而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加依娜每天10点才开始上课,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生活习惯 D.学校制度202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下图显示伦敦、巴黎、莫斯科三城市华人华侨和北京本地居民观看升旗仪式直播的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5.图中城市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A.北京 B.莫斯科 C.巴黎 D.伦敦6.三城市华人华侨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7.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北京市四季分明,夏热、冬冷 B.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福建的人们比新疆的人们先迎来日出8.读下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 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小时,自转的方向 。(2)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 和 。(3)背向太阳的半球中 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 点正午即将来临。(4)图中各点,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5)地球上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主要有① ;② 。【自我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优 良 中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认识地球自转规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如作息安排、时差应对等。 综合思维:将地球自转的特征与地理现象结合,分析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的成因。 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昼夜更替和时差现象,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球仪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验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难点】 重点: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特征;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难点:①从不同角度(北极、南极上空)判断地球自转方向;②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及简单计算。【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1、阅读教材P4-6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一天,约24小时。(2)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时,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天,一半地区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3)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点时间是不同的。2、阅读P4-6的B、C、D、E图,思考:(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答案】自西向东(2)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答案】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答案】一天,约24小时。(4)你知道地球自转为什么产生昼夜更替吗?【答案】因为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且不停自西向东自转,使得被太阳照亮的昼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夜半球不断交替,从而产生昼夜更替。【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探究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学生实验:每小组用一较大的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小组成员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答案】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2、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答案】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3、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 【答案】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4、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答案】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教师点拨总结:1、地球绕转的轴是:地轴。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约24小时。探究二: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地表上昼与夜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1、昼夜交替现象2、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答案】2、昼夜的交替;时差;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教师点拨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④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昼夜交替Ⅰ核心原理: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使得被照亮的部分(昼半球)和未被照亮的部分(夜半球)不断更替。强调是地球自转造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Ⅱ理解关键:要能想象出这个三维动态过程:太阳光平行照射,地球球体的一半被照亮→地球自转→原来亮的变暗,原来暗的变亮→产生昼夜更替。Ⅲ区分概念:强调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即使地球不自转(如只公转或静止),也会有昼夜现象(固定一半明一半暗),但只有自转才导致了昼夜交替。突破二:时差Ⅰ核心原理:地球自西向东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点,看到太阳升起的时刻不同。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先迎来黎明(先看到太阳),所以地方时“东早西晚”。Ⅱ核心概念:(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2)时区:为统一时间管理,全球划分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经度,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3)区时计算:①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刻差)。②每相差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分别所在的时区→判断两时区的东/西方向关系(通常看时区数,东时区数越大越东)→计算时区差→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区时差/所求区时。【真题剖析】(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地球上统一使用一个时间的区域称为时区,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东部地区的时间比西部更早。下图示意地球上时区的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③地位于( )A.东四区 B.东六区 C.东八区 D.东十区2.图中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3.当北京时间(③地)为6月13日下午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时间是6月( )A.12点 B.14点 C.16点 D.18点【答案】1.C 2.C 3.C【解析】1.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读图可以发现③地位于东八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2.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读图可以发现,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六个时区,即相差六个小时,C正确。排除ABD,故选C。3.地球上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当北京时间(③地)为6月13日下午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时间是6月13日是16时,C正确,排除ABD,故选C。(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地理学习离不开实践。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完成下面小题。4.同学们经过反复调整制作好的地球仪,正确的是( )A. B. C. D.5.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拨动地球仪C.面对赤道,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拨动地球仪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五带形成 D.昼夜现象【答案】4.D 5.A 6.B【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地轴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为北极(N),AB错误;地轴方向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C错误,D正确。排除ABC,故选D。5.根据所学知识,地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A正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南极看是顺时针,所以演示地球自转面对赤道应从左向右拨动,北极应逆时针拨动,南极应顺时针拨动,BCD错误,排除BCD,故选A。6.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和昼夜交替现象,B正确;四季变化、五带形成是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C错误;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与地球自转无关,D错误;排除ACD,故选B。(2023·河北石家庄·中考真题)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在地球赤道装备多台行星发动机,用反向于地球自转的推力,逐步迫使地球停止自转。图为电影剧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8.停止自转后,地球上依然存在的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C.人类昼伏夜出,作息规律 D.乌苏里江清晨时帕米尔高原为黑夜【答案】7.A 8.A【解析】7.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A正确,BCD错误,故选A。8.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若地球停止自转,有太阳照射的一半永远是白昼,无太阳照射的一半永远是黑夜,但也有昼夜现象,A符合题意;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因此若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不可能见到以一天为周期的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即太阳不会每天东升西落、人类作息规律也不会是昼伏夜出、乌苏里江清晨时帕米尔高原为黑夜的时间差异现象也会消失,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随堂检测】1.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答案】1.B【解析】1.地球不同的绕着地轴自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侧视图也是呈现自西向东的方向,故A错误,B正确。在北极上空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到是顺时针旋转,故C、D错误。故选B。2.地球围绕什么进行自转( )A.太阳 B.北极点 C.地轴 D.赤道【答案】2.C【解析】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果站在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站在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题意,故选C。3.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地球不透明②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③地球是个球体④地球足够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3.A【解析】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①②③正确;与地球足够小无关,④错误;故选A。4.家住黑龙江哈尔滨的李阳,每天北京时间7点就上课了,而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加依娜每天10点才开始上课,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生活习惯 D.学校制度【答案】4.A【解析】4.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停地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由于我国经度跨度大,东西时间相差4个多小时,所以导致家在黑龙江哈尔滨的李阳,每天北京时间7点就上课了,而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加依娜每天10点才开始上课,这主要是因为经度位置不同,A正确;与纬度位置、生活习惯、学校制度无关,BCD错误;故选A。202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下图显示伦敦、巴黎、莫斯科三城市华人华侨和北京本地居民观看升旗仪式直播的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5.图中城市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A.北京 B.莫斯科 C.巴黎 D.伦敦6.三城市华人华侨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答案】5.A 6.D【解析】5.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图中北京位置最靠东,时间最早,最早迎来日出。A符合题意。故选A。6.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差异。三地观看直播存在时间差异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D符合题意。时间差异与地球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A、B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C不符合题意。故选D。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7.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北京市四季分明,夏热、冬冷 B.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福建的人们比新疆的人们先迎来日出【答案】7.D【解析】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北京市四季分明,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属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属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B、C中的现象都是地球公转产生的,不符合题意。福建的人们比新疆的人们先迎来日出,这体现了两地存在时间差异,这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选D。8.读下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 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小时,自转的方向 。(2)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 和 。(3)背向太阳的半球中 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 点正午即将来临。(4)图中各点,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5)地球上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主要有① ;② 。【答案】8.(1)地轴 24 自西向东(2)A B(3)B D(4)E(5)昼夜更替 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差【解析】8.本题以地球自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1)读图可知,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读图可知,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A和B,位于夜半球。(3)读图可知,背向太阳的半球中B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D点正午即将来临。(4)读图可知,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极圈以内,图中各点,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E。(5)地球上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主要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差。【自我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优 良 中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原卷版).docx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