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陇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D B C B C C D A A C A B D C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3题,计50分
16.(16分)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4分)
(2)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任意一点2分,共6分)
(3)①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②做自强不息的人。③做敬业乐群的人。④做扶危济困的人。⑤做见义勇为的人。⑥做孝老爱亲的人。(任意一点2分,共6分)
17.(14分)
(1)①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面对侮辱,晏子用智慧捍卫尊严;面对无礼的年轻人,老者巧妙回应。②学会尊重他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要像晏子和老者一样,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尊重他人。(4分)
(2)①来源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②来源于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自我矮化、不自我设限,敢于展示自我。③来源于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定民族自信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增强自信。(4分,至少两个方面)
(3)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立下报国之志,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勤学好问、夯实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一身本领,更好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不断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做事、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努力耕耘。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6分)
18.(20分)
(1)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2分)①李某的行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③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6分)
(2)②⑤④①③。(2分,次序错误不得分) 提纲:①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②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向少年法庭庭长提问,只要提问符合要求,一问即可得分2分,两问4分)
(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每点2分,共6分)陇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80分。考试时间 80分钟。
2.考试形式为开卷。你可以参考自带的课本和相关资料,但不能互换。
3.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5.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 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
A. 西昌 B. 文昌 C. 太原 D. 酒泉
2.2025年5月20 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 ( )
A. 创新减贫 绿色发展 —— 助力上合国家可持续未来
B. 持续减贫 合作发展 —— 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C. 深化减贫合作 共筑上合繁荣 —— 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D. 共享减贫成果 共创上合未来 —— 促进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3.2025年6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奖牌发布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本届全运会奖牌名为 。( )
A. 奋进之光 B. 团结之辉 C.同心跃 D.逐梦之翼
4.班里举行了一次“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学习思维导图展评活动,小龙整理了一份关于“面对悄悄变化的我”的学习思维导图,你认为恰当的是( )
①面对悄悄变化的我——正视身体变化欣然接受
②面对身体外形的变化——看到生理变化——自我为主
③面对青春期萌发的对异性的朦胧情感——认识异性差异——慎重交往
④面对青春的矛盾心理——阻碍个人成长——予以回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校开展“学会自我保护”主题活动,从“认识我们的身体”开始,围绕“如何获取性知识”“遇到性侵害时该怎么办”“如何与异性交往”等方面进行讲解。活动结束后,班级同学进行讨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性知识
②遇到性侵害,要隐瞒,不告诉任何人
③我们应当自尊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
④与异性交往,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牢固的法律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某校举办“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迎七一系列活动,通过举办绘画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党史大讲堂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成就,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党信念和情感。这说明 ( )
A.我们的情感要在参加各种活动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
B.多种多样的情感能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饱满
C.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能让我们获得并深化美好的情感
D.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能够帮助我们消除消极情感
7.“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A.小亮高铁站排队购票,车厢内对号入座
B.小雪拾到手机归还失主,拒绝失主酬金
C.小刚在学校团结友善,生活中乐于助人
D.小然路过无人看守的果园,摘草莓解渴
8.弘扬君子文化的意义在于( )
君子形象所代表的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恕、恭敬、廉耻等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有专家指出,君子文化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应大力弘扬。
①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②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③引导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甲骨文中,“和”为管乐器,本义是调和,后引申为和谐、和睦等;“合”本义为相亲相爱,后演化为结合、融合等(图)。和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追求和交往方式,在处理国际关系中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①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③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意思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这一名句昭示的生活理念为(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11.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应当对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这表明 ( )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②法律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③我们要学习和遵守法律规范 ④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 )
①民法典用法治的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向上向善
②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
③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④民法典体现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民事权利的情境解读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情境 解读
① 七年级学生小军一家最近陷入继承纠纷,姑姑认为小军是未成年人,不享有继承权 未成年人享有继承权,姑姑的想法是错误的
② 八年级学生小亮发明了防伤手的磁性铁锤并申请专利,某公司未经小亮及其监护人同意私自使用该发明专利 未成年人不享有知识产权,其发明专利的知识产权由其监护人代为享有
③ 九年级学生小华参加某公司举行的编程比赛,获得税前奖金1万元,他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不用纳税 未成年人享有财产权,同时需要依法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4.小鹏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运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某博主未经授权私自复制他人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对其提起刑事诉讼→应判处拘留
B.被告人刘某犯诈骗罪→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向受害人赔偿即可
C.陈某的朋友欠钱不还,陈某多次讨要未果→寻求律师帮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D.赵某在高铁上私自占座,与他人发生激烈争吵,扰乱公共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判处拘役
15.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3题,计50分
16.(16分)【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4分)
材料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都离不开“学”。诚如《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可以说“学”是“成人”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各地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孩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能力,实现“学以‘成人’”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成人”需要“学”哪些美德。(6分)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请你谈谈青少年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6分)
17.(14分)自尊、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陇县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点燃向上向善的青春激情”为议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子议题一: 以史为鉴,人须有自尊】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晏子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有意侮辱他,让他从大门旁边的小门进去。晏子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洞进去。"楚王自取其辱,只好下令让晏子从大门进去。 论丈不论里 一个年轻人向一位老者问路:“喂,老头儿,去北山还有几里 ”老者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非常纳闷:“路途怎么论丈 ”老者回答:“因为你不论里(礼)啊!
请从自尊角度,探讨两则典故给我们的借鉴之处。(4分)
【子议题二: 立足当下,青年更自信】
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身上,自信体现在很多方面:他们不自我矮化,敢于平视前辈、权威和世界;他们不再像前辈那样内敛,而乐于、敢于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平台“秀”自己的各种才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充分地自我表现;他们不自我设限,不囿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大胆探索尝试,创造了许多新的业态,对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正以自信自强之姿担当时代重任。
(2)请你说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来源于何处。(4分,至少两个方面)
【子议题三: 展望未来,吾辈当自强】
吾辈当自强,争做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青年。做一个明理想的“新”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时;不惧艰难险阻,始终挺起精神脊梁;做一个强本领的“新”青年,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做一个敢担当的“新”青年,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3)根据材料,阐述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到“吾辈当自强”。(6分)
18.(20分)【尊法守法 与法同行】
为提高学生依法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某校开展了以“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公民”为主题的普法活动,请你参与探究。
【法治在线】
初中生李某原本热爱学习、乖巧懂事,自从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后,就随意旷课、欺负同学,受到了学校处分;后来还因多次参与打架、盗窃等,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成年后他仍不思悔改,竟多次持刀抢劫,造成路人重伤,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1)请指出李某“多次持刀抢劫,造成路人重伤"的行为性质并分析他被人民法院判刑的原因。(8分)
【头脑风暴】
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了“青少年犯罪情况”研究,对于研究活动的程序,同学们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罗列出下面一些步骤:①采访少年法庭庭长。②撰写、讨论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③根据采访记录形成报告或撰写小论文。④交流搜集的案例资料、准备采访提纲。⑤搜集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2)请你按合理的顺序把上述步骤排序(将数字代号重新排序),并准备两条采访提纲,向少年法庭庭长提问。(6分)
【防患于未然】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通常存在以下问题:说谎,道德品质差,厌学逃学,文化素质低,法治意识淡薄,沉迷网络游戏,自制力弱…
(3)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向同学们提几点建议。(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