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资源简介

2025 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
一、试卷结构与命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题型 题量 分值 考查重点
选择题 12 小题 12 分 基础概念、化学与生活、实验操作、物质性质等
非选择题 5 小题 28 分 实验探究、工业流程、化学计算、综合应用等
(二)命题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多数题目以生活现象、生产实践为背景,如第 1 题考查环保措施、第 4 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应用,体现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的理念。注重基础概念:覆盖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营养素、溶液配制等基础知识点,如第 2 题考查营养素分类、第 3 题考查溶液配制仪器。强化实验能力:涉及实验操作、现象分析、装置选择等,如第 14 题考查氧气制取实验、第 16 题探究物质性质。突出综合应用:通过工业流程(第 15 题)、数字化实验(第 16 题)等题型,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核心素养:注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如第 7 题微观示意图)、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如第 16 题实验设计)等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二、题目知识点及难易度梳理
题号 题型 考查知识点 难易度
1 选择题 环保措施的判断(降碳减污) 易
2 选择题 营养素分类(维生素、糖类、蛋白质) 易
3 选择题 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 易
4 选择题 化学物质的生活应用(氦气、乙醇、石墨、氢氧化铝) 易
5 选择题 古代制盐工艺中的化学原理(蒸发结晶) 中
6 选择题 劳动实践中的化学知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铁生锈、活性炭吸附、化肥) 中
7 选择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物质分类、催化剂、反应类型) 中
8 选择题 元素周期表信息解读(元素分类、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 中
9 选择题 打火机工作原理中的化学知识(能量转化、材料分类、燃烧条件) 中
10 选择题 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分析(合金硬度、氢氧化钠潮解、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性质) 中
11 选择题 溶解度与溶液状态分析 中
12 选择题 化学反应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推断) 难
13 非选择题 蛋雕制作中的化学知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碳酸钙性质、石蜡性质) 易
14 非选择题 氧气制取实验(仪器识别、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 中
15 非选择题 工业流程制备纳米氧化锌(酸的选择、金属活动性应用、实验操作) 中
16 非选择题 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碳酸氢钠分解、溶液酸碱性、实验设计) 中
17 非选择题 化学计算(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中
三、典型试题深度评析
(一)选择题第 12 题:化学反应计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催化剂。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和模拟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质量、各生成物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0.28
B. X 的化学式为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容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考查要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式推断、元素质量比计算。
解题思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和的总质量为1.00 g+3 g=4.00 g,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0.72 g,则生成 X 的质量m=1.00 g 0.72 g=0.28 g,故 A 正确。化学式推断: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2个、4个、12个,反应后8个、4个,则 X 中含2个、4个,化学式为,故 B 错误。分子种类变化: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 C 错误。易错点分析忽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误算 X 的质量。化学式推断时未正确计算原子数目。混淆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规律。
(二)非选择题第 16 题:物质性质探究实验学习了 “常见的酸、碱、盐” 后,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和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稳定性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________时,证明有水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四】数字化实验探究的性质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溶液滴入稀盐酸,用传感器测定该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曲线 M。向另一份溶液先通入一定量的,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X。再向溶液 X 中滴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同时用传感器测定变化,得到随盐酸体积(V)变化曲线 N。
(5)溶液 X 的________(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A 点的。(6)曲线 N 上横坐标为 10 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考查要点实验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溶液酸碱性判断、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解题思路实验一:受热分解生成、和,甲中观察到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时证明有水生成;乙中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四(5):溶液通入后生成,溶液碱性减弱,故溶液 X 的小于A 点(未通的溶液)的。实验四(6):曲线 M 中横坐标为 10 时,说明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曲线 N 中溶液 X 为溶液,滴加盐酸时,先发生,再发生。当横坐标为 10 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或有溶解,故溶质为(可能含)。易错点分析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如 “白雾” 与 “液滴” 的区别。忽略与反应对溶液碱性的影响。溶质成分分析时未考虑反应先后顺序。
四、学习启示及备考建议
(一)学习启示夯实基础概念:注重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营养素、溶液等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避免因概念不清导致失误。强化实验能力:重视实验操作规范、现象分析和实验设计,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在环保、材料、健康等生活领域的应用,培养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通过工业流程、实验探究等综合题型的训练,提高信息提取、逻辑推理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备考建议构建知识网络:以教材为核心,梳理各单元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针对性训练:选择题:侧重基础概念和生活应用,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非选择题:加强实验题、流程题和计算题的训练,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重视错题分析:整理错题集,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性查漏补缺,避免重复犯错。模拟实战训练:定期进行真题模拟测试,适应考试节奏,提高应试能力。关注学科前沿:了解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