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1978
1978-2017
2017-
徘徊时期
(“两个凡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17年中共十九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第 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文结构:
第一目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二目 改革开放进程
第三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1978年5月11日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jiě fàng ①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思想 ~生产力。
——《现代汉语词典》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
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指出“一定要注意,毛主席批过的、讲过的不能批”
1977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社论说:“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邓小平的信与人民日报社论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这种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想基础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史料研习: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因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思想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在统一大业、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开始复兴。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时间 成就 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平反冤假错案 迎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 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使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
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1.城市:
2.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改革
开放
含义:
目的:
1).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
2).放宽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起步-----改革开放第一阶段:1978--1992
2、阶段
2).逐步深化-----改革开放第二阶段:1992--2001
3).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 ——摘自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二、改革开放进程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小岗村第一份大包干红手印(契约合同书)
⑴小岗村农民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2)分田到户的实质是什么?
(3)为什么干部有“坐牢杀头”的准备?反映了什么?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实质:生产关系调整,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安徽凤阳小岗村
解放生产力
调动积极性
使用权
经营权
所有权
集体
农民
二、改革开放进程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小岗村第一份大包干红手印(契约合同书)
说凤阳到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花鼓词”的变化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改革开放进程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月上旬:首钢给主管部门打报告。
6月初:主管部门结束了一个月的研究、审查,同意
7-8月:找管物资的部门、管机械的部门签署意见
9月17日:管进出口的部门将批复文稿转送
国家计划部门审查签字
10月3日:出差回来的某局长终于在文稿上签了字
──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二、改革开放进程
3、对外开放
—强国之路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①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② 18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 1984年 开放14个港口城市
④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起步
(1978
—1992)
逐步
深化
( 1992
—2001)
稳步推进
(21世纪以来)
①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做了重要思想
理论准备
②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 建立一批经济开发区与保税区
④ 2000年 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⑤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全球化进程
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过 程
特点
二、改革开放进程
3、对外开放
④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丰富。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设立经济特区目的
二、改革开放进程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一)概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4
科学发展观
03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02
邓小平理论
01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理论 领导人 解决问题 地位 影响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分别指什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地位: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个一百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位一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会目标
总任务
奋斗目标
总布局
总依据
主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②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国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写入宪法
2018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写入党章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核心地位
2021年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3)三件大事: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4)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总书记
2022年
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023年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概括提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背景、召开、内容、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原则、表现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内容、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宪法
开始实施
逐步深化
稳步推进
对内改革:农村突破、城市推进
对外开放: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